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距精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9095发布日期:2019-01-22 23:3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距精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针距精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元件为了与电路板相连接,一般都设有针脚,比如:电容器、变压器等。其中,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容器可以由电容器主体01(即素子)、塑壳02和针脚03等组成,针脚03焊接在电容器主体01的两侧。

在电容器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针脚歪斜、变形等不良情况,因此需要对电容器的针脚进行校正,以满足电容器与电路板进行组装的过程中,电容器的针脚能够顺利插入电路板的配合孔内以建立电性连接。现有的电容器或其他电子元件的针脚和针距校正一般采用手工校正,但是这种手工校正的工艺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提高了生产成本,并且无法保证每根针脚的垂直度和针距,校正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对电子元件的针脚和针距实现自动化校正作业、校正精度和生产效率高、可降低生产成本、能够有效提高电容器的生产质量的针距精校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距精校机构,包括校针距座、校针距升降板、校针距升降驱动装置、导针套脚模、套脚模升降座、套脚模升降驱动装置、第一导针导引模、第二导针导引模和导引模开合驱动装置,所述校针距升降驱动装置装设在校针距座上,所述校针距升降驱动装置与校针距升降板传动连接并能够带动其上下移动,所述套脚模升降驱动装置装设在校针距升降板上,所述套脚模升降驱动装置与套脚模升降座传动连接并能够带动其上下移动,所述导针套脚模装设在套脚模升降座上,所述导针套脚模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纵向针距校正孔,所述导引模开合驱动装置装设在校针距升降板上,所述第一导针导引模和第二导针导引模各自装设在导引模开合驱动装置的两开夹部位处并位于导针套脚模的下方,所述导引模开合驱动装置能够带动第一导针导引模和第二导针导引模做开合运动,所述第一导针导引模和第二导针导引模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两组半圆锥形的导针槽,当第一导针导引模和第二导针导引模闭合时,所述第一导针导引模的导针槽与第二导针导引模的相应导针槽组合形成用于对准针距校正孔的圆锥形导针孔。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校针距升降驱动装置包括校针距升降驱动气缸、校针距导轨和校针距滑块,所述校针距导轨纵向装设在校针距座上,所述校针距升降板通过校针距滑块与校针距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校针距升降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与校针距升降板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套脚模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套脚模升降驱动气缸、套脚模导轨和套脚模滑块,所述套脚模导轨纵向装设在校针距升降板上,所述导针套脚模升降座通过套脚模滑块与套脚模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套脚模升降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与套脚模升降座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引模开合驱动装置包括导引模滑槽座、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导引模滑槽座盖板、导引模滑杆臂齿轮、导引模齿轮轴座、导引模气缸座和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所述导引模滑槽座装设在校针距升降板上,所述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的插入端和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的插入端各自从两侧插入到导引模滑槽座的滑槽内,所述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的插入端和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的插入端互相平行并分别设有齿位,所述导引模滑杆臂齿轮通过导引模齿轮轴座装设在导引模滑槽座上,所述导引模滑杆臂齿轮位于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的插入端与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的插入端之间并与两者的齿位相啮合,所述导引模滑槽座盖板装设在导引模滑槽座的正面上,所述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通过导引模气缸座装设在校针距升降板上,所述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的伸出端与第一导针导引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的伸出端与第二导针导引模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套脚模升降座上装设有用于压住电容器使电容器的针脚顺利脱离导针套脚模的电容器脱料装置,所述电容器脱料装置的顶料部位能够穿过导针套脚模的中部通孔。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容器脱料装置包括脱料抵顶气缸和用于穿过导针套脚模的中部通孔以压住电容器的顶杆,所述脱料抵顶气缸装设在套脚模升降座上,所述脱料抵顶气缸的输出轴与顶杆的上端相连接并能够带动顶杆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对电子元件的针脚和针距实现自动化校正作业,校正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保证每根针脚的垂直度和针距能够达到额定的要求,产品的一致性良好,可满足企业的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距精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距精校机构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针套脚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导针导引模的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容器针脚校正的针距精校机构,包括校针距座61、校针距升降板62、校针距升降驱动装置63、导针套脚模64、套脚模升降座65、套脚模升降驱动装置66、第一导针导引模67、第二导针导引模68、导引模开合驱动装置69和用于压住电容器使电容器的针脚顺利脱离导针套脚模64的电容器脱料装置60,校针距升降驱动装置63装设在校针距座61上,校针距升降驱动装置63与校针距升降板62传动连接并能够带动其上下移动,套脚模升降驱动装置66装设在校针距升降板62上,套脚模升降驱动装置66与套脚模升降座65传动连接并能够带动其上下移动,导针套脚模64装设在套脚模升降座65上,导引模开合驱动装置69装设在校针距升降板62上,第一导针导引模67和第二导针导引模68各自装设在导引模开合驱动装置69的两开夹部位处并位于导针套脚模64的下方,导引模开合驱动装置69能够带动第一导针导引模67和第二导针导引模68做开合运动,电容器脱料装置60装设在套脚模升降座65上,电容器脱料装置60的顶料部位能够穿过导针套脚模6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而言,校针距升降驱动装置63包括校针距升降驱动气缸631、校针距导轨632和校针距滑块633,校针距导轨632纵向装设在校针距座61上,校针距升降板62通过校针距滑块633与校针距导轨632滑动连接,校针距升降驱动气缸631的输出轴与校针距升降板62相连接,校针距升降驱动气缸631与控制器(如控制箱、控制屏或电脑等)电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套脚模升降驱动装置66包括套脚模升降驱动气缸661、套脚模导轨662和套脚模滑块663,套脚模导轨662纵向装设在校针距升降板62上,套脚模升降座65通过套脚模滑块663与套脚模导轨662滑动连接,套脚模升降驱动气缸661的输出轴与套脚模升降座65相连接,套脚模升降驱动气缸661与控制器(如控制箱、控制屏或电脑等)电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校针距升降驱动装置63和/或套脚模升降驱动装置66也可以采用由电机、丝杆和丝杆滑块组成的驱动组件。

如图2和图3所示,导引模开合驱动装置69包括导引模滑槽座691、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2、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3、导引模滑槽盖板694、导引模滑杆臂齿轮695、导引模齿轮轴座696、导引模气缸座697和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698,导引模滑槽座691装设在校针距升降板62上,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2和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3可以分别呈L字形,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2的插入端和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3的插入端各自从两侧插入到导引模滑槽座691的滑槽内,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2的插入端和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3的插入端互相平行并分别设有齿位,导引模滑杆臂齿轮695通过导引模齿轮轴座696装设在导引模滑槽座691上,导引模滑杆臂齿轮695位于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2的插入端与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3的插入端之间并与两者的齿位相啮合,导引模滑槽盖板694装设在导引模滑槽座691的正面上,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698通过导引模气缸座697装设在校针距升降板62上,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698的输出轴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2相连接,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698与控制器(如控制箱、控制屏或电脑等)电连接,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2的伸出端与第一导针导引模67固定连接,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3的伸出端与第二导针导引模68固定连接。当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698的输出轴往左伸出时,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2也随之往左移动,在导引模滑杆臂齿轮695的传动作用下,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3往右移动,此时第一导针导引模67和第二导针导引模68闭合,当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698的输出轴往右缩回复位时,第一导针导引模67和第二导针导引模68也随之打开。

如图4所示,导针套脚模64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纵向针距校正孔641,导针套脚模64的中部开设有中部通孔642。

如图2和图3所示,电容器脱料装置60包括脱料抵顶气缸601和用于穿过导针套脚模64的中部通孔642以压住电容器的顶杆602,脱料抵顶气缸601装设在套脚模升降座65上,脱料抵顶气缸601的输出轴与顶杆602的上端相连接并能够带动顶杆602上下移动,脱料抵顶气缸601与控制器(如控制箱、控制屏或电脑等)电连接。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导针导引模67和第二导针导引模68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两组半圆锥形的导针槽610,当第一导针导引模67和第二导针导引模68闭合时,第一导针导引模67的导针槽610与第二导针导引模68的相应导针槽610组合形成用于对准针距校正孔641的圆锥形导针孔611,该导针孔611有利于将电容器的针脚顺利导入到导针套脚模64的针距校正孔641。

当电容器被输送到针距精校机构的工位时,校针距升降驱动气缸631能够带动校针距升降板62向下移动,此时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698也带动第一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2和第二导针导引模开合滑杆臂693移动,使第一导针导引模67和第二导针导引模68闭合,之后套脚模升降驱动气缸661带动套脚模升降座65上的导针套脚模64向下移动,此时电容器的两根针脚能够在圆锥形导针孔611的引导下顺利导入到导针套脚模64的两个针距校正孔641进行针距校正,保证针脚的垂直度和针距进一步满足额定的要求。当针距校正完成后,导引模开合驱动气缸698能够带动第一导针导引模67和第二导针导引模68打开,套脚模升降驱动气缸661带动套脚模升降座65上的导针套脚模64向上移动,与此同时,脱料抵顶气缸601带动顶杆602穿过导针套脚模64的中部通孔642向下移动压住电容器,使电容器的针脚能够顺利地与导针套脚模64脱离,避免电容器无法脱料的情况发生。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针距精校机构除了可应用于电容器的针脚校正以外,还可以应用于变压器或其他电子元件的针脚校正,非本实施例为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对电子元件的针脚和针距实现自动化校正作业,校正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保证每根针脚的垂直度和针距能够达到额定的生产要求,产品的一致性良好,可满足企业的规模化生产。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