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装置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853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电子控制装置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车载气囊的电子控制装置及其外壳。



背景技术:

应用于机动车辆的控制装置例如控制车载气囊的电子控制装置通常配备有适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的结构部件的外壳。在该外壳中,印刷电路板支承电子控制装置实现功能所需的电子元器件。此外,电子控制装置的外壳装配有用于接线的电连接器,其提供与传感器、执行器或者其它控制装置之间的通信。

电子控制装置的印刷电路板由外壳覆盖,可以防止外界复杂苛刻的环境对电子控制装置造成损坏。通过外壳保护电子控制装置的印刷电路板,在例如车辆遭受撞击时可以可靠地启动安全气囊从而保护乘员的安全。

电子控制装置的外壳通常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下盖体与上盖体安装在一起保护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在复杂苛刻的工作环境例如发生浸水的情况下,水流会因为毛细作用沿着下盖体与上盖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到外壳的内部空间,影响电子控制装置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新的技术方案克服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子控制装置的外壳,由下盖体和上盖体组装而成并分隔收容空间与外部空间,

所述下盖体包括底壁和沿着所述底壁的外周边向所述上盖体方向延伸的挡墙;

所述上盖体包括侧壁和顶壁,所述侧壁包括凸缘,所述凸缘设置在所述侧壁的边缘并沿着所述侧壁连续分布地向所述下盖体方向伸出;

所述凸缘抵靠于所述挡墙外侧,并且所述凸缘与所述挡墙之间形成一缺口;所述凸缘的端部在所述挡墙上的投影与所述凸缘和所述挡墙外侧的抵靠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毫米。

优选地,所述凸缘的内表面和所述挡墙的外表面限定所述缺口。

优选地,所述挡墙的上端缘还包括倒角;所述凸缘的内表面在低于所述倒角的下边缘的部位与所述挡墙的外表面抵靠。

优选地,所述凸缘的内表面越靠近所述凸缘的端部越远离所述挡墙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凸缘的内表面与所述挡墙的外表面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26度且小于90度。

优选地,所述凸缘的厚度由所述侧壁与所述挡墙的抵靠处向所述端部逐渐变薄。

优选地,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咬口槽,另一个上设置有卡楔,所述卡楔卡扣于所述咬口槽用于将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盖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由塑料材质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控制装置。

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其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外壳,所述收容空间中安装印刷电路板组件。

优选地,所述侧壁上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开口的电连接器;所述挡墙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支撑所述电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控制装置及其外壳具备了较佳的防水性能,在复杂苛刻的工作环境下保证电子控制装置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下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上盖体和下盖体结合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和图2示出了具有直角平行六面体形或者大致为方块体形状壳体的控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装置控制例如机动车辆的车载气囊的工作。该控制装置通常为设置在车辆相对安全的区域例如在驾驶员座椅和副驾驶座椅之间通常被称为通道的区域中,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点燃车载气囊的点火装置的一种电子控制装置1。参考图1,电子控制装置1包括:外壳2、印刷电路板组件3和电连接器5。

外壳2包括上盖体20和下盖体4,外壳2限定了一个三维的收容空间A,印刷电路板组件3安装在该收容空间A中,从而外壳2可以对印刷电路板组件3施加保护例如防止灰尘和水滴进入收容空间A以及抵抗外界撞击。上盖体20为由塑料材质构成的盒状结构,具体地,上盖体20由玻纤增强聚丙烯制成。上盖体20包括顶壁21、侧壁22,上盖体20还包括与收容空间A沿插接方向连通的第一开口2c,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c形成在侧壁22上,顶壁21和侧壁22共同限定了第一开口2c。在沿着印刷电路板组件3的安装方向,侧壁22在与顶壁21相对的位置限定了第二开口2d。

参考图2,在侧壁22上具有向收容空间A内凹陷,凹陷处形成第一安装部9和第二安装部10。第一安装部9和第二安装部10分别具有供电子控制装置1安装至机动车辆车身上结构部位的第一安装构件7和第二安装构件8。第一安装构件7和第二安装构件8是至少部分地嵌入上盖体20中的金属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构件7、第二安装构件8上还分别形成有贯穿安装构件的第一安装孔71、第二安装孔81,用插入第一安装孔71、第二安装孔81的紧固件进行向机动车辆的结构部位安装电子控制装置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构件7、第二安装构件8与上盖体20通过例如镶嵌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此外,上盖体20的侧壁22在第二开口2d的边缘处具有向下盖体4方向伸出的凸缘24,凸缘24沿着侧壁22连续分布。侧壁22在第二开口2d处的相对地两个边缘处还分别包括两个由侧壁22边缘向下盖体4方向伸出的咬口槽23。凸缘24沿着除了咬口槽23和第一开口2c以外的侧壁22连续分布。

印刷电路板组件3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设置于其上的控制车载气囊工作的电子元器件。印刷电路板组件3还和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和通讯的电连接器5连接,电连接器5安装在第一开口2c。电连接器5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导电端子。多个导电端子电连接于印刷电路板上的配线电路图案,具体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外端子以及多个内端子,外端子与内端子连接,由此和与内端子连接的外部设备例如传感器类、执行器类等外界设备电连接。同时,外端子伸入印刷电路板组件3上的孔与印刷电路板连接。进一步地,在电连接器5的绝缘本体上,设有插入形成于印刷电路板的定位孔的定位突起,通过以上方式电连接器5被固定安装至印刷电路板组件3。

下盖体4由与上盖体20相同材质的塑料一体形成。下盖体4保护印刷电路板组件3的背面。具体地,下盖体4采用例如机械连接的方式与上盖体20安装在一起封闭上盖体20的第二开口2d,并且形成收容空间A。进一步地,下盖体4一体地形成为周边缘稍微立起的浅的箱状。具体地,在大致呈矩形状的底壁41的外周边缘(各侧边)向上盖体20方向延伸的垂直于底壁41的连续挡墙42,因此下盖体4被整体构成为向上方开口。

参考图3和图4,上盖体20和下盖体4以侧壁22和挡墙42相互抵靠的方式被连接安装在一起。凸缘24安装于挡墙42外侧,凸缘24设置成在与收容空间A相对的外部空间围绕挡墙42,并且凸缘24与挡墙42之间形成一缺口B。本实施例中,该缺口B为三角形,即该凸缘24的内表面从与挡墙42的外表面接触的部位向凸缘24的端部26方向延伸逐渐远离挡墙42的外表面。凸缘24的厚度由侧壁22和挡墙42相互抵靠处向端部26逐渐变薄。

为上盖体20和下盖体4安装的便利,挡墙42的上端缘48还设置有倒角25,挡墙4b的上端面48支撑第一安装部9和/或第二安装部10(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凸缘24的内表面与挡墙42的外表面接触的部位低于倒角25的下边缘。

上盖体20的侧壁22伸出的凸缘24围绕着下盖体4挡墙42,电子控制装置1处于浸水的环境下时,水滴沿着上盖体20的侧壁22流向凸缘24的端部26,而凸缘24与挡墙42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的缺口,使得积聚在缺口处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无法继续向上盖体20和下盖体4连接的缝隙处移动,因此水滴不会毛细效应向凸缘24与挡墙42之间形成的缺口B内移动

(即向上盖体20和下盖体4连接的缝隙处移动),也不会渗入电子控制装置1的内部。由此保护了电子控制装置1的的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凸缘24的内表面和挡墙42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26度并且小于90度。此外,在与挡墙42平行的方向上,凸缘24的端部26距离倒角25的下边缘至少为2mm,也即是凸缘24的端部26在挡墙42上的投影与凸缘24和挡墙42外侧的抵靠处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mm。

挡墙42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卡楔47,卡楔47用于在下盖体4与上盖体20安装的过程中卡扣于上盖体20的侧壁22上设置的咬口槽23,从而将下盖体4与上盖体20固定。

另外,挡墙42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台阶部46,台阶部46在电连接器5安装到第一开口2c时支撑电连接器5。

另外,在下盖体4的底壁41的内表面上立设有两个供印刷电路板组件3安装固定的固定部43。两个固定部43还分别连接至挡墙42的相对的内表面。在固定部43的上端部,形成有支撑印刷电路板组件3的平坦状的支撑面44,在这些支撑面44上,形成有供印刷电路板组件3固定的第二孔45。

进一步地,两个第二孔45分别与上盖体20上设置的第一安装孔71、第二安装孔81对齐;印刷电路板组件3上也设置有与第二孔45对齐的孔第一31。紧固件例如螺栓穿过第二孔45、印刷电路板组件3上的第一孔31以及上盖体20上设置的第一安装孔71、第二安装孔81将电子控制装置1的上盖体20安装到机动车辆的结构部位上时从而将上盖体20、印刷电路板组件3和下盖体4固定在一起,印刷电路板组件3也以被各固定部43支撑的状态固定于下盖体4上。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控制装置1的上盖体20与机动车辆的结构部位通过配置于第一安装孔71、第二安装孔81中的紧固件(图中未示出)连接在一起。为了提高连接的刚性、可靠性和防松能力,紧固件采用预紧螺栓,进一步地,紧固件为金属螺栓时,电子控制装置1还通过金属螺栓实现接地。

以上仅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卡楔47也可以设置在上盖体2的侧壁22上,咬口槽23也可以设置在下盖体4的挡墙42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