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4198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与所述肘部相连接的连接部位附近。
[0069]〔解决方案13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070]根据上述解决方案13所涉及的实用新型,摆动驱动装置连接于纵筒部中的与肘部相连接的连接部位附近,因此该连接部位与肘部相比远离摆动中心,能够进行轻快的操作,并且无需像连接于远离与肘部相连接的连接部位之处的情况那样使摆动驱动装置的动作量增大。因此,也有利于摆动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0071]〔解决方案14〕
[0072]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承体的下部和所述卸载机的所述肘部连接成所述肘部相对于所述支承体能够相对转动。
[0073]〔解决方案14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074]根据上述解决方案14所涉及的实用新型,支承体的下部和卸载机的肘部相连接,具有能够相互提尚支承强度的优点。
[0075]〔解决方案15〕
[0076]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谷箱构成为在支承于设置在所述自行机体上的支承体的状态下摆动而在收纳于所述自行机体的作业姿势和从所述自行机体横向伸出的检修姿势之间自由切换姿势,
[0077]所述卸载机设置为所述导入侧端部与所述支承体的转动中心相比位于左右方向上靠机体外侧的位置。
[0078]〔解决方案15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079]根据上述解决方案15所涉及的实用新型,卸载机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设置位置不会受到支承体的妨碍,能够尽量在机体左右方向上靠外侧的位置设置卸载机,从而具有能够以较小型的卸载机向机体的更外侧排出谷粒的优点。
[0080]〔解决方案16〕
[0081]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谷箱构成为在支承于设置在所述自行机体上的支承体的状态下摆动而在收纳于所述自行机体的作业姿势和从所述自行机体横向伸出的检修姿势之间自由切换姿势,
[0082]所述摆动驱动装置在与所述支承体的转动中心相比靠近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连接于所述支承体。
[0083]〔解决方案16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084]根据上述解决方案16所涉及的实用新型,摆动驱动装置在与支承体的转动中心相比靠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连接于支承体,因此能够使连接于支承体的摆动驱动装置在左右方向上尽量位于机体外侧。由此,能够尽量缩小与以向远离支承体方向移动的排出姿势位于机体外侧的卸载机之间的距离,具有实现摆动驱动装置小型化的优点。
[0085]〔解决方案17〕
[0086]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摆动驱动装置在处于所述收纳姿势的所述卸载机的左右方向上靠近机体外侧的位置连接于所述卸载机。
[0087]〔解决方案17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088]根据上述解决方案17所涉及的实用新型,通过使摆动驱动装置在卸载机上的连接部位位于处于收纳姿势的卸载机的靠机体外侧的位置,即使支承体和卸载机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相接近的位置,也易于将摆动驱动装置设置为相对于卸载机恰当地倾倒的姿势。
[0089]也就是说,例如将摆动驱动装置连接在处于收纳姿势的卸载机的靠近机体内侧的位置时,如果不在与该连接位置相比向靠近机体内侧远离的位置设置连接有摆动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侧的支承体,则不能以相对于卸载机倾倒的姿势设置摆动驱动装置。与此相比,在本实用新型中,使摆动驱动装置在卸载机上的连接部位位于处于收纳姿势的卸载机的靠近机体外侧的位置,从而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0090]〔解决方案18〕
[0091]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卸载机在处于所述收纳姿势时与所述摆动驱动装置连接成所述排出侧端部与所述导入侧端部相比向靠近机体内侧倾倒。
[0092]〔解决方案18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093]根据上述解决方案18所涉及的实用新型,处于收纳姿势的卸载机以排出侧端部向与导入侧端部相比靠近机体内侧的位置倾倒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摆动驱动装置,因此具有易于稳定地维持卸载机的收纳姿势的优点。
[0094]〔解决方案19〕
[0095]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摆动驱动装置由能够进行伸缩动作的液压缸构成。
[0096]〔解决方案19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097]根据上述解决方案19所涉及的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能够进行伸缩动作的液压缸作为摆动驱动装置,能够使得结构简单。
[0098]〔解决方案20〕
[0099]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液压缸为双动式。
[0100]〔解决方案20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101]根据上述解决方案20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由于构成摆动驱动装置的液压缸为双动式,因此具有能够适当地在收纳姿势和排出姿势之间对卸载机进行姿势变更操作的优点。
[0102]也就是说,如果处于收纳姿势的卸载机以排出侧端部向与导入侧端部相比靠近机体内侧的位置倾倒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摆动驱动装置,则以卸载机在摆动轴心上直立的位置为界,液压缸的伸缩方向在排出姿势侧和收纳姿势侧发生逆转。此时,如果作为摆动装置的液压缸为单动式,则卸载机在从排出姿势向收纳姿势切换时,例如,卸载机从排出姿势运动至摆动轴心上的直立位置的过程是由液压缸收缩方向的驱动进行的,过了直立位置之后,则液压缸因自重而伸长,从而卸载机必然向收纳姿势转变。在相反方向上,卸载机从收纳姿势运动至直立位置的过程是有液压缸收缩方向的驱动进行的,之后液压缸因自重而伸长,从而卸载机必然从直立位置运动至排出姿势。在该实用新型中,由于液压缸为双动式,因此不会有以上问题,在伸缩方向上均能够通过液压缸的收缩驱动迅速进行姿势变更。
[0103]因此,即使卸载机的收纳姿势和排出姿势设定在夹着摆动轴心上的直立位置而向两侧分开的位置,也能够通过液压缸的驱动力无障碍地迅速进行卸载机的起伏摆动操作。
[0104]〔解决方案21〕
[0105]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液压缸设置为在俯视时朝向机体左右方向。
[0106]〔解决方案21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107]根据上述解决方案21所涉及的实用新型,使用液压缸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对朝向机体左右方向的卸载机进行起伏摆动操作的摆动驱动装置。
[0108]〔解决方案22〕
[0109]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液压缸的缸筒连接于所述支承体,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卸载机。
[0110]〔解决方案22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111]根据上述解决方案22所涉及的实用新型,供排用的液压管等液压配管所连接的缸筒不会像卸载机那样有大幅的起伏摆动,其连接于在车体车架上立起的支承体,因此,与连接于大幅起伏摆动的卸载机的活塞杆侧相比,越靠近与支承体连接的一侧,缸筒伴随卸载机的起伏摆动的摆动动作量就越小。
[0112]由此,连接于缸筒的液压配管伴随卸载机的起伏摆动而摆动移动的量也变小。因此,无需确保缸筒周围具有用于液压配管摆动移动的较大的多余空间,有利于实现摆动驱动装置的紧凑化。
[0113]〔解决方案23〕
[0114]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具有维持所述卸载机的收纳姿势的锁合机构。
[0115]〔解决方案23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116]根据上述解决方案23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能够利用锁合机构来维持卸载机的收纳姿势,因此具有在无需对卸载机进行起伏摆动操作的非作业行驶等情况下,能够易于将卸载机维持在收纳姿势并进行稳定行驶的优点。
[0117]〔解决方案24〕
[0118]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具有承受处于收纳姿势的所述卸载机的承受部。
[0119]〔解决方案24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120]根据上述解决方案24所涉及的实用新型,具有通过承受部易于稳定地维持卸载机的收纳姿势的优点。
[0121]〔解决方案25〕
[0122]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承受部设置于所述支承体。
[0123]〔解决方案25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124]根据上述解决方案25所涉及的实用新型,支承体具有承受部,因此具有能够将支承体用作承受部的安装单元的优点。
[0125]〔解决方案26〕
[0126]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具有维持所述卸载机的收纳姿势的锁合机构,该锁合机构对所述承受部和所述卸载机进行固定。
[0127]〔解决方案26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128]根据上述解决方案26所涉及的实用新型,将承受部用作锁合机构的一部分,从而具有实现简化锁合机构的构造的优点。
[0129]〔解决方案27〕
[0130]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所述锁合机构具有贯穿所述承受部和设置于所述卸载机侧的可动侧止动片的卡止销。
[0131]〔解决方案27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132]根据上述解决方案27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由于将承受部和设置于卸载机侧的可动侧止动片作为锁合机构的构成部件,因此具有只需附加卡止销就能以简单的结构构成锁合机构的优点。
[0133]〔解决方案28〕
[0134]根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为,在所述承受部上设置有供非贯穿时的所述卡止销插通而保持所述卡止销的保持孔。
[0135]〔解决方案28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作用以及效果〕
[0136]根据上述解决方案28所涉及的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承受部的保持孔,能够以供锁合机构的非贯穿时的卡止销插通的状态保持卡止销,具有能够构成不易发生卡止销丢失等情况的锁合机构。
【附图说明】
[0137]图1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视图。
[0138]图2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
[0139]图3是表示谷箱及卸载机的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0140]图4是表示谷箱及卸载机的支承构造的后视图。
[0141]图5是谷箱与卸载机的连接部位的纵剖侧视图。
[0142]图6是表示支承体的下部支承体部分的后视图。
[0143]图7是表示卸载机和支承构造的横剖俯视图。
[0144]图8是图3中VII1-VIII线的剖视图。
[0145]图9是表示向谷箱传递动力的传动系统的示意图。
[0146]图10是表示驾驶部和排出离合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147]图11(a)是表示驾驶部中各种操作件的配置的整体俯视图和部分放大图,图11(b)是部分放大部位的主视图,图11(c)是部分放大部位的立体图。
[0148]图12(a)是表示横跨支承体和卸载机的液压缸的安装构造的从右后方观察的整体立体图,图12(b)是表示第二端部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
[0149]图13(a)是表示横跨支承体和卸载机的液压缸的安装构造的从右前方观察的整体立体图,图13(b)是表示承受部部分的立体图,图13(c)是表示锁合机构部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