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2379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开腔外科手术处理后,引流术在临床治疗中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通常会通过引流管将体内液体引流至外界的引流袋或引流瓶。

临床上,外科手术中采用的引流术是手术极其重要的环节,开放性手术置管相对简单直接,无明显操作空间限制。然而,微创腔镜手术中,常需要用一个戳卡(Trocar)建立腔镜通道以进行手术;手术之后,受微创需求所限,引流管插入人体创腔置管时比较困难。如果先利用腔镜通道插入传统的引流管,则由于引流管的座体过大,会导致戳卡无法取出,所以必须先把此戳卡拆离人体,然后再用其它器械把创口撑开,甚至需要在另外的部位开创新的创口,造成新的伤害,才能够插入引流管,因此截止目前,在腔镜领域仅能使用单腔直形导管配合术后引流,致使腔镜手术领域的术后引流技术长期停留在底端水平。传统的引流管功能单一,只有单一的抽液功能,即引流功能,且极容易堵塞。当需要给药、冲洗或者抽液时,均需要护理人员操作不同的医疗器械来实现,不仅操作很不方便,增加护理工作强度,而且需要安排较多的医护人员在开腔外科手术中进行协同处理,人力成本也比较高,还容易造成引流液返流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轻者增加病患者的痛苦、延长治疗期和增加经济负担,重者可危及病患者的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药液输送、创腔冲洗和废液抽吸引流,并于微创腔镜手术后置管操作方便的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包括连接座、引流主管和引流外管,所述连接座中空形成内通道,所述引流外管的上端和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内通道连通;所述引流主管的下端与所述内通道上端连通,所述引流主管的上端与外界负压机构连接;所述引流外管远离所述连接座处设置有引流孔;所述连接座设置有插装部,所述引流外管的上端向径向扩张并插入所述插装部,所述引流外管的侧壁内部开设有从引流外管上端连通至所述引流孔的毛细壁管;所述连接座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内通道的输液通道和连通所述插装部的输药通道;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部可拆卸连接有下连接盖用于固定所述引流外管。

其中,所述下下连接盖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部通过螺纹连接或通过锁扣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座下端内部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座的内侧壁形成所述插装部,所述中心管包括连续的插入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连接座固定,所述插入段悬空,所述插入段的直径比所述连接段的直径小,所述过渡段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下连接盖与所述连接座之间通过密封圈实现气密连接。

其中,所述插装部为环形的插装部,所述毛细壁管开设有至少两条,至少两条的毛细壁管沿所述引流外管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其中,所述输液通道和/或所述输药通道通过导管连接有座体,所述座体连接有空气过滤器。

其中,还包括引流内管、上连接盖和内塞,所述引流内管套设固定于所述内塞并与所述引流主管连通,所述引流内管与所述内塞固定连接并穿过所述内通道连通至所述引流外管,同时隔断所述引流主管与所述内通道之间的连通,所述上连接盖与所述连接座的上端部螺纹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内塞。

其中,所述内塞与所述连接座之间通过密封圈实现气密连接。

其中,所述引流主管、所述内塞、所述上连接盖、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引流内管构成二次引流模块,另设有一次引流模块,该一次引流模块另具有引流主管、内塞、上连接盖、密封圈但不具有引流内管,一次引流模块和二次引流模块择一可拆卸地安装到连接座的上端从而接通内通道的上端。

其中,所述引流主管设置有罗伯特夹。

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使用方法,在手术结束后,戳卡尚未取走时,使不与连接座连接的引流外管朝前穿过戳卡从而从创口处伸入,然后朝后取出戳卡,然后把连接座的下端安装到引流外管的上端。

其中,连接座的下端安装到引流外管的上端之前,先从引流外管上端套入下连接盖,连接座的下端安装到引流外管的上端之后,旋转下连接盖以固定引流外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及其使用方法,(1)开始引流之前,由于引流外管与连接座可拆卸连接,微创腔镜手术后需要置入该引流管之前,先把引流外管与连接座拆分,通过腔镜手术中利用一个戳卡形成的腔镜通道把引流外管插入手术需要的引流区中央,由于此时引流外管与连接座分离,可以套着引流外管从上端撤出该戳卡,之后再把连接座与引流外管连接,因此无需开设更大的创口来插入引流管,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腔镜手术中;(2)由于连接座的侧壁开设有输液通道和输药通道,该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可以兼并给药、冲洗功能,操作比较方便,减轻护理工作强度;(3)输液通道、输药通道与内通道之间相对独立设置,冲洗、给药和引流可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医疗效果更好,操作也更加灵活;(4)引流外管和连接座固定之前,输药通道与毛细壁管断开,引流外管与连接座连接后,输药通道与引流外管的毛细壁管能够快速连通,保障输药、冲洗和引流的顺利进行;(5)应用于开放性手术时,无需经过拆卸处理亦可直接使用,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的一次引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的二次引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下连接盖1;

连接座2、内通道21、中心管22、插入段221、过渡段222、连接段223、插装部23、密封凹槽24;

输液通道3、水导管31、水座体4、空气过滤器5;

输药通道6、药导管61、药座体62;

引流外管7、引流孔71、毛细壁管72;

一次引流模块8、引流主管81、内塞82、上连接盖83、引流接头84;

二次引流模块9、引流主管91、内塞92、上连接盖93、引流接头94、引流内管95;

斜翅10;

密封圈11、密封圈12;

罗伯特夹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及其使用方法,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连接座2和引流外管7,引流外管7与连接座2的下端可拆卸连接,连接座2中空形成内通道21;连接座2的下端内部设置有中心管22,中心管22的外壁和连接座2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插装部23,连接座2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内通道21的输液通道3和连通插装部23的输药通道6。中心管22包括连续的插入段221、过渡段222和连接段223,连接段223与连接座2固定,插入段221悬空,插入段221的直径比连接段223的直径小,过渡段222倾斜设置。引流外管7的上端向径向逐渐扩张从而与中心管22结构相对应,便于插入插装部23内,即引流外管7的上端套接在中心管22外并与内通道21的下端连通,由于引流外管7与连接座2连接的一端向外逐渐扩大,中心管22外侧壁与连接座2内侧壁能够快速地初步固定引流外管7。引流外管7下端设置为盲端(引流外管7的下端也可以设置为开口端),引流外管7靠近盲端处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引流孔71;引流外管7的侧壁内部开设有从引流外管7的上端延伸至引流孔71的四条毛细壁管72,四条毛细壁管72沿引流外管7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输药通道6通过环形插装部23与四条毛细壁管72连通,药液能够通过四条毛细壁管72均匀输送至下方并通过引流孔71送进人体内。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其它数量的毛细壁管72来满足医护需求。连接座2的下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此处有一个带内螺纹的下连接盖1,下连接盖1开设一个通孔,引流外管7穿设在该通孔中,旋转下连接盖1向上运动,下连接盖1的通孔处和中心管22的过渡段222共同夹紧引流外管7。下连接盖1在能够固定引流外管7的基础上,力度适中,不会压断毛细壁管72内的通路。

输液通道3通过水导管31连接有水座体4,水座体4连接有空气过滤器5,空气过滤器5能够往引流外管7的盲端方向输送气体,以达到平衡气压的目的,更利于引流的通畅。输药通道6通过药导管61连接有药座体62,空气过滤器5也可以是安装在药座体62上的,通过输药通道6往毛细壁管72输送气体,亦能够满足输送气体需求,根据医护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均可。

具体的,连接座2下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密封凹槽24,在密封凹槽24中装有密封圈12,下连接盖1与连接座2之间通过密封圈12实现气密连接,以防管内的液体或气体泄漏造成污染。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次引流模块8,一次引流模块8包括引流主管81、引流接头84、内塞82和上连接盖83,引流主管81的上端与引流接头84连接、引流接头84与外界负压机构连接,如负压瓶、负压袋或中央负压,临床证明主动的负压引流可减少75%的堵塞机会,能够显著减少感染事故的发生,可免除频繁挤捏导管的繁琐护理。引流主管81的下端通过内塞82与连接座2连接,引流主管81套设固定于内塞82,内塞82设置有通孔,引流主管81通过该通孔与内通道21连通。连接座2的上端部亦开有外螺纹,此处有一个带内螺纹的上连接盖83,旋转上连接盖83向下运动时,上连接盖83的顶部与连接座2共同压紧内塞82,以实现引流主管81、上连接盖83、内塞82和连接座2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二次引流模块9,使用中,先把一次引流模块8与连接座2固定,形成如图1所示的整条引流管结构,然后按照医疗需求,开始进行冲洗、输药和使用外界负压机构引流工作;后续如果发生堵塞或者需要长时间引流时,把一次引流模块8拆离,换上二次引流模块9,形成如图3或图4所示的整条引流管结构,即二次引流模块9和一次引流模块8相互替换使用。如图5所示,二次引流模块9包括引流主管91、引流接头94、内塞92、上连接盖93和引流内管95,引流主管91、引流接头94、内塞92和上连接盖93的连接关系与一次引流模块8的对应部件连接关系相同,和一次引流模块8不同的是,引流内管95穿过内通道21连通至引流外管7,引流内管95的上端与内塞92固定连接,并通过内塞92的通孔与引流主管7连通,同时隔断了引流主管7与内通道21之间的连通,形成了三条相对独立的通道:依次经过输药通道6和毛细壁管72的第一通道,依次经过输液通道3、内通道21、引流内管95外侧和引流外管7内侧之间的第二通道,依次经过引流主管7、引流内管95的第三通道。三条通道之间相对独立,以使得给药、冲洗和引流能够在不同的通道进行。

具体的,内塞82或92的外侧设置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11,内塞82或92与连接座2之间通过该密封圈11实现气密连接,以防管内的液体或气体泄漏造成污染。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引流主管7设置有罗伯特夹13,能够随时锁止引流或开启引流。

本实施例中,内塞有两种结构,一种如图1中一次引流模块8中的内塞82,(图2中为了作图简洁而不显示斜翅)内塞82的外侧设置有斜翅10,以使引流主管7能够顺利套接内塞82,斜翅10提供与拔出引流主管7方向相反的阻力,使引流主管7牢固与内塞82套接固定。另一种如图3中二次引流模块9的内塞92不设斜翅结构,引流主管7与内塞92之间也可以是粘接固定的。当然,实际中内塞是否设置斜翅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

实际使用中,手术中会利用一个戳卡撑开形成腔镜通道以进行手术,开始引流之前,由于引流外管7与连接座2可拆卸连接,微创腔镜手术后需要置入该引流管之前,先把引流外管7与连接座2拆分,利用戳卡形成的腔镜通道把引流外管7的盲端插入手术需要的引流区中央,由于此时引流外管7与连接座2分离,可以套着引流外管7向上撤出该戳卡,之后再把连接座2与引流外管7连接,因此无需开设更大的创口来插入引流管,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腔镜手术中。然后是把一次引流模块8与连接座2固定,形成如图1所示的整条引流管结构,然后按照医疗需求,开始进行冲洗、输药和使用外界负压机构引流工作;后续如果发生堵塞或者需要长时间引流时,旋转松开一次引流模块8的上连接盖11,把一次引流模块拆离,换上二次引流模块9,形成如图3或图4所示的整条引流管结构,即可继续进行工作。由于一次引流模块中没有引流内管95,通过引流外管7、引流主管81形成的大通道引流,内部通道空间更大,能够把体内含有大血块的液体引流抽出;换上二次引流模块9时,插入引流内管95过程中,引流内管95把通道内的堵塞物推到引流外管7的下端,疏通内通道21和引流外管7内的堵塞物,可有效处理引流管的堵管问题;采用引流内管95也比较适合长时间的缓慢引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还有的效果是:(1)由于连接座2的侧壁开设有输药通道6和输液通道3,该可分体组合的多功能引流管可以兼并给药、冲洗功能,操作比较方便,减轻护理工作强度;(2)输液通道3、输药通道6和内通道21之间相对独立设置,冲洗、给药和引流可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医疗效果更好,操作也更加灵活;(3)引流外管7和连接座2固定之前,输药通道6与毛细壁管72断开,引流外管7与连接座2连接后,输药通道6与引流外管7的毛细壁管72能够快速再次连通,保障输药、冲洗和引流的顺利进行;(4)应用于开放性手术时,本技术方案无需进行拆卸等任何处理即可直接使用,使用范围更广;(5)本发明还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在一次引流模块和二次引流模块之间进行切换,适用多种临床需求。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