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显示屏的电源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846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显示屏的电源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LED显示屏的电源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作为当前面积最大、色彩最丰富的信息传递载体,已经在文化、电讯、金融、公益、旅游等各个行业彰显着它的地位。在各类显示屏产品中,其显示性能和效果良莠不齐,各种显示屏方案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其中,用于地面显示的LED显示屏也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由于传统的LED显示屏主要集中在室外应用,亮度是越高越好,而在室内应用则不同,亮度就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为了满足显示质量、以及摄像转播等需求,也需要保证足够高的灰度和刷新频率。相关研究发现,在室内应用时,LED显示屏的亮度范围应当控制在100cd/m2-300cd/m2,是保证人眼观看舒适度的最佳范围。这也就意味着,小间距LED显示屏想要进军室内市场,亮度就要降下来。但是,要在灰度不降低,并且保证高刷新频率的情况下却并不容易,因为,使用传统恒流驱动芯片的LED显示屏的灰度会随着显示屏亮度的降低而降低,刷新频率也达不到要求,从而严重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LED显示屏的电源控制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LED显示屏的电源控制电路,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EMI滤波整流电路和与EMI滤波整流电路连接的RCD吸收电路、电源主IC供电电路;

与所述RCD吸收电路通过变压器T1连接的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

与所述电源主IC供电电路连接的电源主控制电路;

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接入接头CON1,所述接头CON1的正极端连接有保险丝F1,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器RT1,所述电阻器RT1的另一端与所述CON1的负极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X1及变压器LF2的输入端,所述变压器LF2的输出端连接有桥式整二极管BD1,所述桥式整二极管BD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连接有有极性电容C1的正极,所述桥式整二极管BD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四个并联的电阻和电容C2及还连接于变压器T1的输入线圈,四个电阻和电容C2的另一端互连,连接后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及管D1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输入端的另一个接口,且其还连接有电源主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主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N-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所述N-MOS场效应管Q1的栅极端连接电阻R5、电阻R7,其源极连接有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9、电阻R9A、电阻R9B、电阻R8,所述电阻R9、电阻R9A、电阻R9B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PWM控制器IC1的GATE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PWM控制器IC1的CS端,所述PWM控制器IC1的VDD端连接电容C6、电阻R1B、二极管D2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有极性电源C4的正极,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7、PWM控制器IC1的GND端、电阻R4、电容C5、光敏三极管PH1B的发射极用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PWM控制器IC1的RT端,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PWM控制器IC1的FB端和光敏三极管PH1B的集电极;

所述电阻R1B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A,电阻R1A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器RT1的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感线圈,电感线圈的另一端接地且连接所述有极性电容C4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

所述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线圈的负极端接地,其正极端连接有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8,所述二极管D3、二极管D4的另一端互连,连接后连接电阻R10、电阻R10A、有极性电容C9的正极、电感器L1,所述电阻R10、电阻R10A的另一端互连,连接后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有极性电容C9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3、二极管D4的负极端与所述电感器L1之间能够输出12V电压,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有极性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21,其还设有输出12V电压的端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的电源输出反馈电路,该电源输出反馈电路包括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分别连接电阻R12、电阻R15,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光敏二极管PH1A的正极端,所述电阻R13、光敏二极管PH1A的另一端互连,连接后连接电阻R14、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设有调节端,调节端连接电阻R16、电阻R15的另一端、电容C12,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显示屏的电源控制电路,该显示屏控制电路解决行业在室内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中传统恒流驱动芯片无法实现低亮度显示下的低灰均匀、高灰度等级输出、及高刷新频率等难题,解决无法适应近距离长时间观看,有马赛克色斑,色彩不柔和,屏幕闪烁感造成的视觉疲劳等而研发设计,同时也降低了显示屏的功耗,实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显示屏的电源控制电路的整体电路图;

图2为图1的EMI滤波整流电路放大图;

图3为图1的RCD吸收电路放大图;

图4为图1的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放大图;

图5为图1的电源主IC供电电路放大图;

图6为图1的电源主控制电路放大图;

图7为图1的电源输出反馈电路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EMI滤波整流电路1、RCD吸收电路2、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3、电源主IC供电电路4、电源主控制电路5、电源输出反馈电路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照附图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ED显示屏的电源控制电路,该电源控制电路:

包括EMI滤波整流电路1和与EMI滤波整流电路1连接的RCD吸收电路2、电源主IC供电电路4;

与所述RCD吸收电路2通过变压器T1连接的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3;

与所述电源主IC供电电路4连接的电源主控制电路5;

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1接入接头CON1,所述接头CON1的正极端连接有保险丝F1,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器RT1,所述电阻器RT1的另一端与所述CON1的负极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X1及变压器LF2的输入端,所述变压器LF2的输出端连接有桥式整二极管BD1,所述桥式整二极管BD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连接有有极性电容C1的正极,所述桥式整二极管BD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四个并联的电阻和电容C2及还连接于变压器T1的输入线圈,四个电阻和电容C2的另一端互连,连接后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及管D1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输入端的另一个接口,且其还连接有电源主控制电路5;

所述电源主控制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有N-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所述N-MOS场效应管Q1的栅极端连接电阻R5、电阻R7,其源极连接有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9、电阻R9A、电阻R9B、电阻R8,所述电阻R9、电阻R9A、电阻R9B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PWM控制器IC1的GATE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PWM控制器IC1的CS端,所述PWM控制器IC1的VDD端连接电容C6、电阻R1B、二极管D2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有极性电源C4的正极,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7、PWM控制器IC1的GND端、电阻R4、电容C5、光敏三极管PH1B的发射极用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PWM控制器IC1的RT端,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PWM控制器IC1的FB端和光敏三极管PH1B的集电极;

所述电阻R1B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A,电阻R1A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器RT1的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感线圈,电感线圈的另一端接地且连接所述有极性电容C4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

所述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3的输出线圈的负极端接地,其正极端连接有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8,所述二极管D3、二极管D4的另一端互连,连接后连接电阻R10、电阻R10A、有极性电容C9的正极、电感器L1,所述电阻R10、电阻R10A的另一端互连,连接后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有极性电容C9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3、二极管D4的负极端与所述电感器L1之间能够输出12V电压,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有极性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21,其还设有输出12V电压的端口。

还包括与所述电源输出整流滤波电路3连接的电源输出反馈电路6,该电源输出反馈电路6包括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分别连接电阻R12、电阻R15,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光敏二极管PH1A的正极端,所述电阻R13、光敏二极管PH1A的另一端互连,连接后连接电阻R14、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设有调节端,调节端连接电阻R16、电阻R15的另一端、电容C12,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地。

将本实用新型的LED显示屏的电源控制电路应用到LED显示屏主板上,显示屏控制电路解决行业在室内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中传统恒流驱动芯片无法实现低亮度显示下的低灰均匀、高灰度等级输出、及高刷新频率等难题,解决无法适应近距离长时间观看,有马赛克色斑,色彩不柔和,屏幕闪烁感造成的视觉疲劳等而研发设计,同时也降低了显示屏的功耗,实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