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边成型滚密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9889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7]13顶板14前支架
[0038]141前安装座142前容置空间
[0039]15后支架151后安装座
[0040]152后容置空间16侧架
[0041]20移载台21 本体
[0042]211前端212后端
[0043]213前穿孔214后穿孔
[0044]215位置调整孔216后固接孔
[0045]217前固接孔
[0046]22第一调整单元23第二调整单元
[0047]24置鞋件241置放座
[0048]242置放垫25前导轨
[0049]25、25’ 前导轨251、251’ 导向片
[0050]252’前定位沟253’螺栓
[0051]26后导轨261导板
[0052]262后定位沟263螺栓
[0053]30鞋底定位构造31压制压缸座
[0054]32压制压缸321带动杆
[0055]322调整压杆33鞋植压杆
[0056]331鞋楦压块34鞋面压杆
[0057]341鞋面压块40侧边仿瞄单元
[0058]401移动座41侧边仿瞄器
[0059]42框架421下板
[0060]422侧板423上板
[0061]424外板43转轴座
[0062]431转轴44 曲柄
[0063]441顶靠螺丝45固定单元
[0064]451调整螺栓452固定间距弹簧
[0065]46推进杆轴套461推进轴
[0066]462抵靠座463转轮
[0067]47侧压滚轮座471枢接杆
[0068]472套部48、48”侧压滚轮
[0069]481侧压导轮49侧压调整单元
[0070]491抵靠座492调整把手
[0071]493顶靠板494调整弹簧
[0072]495位移量尺496穿板
[0073]497 凹口498 顶靠槽
[0074]50安全侦测器A 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75]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7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边成型滚密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胶边成型滚密机包括一基座10、一移载台20、一鞋底定位构造30、两侧边仿瞄单元40以及两安全侦测器50,其中:
[0077]如图1至图3所不,该基座10为一直立设置的架体且包括一底板11、一滑座12、一顶板13、一前支架14、一后支架15以及两侧架16,该底板11设置在该基座10的下半部,该底板11的顶面间隔设置有两线性滑轨111,该两线性滑轨111分别由该底板11的前侧延伸至后侧,该滑座12由一推进曲柄(图未示)带动而可相对该底板11前后移动的设置在该两线性滑轨111的顶面,该推进曲柄为现有技术,容不再详述,该滑座12的顶面凸设有一 I字型滑座121,该I字型滑座121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一作为左右驱动装置的驱动压缸122,该顶板13设置在该基座10的顶部且为水平设置;
[0078]该前支架14设置在该基座10的前侧面且其高度介于该底板11与该顶板13之间,请参看图4,该前支架14的中段处向上凸设形成一前安装座141,该前安装座141是由两间隔直立设置的片体所组成,该前安装座141的两片体之间形成一前容置空间142,该后支架15设置在该基座10的后侧面且其高度介于该底板11与该顶板13之间,该后支架15与该前支架14的高度相同,该后支架15的中段处向上凸设形成一后安装座151,该前安装座141与该后安装座151呈同一直线设置,该后安装座151是由两间隔直立设置的片体所组成,该后安装座151的两片体之间形成一后容置空间152,该两侧架16相面对的设置在该基座10的左、右侧面,且该两侧架16的高度介于该底板11与该顶板13之间;
[0079]如图3、图4及图5所示,该移载台20跨设在该基座10的前支架14与后支架15的顶面,该移载台20包括一本体21、一第一调整单元22、一第二调整单元23、一置鞋件24、一前导轨25以及一后导轨26,该本体21为一长方型杆体,该本体21设有一前端211以及一后端212,该本体21的前端211穿设容置在该前安装座141的前容置空间142中,请参看图6,且该本体21的前端211横向枢接在该前安装座141,且该本体21的后端212穿设容置在该后安装座151的后容置空间152中,且该本体21的后端212横向枢接在该后安装座151,该本体21的前端直立贯穿设有一前穿孔213,该本体21的后端直立贯穿设有一后穿孔214,该前、后穿孔213、214均为一阶级孔,该本体21在顶面且沿着顶面长度方向间隔向下凹设有多数个位置调整孔215以及直立贯穿形成多数个后固接孔216,该多数个位置调整孔215设置在接近该本体21的前端211,该多数个后固接孔216位于最后侧的位置调整孔213与该本体21的后端212之间;
[0080]该第一调整单元22为一转动手轮且由上往下穿设该本体21的前穿孔213及该前支架14,该第一调整单元22的上半部的外环面设有一螺纹,而该第一调整单元22的下半部的外环面为一平滑面,且一螺丝穿过结合在该第一调整单元22的底端以及该前支架14,使得该本体21的前端211可相对该前支架14升降,该第二调整单元23为一转动手轮且由下往上穿设该后支架15及该本体21底面的后穿孔214,该第二调整单元22的上半部的外环面为一平滑面,而该第一调整单元22的下半部的外环面设有一螺纹,且一螺丝穿过结合在该第一调整单元22的顶端以及该本体21,使得该本体21的后端212可相对该后支架15升降,则通过转动该第一、第二调整单元22、23可调整该本体21相对该基座10的底板11的升降程度,该置鞋件24穿设在该本体21的其中两位置调整孔215中,使得该置鞋件24的底面贴靠在该本体21的顶面,该置鞋件24包括一置放座241以及一置放垫242,该置放座241为一鞋型板体,该置放座241的底面向下凸设有两插销243,该两插销243容置在其中两位置调整孔215中,该置放垫242为一鞋型板体且其底面固接在该置放座241的顶面;
[0081]该前导轨25固接在该本体20的前端211与最前侧的位置调整孔215之间,该前导轨25包括两弯折的导向片251,且该两导向片251的自由端均固接在该本体21的两外侧面,使得该两导向片251与该本体21由俯视观看形成一 Y字型,该后导轨26套设在该本体21外部且与该置鞋件24后侧的后固接孔216相结合,该后导轨26为一开口朝下的盖体,该后导轨26设有两面对的导板261,该两导板261均为一弯折为V字型的板体,使得各导板261的两自由端均贴靠在该本体21的外侧面,该后导轨26的顶面沿着该本体21顶面的长度方向直立贯穿设有一后定位沟262,该后定位沟262为一长沟,利用两螺栓263穿设该后导轨26的后定位沟262以及其中两后固接孔216,让该后导轨26与该本体21相结合,且调整该两螺栓263与该后导轨26的后定位沟262穿设结合的位置,可调整该后导轨26与该置鞋件24之间的距离;
[0082]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该鞋底定位构造30固接在该基座10的顶板13且包括一压制压缸座31、一压制压缸32、一鞋楦压杆33以及一鞋面压杆34,该压制压缸座31的底面固接在该基座10的顶板13的顶面,该压制压缸32设置在该压制压缸座31的底面且向下伸设有一带动杆321,该带动杆321的底端固接有一位于该本体上方21且与该本体21相互平行的调整压杆322,该调整压杆322为一方杆,该鞋楦压杆33可移动的套设在该调整压杆322,且该鞋楦压杆33的底端结合有一鞋楦压块331,该鞋面压杆34可移动的套设在该调整压杆322,且该鞋面压杆34的底端结合有一鞋面压块341,该鞋楦压杆33设置在该鞋面压杆34的后侧,且该鞋面压块341的高度低于该鞋楦压块331的高度;
[0083]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该两侧边仿瞄单元40的底部可横向移动的跨设在该滑座12的I字型滑座121,使得该两侧边仿瞄单元40可相对该I字型滑座121左右移动,且该两侧边仿瞄单元40以左右对称的形态分别位于该本体21两外侧面的外侧,即该本体21位于该两侧边仿瞄单元40之间,请参看图7至图9,各侧边仿瞄单元40包括一承载台以及一微调单元,该承载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