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839发布日期:2018-11-07 20:2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领域,尤其涉及适于通过组合调整容纳空间和外观,并包括一便携式储物单元以便于物品的存储和取用的组合式便携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作为一种移动储物装置,适于储存物品于其中地被使用者背在背上,以使得该使用者在携带物品的同时双手得以解放而具备很好的实用性。然而,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准的不断提升,背包不仅在实用性上有待加强,装饰性也成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不同背包的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目前的背包的材质多样化,真皮、塑料材质、涤纶、帆布、尼龙,棉麻等的背包材质引领着当前的时尚潮流,并在如今这个越来越标榜个性的时代,简约、复古、卡通等各类风格的背包也迎合了不同人士张扬个性的需求,同时,登山背包、旅行背包、学生背包、商务背包等不同类型的背包也适应了不同使用人群或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然而背包不同于衣服,其由于结构的特殊性而不适于如同衣服一般于洗衣机内进行清洗或被折叠地收纳,因而背包会占据较大的存放空间,其清洗也较为不便。如此,使用者并不适宜同时拥有多个背包。

而目前的单个背包的结构固定,其容纳空间和外观均不可调,一方面不能与使用者所需携带的物品的体积相适应,而在背包的容纳空间小于使用者所需携带的物品的体积时并不实用,并在当背包的容纳空间相对于使用者所需携带的物品的体积过大时,影响使用者对于背包的穿戴体验,同时还影响背包的外观视觉;另一方面单个背包的外观结构和色彩过于单一而使得其装饰效果受到局限。也就是说,目前的背包并不适于被使用者同时拥有多款,而单个背包的结构固定,从而无法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或装饰需求。

此外,目前的背包中虽然部分背包的容纳空间为适应不同的被容纳物品的存放,而对该背包的容纳空间进行了划分,如适于容纳笔记本的存放空间,适于存放卡片的存放空间,适于存放手机的存放空间,以及适于存放钥匙的存放空间,如此以利于背包内的被存放物品的整理与保护,从而使得被存放的物品更容易被使用者于背包的容纳空间内找到而被取出,但其并没有改变被存放的物品于背包中的取出方式。也就是说,在使用者需要于背包中取出被存放物品时,仍需要打开该背包的容纳空间后取出相应的被存放物品,并在多数时候需要从背上取下该背包后,通过双手实现该被存放物品的取出动作,这种被存放物品的取出方式在很多时候十分不便,特别是在使用者并没有到达适于取下背包的目的地时,比如在拥挤的公交车的上车通道上于背包中取公交车卡时,或排队刷卡进出地铁站时,或于大门或房门口在背包中取门禁卡或钥匙时。

另外,目前的背包虽然均适于存放雨伞,或存放于背包外部的侧边袋中亦或存放于背包的内部的容纳空间中,然而如上所述,当雨伞被存放于背包内部的容纳空间时,雨伞的取出较为不便,特别是在突然下雨时,从背上取下背包,打开背包,取出雨伞,打开雨伞,关闭背包,背上背包等一系列动作对于使用者而言十分不便,且无论该雨伞被取出之前存放于背包的何处,在下雨天使用该雨伞后,该雨伞在完全干燥之前不再适宜被存放于背包中,即使套上塑料袋,该雨伞仍可能于背包中淋湿背包或背包中的其它被存放的物品。

综上所述,目前的背包的结构固定,其容纳空间和外观均不可调,从而无法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或装饰需求,并在使用者没有到达适于取下背包的目的地时,交通卡、钥匙、雨伞等需要在途中使用的被存放物品于背包中的取出较为不便,且被存放于背包中的雨伞在下雨天被取出使用后,在被干燥之前不再适宜被存放于背包中,因而十分不便,因此目前的背包的实用性有待加强,其装饰效果也受到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被组合地调整其容纳空间的大小和结构,以适应所需携带的物品的体积和数量,从而增强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被组合地调整其外观结构和色彩,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和不同使用环境的装饰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通过不同组合适应不同使用环境的实用性需求和装饰需求,以避免因不同使用环境的实用需求和装饰需求而购买多款背包,因而更加节省背包的购买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被拆卸地收纳,以节省收纳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所需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被拆卸地清洗,以便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整体清洗和部分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被拆卸地进行部分清洗,以使得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部分区域需要被清洗时,适于由无须清洗的相应组合部件被组合地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采用拉链链合各组合部件地进行组合,因而成本低廉且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当易于损坏的所述拉链的拉头被损坏时,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通过仅更换设置有所述拉链的拉头的组合部件地被继续使用,从而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拉链的拉头被设置于成本相对低廉的组合部件,以减小因拉头的损坏而产生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组合部件的更换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在维持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容纳空间的关闭状态,和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下,取用和取用后存储相应的被存储物品,因而更加方便使用者在背负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出行途中使用该被存储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包括一便携式储物单元,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独立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容纳空间,以使得相应的该被存储物品于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的存储和取用无须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容纳空间的打开,因而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该被存储物品自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的取用,无须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自使用者背后被取下的状态下进行,以使得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更加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该被存储物品于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的取用后的存储,无须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自使用者背后被取下的状态下进行,以使得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更加便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该被存储物品于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的取用和取用后的存储的操作简单,便于使用者在背负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出行途中即时使用相应的该被存储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适于包括公交卡的卡片的存储和取用,从而在使用和使用后存储被存储于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的卡片时,无须将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自使用者背后取下,便于使用者在背负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出行途中乘坐相应的交通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进一步适于雨伞的存储和取用,从而在使用和使用后存储被存储于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的雨伞时,无须将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自使用者背后取下,以便于使用者在背负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出行途中即时使用雨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的用于存储雨伞的储伞空间被防水地隔离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容纳空间,以避免被淋湿的雨伞于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的所述储伞空间的存储造成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容纳空间内的被存放物品的淋湿。

为实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包括:

一主包体,其中所述主包体的周缘设置有一第一牙链;

一附包体,其中所述附包体的周缘设置有一第二牙链;以及

一组合件,其中所述组合件设置有一第三牙链和一第四牙链,其中所述第三牙链与所述第四牙链分别与所述第一牙链和所述第二牙链相适配,以使得所述主包体与所述组合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牙链和所述第三牙链以拉链的链合方式相连接,所述附包体与所述组合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二牙链和所述第四牙链以拉链的链合方式相连接,如此以当所述附包体通过所述组合件被连接于所述主包体时,于所述主包体和所述附包体之间形成一以所述组合件为侧周面的扩展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件的所述第三牙链和所述第四牙链之间还设置有一开口,以适于通过所述开口于所述扩展空间存取物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件的所述开口处还设置有一开口拉链,以适于通过所述开口拉链控制所述开口的开闭,进而打开或关闭所述扩展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件还设置有一遮挡片,其中所述遮挡片适于在所述组合件被连接于所述主包体和所述附包体之间时,遮挡相链合的所述第一牙链和所述第三牙链,及相链合的所述第二牙链和所述第四牙链,因而更加简洁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通过更换不同宽度的所述组合件调整所述扩展空间的大小,其中所述组合件的宽度为所述第三牙链和所述第四牙链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所述遮挡片调整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外观和色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拉头,以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拉头链合或拉开所述第一牙链和所述第三牙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头被设置于所述组合件的所述第三牙链,以维持设置有所述第一牙链的所述主包体的简洁美观,并当所述第一拉头损坏时,适于通过更换相对于所述主包体的成本更加低廉的所述组合件继续使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拉头,以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拉头链合或拉开所述第二牙链和所述第四牙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拉头被设置于所述组合件的所述第四牙链,以维持设置有所述第二牙链的所述附包体的简洁美观,并当所述第二拉头损坏时,适于通过更换相对于所述附包体的成本更加低廉所述组合件继续使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拉头,以适于通过两所述第一拉头于所述第一牙链和所述第三牙链之间拉开一扩展空间开口,从而打开所述扩展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包体被设置为具有一主容纳空间的独立包体,以适于不通过所述组合件链合所述附包体地被独立背负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附包体被设置为具有一附容纳空间,以适于与所述主包体通过所述组合件被组合形成所述扩展空间的同时,通过所述附容纳空间进一步扩展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容纳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进一步包括一便携式储物单元,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被设置于所述主包体,并具有一储物空间,其中所述储物空间形成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容纳空间之外,以在维持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容纳空间的关闭状态下,于所述储物空间存取物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物空间具有一存取开口,其中所述存取开口形成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以在维持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被背负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下,便于于所述储物空间存取物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弹性牵引装置和一用于固定卡片的卡套,其中所述卡套于所述储物空间与所述弹性牵引装置相连,以适于通过所述弹性牵引装置维持固定有卡片的所述卡套于所述储物空间的存储,并在所述卡片被取出使用后,适于通过所述弹性牵引装置被牵引回所述储物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套进一步设置有一引出件,其中所述引出件适于在所述卡套被维持于所述储物空间时,在自重作用下穿过所述存取开口地延伸至所述储物空间之外,以便于通过所述引出件自所述储物空间取用被固定于所述卡套的卡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物空间被分隔地形成一储伞空间,其中所述储伞空间于所述存取开口具有一第一存取开口,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进一步设置有一单向盖,其中所述单向盖适于在遮盖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时,自所述储伞空间外部向其内部向所述单向盖施力地打开所述第一存取开口,以便于雨伞的存储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存取开口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的底面,其中所述单向盖可枢转地卡扣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以在枢转打开所述第一存取开口时,被存储于所述储伞空间的雨伞适于在自重作用下离开所述储伞空间地被取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组合式便携背包,包括:

一主包体,其中所述主包体具有一主容纳空间;和

一便携式储物单元,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被设置于所述主包体,并具有一储物空间,其中所述储物空间形成于所述主容纳空间之外,以在维持所述主容纳空间的关闭状态下,于所述储物空间存取物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物空间具有一存取开口,其中所述存取开口形成于所述主包体的低端部,以在维持所述主包体的被背负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下,便于于所述储物空间存取物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弹性牵引装置和一用于固定卡片的卡套,其中所述卡套于所述储物空间与所述弹性牵引装置相连,以适于通过所述弹性牵引装置维持固定有卡片的所述卡套于所述储物空间的存储,并在所述卡片被取出使用后,适于通过所述弹性牵引装置被牵引回所述储物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套进一步设置有一引出件,其中所述引出件适于在所述卡套被维持于所述储物空间时,在自重作用下穿过所述存取开口地延伸至所述储物空间之外,以便于通过所述引出件自所述储物空间取用被固定于所述卡套的卡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物空间被分隔地形成一储伞空间,其中所述储伞空间于所述存取开口具有一第一存取开口,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进一步设置有一单向盖,其中所述单向盖适于在遮盖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时,自所述储伞空间外部向其内部对所述单向盖施力地打开所述第一存取开口,以便于雨伞的存储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存取开口被设置位于所述便携背包的低端部的底面,其中所述单向盖可枢转地卡扣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以在枢转打开所述第一存取开口时,被存储于所述储伞空间的雨伞适于在自重作用下离开所述储伞空间地被取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包体进一步包括一第一牙链,其中所述第一牙链被设置于所述主包体的周缘,以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牙链与相适应的牙链的链合扩展所述主包体。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组合式便携背包被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组合式便携背包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组合式便携背包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立体组装视图。

图6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7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7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8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8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9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组合式便携背包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组合式便携背包被图示说明,其主要展示了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被组合后的组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包括一主包体10,一附包体20及一组合件30,其中所述主包体10和所述附包体20适于通过所述组合件30被连接地形成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具有一容纳空间40的所述组合状态,并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下,于所述主包体10和所述附包体20之间形成以所述组合件30为侧周面的一扩展空间401,以适于通过所述扩展空间401扩展所述容纳空间40,从而使得所述容纳空间40适于通过所述扩展空间401被调整地适应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所需存储的物品的体积。

此外,所述主包体10进一步被设置为适于人体背负,以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下,适于通过背负所述主包体10地形成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从而便于携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包体10与所述组合件30之间,以及所述附包体20与所述组合件30之间以拉链的链合方式相连接,从而形成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成本低廉且结构稳定。

详细地,所述主包体10进一步设置有一第一牙链101,所述附包体20进一步设置有一第二牙链201,所述组合件30进一步设置有一第三牙链301和一第四牙链302,其中所述第三牙链301与所述第四牙链302分别与所述第一牙链101和所述第二牙链201相适配,以使得所述主包体10与所述组合件30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牙链101和所述第三牙链301以拉链的链合方式相连接,所述附包体20与所述组合件30适于通过所述第二牙链201和所述第四牙链302以拉链的链合方式相连接,如此以当所述附包体20通过所述组合件30被连接于所述主包体10时,于所述主包体10和所述附包体20之间形成以所述组合件30为侧周面的所述扩展空间401。

优选地,所述第一牙链101被设置于所述主包体10的周缘100,所述第二牙链201被设置于所述附包体20的周缘200,如此以当所述附包体20通过所述组合件30被连接于所述主包体10时,形成分别以所述附包体20为正面,以所述主包体10为背面,及以所述组合件30为侧周面所包围形成的所述扩展空间40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三牙链301与所述第四牙链302之间的距离视为所述组合件30的宽度,则所述扩展空间401的容积大小与所述组合件30的宽度相适应,如此以通过更换不同宽度的所述组合件30调整所述扩展空间401的容积大小,从而使得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通过使用不同宽度的所述组合件30地调整其所述容纳空间40的容积大小,进而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所需存储的物品的体积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所述组合件30还设置有一遮挡片31,其中所述遮挡片31适于在所述组合件30被连接于所述主包体10和所述附包体20之间时,遮挡相链合的所述第一牙链101和所述第三牙链301,及相链合的所述第二牙链201和所述第四牙链302,因而更加简洁美观。

本领域技艺人员应当理解,所述遮挡片31在遮挡相链合的所述第一牙链101和所述第三牙链301,及相链合的所述第二牙链201和所述第四牙链302的同时,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外观被所述遮挡片31的形状及颜色所修饰,也就是说,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外观风格能够被所述遮挡片31的形状和颜色所调节,从而使得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应于不同使用者和不同使用环境的装饰需求。

如此以当所述遮挡片31被一体固定于所述组合件30时,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宽度,和设置有不同形状或颜色的所述遮挡片31的所述组合件30,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下,同时调节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容纳空间40和外观,以适应不同使用环境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实用需求和装饰需求。换而言之,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仅通过更换一体固定有所述遮挡片31的所述组合件30,即可同时实现对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外观及其所述容纳空间40的大小的调节,以避免因不同使用环境的实用需求和装饰需求而购买多款背包,因而更加节省背包的购买成本。

而当所述遮挡片31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组合件30时,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通过在所述组合件30上更换不同形状或颜色的所述遮挡片31,以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调节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外观,从而适应不同使用环境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装饰需求,同时成本低廉。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中,所述遮挡片31既可被一体固定于所述组合件30,也可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组合件30,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组合件30可拆卸地独立于所述主包体10和所述附包体20,使得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被被拆卸地收纳,从而节省收纳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所需的空间。并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被拆卸状态下,便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整体清洗和部分清洗,如此以当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部分区域需要被清洗时,适于由无须清洗的相应组合部件被组合地继续使用。

如图2所示,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组合件30的所述第三牙链301与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第一牙链101之间的链合始于所述主包体10的侧周缘1001,并顺序经所述主包体10的下周缘1002和上周缘1003地止于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侧周缘1001,同样地,所述组合件30的所述第四牙链302与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第二牙链201之间的链合始于所述附包体20的侧周缘2001,并顺序经所述附包体20的下周缘2002和上周缘2003地止于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侧周缘2001。以使得所述组合件30被连接于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周缘100与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周缘200之间,从而形成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

如此以于所述组合式便携式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下,适于自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侧周缘1001解除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上周缘1003部分的所述第一牙链101与所述组合件30的所述第三牙链301之间的链合的同时,维持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下周缘1002部分的所述第一牙链101与所述组合件30的所述第三牙链301之间的链合;或自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侧周缘2001解除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上周缘2003部分的所述第二牙链201与所述组合件30的所述第四牙链302之间的链合的同时,维持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下周缘2002部分的所述第二牙链201与所述组合件30的所述第四牙链302之间的链合。以于所述便携式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下,适于自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高端部11打开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扩展空间401地于所述扩展空间401存取物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牙链101与所述第三牙链301之间的链合被设置为在完全链合的状态下具有部分重叠的区域。也就是说,所述组合件30的所述第三牙链301与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第一牙链101之间的链合始于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侧周缘1001的一起始处,并顺序经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下周缘1002和所述上周缘1003,以及该起始处地止于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侧周缘1001。如此以当所述第一牙链101与所述第三牙链301完全链合时,遮挡所述第一牙链101与所述第三牙链301之间相互链合的起始端,一方面使得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外观更加简洁美观,另一方面能够保护所述第一牙链101与所述第三牙链301之间相互链合的该起始端不易受到外力冲击,从而使的所述第一牙链101与所述第三牙链301之间的链合更加稳定。

同样地,所述组合件30的所述第四牙链302与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第二牙链201之间的链合始于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侧周缘2001的一起始处,并顺序经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下周缘2002和所述上周缘2003,以及该起始处地止于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侧周缘2001。如此以当所述第二牙链201与所述第四牙链302完全链合时,遮挡所述第二牙链201与所述第四牙链302之间相互链合的起始端,一方面使得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外观更加简洁美观,另一方面能够保护所述第二牙链201与所述第四牙链302之间相互链合的该起始端不易受到外力冲击,从而使的所述第二牙链201与所述第四牙链302之间的链合更加稳定。

此外,所述主包体10的所述第一牙链101与所述组合件30的所述第三牙链301之间的链合和拉开被设置为由一第一拉头303实施,其中所述第一拉头303被设置于所述组合件30,一方面使得所述主包体10更加简洁美观,另一方面避免因频繁受力而易损坏的所述第一拉头303被损坏而造成的所述主包体10的更换,如此以当所述第一拉头303被损坏时,仅需通过更换成本相对所述主包体10较低的所述组合件30即可组合地使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因而更加节省成本。

同样地,所述附包体20的所述第二牙链201与所述组合件30的所述第四牙链302之间的链合和拉开被设置为由一第二拉头304实施,其中所述第二拉头304被设置于所述组合件30,一方面使得所述附包体20更加简洁美观,另一方面避免因频繁受力而易损坏的所述第一拉头303或所述第二拉头304的损坏而造成的除所述组合件30之外的部件的更换。换而言之,无论所述第一拉头303被损坏或所述第二拉头304被损坏,只需更换同时设置有所述第一拉头303和所述第二拉头304的所述组合件30即可组合地继续使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因而更加节省成本。

如图3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式便携背包被图示说明,其主要展示了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被组合后的组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包括一主包体10A,一附包体20A及一组合件30A,其中所述主包体10A和所述附包体20A适于通过所述组合件30A被连接地形成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具有一容纳空间40A的所述组合状态。

所述主包体10A进一步设置有一第一牙链101A,所述附包体20A进一步设置有一第二牙链201A,所述组合件30A进一步设置有一第三牙链301A和一第四牙链302A,其中所述第三牙链301A与所述第四牙链302A分别与所述第一牙链101A和所述第二牙链201A相适配,以使得所述主包体10A与所述组合件30A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牙链101A和所述第三牙链301A以拉链的链合方式相连接,所述附包体20A与所述组合件30A适于通过所述第二牙链201A和所述第四牙链302A以拉链的链合方式相连接,如此以当所述附包体20A通过所述组合件30A被连接于所述主包体10A时,于所述主包体10A和所述附包体20A之间形成以所述组合件30A为侧周面的一扩展空间401A。以适于通过所述扩展空间401A扩展所述容纳空间40A,从而使得所述容纳空间40A适于通过所述扩展空间401A被调整地适应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所需存储的物品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包体10A的所述第一牙链101A与所述组合件30A的所述第三牙链301A之间的链合和拉开被设置为由两第一拉头303A实施,其中两所述第一拉头303A被设置为适于自所述主包体10A的下周缘1002A,反向作动地分别经所述主包体10A的侧周缘1001A和上周缘1003A,以于所述主包体10A的上周缘1003A完成所述第一牙链101A与所述第三牙链301A之间的链合。如此以适于通过两所述第一拉头303A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下,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高端部11A打开所述扩展空间401A地于所述容纳空间40A存取物品。

同样地,所述附包体10A的所述第二牙链201A与所述组合件30A的所述第四牙链302A之间的链合和拉开被设置为由两第二拉头304A实施,其中两所述第二拉头304A被设置为适于自所述附包体20A的下周缘2002A,反向作动地分别经所述附包体20A的侧周缘2001A和上周缘2003A,以于所述附包体20A的上周缘2003A完成所述第一牙链101A与所述第三牙链301A之间的链合。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拉头303A被设置于所述组合件30A,以使得所述主包体10A更加简洁美观,并避免因频繁受力而易损坏的所述第一拉头303A被损坏而造成的所述主包体10A的更换,如此以当所述第一拉头303A被损坏时,仅需通过更换成本相对所述主包体10A较低的所述组合件30A即可组合地使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因而更加节省成本。

此外,所述第二拉头304A被设置于所述组合件30A,以使得所述附包体20A更加简洁美观,并避免因频繁受力而易损坏的所述第一拉头303A或所述第二拉头304A的损坏而造成的除所述组合件30A之外的部件的更换。换而言之,无论所述第一拉头303A被损坏或所述第二拉头304A被损坏,只需更换同时设置有所述第一拉头303A和所述第二拉头304A的所述组合件30A即可组合地继续使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因而更加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所述组合件30A还设置有一遮挡片31A,其中所述遮挡片31A适于在所述组合件30A被连接于所述主包体10A和所述附包体20A之间时,遮挡相链合的所述第一牙链101A和所述第三牙链301A,及相链合的所述第二牙链201A和所述第四牙链302A,因而更加简洁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合件30A的所述第三牙链301A与所述第四牙链302A之间还设置有一开口,并于该开口处设置有一开口拉链,以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下,适于通过该开口拉链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高端部11A打开或关闭所述扩展空间401A。

如此,所述组合件30A的所述第三牙链301A与所述主包体10A的所述第一牙链101A之间的链合结构,以及所述组合件30A的所述第四牙链302A与所述附包体20A的所述第二牙链201A之间的链合结构适于被设置为传统的隐形拉链的结构,以使得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所述组合状态下的外观结构更加简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组合件30A可拆卸地独立于所述主包体10A和所述附包体20A,使得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于被被拆卸地收纳,从而节省收纳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所需的空间。并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被拆卸状态下,便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整体清洗和部分清洗,如此以当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部分区域需要被清洗时,适于由无须清洗的相应组合部件被组合地继续使用。

本领域技艺人员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附包体20A还可被设置为具有一附容纳空间,以适于与所述主包体10A通过所述组合件30A被组合形成所述扩展空间401A的同时,通过该附容纳空间进一步扩展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容纳空间40A。

参考本实用新型附图之图4和图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式便携背包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包括一主包体10B,一附包体20B,一组合件30B及一便携式储物单元50B,其中所述主包体10B和所述附包体20B适于通过所述组合件30B被连接地形成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具有一容纳空间40B的组合状态,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被设置于所述主包体10B,并具有一储物空间501B,其中所述储物空间501B形成于所述容纳空间40B之外,以在维持所述容纳空间40B的关闭状态下,于所述储物空间501B存取物品。

具体地,所述主包体10B与所述组合件30B之间,以及所述附包体20B与所述组合件30B之间以拉链的链合方式相连接,从而形成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成本低廉且结构稳定。并当所述附包体20B通过所述组合件30B被连接于所述主包体10B时,于所述主包体10B和所述附包体20B之间形成以所述组合件30B为侧周面的一扩展空间401B。以适于通过所述扩展空间401B扩展所述容纳空间40B,从而使得所述容纳空间40B适于通过所述扩展空间401B被调整地适应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所需存储的物品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空间501B具有一存取开口502B,其中所述存取开口502B形成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以在维持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被背负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和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容纳空间40B的关闭状态下,便于通过所述存取开口502B于所述储物空间501B存取物品,从而使得使用者在背负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出行途中能够即时使用相应的该被存储物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包体10B还设置有一缓冲保护层102B,具体地,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组合状态下,于所述容纳空间40B被设置于所述主包体10B,以于所述容纳空间40B形成一保护空间402B,其中所述保护空间402B由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的缓冲作用而适于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易受力损伤的物品的存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包括一主框体51B和一辅助框体52B,其中所述主框体51B构架形成所述储物空间501B,所述辅助框体52B被嵌套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以在保障所述保护空间402B的周壁的柔软性的同时,增强所述保护空间402B的周壁的韧性,从而在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或所述主包体10B受到外力冲击时,如被存储于所述容纳空间40B的尖锐物体挤压时,使得被存储于所述保护空间402B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具有更大的受力面积,而不易因集中受力被损伤,因而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辅助框体52B还可被设置为同时嵌套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和所述主包体10B的适于背负于人体背部的一面,如此以增强所述保护空间402B的周壁的韧性的同时,使得所述主包体10B具有一定的韧性而不易因局部受力而致使该局部产生变形,以避免因被存储于所述容纳空间40B内的物体的形状的不规则,而造成的所述主包体10B的适于背负于人体背部的一面的局部变形,因而更适宜被人体背负。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框体52B进一步被设置为可拆卸地嵌套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以形成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于所述主包体10B的固定,同时满足使用者可选择地于所述主包体10B安装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从而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功能选择性性的增减。

详细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采用塑料材料制备,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进一步设置有一嵌套层1021B,其中所述嵌套层1021B具有适于包裹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的形状尺寸,并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可拆卸地相连,如此以将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固定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和所述嵌套层1021B之间地形成所述辅助框体52B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的可拆卸的嵌套,并形成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于所述主包体10B的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套层1021B的周缘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的周缘采用拉链的链合方式形成所述嵌套层1021B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与所述嵌套层1021B之间的连接,使得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紧贴于所述嵌套层1021B地被固定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与所述嵌套层1021B之间,同时通过所述嵌套层1021B保护使用者不被采用塑料材料制备的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划伤。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嵌套层1021B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适于通过在所述嵌套层1021B的周缘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的周缘设置相适应的魔术贴实现,或所述嵌套层1021B的周缘与所述缓冲保护层102B的周缘通过拉链的链合配合魔术贴实现,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本领域技艺人员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进一步适于采用具有一定柔韧性的材料制备,并于所述容纳空间40B之内,或于所述容纳空间40B之外被固定于所述主包体10B,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进一步适于被设置于所述组合件30B或所述附包体20B,如此以适于更换相应的所述组合件30B或所述附包体20B地通过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扩展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框体51B进一步包括一储伞模块510B,一储卡模块511B及一便携式储物模块512B,其中所述储伞模块510B适于折叠式的雨伞或太阳伞的存取,所述储卡模块511B适于公交卡或门禁卡等卡片的存取,所述便携式储物模块512B适于钥匙串类不规则物品的存取。

具体地,参考本实用新型附图之图6A和图6B所示,所述储伞模块510B的结构和操作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储伞模块510B具有一储伞空间5010B和一第一存取开口5020B,并包括一单向盖5101B,其中所述储伞空间5010B被设置为由所述主框体51B自所述储物空间501B分割形成,并具有适应存储折叠伞的形状尺寸,其中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被设置为由所述主框体51B自所述存取开口502B分割形成,并与所述储伞空间5010B相连通,以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自所述储伞空间5010B存取折叠伞,其中所述单向盖5101B被设置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的底面,如此以在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被所述单向盖5101B打开时,被存储于所述储伞空间5010B的折叠伞适于在自重作用下离开所述储伞空间5010B地被快速取出。

具体地,所述单向盖5101B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处被设置为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储伞模块510B,并适于与所述储伞模块510B相卡扣地封闭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以维持被存储的折叠伞于所述储伞空间5010B的存储,并便于通过解除所述单向盖5101B与所述储伞模块510B之间的卡扣地快速打开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从而实现自所述储伞空间5010B快速取用被存储的该折叠伞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单向盖5101B与所述储伞模块510B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结构和卡扣结构为本领域技艺人员所熟知的结构,并具有多种变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的底面,如此则被存储于所述储伞空间5010B的折叠伞的取用,在维持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和所述容纳空间40B的关闭状态下即可进行,并且易于通过单手进行,操作简单。相对于自传统背包中取用折叠伞时,特别是在突然下雨时,从背上取下传统背包,打开传统背包,取出雨伞,关闭传统背包,背上传统背包等一系列繁琐动作造成的不便而言,更适宜在出行途中的折叠伞的即时取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单向盖5101B在封闭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的状态下,进一步被设置为适于自所述储伞空间5010B外部向其内部方向,对所述单向盖5101B施力地打开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以便于折叠伞的存储操作。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盖5101B包括一盖框51011B,两盖窗51012B及至少两扭簧51013B,并进一步具有一单向存储开口51014B,其中所述单向存储开口51014B形成于所述盖框51011B,其中所述单向盖51010B与所述储伞模块510B相卡扣地封闭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的状态下,两所述盖窗51012B封闭于所述单向存储开口51014B,从而形成所述单向盖5101B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的封闭状态。并在所述单向盖5101B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的封闭状态下,所述单向存储开口51014B对应于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两所述盖窗51012B被设置为适于自所述储伞空间5010B的外部向其内部方向枢转地与所述盖框51011B枢转相连,其中两所述扭簧51013B分别被设置于两所述盖窗51012B与所述盖框51011B枢转相连的两枢转轴,如此以使得两所述盖窗51012B适于自所述储伞空间5010B外部向其内部方向被施力地打开所述单向存取开口51014B,并在解除该施力的情况下,通过两所述扭簧51013B回复两所述盖窗51012B对所述单向存储开口51014B的封闭状态。

也就是说,将折叠伞存储于所述储伞空间5010B的存储操作的实现过程表现为:持该折叠伞自所述储伞空间5010B外部向其内部方向,对两所述盖窗51012B施力地打开两所述盖窗51012B对所述单向存储开口51014B的封闭,从而使得该折叠伞通过所述单向存储开口51014B被继续施力地塞入所述储伞空间5010B,并在解除对该折叠伞的的施力后,两所述盖窗51012B在两所述扭簧51013B的作用下回复对所述单向存储开口51014B的封闭状态,进而维持该折叠伞于所述储伞空间5010B的存储状态。

本领域技艺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单向盖5101B适于自所述储伞空间5010B外部向其内部方向,对所述单向盖5101B施力地打开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其结构具有多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所述单向盖5101B的结构设计仅作为示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形成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的底面,如此,所述盖窗51012B适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维持于所述单向存储开口51014B的封闭状态,并在该折叠伞被存储于所述储伞空间5010B后,在该折叠伞的重力作用下进一步地维持所述盖窗51012B于所述单向存储开口51014B的封闭状态。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形成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的底面时,所述扭簧51013B可并不被设置。

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储伞空间5010B形成于所述储物空间501B,而所述储物空间501B形成于所述容纳空间40B之外,因此所述储伞空间5010B独立于所述容纳空间40B,并当所述储伞模块510B采用防水材料制备时,所述储伞空间5010B内的积水并不会渗入所述容纳空间40B,如此所述储伞空间5010B进一步适于在下雨天使用后的雨伞的存储,而不会造成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容纳空间40B内的被存放物品的淋湿。

本领域技艺人员应当理解,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而并不限于低端部12B的底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存取开口5020B还可被设置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的侧面,如此,该折叠伞于所述储伞空间5010B的取用适于通过解除所述单向盖5101B与所述储伞模块510B之间的卡扣地自所述储伞空间5010B手动取出该折叠伞而实现,同样便于操作;且该折叠伞于所述储伞空间5010B的存储同样适于手持该折叠伞向两所述盖窗51012B施力地完成,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进一步地,参考本实用新型附图之图7A和图7B所示,所述储卡模块511B的结构和操作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储卡模块511B具有一储卡空间5011B和一第二存取开口5021B,其中所述储卡空间5011B被设置为由所述主框体51B自所述储物空间501B分割形成,其中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被设置为由所述主框体51B自所述存取开口502B分割形成,并与所述储卡空间5011B相连通,以适于通过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自所述储卡空间5011B存取包括公交卡和门禁卡的卡片。

特别地,所述储卡模块511B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和一用于固定卡片的卡套5112B,其中所述卡套5112B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与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相连,以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维持用于固定卡片的所述卡套5112B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被存储的一初始状态。并在该初始状态下,适于对所述卡套5112B施力地自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取出使用所述卡套5112B,且在使用完固定于所述卡套5112B的该卡片并解除对所述卡套5112B的施力后,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将所述卡套5112B牵引回所述储卡空间5011B,从而回复所述卡套5112B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被存储的所述初始状态。

详细地,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包括一牵引发生装置51111B和一牵引线51112B,其中所述牵引发生装置51111B被设置于所述主框体51B,其中所述牵引线51112B的一端与所述牵引发生装置51111B相关联,所述牵引线51112B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套5112B相连接,如此以通过所述牵引发生装置51111B维持所述卡套5112B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被存储的所述初始状态。并于该初始状态下,当对所述卡套5112B施以一定的外力时,所述牵引线51112B自所述牵引发生装置51111B被进一步拉出地延长,从而使得所述卡套5112B自所述储卡空间5011B被拉出。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牵引发生装置51111B在所述牵引线51112B被拉长的同时对所述牵引线51112B产生一定的弹性牵引力,如此以当解除对所述卡套5112B所施加的外力时,所述卡套5112B在所述牵引发生装置51111B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牵引线51112B被牵引回所述储卡空间5011B。

本领域技艺人员应当理解,所述牵引线51112B在被施加外力以自所述牵引发生装置51111B被拉出地延长的同时,所述牵引发生装置51111B对所述牵引线51112B产生一定的弹性牵引力,以在解除施加于所述牵引线51112B的外力后,使得所述牵引线51112B在所述牵引发生装置51111B的弹性牵引力作用下被缩回地变短,其中具有该功能结构的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为本领域技艺人员所熟知的,于此对其具体结构和原理本实用新型并不作详细说明和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空间利用率,所述储卡空间5011B优选地被设置为适应于所述卡套5112B的形状和尺寸,如此则所述卡套5112B只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处于一定适宜位置时,才能不被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边缘所阻挡地回缩至所述储卡空间5011B。

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套5112B的一端进一步设置有一自适应部51120B,其中所述自适应部51120B具有一窄端51121B和一宽端51122B,其中所述窄端51121B向所述宽端51122B延伸并进一步延伸地形成所述卡套5112B。

详细地,所述牵引线51112B于所述自适应部51120B的所述窄端51121B与所述卡套5112B相连接,其中所述自适应部51120B在所述卡套5112B的宽度方向的宽度W1,自所述窄端51121B向所述宽端51122B逐渐变大,且所述窄端51121B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的宽度W2,所述宽端51122B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的宽度W2。如此以当所述卡套5112B在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的牵引作用下回缩至所述储卡空间5011B时,所述自适应部51120B适于在与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的边缘在呈一定夹角地相接触的情况下,因受力而自动旋转地调整所述卡套5112B与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的相对位置,以使得所述卡套5112B不被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的边缘所阻挡地由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回缩至所述储卡空间5011B。

换而言之,所述卡套5112B自所述储卡空间5011B被施力地取出使用后,解除对所述卡套5112B的施力,即在实际使用中表现为使用者松开对所述卡套5112B的持有,所述卡套5112B即可在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的牵引作用下,自动调整角度地回缩至所述储卡空间5011B。如此,在自所述储卡空间5011B取出使用所述卡套5112B使用后,所述卡套5112B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的存储操作,在使用者解除对所述卡套5112B的持有即可自动完成,因而操作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自适应部51120B的边缘进一步被设置为外凸的弧形结构,如此以使得所述自适应部51120B仅在与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的边缘呈绝对的直角地相接触的情况下,不易受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的牵引而发生自适应的转动,进而使得所述卡套5112B在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的牵引作用下,更易与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的边缘相接触地受力而自动调整地回缩至所述储卡空间5011B。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套5112B的与所述自适应部51120B相对的一端连接有一引出件51123B,其中所述引出件51123B被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长度,以当所述卡套5112B被完全存储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时,所述引出件51123B适于自所述储卡空间5011B穿过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地延伸至所述储卡空间5011B之外,以便于通过所述引出件51123自所述储卡空间5011B取用所述卡套5112B。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的底面,以便于使用者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该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下取用所述卡套5112B,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而不限制于低端部12B的底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还可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的侧面,其同样适于使用者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该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下取用所述卡套5112B,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卡模块511B进一步包括一保护盖5113B和一限位线5114B,其中所述保护盖5113B被设置为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处,以适于被枢转地打开和封闭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其中所述限位线5114B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盖5113B,另一端可活动地环套于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的所述牵引线51112B。如此以当所述卡套5112B在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的牵引作用下被牵引回所述储卡空间5011B时,所述限位线5114B的环套于所述牵引线51112B的一端由于受到所述牵引线51112B和所述卡套5112B相连接处的尺寸的限制,而被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牵引,从而使得所述限位线5114B被拉直地产生对所述保护盖5113B的拉力,进而使得所述保护盖5113B在所述限位线5114B的拉力作用下封闭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线5114B的连接于所述保护盖5113B的一端至环套于所述牵引线51112B的另一端的长度应被设置为大于所述卡套5112B的长度的一适宜长度,一方面能够使得所述保护盖5113B于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的封闭,适于在所述卡套5112B被完全牵引回所述所述储卡空间5011B后完成;另一方面在所述保护盖5113B封闭于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时,所述保护盖5113B被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处限制而无法在所述限位线5114B的牵引方向继续枢转,能够使得所述牵引线51112B在所述限位线5114B的长度限制下无法被所述牵引发生装置51111B牵引地继续缩回,进而达到控制所述引出件51123B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之外的延伸的目的。

进一步地,当对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之外延伸的所述引出件51123B施以适宜的拉力时,所述牵引线51112B被拉出地延伸的同时,解除了所述牵引线51112B对所述限位线5114B的牵引力,如此,所述保护盖5113B适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或所述卡套5112B的触碰下打开对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的封闭。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的底面,所述储卡空间5011B形成于所述储物空间501B,而所述储物空间501B形成于所述容纳空间40B之外,如此则被存储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的卡片的取用,在维持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和所述容纳空间40B的关闭状态下即可进行,并且易于通过单手进行,操作简单。

如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套5112B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的取用,在维持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和所述容纳空间40B的关闭状态下即可进行,且所述卡套5112B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的取用后的存储操作,在使用者松开对所述卡套5112B的持有即可自动完成。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有所述储卡模块511B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适宜在出行途中快速取用和取用后存储固定有卡片的所述卡套5112B,如在拥挤的公交车的上车通道上取用公交车卡,或排队刷卡进出地铁站,或于大门或房门口在取用门禁卡,一方面能够节省使用者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出行途中频繁打开背包而造成被存储于背包内的其他物品的不慎丢失。

本领域技艺人员应当理解,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而不限制于低端部12B的底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还可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的侧面,如此同样适于通过所述引出件51123B于所述储卡空间5011B取用所述卡套5112B,并适于通过于所述保护盖5113B枢转运动的枢转轴上设置一扭簧地在所述卡套5112B被取用的状态下维持所述保护盖5113B对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的打开状态,从而适于所述卡套5112B在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的作用下自动回缩至所述储卡空间5011B,且同样使得所述保护盖5113B适于在所述卡套5112B缩回所述储卡空间5011B的同时,在所述限位线5114B的拉力作用下枢转封闭所述第二存取开口5021B,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进一步地,参考本实用新型附图之8A和图8B所示,所述便携式储物模块512B的结构和操作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模块512B具有一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和一第三存取开口5022B,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被设置为由所述主框体51B自所述储物空间501B分割形成,其中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被设置为由所述主框体51B自所述存取开口502B分割形成,并与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相连通,以适于通过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自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存取钥匙串类不规则物品的存取。

详细地,所述便携式储物模块512B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弹性牵引装置5121B,一触发盖5122B及一触发线5123B,其中所述触发线5123B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牵引装置5121B,所述触发线5123B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触发盖5122B,其中所述触发盖5122B被设置为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处,以适于被枢转地打开和封闭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特别地,所述第二弹性牵引装置5121B具有与所述第一弹性牵引装置5111B相同的功能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弹性牵引装置5121B的牵引线具有一牵引端51210B,其中所述牵引端51210B穿过所述触发线5123B地形成所述触发线5123B于所述第二弹性牵引装置5121B的牵引线的环套连接,从而使得所述触发线5123B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牵引装置5121B的牵引线,并由于所述牵引端51210B的尺寸限制,使得所述触发线5123B适于被所述牵引端51210B牵引地完成所述触发盖5122B对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的封闭。

如此以当对所述触发盖5122B施加外力地打开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时,所述牵引端51210B适于在所述触发线5123B的拉力触发下向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靠近。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牵引端51210B连接有适宜被容纳于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的物体,如钥匙串时,对所述触发盖5122B施加外力地打开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会使得该钥匙串更加靠近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也就是说当所述触发线5123B的长度与该钥匙串的尺寸相适应时,施加外力地打开所述触发盖5122B对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的封闭,能够使得被存储于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的该钥匙串向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运动地部分裸露于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之外,从而便于取用该钥匙串。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被设置位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低端部12B的底面,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形成于所述储物空间501B,而所述储物空间501B形成于所述容纳空间40B之外,如此则被存储于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的物体的取用,在维持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和所述容纳空间40B的关闭状态下即可进行,并且易于通过单手进行,操作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当被存储于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的该物体被取用时,所述触发线5123B不会受到所述牵引端51210B的牵引而使得所述触发盖5122B适于在自重作用下维持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的打开,因此该物体于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的取用后的存储操作在使用者松开对该物体的持有即可在所述第二弹性牵引装置5121B的牵引作用下自动完成,并在完成后形成所述触发盖5122B对所述第三存取开口5022B的封闭状态。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有所述便携式储物模块512B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便于在出行途中快速取用和取用后存储适宜被存储于所述便携式储物空间5012B的物体,一方面能够节省使用者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出行途中频繁打开背包而造成被存储于背包内的其他物品的不慎丢失。

本领域技艺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同时包括所述主框体51B和所述辅助框体52B,且所述主框体51B同时包括所述储伞模块510B,所述储卡模块511B以及所述便携式储物模块512B。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还可被设置为仅包括所述主框体51B,且所述主框体51B包括所述储伞模块510B,所述储卡模块511B以及所述便携式储物模块512B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附图之图9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式便携背包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为上一实施例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变形,其主要表现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主包体10C进一步被设置为具有一主容纳空间103C,以适于被独立背负使用。

换而言之,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被设置为包括所述主包体10C和一便携式储物单元50C,其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B被设置于所述主包体10C,并具有一储物空间501C,其中所述储物空间501C形成于所述主容纳空间103C之外,以在维持所述主容纳空间103C的关闭状态下,于所述储物空间501B存取物品。

详细地,储物空间501C具有一存取开口502C,其中所述存取开口502C形成于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一低端部12C,以在维持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被背负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和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所述主容纳空间103C的关闭状态下,便于通过所述存取开口502C于所述储物空间501C存取物品,从而使得使用者在背负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的出行途中能够即时使用相应的该被存储物品。

同样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C进一步包括一储伞模块510C,一储卡模块511C及一便携式储物模块512C,其中所述储伞模块510C适于折叠式的雨伞或太阳伞的存取,所述储卡模块511C适于公交卡或门禁卡等卡片的存取,所述便携式储物模块512C适于钥匙串类不规则物品的存取。

本领域技艺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C同时包括所述储伞模块510C,所述储卡模块511C以及所述便携式储物模块512C。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储物单元50C还可被设置为包括所述储伞模块510C,所述储卡模块511C以及所述便携式储物模块512C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并不对背带与所述主包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出限制,也就是说,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作为背包的一种,其适于被人体背负的所述主包体可被设置为一体连接有背带,也可被设置为适于与相应的背带可拆卸地相连,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包体的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下与该使用者的背部相接触的一面,进一步被设置为适于与一缓冲层可拆卸地相连,如此以在所述缓冲层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于使用者背后的背负状态下,被该使用者的汗液浸湿时,适于更换所述缓冲层地继续使用所述组合式便携背包,或取下所述缓冲层进行清洗地避免对所述主包体的整体进行清洗,因而更加方便卫生。优选地,所述缓冲层通过魔术贴与所述主包体可拆卸地相连。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