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6616发布日期:2020-10-31 11:38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能够将状态变更为取得位置信息的测量单元位于比预备苗框架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使用状态、与相对于使用状态进行上下反转而测量单元位于比预备苗框架的上端部靠下方的收纳状态的插秧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2962号公报

然而,存在为了使插秧机的作业空间舒适而搭载遮阳板等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测量单元由于取得来自卫星的定位信息的特性因此需要在使用状态下位于比遮阳板靠上方的位置,并且需要能够变更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但在专利文献1中完全没有进行这样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将部件搭载于定位单元的后方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定位单元变更为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的插秧机。

本发明的插秧机具备:

行驶的机体;

苗栽插装置,配置于上述机体的后方;

左右的预备苗台,能够载置用于向上述苗栽插装置补给的预备苗;

左右的支承框架,从上述左右的预备苗台分别向上方延伸;

单元框架,连结于上述左右的支承框架;以及

定位单元,被支承于上述单元框架,取得上述机体的位置信息,

上述定位单元能够以左右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向机体前方侧转动来变更为位于比上述支承框架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的使用状态、与位于比上述支承框架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收纳状态。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定位单元的后方搭载有例如遮阳板、后视镜、加强框架等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定位单元避开这些部件而变更为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单元框架以能够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左右的支承框架,

上述单元框架具备限制上述定位单元向机体后方侧转动的限制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使定位单元向后方转动的误操作。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还具备覆盖上述机体的发动机且构成为能够开闭的机盖,

在上述定位单元的收纳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上述定位单元与上述机盖重叠,并且能够开闭上述机盖。

根据该结构,即使将定位单元设为收纳状态也能够开闭机盖。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支承框架支承遮阳板的前部,

上述单元框架以能够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左右的支承框架的中途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定位单元的后方搭载有遮阳板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定位单元避开遮阳板而变更为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将上述收纳状态设为第1收纳状态时,上述定位单元能够变更为位于上述第1收纳状态与上述使用状态之间的第2收纳状态,

在上述第2收纳状态下能够固定上述定位单元。

例如,将第1收纳状态设为不使用插秧机的状态,而将第2收纳状态设为进行不需要定位单元的插秧机的操纵的状态,能够根据作业来适当地变更定位单元的位置。在第2收纳状态下,与第1收纳状态相比,能够提高落坐于操纵座位上的操作人员的可视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定位单元具备定位装置、与将上述定位装置收纳于内部的壳体部,

上述壳体部具备漏水孔,上述漏水孔的开口在上述定位单元的使用状态下不朝着上方。

根据该结构,在定位单元的使用状态下,雨难以从漏水孔侵入壳体部内。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漏水孔的开口在上述定位单元位于上述第1收纳状态与上述第2收纳状态的任意状态下均朝向下方。

根据该结构,在定位单元的第1收纳状态以及第2收纳状态下,能够将侵入壳体部内的水从漏水孔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的整体结构的左侧面图。

图2是从右后方观察单元框架周边的立体图。

图3a是图2的a区域的分解立体图。

图3b是图2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定位单元处于收纳状态的插秧机的左侧面图。

图5是从左后方观察驾驶操作部的立体图。

图6是平板电脑撑条周边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的整体结构的左侧面图。

图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的一部分的左侧面图。

图11是从右后方观察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元框架周边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定位单元的状态变更的左侧面图。

图13a是图11的c区域的分解立体图。

图13b是图11的d区域的放大图。

图14是示出定位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使用状态下的定位单元的剖视图。

图16是第1收纳状态以及第2收纳状态下的定位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插秧机1的概略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1的左侧面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行驶机体2的沿行进方向(图1的左方向)的左侧仅称为左侧,相同地将沿行进方向的右侧仅称为右侧。

插秧机1具备:行驶机体2;支承行驶机体2的左右一对前轮3、3及左右一对后轮4、4;以及搭载于行驶机体2的前部的发动机5。构成为通过将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向后方的变速箱体6传递而使前轮3、3以及后轮4、4驱动,从而使行驶机体2进行前进后退行驶。使前桥壳体7向变速箱体6的左右侧方突出,前轮3能够转向地安装于从前桥壳体7向左右外侧延伸的前车轴。使筒状框架8向变速箱体6的后方突出,在筒状框架8的后端侧固定设置后桥壳体9,后轮4安装于从后桥壳体9向左右外侧延伸的后车轴。

如图1所示,在行驶机体2的前部以及中央部的上表面侧设置有用于操作人员搭乘的作业踏板(车体罩)10。在作业踏板10的前部的上方配置机盖11,在机盖11的内部设置发动机5。机盖11覆盖发动机5,构成为能够开闭。

另外,在位于机盖11的后部上面侧的驾驶操作部12设置有转向方向盘13与行驶主变速杆14。在作业踏板10的上表面中机盖11的后方,经由座位框架15配置有操纵座位16。在操纵座位16与转向方向盘13之间的空间也可以设置扶手。扶手在主视观察时呈u字状,两端固定于机盖11的左右侧方的底板。扶手的高度比转向方向盘13低。

在行驶机体2的后端部立设有连杆框架17。苗栽插装置21能够升降地经由由下连杆18以及上连杆19构成的升降连杆机构20连结于连杆框架17。将油压式的升降缸22的缸基端侧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筒状框架8的上表面后部。升降缸22的活塞杆末端侧连结于下连杆18。通过升降缸22的伸缩运动来使升降连杆机构20上下转动,结果是,苗栽插装置21升降运动。

操作人员从位于作业踏板10的侧方的乘降踏板23搭乘于作业踏板10上,通过驾驶操作,一边在田地内移动,一边执行使苗栽插装置21驱动而在田地载插苗的苗栽作业(插秧作业)。

如图1所示,苗栽插装置21具备:从发动机5经由变速箱体6被传递动力的栽插输入壳体24、连结于栽插输入壳体24的八行用四组(以两行为一组)栽插传动壳体25、设置于各栽插传动壳体25的后端侧的苗栽机构26、用于八行载的苗载台27、以及配置于各栽插传动壳体25的下表面一侧的田地表面平整用的插秧机船体28。在苗栽机构26设置有具有与一行对应的二个栽插爪29的旋转壳体30。在栽插传动壳体25配置有与两行对应的旋转壳体30。通过旋转壳体30的旋转一周,从而二个栽插爪29分别割取并夹持一株株的苗,并载插于通过插秧机船体28平整后的田地表面。

在机盖11的左右侧方设置有能够载置用于向苗栽插装置21补给的预备苗的预备苗台3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分别设置有4个预备苗台31。另外,在机盖11的左右侧方,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别设置有2个支承预备苗台31的预备苗框架32。另外,在预备苗框架32的上部,设置有与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2个预备苗框架32的上端连结的连结框架33。

连结框架33在侧视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在连结框架33的上端连接有向上方延伸的支承框架34。单元框架35能够转动地连结于左右的支承框架34的上部。

图2是从右后方观察单元框架35周边的立体图。单元框架35在主视观察时呈大致u字状,两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支承框架34。在单元框架35固定有定位单元36。

图3a是图2所示的支承框架34以及单元框架35的a区域的分解立体图。在支承框架34的上端设置有支承板341。支承板341在俯视观察时呈l字状,熔接固定于支承框架34的外周面。在支承板341的左右方向内侧的支承面341a,从上至下形成有第1固定用孔342、定位孔343、转动用孔344这3个贯通孔。第1固定用孔342是用于将单元框架35通过螺栓345固定于支承板341的孔。定位孔343是供设置于单元框架35的定位销353(在后叙述)插入的孔。转动用孔344是供设置于单元框架35的转动销354(在后叙述)插入的孔。

在单元框架35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板351。转动板351以与支承板341对置的方式熔接固定于单元框架35的外周面。在转动板351形成有第2固定用孔352。能够通过将螺栓345插入支承板341的第1固定用孔342与转动板351的第2固定用孔352并且用螺帽紧固,从而将单元框架35固定于支承框架34。

另外,在转动板351设置有l字状的定位销353。定位销353的末端构成为从转动板351突出而插入支承板341的定位孔343(但是,在图3a中观察不到定位销353的末端)。定位销353向朝着支承板341的方向(图3a的左方向)被施加作用力,通过抵抗作用力而拉动定位销353,能够将定位销353的末端从定位孔343拔出。

另外,在转动板351形成有朝着支承板341突出的转动销354。转动销354被插入支承板341的转动用孔344,而作为转动轴发挥功能。即,转动板351绕转动销354而相对于支承板341转动。由此,单元框架35能够相对于支承框架34以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的转动轴35a为中心转动,而将状态变更为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与图4所示的收纳状态。定位单元36在使用状态下位于比支承框架34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在收纳状态下位于比支承框架34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此外,在图4所示的收纳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定位单元36与机盖11重叠,并且能够开闭机盖11。

在使转动板351从图2的状态转动的情况下,将螺栓345卸下后,将定位销353向右方向拉动而从定位孔343拔出。另一方面,在将转动板351固定于支承板341的情况下,通过定位销353与定位孔343进行定位后,由于能够通过螺栓345来进行最终固定,因此能够安全而容易地固定。此外,在转动销354形成外螺纹,在转动时松开螺帽,而在固定时将螺帽完全地拧紧。

图3b是图2所示的支承框架34以及单元框架35的b区域的放大图。右侧的转动部分6由于是与上述的左侧的转动部分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右侧的转动板351,代替定位销353而形成有止动销355(相当于限制部)。止动销355向朝着支承框架34的方向(图3b的右方向)突出,通过抵接于支承框架34的后部来限制使用状态的单元框架35向行驶机体2的后方侧转动。另外,止动销355通过抵接于支承板341的后部来还限制收纳状态的单元框架35向行驶机体2的后方侧转动。

在单元框架35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设置有定位单元36。定位单元36具备定位用天线、位置信息接收机、惯性测量装置(imu)等。定位用天线接收来自例如构成卫星定位系统(gnss)等定位系统的定位卫星的信号。定位用天线安装于定位单元36的上表面。由定位用天线接收到的定位信号向位置信息接收机输入,位置信息接收机对被输入的定位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来取得定位信息。惯性测量装置是能够确定出行驶机体2的姿势(侧摆角、纵摆角、横摆角)的单元。

作为使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方法,能够应用通过来自设置于预先决定的基准点的基准站的修正信息来修正插秧机1(移动站)的卫星定位信息,而求出插秧机1的当前位置的定位方法。例如,能够应用d-gps定位(差分gps定位)、rtk定位(实时动态定位)等各种定位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rtk定位。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定位单元36的下部具备水浸入防止板360。水浸入防止板360是折弯为向下方向突出的板部件。在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下,水浸入防止板360的折弯而成的弯曲部360a位于比定位单元36的前后方向中央靠前方侧的位置。由此,从水浸入防止板360滴落的水滴难以碰到后述的平板电脑37。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收纳状态下,水浸入防止板360防止水从设置于定位单元36的底面的漏水孔的侵入。

图5是驾驶操作部12周边的立体图。在驾驶操作部12的右侧设置有具有触摸面板的平板电脑37。平板电脑37能够显示由定位单元36取得的位置信息。另外,平板电脑37例如在使插秧机1沿已设定的路径自动行驶时,为了诸如显示行驶路径,或是进行自动行驶的指示而使用。

平板电脑37被图6所示的平板电脑撑条38支承。平板电脑撑条38是具备固定于预备苗框架32的基端部38a、与相对于基端部38a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的末端部38b的折叠构造。末端部38b支承平板电脑37。

平板电脑撑条38的基端部38a遍及前后的预备苗框架32之间而配置。在平板电脑撑条38的基端部38a的上面设置有收纳箱39。收纳箱39配置于前后的预备苗框架32之间并且上下的预备苗台31之间的位置。收纳箱39的底面在左右方向中央固定于平板电脑撑条38的基端部38a的上表面。收纳箱39有防水性,收纳通信设备等电子设备。在收纳箱39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导入电子设备连接用的线束的孔(不图示)。在孔设置有防水橡胶。

在基端部38a设置有用于在折叠平板电脑撑条38时防止平板电脑37干扰收纳箱39的限位器381。限位器381的末端在折叠平板电脑撑条38时抵接于末端部38b的背面。

在末端部38b的末端设置有将平板电脑37从上下方向夹住而固定的支架382。支架382具备固定于末端部38b的支架下部382a、与朝着支架下部382a被施力的支架上部382b。将载置于支架下部382a的平板电脑37通过支架上部382b夹住而固定。

在支架下部382a的两端设置有防止平板电脑37横向偏移的横向偏移防止板382c。横向偏移防止板382c由于设置于支架下部382a,因此也能够容易地接触固定于支架382的平板电脑37的端子。另外,为了提升可视性,可以在支架上部382b设置平板电脑用的遮阳板。另外,也可以在支架下部382a设置能够对平板电脑37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的功能。

优选在机盖11内设置imu复位开关。在具有自动行驶功能的插秧机1中,在位于定位单元36内的惯性测量装置(imu)存储车辆的位置信息,但在例如通过卡车运输插秧机1而导致位置信息偏移的情况下,另外在取得插秧机1的定位信息的动作中错误地使插秧机1后退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复位。由于在通常作业中不操作imu复位开关,因此优选imu复位开关设置于机盖11内。

<第2实施方式>

图7是搭载有遮阳板40的插秧机1的左侧面图。遮阳板40被第1遮阳板框架41与第2遮阳板框架42支承。第1遮阳板框架41支承遮阳板40的前部,第2遮阳板框架42支承遮阳板40的后部。在第2实施方式中,单元框架3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左右的第1遮阳板框架41的中途部。即,由于定位单元36以及单元框架35能够以左右方向的转动轴35a为中心向机体前方侧转动而变更为位于比第1遮阳板框架41的上端靠上方的使用状态、与位于比第1遮阳板框架41的上端靠下方的收纳状态,因此定位单元36以及单元框架35不会碰撞遮阳板40。

由此,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1具备遮阳板40、支承遮阳板40的第1遮阳板框架41(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承框架)、能够转动地支承于第1遮阳板框架41的中途部的单元框架35、以及支承于单元框架35而取得机体的位置信息的定位单元36,定位单元36能够以机体左右方向的转动轴35a为中心向机体前方侧转动来变更为在比遮阳板40的前端靠上方的位置位于机体方向前方的使用状态、与在比使用状态靠下方的位置位于比遮阳板40的前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收纳状态。

图8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1的俯视图。平板电脑37配置为在俯视观察时与遮阳板40重叠。由此,对于平板电脑37的避雨有效,还抑制日光反射而提升可视性。

另外,平板电脑37配置于比将预备苗台31的左右方向内侧的后端与操纵座位16的外侧端连接起来的直线l靠前方侧的位置。由此,在将位于预备苗台31的苗向苗载台27补给时,平板电脑37不成为阻碍。并且,在将平板电脑撑条38折叠而将平板电脑37收纳于预备苗台31的前方的状态下,也确保预备苗台31前方的通道为能够通行的宽度。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后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第3实施方式>

图9以及图10示出在机盖11的左右侧方分别设置1个预备苗框架32、32,而在各预备苗框架32分别设置8个预备苗台31的形态。预备苗台31构成为能够以预备苗框架32为轴转动。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左右的预备苗框架32的间隔大,单元框架35的左右宽度宽,因此设置支承单元框架35的支承部件43。支承部件43从机盖11的右侧方的底板立设。通过设置支承部件43,加强单元框架35,从而得到定位单元36的防振效果。支承部件43的配置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从机盖11的左侧方的底板立设的配置。

平板电脑37固定于设置于支承部件43的支架382。另外,支承部件43也能够作为连接于定位单元36、平板电脑37的电气布线的路径而利用。另外,支承部件43也能够作为扶手而利用。

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将支承框架34以及第1遮阳板框架41连接于连结框架33,但支承框架34以及第1遮阳板框架41也可以与连结框架33成为一体。另外,如第3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将支承框架34不经由连结框架33而直接连接于预备苗框架32。

<第4实施方式>

图11是从右后方观察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元框架35周边的立体图。单元框架35在主视观察时呈大致u字状,两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支承框架34。在单元框架35固定有定位单元36。

第4实施方式的定位单元36作为收纳状态具有第1收纳状态与第2收纳状态。定位单元36能够将状态变更为图12的(a)所示的使用状态、图12的(c)所示的第1收纳状态、以及位于第1收纳状态与使用状态之间的图12的(b)所示的第2收纳状态。

第1收纳状态从使用状态旋转160°,第2收纳状态从使用状态旋转115°。定位单元36在使用状态下位于比支承框架34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在第1收纳状态以及第2收纳状态下位于比支承框架34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定位单元36构成为能够固定在第2收纳状态。例如,将第1收纳状态设为不使用插秧机1的状态,而将第2收纳状态设为进行不需要定位单元36的插秧机1的操纵的状态,能够根据作业来适当地变更定位单元36的位置。在第2收纳状态下,与第1收纳状态相比,能够提高落坐于操纵座位16上的操作人员的可视性。

图13a是图11所示的支承框架34以及单元框架35的c区域的分解立体图。在支承框架34的上端设置有支承板341。支承板341在俯视观察时呈l字状,熔接固定于支承框架34的外周面。在支承板341的左右方向内侧的支承面341a从上至下形成有第1固定用孔342、第1定位孔343a、转动用孔344、第2定位孔343b、第3定位孔343c这5个贯通孔。第1固定用孔342是用于将单元框架35通过螺栓345固定于支承板341的孔。第1定位孔343a、第2定位孔343b、以及第3定位孔343c是供设置于单元框架35的定位销353(在后叙述)插入的孔。转动用孔344是供设置于单元框架35的转动销354(在后叙述)插入的孔。

在单元框架35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板351。转动板351以与支承板341对置的方式熔接固定于单元框架35的外周面。在转动板351形成有第2固定用孔352a、第3固定用孔352b、以及第4固定用孔352c。能够通过将螺栓345插入支承板341的第1固定用孔342与转动板351的第2固定用孔352a、第3固定用孔352b、或者第4固定用孔352c并且用螺帽紧固,从而将单元框架35固定于支承框架34。在定位单元36的使用状态下,使用第2固定用孔352a来将单元框架35固定于支承框架34。在定位单元36的第1收纳状态下,使用第3固定用孔352b来将单元框架35固定于支承框架34。在定位单元36的第2收纳状态下,使用第4固定用孔352c来将单元框架35固定于支承框架34。

另外,在转动板351设置有l字状的定位销353。定位销353的末端构成为从转动板351突出而插入支承板341的第1定位孔343a、第2定位孔343b、或者第3定位孔343c(但是,在图13a中观察不到定位销353的末端)。在定位单元36的使用状态下,定位销353被插入第1定位孔343a。在定位单元36的第2收纳状态下,定位销353被插入第2定位孔343b。在定位单元36的第1收纳状态下,定位销353被插入第3定位孔343c。定位销353向朝着支承板341的方向(图13a的左方向)被施加作用力,通过抵抗作用力拉动定位销353,能够将定位销353的末端从第1定位孔343a、第2定位孔343b、或者第3定位孔343c拔出。

另外,在转动板351形成有朝着支承板341突出的转动销354。转动销354被插入支承板341的转动用孔344,而作为转动轴发挥功能。即,转动板351绕转动销354相对于支承板341转动。由此,单元框架35能够相对于支承框架34以图11所示的左右方向的转动轴35a为中心转动,而能够将状态变更为图12所示的使用状态、第1收纳状态、以及第2收纳状态。定位单元36在使用状态下位于比支承框架34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在第1收纳状态以及第2收纳状态下位于比支承框架34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此外,在第1收纳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定位单元36与机盖11重叠,并且能够开闭机盖11。

在使转动板351从图11的状态转动的情况下,将螺栓345卸下后,将定位销353向右方向拉动而从第1定位孔343a拔出。另一方面,在将转动板351固定于支承板341的情况下,通过定位销353与第1定位孔343a、第2定位孔343b、或者第3定位孔343c进行定位后,由于能够通过螺栓345来进行最终固定,因此能够安全而容易地固定。此外,在转动销354形成外螺纹,在转动时松开螺帽,而在固定时将螺帽完全地拧紧。

图13b是图11所示的支承框架34以及单元框架35的d区域的放大图。右侧的转动部分6由于是与上述的左侧的转动部分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右侧的转动板351,代替定位销353而形成有止动销355(相当于限制部)。止动销355向朝着支承框架34的方向(图13b的右方向)突出,通过抵接于支承框架34的后部来限制使用状态的单元框架35向行驶机体2的后方侧转动。另外,止动销355通过抵接于支承板341的后部来还限制第1收纳状态的单元框架35向行驶机体2的后方侧转动。

在单元框架35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设置有定位单元36。定位单元36具备定位用天线、位置信息接收机、惯性测量装置(imu)等。定位用天线接收来自例如构成卫星定位系统(gnss)等定位系统的定位卫星的信号。由定位用天线接收到的定位信号向位置信息接收机输入,位置信息接收机对被输入的定位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来取得定位信息。惯性测量装置是能够确定出行驶机体2的姿势(侧摆角、纵摆角、横摆角)的单元。

作为使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方法,能够应用通过来自设置于预先决定的基准点的基准站的修正信息来修正插秧机1(移动站)的卫星定位信息,而求出插秧机1的当前位置的定位方法。例如,能够应用d-gps定位(差分gps定位)、rtk定位(实时动态定位)等各种定位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d-gps定位。

图14是定位单元36的立体图,图15是在定位单元36的左右方向中央将一部分切断后的剖视图。定位单元36具备定位装置361、与将定位装置361收纳于内部的壳体部362。定位装置361能够执行d-gps定位。定位装置361与壳体部362从平板状的基座363的下表面被螺栓紧固。基座363固定于单元框架35。

壳体部362呈底面敞开的箱状。壳体部362的下部外缘覆盖基座363的周围。在壳体部362的后壁的下部形成切口362c,在切口362c嵌有索环364。索环364支承从定位装置361向壳体部362外延伸的线束361a。

在使用状态下的壳体部362的前部上面形成有漏水孔362a。在壳体部362的上表面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凹部362b。凹部362b构成为后侧比前侧深,漏水孔362a形成于凹部362b的后壁。在定位单元36的使用状态下,漏水孔362a的开口朝向前方,而不朝向上方。由此,在定位单元36的使用状态下,雨难以从漏水孔362a侵入壳体部362内。

另一方面,在图16所示的定位单元36的第1收纳状态与第2收纳状态的任意状态下,漏水孔362a的开口均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在定位单元36的第1收纳状态以及第2收纳状态下,侵入壳体部362内的水从漏水孔362a排出。

另外,在基座363的前部形成有排水孔363a。由此,即使在使用状态下雨从漏水孔362a侵入壳体部362内的情况下,也能够从排水孔363a排出雨水。

以上,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应当理解为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仅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还由权利请求范围示出,并且还进一步包含与权利请求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插秧机;2...行驶机体;11...机盖;21...苗栽插装置;27...苗载台;31...预备苗台;32...预备苗框架;34...支承框架;35...单元框架;35a...转动轴;36...定位单元;361...定位装置;362...壳体部;362a...漏水孔;37...平板电脑;40...遮阳板;41...第1遮阳板框架;353...定位销;354...转动销;355...止动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