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玉米行间施肥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2955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撑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左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握持杆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握持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握持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竖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握持杆呈波浪状,所述第三握持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5]所述挡板呈长方体,所述挡板水平放置,所述挡板贯穿所述框体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挡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挡块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挡块竖直放置,所述挡板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挡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拔杆呈L型,所述拉拔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拔杆的另一端呈竖直向上,所述第二挡块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挡块竖直放置,所述挡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挡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发明小型玉米行间施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玉米行间进行有效的施肥,施肥效率高,并且可以对突然先进行粉碎及覆土,然后再进行施肥,从而使得肥料与土壤能够进行很好的融合接触,使得玉米很好的吸收肥料,减轻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小型玉米行间施肥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小型玉米行间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本发明小型玉米行间施肥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左侧的滚轮装置2、位于所述滚轮装置2上方的配重装置3、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框体装置4、位于所述框体装置4上方的盖板装置5、位于所述框体装置4右侧的握持装置6及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4上的挡板装置7。
[0021]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第一通孔1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下方的出料管12、位于所述出料管12右侧的第一斜板13、位于所述第一斜板13左侧的第二斜板14、位于所述出料管13左侧的第一支撑杆1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5上的第一滚轮16、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16上的粉碎齿17、位于所述第一斜板13右侧的第一支撑块18、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8上的第二滚轮19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8上的第一横杆10。所述第一通孔1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通孔11贯穿所述底板1的上下表面。所述出料斗12呈倾斜状,所述出料斗1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且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1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13的上端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板14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板14的上端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板1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斜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15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5的上端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5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151,所述第一凹槽15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滚轮16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6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51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5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6在所述第一凹槽151中旋转。所述粉碎齿17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16的表面上,所述粉碎齿17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粉碎齿17与所述第一滚轮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18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块18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块18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18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181,所述第二凹槽18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二滚轮19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19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81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8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19在所述第二凹槽181中旋转。所述第一横杆10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10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10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8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0上设有第一斜杆101,所述第一斜杆101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10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10固定连接。
[0022]如图1所示,所述滚轮装置2包括第三滚轮23、位于所述第三滚轮23上方的第二支撑块2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22上方的第二支撑杆2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1右侧的第二横杆24、位于所述第二横杆24下方的钩部25、位于所述第二横杆24上方的第二斜杆26及位于所述第二斜杆26右侧的第一竖杆27。所述第二支撑块22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二支撑块22的左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支撑块22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其下表面的面积,所述第二支撑块22的下表面设有第三凹槽221,所述第三凹槽221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三滚轮23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23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221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撑块22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21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块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24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24的右端与所述底板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4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钩部25设有若干个且左右依次排列,所述钩部25呈弯曲状,所述钩部2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26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2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7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27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27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3]如图1所示,所述配重装置3包括横板31、位于所述横板31上方的第一固定块3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32右侧的第二竖杆33、位于所述第二竖杆33右侧的配重块34、位于所述配重块34右侧的第一弯曲杆35及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35下方的第一支架。所述横板31呈长方体,所述横板31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7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26的上端与所述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3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固定块32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3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3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33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31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竖杆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34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34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33的右表面与所述配重块3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35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3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弯曲杆35的一端与所述横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