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缆保护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5518发布日期:2020-08-14 20:1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电缆保护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电缆保护盒。



背景技术:

光伏电缆是应用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极其重要并不可或缺的一环,通常光伏发电产生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再输出,而连接光伏组件与交直流逆变器间的电缆即为光伏电缆。所以光伏电缆作为光伏发电设施电能传输的主干,直接关系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光伏电缆在安装的过程中,往往采取拖拽等方式,这样导致光伏电缆电缆与地面之间发生摩擦,使得光伏电缆表面造成磨损,降低光伏电缆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对光伏电缆的保护都是使用圆柱形的保护套,保护套的外表为光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保护套会直接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长时间使用后会造成保护套的外壁的磨损、甚至磨破;并且由于光伏电缆的长度较长,而现有保护套长度有限,在使用时需要利用人工通过外部的连接器将各个保护套之间连接起立,使用十分不便,连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光伏电缆保护盒,以克服现有的保护套外壁易磨损,并且保护套之间连接较麻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如下:一种光伏电缆保护盒,包括若干可相互拼接的壳体,所述壳体呈圆柱状,且壳体的外部设有若干用于保护壳体的防撞条;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光伏电缆的圆筒形的容纳空间,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敞口式的第一半球体,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敞口式的第二半球体,且第二半球体能够容纳于第一半球体内,所述第二半球体的敞口端的外缘设有对称的卡块,所述第一半球体的内壁设有环形槽,且第一半球体的敞口端的端面上还设有与环形槽连通的开口,所述卡块能够伸入通过开口内并通过第二半球体在第一半球体内转动使卡块卡合于环形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条平行于壳体的中心轴等距离固定于壳体的外表面,且防撞条的表面包覆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球体和第二半球体与壳体的两端之间均连接有可伸缩和弯曲的波纹管。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光伏电缆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弹簧,所述弹簧以壳体的中心轴为中心等距离固定于壳体内壁,且各个弹簧靠近壳体中心轴的一端设有弧形夹板,各个弧形夹板相互围绕形成使光伏电缆通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夹板相对于第一半球体和第二半球体的敞口端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向壳体的中心轴所在的方向倾斜的楔面,所述楔面向弧形夹板的内弧面过渡部分设有可转动的滚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球体和第二半球体的外表面均包覆有硅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第二半球体的卡块分别伸入到第一半球体开口内,使第二半球体相对于第一半球体转动一定角度,卡块随第二半球体转动的过程中卡合于第一半球体环形槽内,从而完成第二半球体与第一半球体的卡接,即完成壳体与壳体间的连接,连接更加方便,使任意长度的光伏电缆都可以套设于多个相互拼接的壳体形成的保护盒内。

2、连接在第一半球体与壳体的端部之间、第二半球体与壳体的端部之间的波纹管,由于其可伸缩和弯曲的特性,可以使光伏电缆任意弯曲,从而便于收纳以及整理。

3、壳体外的防撞条、壳体两端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以及由高强度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的波纹管均包覆于光伏电缆外,可以有效的对光伏电缆进行保护,减少光伏电缆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电缆保护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电缆保护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壳体相互拼接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壳体上的波纹管弯曲的状态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防撞条11、波纹管2、第一半球体3、开口31、环形槽32、第二半球体4、卡块41、弹簧5、弧形夹板6、滚珠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光伏电缆保护盒,如图1所示,互拼接的壳体1,壳体1呈圆柱状,且壳体1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光伏电缆的圆筒形的容纳空间,且该容纳空间的内径大于光伏电缆的内径。壳体1的外部设有若干用于保护壳体1的防撞条11,防撞条11的表面包覆有橡胶垫,各个防撞条11平行于壳体1的中心轴且等距离固定于壳体1的外表面。

如图1和3所示,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可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为敞口式的第一半球体3,第二连接头为敞口式的第二半球体4,第一半球体3和第二半球体4与壳体1的端部之间均连接有可伸缩和弯曲的波纹管2(如图4所示),且波纹管2由高强度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第一半球体3和第二半球体4的外表面均包覆有硅胶层,第二半球体4能够容纳于第一半球体3内,第二半球体4的敞口端的外缘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卡块41,第一半球体3的内壁设有环形槽32,且第一半球体3的敞口端的端面上还设有两个与环形槽32连通的开口31,且两个开口31相互对称设置,第二半球体4上的两个卡块41能够分别伸入两个开口31内,并通过第二半球体4在第一半球体3内转动使两个卡块41卡合于环形槽32内。

如图2所示,壳体1内设有用于固定光伏电缆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若干弹簧5,弹簧5以壳体1的中心轴为中心等距离固定于壳体1内壁,且各个弹簧5靠近壳体1中心轴的一端设有弧形夹板6,各个弧形夹板6相互围绕形成使光伏电缆通过的通孔,且该通孔的中心位于壳体1的中心轴线上。弧形夹板6相对于第一半球体3和第二半球体4的敞口端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向壳体1的中心轴所在的方向倾斜的楔面,楔面向弧形夹板6的内弧面过渡部分设有可转动的滚珠61,光伏电缆能够沿着弧形夹板6的楔面方向贯穿通孔,并使光伏电缆的外表面始终与滚珠61滚动接触。

本方案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使用时,首先将光伏电缆的一端伸入到壳体1内的圆筒形的容纳空间内,并使光伏电缆向各个弧形夹板6形成的通孔所在的方向移动;由于壳体1的容纳空间的内径大于光伏电缆的内径,因此,光伏电缆在壳体1内移动的过程中其移动的方向会与通孔所在的方向发生偏移,但是由于形成通孔的各个弧形夹板6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成向壳体1的中心轴所在的方向倾斜的楔面,从而当光伏电缆在移动的过程中抵触到弧形夹板6的侧面时,可以将光伏电缆导向通孔内,并且光伏电缆贯穿通孔的过程中,弧形夹板6的楔面向弧形夹板6的内弧面过渡部分的滚珠61始终与光伏电缆外表面相互接触,可以减小光伏电缆贯穿通孔时产生的摩擦力,使壳体1更便捷地套设在光伏电缆贯外,并使壳体1内的弧形夹板6在弹簧5的作用下对光伏电缆进行夹持固定。

由于光伏电缆的长度普遍较长,而单个壳体1的长度有限,不足以将整根光伏电缆完全套设在其中,因此,需要将多个壳体1连接起来,从而对整根光伏电缆进行保护。将各个壳体1进行连接时,将第二半球体4上的两个卡块41与第一半球体3的敞口端上的两个开口31相对,并使两个卡块41分别伸入到两个开口31内,此时第二半球体4的敞口端的一部分容纳于第一半球体3内,然后通过将第二半球体4相对于第一半球体3转动一定角度,使卡块41与开口31相互交错,即卡块41随第二半球体4转动的过程中卡合于第一半球体3环形槽32内,从而完成第二半球体4与第一半球体3的卡接,完成壳体1与壳体1间的连接。由此,任意长度的光伏电缆都可以套设于多个相互拼接的壳体1形成的保护盒内,并且连接在第一半球体3与壳体1的端部之间、第二半球体4与壳体1的端部之间的波纹管2,由于其可伸缩和弯曲的特性,可以使光伏电缆任意弯曲,从而便于收纳以及整理。壳体1外的防撞条11、壳体1两端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以及由高强度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的波纹管2均包覆于光伏电缆外,可以有效的对光伏电缆进行保护,减少光伏电缆的磨损。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