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器电源输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8067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器电源输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电源输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影像显示设备,例如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或是投影机,其主要功能在于显示影像,一般而言,在影像显示设备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影像输入接头,例如D-sub接头或是VGA接头,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与一液晶显示器主机的影像输出接头(D-sub接头或是VGA接头)相结合,以便接收该信号供应源所输出之影像信号。然而,影像显示设备本身必须要透过额外的变压器或电源线的电源供应才能够执行影像显示,但目前所有的液晶显示器主机的影像输出接头(包括D-sub接头或VGA接头)都不具有供电功能,因此影像显示设备必须外接变压器或电源线,以供应影像显示设备的电源需求,其结果将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方便,以及制造者在制造上的成本增加。因而,如何在液晶显示器主机内设置一种电源输出之控制电路,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已成为本领域从业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电源输出控制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液晶显示器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包括:EMI滤波整流电路、RCD吸收电路、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电源输出反馈电路、电源主控制电路、电源主IC供电电路;

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接入开关,开关正极接有保险丝F1,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开关负极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X1和两个串联电阻最后连接有一变压器LF2,所述变压器LF2的输出端连接有桥式整流器BD1,所述桥式整流器BD1输出端连接有极性电容C1,所述有极性电容的负极端接地;

所述RCD吸收电路包括四个并联的电阻、电容C2,所述四个并联的电阻、电容C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BD1输出端及变压器T1的一端,其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变压器T1的另一端及电源主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设有变压器T1的输出线圈,该输出线圈的负极端接地,其正极端分别连接有三个并联的二极管、二个并联的电阻,二个并联的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8,三个并联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后的电路与接地端之间分别连接有有极性电容C9、电阻R21、有极性电容C18,所述有极性电容C9、有极性电容C18的正极端连接电容C8的输出端并连接有12V电压、电感器L1,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之间电连接有有极性电容C10和电容C11,所述电感器L1的输出端接入12V电压并连接至电源输出反馈电路;

所述电源输出反馈电路输入端设有两个电阻,分别是电阻R12、电阻R15,所述电感器L1连接所述电阻R12、电阻R15,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2A、电容C12、电阻R16、稳压二极管IC2的1#连接端,所述电容C12A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IC2的负极端,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IC2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并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IC2正极端,所述稳压二极管IC2的负极端连接电阻R13、发光二极管PH1A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PH1A的正极端;

所述电源主控制电路与RCD吸收电路的连接处设有N-MOS场效应管QS17,所N-MOS场效应管QS17的漏极D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端,其源极端分别连接有五个电阻,其中三个电阻接地,另外两个电阻分别是电阻R7、电阻R8,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和六级能效芯片IC1的GATE端、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N-MOS场效应管QS17的栅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7和所述六级能效芯片IC1的CS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且分别连接有电容C6、电阻R4、电容C5、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六级能效芯片IC1的GND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六级能效芯片IC1的RT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六级能效芯片IC1的FB端和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六级能效芯片IC1的VDD端、电源主IC供电电路的电容C16、电容C17、电阻R1B、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端、二极管D2的负极端,所述电容C16、电容C17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连接有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该电感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B的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HV高压电。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设置有EMI滤波整流电路、RCD吸收电路、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电源输出反馈电路、电源主控制电路、电源主IC供电电路,其中,电源主控制电路、电源主IC供电电路可以计算主机在与外部装置或设备连接时,同时提供其所需的电源以减少使用者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电源输出控制电路的整体电路图;

图2为图1中的EMI滤波整流电路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RCD吸收电路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输出反馈电路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源主控制电路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源主IC供电电路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EMI滤波整流电路1、RCD吸收电路2、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3、电源输出反馈电路4、电源主控制电路5、电源主IC供电电路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照附图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包括:EMI滤波整流电路1、RCD吸收电路2、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3、电源输出反馈电路4、电源主控制电路5、电源主IC供电电路6;

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1接入开关,开关正极接有保险丝F1,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开关负极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X1和两个串联电阻最后连接有一变压器LF2,所述变压器LF2的输出端连接有桥式整流器BD1,所述桥式整流器BD1输出端连接有极性电容C1,所述有极性电容的负极端接地;

所述RCD吸收电路2包括四个并联的电阻、电容C2,所述四个并联的电阻、电容C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BD1输出端及变压器T1的一端,其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变压器T1的另一端及电源主控制电路5;

所述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3设有变压器T1的输出线圈,该输出线圈的负极端接地,其正极端分别连接有三个并联的二极管、二个并联的电阻,二个并联的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8,三个并联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后的电路与接地端之间分别连接有有极性电容C9、电阻R21、有极性电容C18,所述有极性电容C9、有极性电容C18的正极端连接电容C8的输出端并连接有12V电压、电感器L1,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之间电连接有有极性电容C10和电容C11,所述电感器L1的输出端接入12V电压并连接至电源输出反馈电路4;

所述电源输出反馈电路4输入端设有两个电阻,分别是电阻R12、电阻R15,所述电感器L1连接所述电阻R12、电阻R15,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2A、电容C12、电阻R16、稳压二极管IC2的1#连接端,所述电容C12A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IC2的负极端,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IC2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并连接于所述稳压二极管IC2正极端,所述稳压二极管IC2的负极端连接电阻R13、发光二极管PH1A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PH1A的正极端;

所述电源主控制电路5与RCD吸收电路2的连接处设有N-MOS场效应管QS17,所N-MOS场效应管QS17的漏极D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端,其源极端分别连接有五个电阻,其中三个电阻接地,另外两个电阻分别是电阻R7、电阻R8,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和六级能效芯片IC1的GATE端、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N-MOS场效应管QS17的栅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7和所述六级能效芯片IC1的CS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且分别连接有电容C6、电阻R4、电容C5、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六级能效芯片IC1的GND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六级能效芯片IC1的RT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六级能效芯片IC1的FB端和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六级能效芯片IC1的VDD端、电源主IC供电电路6的电容C16、电容C17、电阻R1B、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端、二极管D2的负极端,所述电容C16、电容C17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连接有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该电感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B的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HV高压电。

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设置有EMI滤波整流电路、RCD吸收电路、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电源输出反馈电路、电源主控制电路、电源主IC供电电路,其中,电源主控制电路、电源主IC供电电路可以计算主机在与外部装置或设备连接时,同时提供其所需的电源以减少使用者的不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