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茶叶采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117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半自动茶叶采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半自动茶叶采收机。



背景技术:

现在茶叶采收大多是采用人工摘收,其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摘收效率高的半自动茶叶采收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半自动茶叶采收机,它包括有机头,机头上安装有变速箱,变速箱上安装有动力机,机头两侧设有驱动轮,驱动轮通过变速箱带动运转,机头上连接有收茶架,收茶架前端一侧与机头连接,收茶架后端设有万向轮,收茶架后端端部活动安装有收茶箱,收茶架前端端部安装有采摘器,收茶架上设有传茶带,传茶带一端位于采摘器下方,另一端位于收茶箱上方。

所述的收茶箱底部设有行走轮,收茶箱通过挂钩活动连接在收茶架后端端部。

所述的驱动轮由金属环和防滑板构成,金属环安装在轮轴上,轮轴通过变速箱带动运转,防滑板为多块,均匀分布在金属环外环面上。

所述的收茶箱顶部开口形成入口,收茶箱一侧活动插装有出茶挡板。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未描述的结构可采用市面常规结构及安装方式,本方案的采摘器的结构与推剪结构类似,采摘器通过动力机或外置电瓶带动运转,通过采摘器摘收的茶叶落至传茶带上,传茶带采用传送带机构或采用固定式结构,采用传送带机构时,通过变速箱带动运转,采用固定式结构时,只用于承收茶叶,承收后人工放至收茶箱内;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尤其适应于带坡度的茶山采收,经实验,每天可收3-4千斤,摘收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茶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半自动茶叶采收机包括有机头2,机头2上安装有变速箱3,变速箱3上安装有动力机1,机头2两侧设有驱动轮4,驱动轮4由金属环和防滑板构成,金属环安装在轮轴上,轮轴通过变速箱3带动运转,防滑板为多块,均匀分布在金属环外环面上,驱动轮4通过变速箱3带动运转,机头2上连接有收茶架5,收茶架5前端一侧与机头2连接,收茶架5后端设有万向轮,收茶架5后端端部活动安装有收茶箱6,收茶箱6顶部开口形成入口,收茶箱6一侧活动插装有出茶挡板,收茶架5前端端部安装有采摘器9,收茶架5上设有传茶带8,传茶带8一端位于采摘器9下方,另一端位于收茶箱6上方,收茶箱6底部设有行走轮7,收茶箱6通过挂钩活动连接在收茶架5后端端部。本实施例未描述的结构可采用市面常规结构及安装方式,本实施例的采摘器的结构与推剪结构类似,采摘器通过动力机或外置电瓶带动运转,通过采摘器摘收的茶叶落至传茶带上,传茶带采用传送带机构或采用固定式结构,采用传送带机构时,通过变速箱带动运转,采用固定式结构时,只用于承收茶叶,承收后人工放至收茶箱内;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尤其适应于带坡度的茶山采收,经实验,每天可收3-4千斤,摘收效率高。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