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板边压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8081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边压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支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板边压码机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石油、煤炭等非再生能源的消耗和日益枯竭,太阳能必将成为新型能源的一种得到广泛利用。太阳能发电结构主要包括太阳能支架和太阳能光伏板,在安装时,需要将太阳能光伏板稳定安装在太阳能支架上,从而使其能够长时间使用,并且具有抵抗如大风等自然冲击的能力;将太阳能光伏板设置在支架上后,且为了提高电能转化效率,需要将太阳能光伏板倾斜设置,因此需要在太阳能支架上设置边压码对其进行固定,并保持太阳能光伏板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在安装边压码时,需要首先在导轨内设置边压码的固定连接部件。现有的安装方式是先通过螺栓等方式将固定连接部件安装在导轨上,不仅安装步骤繁琐,耗材用量大,增加了成本;而且固定连接部件在安装完成后,一旦边压码的位置与固定连接部件不对应时,其挪动较为繁琐,影响施工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板边压码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固定的边压码机构,不仅能够降低耗材使用,且能够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安装稳定性也较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边压码机构,包括边压码、导轨、螺栓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下端连接导轨,所述固定件上端通过螺栓连接边压码中部,所述边压码侧部压设太阳能光伏板边缘;所述固定件包括Ω型件、螺母和齿牙,所述Ω型件下部两侧板上端面上设有齿牙,所述齿牙与所述Ω型件一体成型,所述齿牙与所述导轨内定端面相接触,所述Ω型件顶端面为平面且其中部固定穿设有螺母,连接所述边压码的螺栓下端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挡板,所述Ω型件两侧对称设有水平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与Ω型件一体成型,所述挡板与Ω型件下部两侧板之间距离略大于所述导轨上端板体厚度。

优选的,所述边压码包括顶板、U型槽、固定孔和倒L型翼板,所述顶板下端设有两竖直板体围成的U型槽,所述顶板中部开设有供所述螺栓穿设的固定孔,所述顶板侧部固定设有倒L型翼板,所述顶板、U型槽和倒L型翼板一体成型。

优选的,还包括通槽和防滑垫,所述倒L型翼板内顶端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下端为平面板型结构,其覆盖在所述倒L型翼板内顶端。

优选的,所述U型槽的内宽度略大于所述Ω型件的宽度。

优选的,还包括弹簧,所述固定孔下端与所述螺母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同轴外套在所述螺栓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固定件可在导轨内滑槽中滑动,且Ω型件的结构特征使得固定件本身不会下落到导轨内腔中,固定件方便安装和位置调节,并在Ω型件下部两侧板上设置齿牙,从而能够提高固定件与导轨之间的抓固性能;

设置在Ω型件两侧部的挡板结构与Ω型件下部两侧板之间形成了一个供导轨滑动的槽,提高了固定件在导轨上滑动的导向性;

在实际安装时,可将固定件的Ω型件插入到边压码的U型槽中,提高了固定件和边压码的连接机械性能,并对固定件上部产生防雨遮挡作用;

并在翼板上设置了防滑垫,能够提高太阳能光伏板与翼板的连接紧密性,并在翼板和太阳能光伏板之间产生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各部件爆炸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右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边压码;11顶板;12U型槽;13固定孔;14倒L型翼板;2导轨;3螺栓;4固定件;41Ω型件;42螺母;43齿牙;5挡板;6通槽;7防滑垫;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至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光伏板边压码机构,包括边压码1、导轨2、螺栓3和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下端连接导轨2,所述固定件4上端通过螺栓3连接边压码1中部,所述边压码1侧部压设太阳能光伏板边缘;所述固定件4包括Ω型件41、螺母42和齿牙43,所述Ω型件41下部两侧板上端面上设有齿牙43,所述齿牙43与所述Ω型件41一体成型,所述齿牙43与所述导轨2内定端面相接触,因此在螺栓3紧固作用下,能够显著提高导轨2和固定件4的连接稳定性,并有效减少相对滑动。所述Ω型件41顶端面为平面且其中部固定穿设有螺母42,具体的,首先在Ω型件41上端面开设螺母42大小形状相同的孔,并将螺母42穿设在Ω型件41端面上,通过Ω型件41上端面与螺母42外壁焊接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边压码1的螺栓3下端与所述螺母42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挡板5,所述Ω型件41两侧对称设有水平设置的挡板5,所述挡板5与Ω型件41一体成型,所述挡板5与Ω型件41下部两侧板之间距离略大于所述导轨2上端板体厚度。因此,在挡板5和Ω型件41下部两侧板之间形成了供导轨2上部滑槽两端插入的槽体结构,从而在使用时,可带动Ω型件41沿着导轨2上端滑槽位置移动,进而对Ω型件41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设置的挡板5,方便了固定件4在导轨2上的插设,且挡板5能够阻挡Ω型件41的下沉,提高固定件4在导轨2上的稳定性。

为了使边压码1与固定件4相配合,更进一步的,对边压码1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的,如图3,所述边压码1包括顶板11、U型槽12、固定孔13和倒L型翼板14,所述顶板11下端设有两竖直板体围成的U型槽12,所述顶板11中部开设有供所述螺栓3穿设的固定孔13,具体安装时,螺栓3从固定孔13向下穿过并与固定件4上的螺母42连接,实现边压码1和固定件4的连接。所述顶板11侧部固定设有倒L型翼板14,所述顶板11、U型槽12和倒L型翼板14一体成型。更进一步的,所述U型槽12的内宽度略大于所述Ω型件41的宽度。实际在使用时,当边压码1和固定件4通过螺栓3连接时,固定件4的Ω型件41和U型槽12出现相对移动,从而使Ω型件41进入到U型槽12中。进入后的Ω型件41宽度与U型槽12宽度相差无几,从而能够体现一定的连接作用,提高了边压码1和固定件4的连接稳定性。

为了减少倒L型翼板14内壁与太阳能光伏板之间的摩擦损伤,并使倒L型翼板14和太阳能光伏板之间产生缓冲作用,更进一步的,如图5,设置了通槽6和防滑垫7,所述倒L型翼板14内顶端开设有通槽6,具体的,通槽6沿L型翼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通槽6内设有防滑垫7,即将橡胶材质的防滑垫7上方穿设在通槽6内,起到对防滑垫7的固定作用,所述防滑垫7下端为平面板型结构,且平面型结构与防滑垫7的主体结构为一体成型的,其覆盖在所述倒L型翼板14内顶端,从而在倒L型翼板14压设太阳能光伏板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也使太阳能光伏板与倒L型翼板14连接更加紧密。对于通槽6和防滑垫7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如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

通槽6在倒L型翼板14内顶部开设,并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其下端与倒L型翼板14内顶端下部相通;防滑垫7的结构包括上端设置截面为椭圆形的部分和一体成型设置的平面板型结构。在安装时,将防滑垫7上端的椭圆形截面结构顺通槽6穿入其内,形成稳定连接,优选的,通槽6的结构形状和大小与防滑垫7上端相同,从而在防滑垫7插入到通槽6中后,实现通槽6与防滑垫7的稳定连接,并有效降低两者之间的相对滑动。而下端设置的平面板型结构与倒L型翼板14内顶端相接触,在太阳能光伏板安装后实现缓冲作用。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弹簧8,所述固定孔13下端与所述螺母42之间设有弹簧8,所述弹簧8同轴外套在所述螺栓3外。弹簧8在顶板11和螺母42之间产生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固定件4的Ω型件41下部从导轨2的端部开口处向导轨2上滑入,并将其滑动到指定位置;此时,通过螺栓3从边压码1顶板11上的固定孔13向下穿过并与固定件4上的螺母42相连接,将待压设的太阳能光伏板插设在倒L型翼板14和导轨2之间,并再次拧动螺栓3实现边压码1上倒L型翼板14对太阳能光伏板的压设。

固定件4可在导轨2内滑槽中滑动,且Ω型件41的结构特征使得固定件4本身不会下落到导轨2内腔中,固定件4方便安装和位置调节,并在Ω型件41下部两侧板上设置齿牙43,从而能够提高固定件4与导轨2之间的抓固性能;

设置在Ω型件41两侧部的挡板5结构与Ω型件41下部两侧板之间形成了一个供导轨2滑动的槽,提高了固定件4在导轨2上滑动的导向性;

在实际安装时,可将固定件4的Ω型件41插入到边压码1的U型槽12中,提高了固定件4和边压码1的连接机械性能,并对固定件4上部产生防雨遮挡作用;

并在翼板上设置了防滑垫7,能够提高太阳能光伏板与翼板的连接紧密性,并在翼板和太阳能光伏板之间产生缓冲效果。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