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9595发布日期:2020-07-31 23:0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工、电器行业,断路器作为一种配电设备而承担着保护电网中电器设备的作用,即当电网中发生故障,例如有短路电流或故障电流时,断路器分断该电流,以保护电网中的电器设备和人员安全。为实现上述的保护功能,在断路器内部设有操作机构,能够通过控制操作机构内部零部件的运动,来使断路器的动、静触头分离,从而切断电路。

随着断路器性能指标的提高,对操作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且行业内操作机构同质化严重,缺乏新颖性。同时现有操作机构普遍有以下缺陷:

1.合闸传动比较低。机构的合闸过程需要满足储能弹簧传动到合分闸触点时克服动静触头间的反力,在满足可靠合闸的状态时,动静触头间的反力与储能弹簧释放时的储能弹簧力的比值即为合闸传动比。合闸传动比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机构的机械寿命,反之亦然。现有机构由于储能弹簧的排放位置,储能杠杆组件与连杆组件的撞击位置,决定了其合闸传动比较低,限制了其机械寿命提高的上限;

2.转换杠杆的支点轴和凸轮轴是同一根轴,导致该轴受力情况复杂,需要承受交变载荷下的力,该轴易失效。同时合闸时,触头反力通过连杆组件传递到转换杠杆支点轴(和凸轮轴共轴)上,合闸储能相比分闸储能时凸轮轴多承受了触头系统传递的反力,所以合闸储能相比分闸储能力矩更大,增大了手动储能和电动储能的负担;

3.分闸脱扣系统的转换杠杆跨度过长、刚度低,疲劳受力后易失效的问题。其因现有技术中转换杠杆与凸轮轴共用一根轴,要保证连杆的活动时不与储能杠杆组件和凸轮轴干涉,所以结构设计上注定了转换杠杆跨度过长刚度较低,且在原结构空间上无法优化;

4.合闸脱扣系统的锁扣杠杆疲劳受力后易失效的问题。因为合闸脱扣系统在储能和合闸过程中采用三级连杆结构,锁扣杠杆只有一个支点轴,锁扣杠杆、支点轴及相关零部件受力过大,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实现了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可靠性,并提高其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一对侧板、一转轴组件、设置在一对侧板之间的连杆组件、储能杠杆组件、锁扣组件、弹簧组件、凸轮轴、合闸半轴、分闸半轴及一对复位弹簧,其中:

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固定在转轴上的悬臂,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侧板可转动连接,从而使所述转轴组件在所述一对侧板上转动;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换杠杆、转换连杆和双刀杠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轴二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轴套一在轴二上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换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转换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换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转换杠杆绕转换杠杆支点轴转动,所述转换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刀杠杆铰接,所述双刀杠杆另一端面与所述分闸半轴的外轮廓面可分离的接触,所述双刀杠杆绕双刀杠杆支点轴转动,在所述分闸半轴在所述一对侧板上转动后,所述双刀杠杆的一端可在所述分闸半轴的槽口内滑动;

所述储能杠杆组件包括一对储能杠杆板,所述储能杠杆组件通过一对轴销四在所述一对侧板上转动,所述储能杠杆组件的固定轴五转动中与所述连杆组件的轴套一可分离的接触,所述轴套一与所述转换杠杆可分离的接触,使所述第一连杆推动所述转轴组件转动;

所述锁扣组件包括杠杆、连杆、锁扣杠杆,所述锁扣组件的所述杠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杠杆51绕杠杆支点轴转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扣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锁扣杠杆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合闸半轴的外轮廓面可分离的接触,所述锁扣杠杆绕锁扣杠杆支点轴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转动,在所述合闸半轴在所述一对侧板上转动后,所述锁扣杠杆的弧面可在所述合闸半轴的槽口内滑动;以及

所述凸轮轴包括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转动的凸轮轴端部轴面、凸轮片外轮廓和凸轮悬臂一扣面,所述凸轮片外轮廓与所述储能杠杆组件转动接触使所述储能杠杆组件压缩所述弹簧组件,所述凸轮悬臂一扣面与所述锁扣组件进行可分离的接触。

进一步,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组件的所述悬臂铰接。

进一步,所述储能杠杆组件包括:连接所述一对所述储能杠杆板的固定轴五、固定轴六,一对固定在所述储能杠杆板外侧的一对轴承,一对固定在所述储能杠杆板外侧的一对轴销四,所述储能杠杆组件通过所述一对轴销四在所述一对侧板上转动,所述储能杠杆组件的所述固定轴五转动中与所述连杆组件的所述轴套一接触,所述轴套一与所述转换杠杆的外端面可分离的接触,使所述第一连杆推动所述转轴组件转动,所述转轴组件推动断路器的可分离触点接通或断开。

进一步,所述锁扣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杠杆上的轴六、在轴六上转动的轴套二以及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转动的锁扣杠杆支点轴、杠杆支点轴。

进一步,所述凸轮片外轮廓与所述储能杠杆组件的所述轴承转动接触,使所述储能杠杆组件压缩所述弹簧组件,所述凸轮悬臂一扣面与所述锁扣组件的所述轴套二可分离的接触。

进一步,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弹簧支架、弹簧和弹簧座,所述弹簧支架与所述弹簧座滑动接触,所述弹簧在所述弹簧支架和所述弹簧座之间压缩,一支撑轴固定在所述一对侧板上,所述弹簧座在所述支撑轴上铰接转动,所述弹簧支架与所述储能杠杆组件的所述固定轴六铰接转动触,所述储能杠杆组件转动可压缩和释放所述弹簧。

再进一步,所述一对分闸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轴组件的所述悬臂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的轴一的两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一对侧板上,所述转轴组件转动拉伸和释放所述分闸弹簧。

进一步,还包括壳体,所述一对侧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实现了下列技术效果:

1.通过改变弹簧组件6的排布方式,从结构上调整释能合闸时储能杠杆组件的轴404与连杆组件的轴套324的撞击位置,提高合闸传动比;

2.将分闸脱扣系统的转换杠杆的支点轴332和储能系统的凸轮轴7a由原来同一根轴拆分为两根独立的轴。成功解决了以下问题:

(1)针对原转换杠杆支点轴332和凸轮轴7a作为共用一根轴易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改为独立的两根轴后强度显著提升;

(2)针对合闸储能力矩比分闸储能力矩大的问题,在合闸时,触头反力通过连杆组件3传递到转换杠杆支点轴332上,由于两根轴独立,所以储能时凸轮轴7a不会受到触头系统15传递过来的反力。所,保证合分闸储能扭矩一致;

(3)对于转换杠杆跨度过长刚度低,疲劳受力时易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改为独立的两根轴后,转换杠杆支点轴在结构上可避开储能杠杆组件和凸轮轴的活动空间,所以设计上转换杠杆可以跨度改短,从而刚度增加,可解决疲劳失效问题,增加该零件的使用寿命;以及

3.至于合闸脱扣系统的锁扣杠杆疲劳受力后易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将合闸脱扣系统在由原来的三级连杆结构改为五级连杆结构,锁扣杠杆组件中有两个支点轴,锁扣组件中的零部件及支点轴受力减小,可提高其相关零部件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装配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分闸储能状态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释能合闸状态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释能分闸状态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转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连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储能杠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锁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弹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弹簧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弹簧座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凸轮轴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合闸半轴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分闸半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板;101:固定轴一;102:固定轴二;103:固定轴三;104:固定轴四;105:固定块;2:转轴组件;201:转轴;202:悬臂;3:连杆组件;31:第一连杆;311:第一连杆片;312:轴销一;313:轴一;32:第二连杆;321:第二连杆片;322:轴销二;323:轴二;324:轴套一;33:转换杠杆;331:转换杠杆片;331a:转换杠杆片的外轮廓面;332:转换杠杆支点轴;333:轴三;34:转换连杆;341:转换连杆片;342:轴四;343:轴五;35:双刀杠杆;351:双刀杠杆片;351a:双刀杠杆面;351b:双刀杠杆弧面;352:双刀杠杆支点轴;353:轴销三;4:储能杠杆组件;401:储能杠杆板;402:轴销四;403:轴承;404:固定轴五;405:轴销五;406:固定轴六;407:固定轴七;5:锁扣组件;51:杠杆;511:杠杆片;512:杠杆支点轴;513:轴六;514:轴套二;515:轴销六;52:连杆;521:连杆片;522:轴七;523:轴八;53:锁扣杠杆;531:锁扣杠杆片;531a:锁扣杠杆面;531b:锁扣杠杆弧面;532:锁扣杠杆支点轴;6:弹簧组件;61:弹簧支架;61a:弹簧支架弧面;61b:弹簧支架圆柱面;61c:弹簧支架导孔面;62:弹簧;63:弹簧座;63a:弹簧座弧面;63b:弹簧座圆柱面;7:凸轮轴;7a:凸轮轴端部轴面;7b:凸轮片外轮廓;7c:凸轮轴悬臂一外圆面;7d:凸轮轴悬臂一扣面;7e:凸轮轴悬臂二;8:合闸半轴;8a:合闸半轴外轮廓面;8b:合闸半轴槽口;8c:合闸半轴限位轴;9:分闸半轴;9a:分闸半轴外轮廓面;9b:分闸半轴槽口;9c:分闸半轴限位轴;10:分闸弹簧;11:抱箍;12:拨杆;13;支撑轴;14:壳体;15:可分离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作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壳体14、可分离触点15、一对侧板1、一转轴组件2、设置在一对侧板1之间的连杆组件3、储能杠杆组件4、锁扣组件5、弹簧组件6、凸轮轴7、合闸半轴8、分闸半轴9以及一对分闸弹簧10。

参见图3、图4和图5,一对侧板1通过固定轴一101、固定轴二102、固定轴三103、固定轴四104固定连接,一对固定块105分别固定在一对侧板1的内侧。一对侧板1固定在壳体14上,一对抱箍11固定在一对侧板1上,转轴组件2在一对抱箍11和壳体14之间转动,转轴组件2转动时可带动在壳体14内的至少一对可分离触点15的接通和断开,及断路器的合闸和分闸(见图1)。

参见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轴组件2包括转轴201和固定在转轴201上的悬臂202。连杆组件3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和悬臂202铰接的轴一313、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铰接的轴二323、在轴二323上转动的轴套一324、转换杠杆33、在一对侧板1之间转动的转换杠杆支点轴332、转换连杆34、双刀杠杆35、在一对侧板1之间转动的双刀换杠杆支轴352。

第一连杆31由两片第一连杆片311通过轴销一312固定,两片第一连杆片311的一端与两片悬臂202通过轴一313铰接,第二连杆32由两片第二连杆片321通过轴销二322固定,两片第一连杆片311的另一端与两片第二连杆片321的一端通过轴二323铰接,轴套一324在轴二323上转动,两片第二连杆片321在两片第一连杆片311的内侧,轴套一324在两片第二连杆片321的内侧。转换杠杆33包括转换杠杆片331和转换杠杆支点轴332,转换杠杆支点轴332固定在转换杠杆片331上,转换杠杆支点轴332在一对侧板1上转动。两片第二连杆片321的另一端与转换杠杆片331的一端通过轴三333铰接,转换杠杆片331在两片第二连杆321的内侧。转换杠杆片331的另一端与两片转换连杆片341的一端通过轴五343铰接。双刀杠杆35由两片双刀杠杆片351通过轴销三353固定,两片双刀杠杆片351在双刀杠杆支点轴352上转动,双刀杠杆支点轴352在一对侧板1上转动。两片转换连杆片341的另一端与两片双刀杠杆片351的一端通过轴四342铰接。双刀杠杆35的面351a与分闸半轴9的外轮廓面9a可分离的接触,分闸半轴9的限位轴9c可与侧板1内的特征可分离的接触。双刀杠杆35绕双刀杠杆支点轴352转动,分闸半轴9在一对侧板1上转动时,双刀杠杆35的圆弧面351b可在分闸半轴9的槽口9b中滑动。

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中,储能杠杆组件4包括连接一对储能杠杆板401的固定轴五404、轴销五405、固定轴六406、固定轴七407等若干根固定轴销,一对固定在储能杠杆板401外侧的一对轴承403,一对固定在储能杠杆板外侧的一对轴销四402,储能杠杆组件通过一对轴销四402在一对侧板之间转动。

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锁扣组件5包括杠杆51、连杆52、锁扣杠杆53。杠杆51由两片杠杆片511通过轴销六515固定,两片杠杆片511在杠杆支点轴512上转动,杠杆支点轴512在一对侧板1上转动。轴六513固定在两片杠杆片511上,轴套二514在轴六513上转动,轴套二514在两片杠杆片511之间。两片杠杆片511与两片连杆片521的一端通过轴七522铰接,两片杠杆片511在两片连杆片521外侧。锁扣杠杆53包括锁扣杠杆片531和锁扣杠杆支点轴532,锁扣杠杆支点轴532固定在锁扣杠杆片531上,锁扣杠杆支点轴532在一对侧板1上转动。两片连杆片521的另一端与锁扣杠杆片531的一端通过轴八523铰接。锁扣杠杆53的面531a与合闸半轴8的外轮廓面8a可分离的接触,合闸半轴8的限位轴8c可与侧板1内的特征可分离的接触。锁扣杠杆53绕锁扣杠杆支点轴532转动,合闸半轴8在一对侧板1上转动时,锁扣杠杆53的圆弧面531b可在合闸半轴8的槽口8b中滑动。

如图13所示,凸轮轴7包括在一对侧板1之间转动的凸轮轴端部轴面7a、凸轮片外轮廓7b、凸轮悬臂一外圆面7c、凸轮悬臂一扣面7d、凸轮悬臂二7e。凸轮轴7的两个端部轴面7a在一对侧板上转动。

参见图3、图10、图11和图12,弹簧组件6包括弹簧支架61、弹簧62、弹簧座63。弹簧支架61的弹簧支架导孔面61c与弹簧座63的圆柱面63b滑动接触,弹簧62在弹簧支架61和弹簧座63之间压缩或释放,弹簧支架61的圆柱面61b与弹簧62的内径接触起导向作用。支撑轴13固定在一对侧板1上,弹簧座63的圆弧面63a与支撑轴13铰接转动,弹簧支架61的弧面61a与储能杠杆组件4的固定轴六406铰接转动,储能杠杆组件4转动可压缩和释放弹簧62。

参见图3、图4和图5,一对分闸弹簧10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转轴组件2悬臂202与第一连杆31铰接的轴一313的两侧,另一端固定在一对侧板1上,转轴组件2转动可拉伸分闸弹簧10。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释能分闸状态。该操作机构的储能过程为:当凸轮轴7顺时针转动时,一对凸轮片外轮廓7b与储能杠杆组件4的一对轴承403接触,驱动储能杠杆组件4逆时针转动,储能杠杆组件4的固定轴六406与弹簧组件6的弹簧支架61的弧面61a铰接转动,弹簧支架61压缩弹簧62。同时凸轮轴7的凸轮悬臂一外圆面7c与锁扣组件5的轴套二514接触,当凸轮轴7顺时针转动时,凸轮悬臂一外圆面7c与锁扣组件5的轴套二514分离,同时锁扣组件5在逆时针弹簧复位力的作用下,锁扣杠杆片531与固定轴三103接触,锁扣杠杆片的面531a在合闸半轴8外轮廓面8a的上方。当凸轮轴7继续顺时针转动时,凸轮轴7的凸轮悬臂一扣面7d与锁扣组件5的轴套二514接触,凸轮轴7停止转动,在弹簧62的作用力下,锁扣组件5的锁扣面531a与合闸半轴8的外轮廓面8a接触(参见图2和图14)。同时,连杆组件3在逆时针弹簧复位力的作用下,双刀杠杆35与固定轴一101一接触,双刀杠杆的面351a在分闸半轴9外轮廓面9a的下方,连杆组件3构成图3所示折叠状态,操作机构储能状态完成。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分闸储能状态。该操作机构的合闸过程为:合闸半轴8逆时针转动时,锁扣组件5的锁扣弧面531b滑动到合闸半轴8的槽口8b中,锁扣组件5折叠,凸轮轴7的凸轮悬臂一扣面7d脱离锁扣组件5的轴套二514,凸轮轴7顺时针转动,同时凸轮轴7的凸轮悬臂二7e与在侧板上转动的拨杆12接触,防止凸轮释能时过冲。同时储能杠杆组件4的轴承403脱离凸轮轴7的凸轮片外轮廓面7c(参见图2和图13),弹簧组件6释放驱动储能杠杆组件4顺时针转动,储能杠杆组件4的固定轴五404撞击连杆组件3的轴套一324,双刀杠杆35的面351a与分闸半轴9的外轮廓面9a接触(参见图2和图15),连杆组件3的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绕轴三333顺时针转动,第一连杆31通过轴一313驱动转轴组件2的悬臂202逆时针转动,悬臂202转动拉伸分闸弹簧10。储能杠杆组件4的轴销五405的两端与固定在一对侧板1上的一对固定块105接触后储能杠杆组件4停止转动,连杆组件3的轴套一324与转换杠杆片外轮廓面331a接触后停止转动,连杆组件3构成图4所示折叠状态,操作机构合闸状态完成。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释能合闸状态。该操作机构的分闸过程为:分闸半轴9顺时针转动时,连杆组件3的双刀杠杆弧面351b滑动到分闸半轴9的槽口9b中,轴三333绕转换杠杆支点轴332逆时针转动后,连杆组件3折叠后,悬臂202在分闸弹簧10的复位力作用下,转轴组件2顺时针转动,悬臂202与固定轴四104接触后停止转动,连杆组件3的轴套一324与储能杠杆组件4的轴销五405接触,连杆组件3构成图5所示折叠状态,操作机构分闸状态完成。

通过上面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独特的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撞击位置不适当,造成受撞击零部件容易疲劳,使用寿命减少、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因为断路器的可靠性是产品运行安全和可靠的保证,从而达到了显著的技术效果,具体表现在:

1.通过改变弹簧组件6的排布方式,从结构上调整释能合闸时储能杠杆组件的轴404与连杆组件的轴套324的撞击位置,提高合闸传动比;

2.将分闸脱扣系统的转换杠杆的支点轴332和储能系统的凸轮轴7a由原来同一根轴拆分为两根独立的轴,成功解决了以下问题:

(1)克服了原转换杠杆支点轴332和凸轮轴7a作为共用一根轴易断的问题。改为独立的两根轴后强度显著提升;

(2)解决合闸储能力矩比分闸储能力矩大的问题。合闸时,触头反力通过连杆组件3传递到转换杠杆支点轴332上,由于两根轴独立,所以储能时凸轮轴7a不会受到触头系统15传递过来的反力。所以保证合分闸储能扭矩一致;

(3)转换杠杆跨度过长刚度低,疲劳受力时易失效的问题。改为独立的两根轴后,转换杠杆支点轴332在结构上可避开储能杠杆组件4和凸轮轴7的活动空间,所以设计上转换杠杆331可以跨度改短,从而刚度增加,可解决疲劳失效问题,增加该零件的使用寿命;以及

3.解决合闸脱扣系统的锁扣杠杆疲劳受力后易失效的问题。将合闸脱扣系统在由原来的三级连杆结构改为五级连杆结构,锁扣杠杆组件5中有两个支点轴512、532,锁扣组件中的零部件及支点轴受力减小,可提高其相关零部件寿命。

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