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17174发布日期:2019-06-05 21:52阅读:1218来源:国知局
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医治未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治未病”,是让人们不生病,少得病,迟得病,延年益寿的需要。中医“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学,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三个层次,是“治未病”核心理念。“治未病”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正气,以提高机体的抵御病邪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以及疾病痊愈以后防止复发的目的。中医“治未病”的方法运用于亚健康、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养生,消除或减少精神、心理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的影响,达到维护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预防目的。然而,目前中医治未病方法均由医生直接观看面相、手动切脉和面对面的问诊方式对患者进行中医治未病,不能自动为医生提供眼底照片、脉象特征以及问诊信息为中医治未病提供依据,未能实现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信息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及方法,能够为医生自动提供患者的眼底照片、脉象特征以及问诊信息供医生辨识患者的体质情况,实现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信息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运行于云平台服务器中,该云平台服务器连接有中医四诊仪、医生终端和健康数据库,该健康数据库包括健康档案库以及中医知识库,该云平台服务器包括适于实现各种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以及适于存储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下步骤:通过中医四诊仪的身份证读卡器获取患者的身份信息;控制中医四诊仪的眼底相机摄取患者的眼底照片;通过中医四诊仪的脉诊仪侦测患者的脉波信号,并从所述脉波信号中抽取患者的脉象特征参数;将中医四诊仪与医生终端之间建立视频通信连接以供医生与患者视频通话,并从医生终端收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问诊信息;将患者的身份信息、眼底照片及脉象特征参数发送至医生终端供医生结合问诊信息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辨识得到中医体质报告;从医生终端获取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并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从中医知识库中匹配中医治未病服务模板;将中医治未病服务模板发送至医生终端供医生为患者制定中医治未病调养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加载还执行如下步骤:定期从健康档案库中获取患者的健康信息并发送给医生终端以供医生对中医治未病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按照患者的指定号码将中医治未病的改善效果发送至患者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加载还执行如下步骤:按照中医治未病调养方案规定的时间发送提醒信息至患者终端以提醒患者按时执行治中医未病调养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处理器加载还执行如下步骤:按照患者的指定号码发送中医治未病知识至患者终端,接收来自该患者终端发送的中医治未病反馈信息,并保存已发送和接收的信息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治未病调养方案包括医生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情况对患者给出的治未病建议,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经络保健、穴位按摩、注意事项的中医调理建议。

另一方面,本发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方法,应用于云平台服务器中,该云平台服务器连接有中医四诊仪、医生终端和健康数据库,该健康数据库包括健康档案库以及中医知识库,该方法包括步骤:通过中医四诊仪的身份证读卡器获取患者的身份信息;控制中医四诊仪的眼底相机摄取患者的眼底照片;通过中医四诊仪的脉诊仪侦测患者的脉波信号,并从所述脉波信号中抽取患者的脉象特征参数;将中医四诊仪与医生终端之间建立视频通信连接以供医生与患者视频通话,并从医生终端收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问诊信息;将患者的身份信息、眼底照片及脉象特征参数发送至医生终端供医生结合问诊信息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辨识得到中医体质报告;从医生终端获取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并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从中医知识库中匹配中医治未病服务模板;将中医治未病服务模板发送至医生终端供医生制定患者的中医治未病调养方案。

进一步,所述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方法还包括步骤:定期从健康档案库中获取患者的健康信息并发送给医生终端以供医生对中医治未病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按照患者的指定号码将中医治未病的改善效果发送至患者终端。

进一步,所述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方法还包括步骤:按照所述中医治未病调养方案按照规定的时间发送提醒信息至患者终端以提醒患者按时执行治中医未病调养方案。

进一步,所述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方法还包括步骤:按照患者的指定号码发送中医治未病知识至患者终端,接收来自该患者终端发送的中医治未病反馈信息,并保存已发送和接收的信息记录。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多条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由云平台服务器的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方法的各种方法步骤,该方法步骤包括:通过中医四诊仪的身份证读卡器获取患者的身份信息;控制中医四诊仪的眼底相机摄取患者的眼底照片;通过中医四诊仪的脉诊仪侦测患者的脉波信号,并从所述脉波信号中抽取患者的脉象特征参数;将中医四诊仪与医生终端之间建立视频通信连接以供医生与患者视频通话,并从医生终端收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问诊信息;将患者的身份信息、眼底照片及脉象特征参数发送至医生终端供医生结合问诊信息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辨识得到中医体质报告;从医生终端获取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并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从中医知识库中匹配中医治未病服务模板;将中医治未病服务模板发送至医生终端供医生为患者制定中医治未病调养方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及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眼底照片、脉象特征并结合患者医生之间的问诊信息辨识出患者的体质情况,为中医治未病提供依据,并针对每个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健康提醒,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未病调养方案,可为患者提供效果显著的健康干预方式,从体质上着手预防疾病以维护患者健康,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实现了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信息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优选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方法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优选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10运行于云平台服务器1中。所述云平台服务器1通过无线网络与中医四诊仪2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通信网络6(可以是有线通信网络或无线通信网络)分别与医生终端3以及患者终端4建立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服务器1是一种云平台中的一台服务器或计算机,通过云平台服务器1的数据传输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更好地管理及/或协助中医四诊仪2和医生终端3的数据传输与处理。

所述中医四诊仪2包括,但不仅限于,身份证读卡器20、眼底相机21、脉诊仪22以及通信接口23。此外,所述中医四诊仪2还包括显示屏、麦克风、扬声器等设备,用于用户与医生进行语音和视频交互。所述身份证读卡器20为现有读取个人身份信息的光电感应模块,用于直接读入用户的二代身份证磁条上存储的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以及居住地址等信息,可以节省患者录入个人身份信息的时间,以及由于录入时的输入错误造成个人身份信息的录入错误。所述眼底相机21为现有市售的一种利用ccd加led光源配驱动程序的摄像头设备,具有光学性能好,变形小,色彩逼真的特点,所述眼底相机21为医学界通用的利用ccd加led光源配驱动程序的专用眼底照相机,能够摄取用户的眼底照片(例如包括清晰的视网膜分布的眼底彩色图像)。所述脉诊仪22为现有市售的一种智能型脉象检测装置,由单头、三头或五头脉象换能器、脉象放大器和a/d转换器等部分组成,能自动采集患者的脉波信号。具体地,利用脉象换能器侦测患者桡动脉的血压波信号,通过脉象放大器将血压波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a/d转换器输出脉波信号。所述通信接口23为一种具有远程无线通讯功能的通讯接口,例如,支持gsm、gprs、wcdma、cdma、td-scdma、td-lte、fdd-lte等通讯技术的通讯接口,用于供中医四诊仪2与云平台服务器1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医生终端3为设置在第三方的医疗护理机构中的一台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者医生工作站。医生终端3用于从云平台服务器器1接收患者的眼底照片及脉象特征参数,供医生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辨识得到中医体质报告,并将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发送给云平台服务器器1,供医生根据患者的健康信息对患者的中医治未病效果进行评估,并把改善情况发送至患者终端4以通知患者对患者的中医治未病效果进行跟踪。所述患者终端4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患者随身携带的手机等通信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云平台服务器1还连接有健康数据库5,所述云平台服务器1与健康数据库5之间的连接为一种数据库连接,例如可以为开放数据库连接(opendatabaseconnectivity,odbc)以及java数据库连接(javadatabaseconnectivity,jdbc)。所述健康数据库5包括健康档案库51以及中医知识库52,所述健康档案库51存储有每一个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该电子健康档案包括患者的健康档案基本信息、体检信息、健康风险评估信息、治未病服务信息等。所述中医知识库52包括中医养生知识,例如对患者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经络保健、穴位按摩、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中医知识库52存储的每一条中医养生知识均详细标识有适合哪种体质、适合哪些健康危险因素、同时也注明不适合哪种体质的情况。

参照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10的优选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10应用于云平台服务器1,该云平台服务器1还包括,但不仅限于,通信单元11、存储器12及处理器13。所述通信单元11为一种具有远程通讯功能的有线或无线通讯接口,例如,支持gsm、gprs、wcdma、cdma、td-scdma、td-lte、fdd-lte等通讯技术的通讯接口。所述存储器12可以为一种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写存储器eeprom、快闪存储器flash或固体硬盘等。所述处理器13为一种中央处理器(cpu)、微控制器(mcu)、数据处理芯片、或者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信息处理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10包括,但不局限于,信息采集模块101、眼底侦测模块102、脉象侦测模块103、中医问诊模块104、体质辨识模块105、治未病调养模块106、治未病跟踪模块107及健康教育模块108。本发明所称的模块是指一种能够被所述云平台服务器1的处理器13执行并且能够完成固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其存储在云平台服务器1的存储器12中,以下结合图3具体说明每一个模块的功能。

参考图3所示,是本发明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方法的各种方法步骤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来实现,该计算机软件程序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云平台服务器1的存储器12)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能够被处理器(例如云平台服务器1的处理器13)加载并执行如下步骤s31至步骤s39。

步骤s31,信息采集模块101通过中医四诊仪2的身份证读卡器20获取患者的身份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将二代身份证放置在身份证读卡器20的读卡区域,身份证读卡器20能够从患者的二代身份证磁条上读取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以及居住地址等信息,可以节省患者录入个人身份信息的时间,以及由于录入时的输入错误造成个人身份信息的录入错误。

步骤s32,眼底侦测模块102控制中医四诊仪2的眼底相机21摄取患者的眼底照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眼底相机21为医学界通用的眼底相机,能够摄取用户的眼底照片,包括清晰的视网膜分布的眼底彩色图像。当患者拍摄眼底照片时,将单一眼睛(左眼或右眼)正视眼底相机21,眼底相机21即可摄取用户单一眼睛的眼底照片。眼底侦测模块102控制眼底相机21摄取用户的眼底照片,并将眼底照片通过通信接口23发送至医生终端3供医生检查用户的眼睛健康状况,或者通过观察眼底照片辅助诊断用户的病理病症,例如内科、外科、心脑血管科、神经内科、颅脑外科、肾脏病科、血液病科、内分泌科、糖尿病科、传染病科、妇产科、遗传病科等众多生理和病理病症,从而为医生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观察提供直接医学证据。

步骤s33,脉象侦测模块103通过中医四诊仪2的脉诊仪22侦测患者的脉波信号,并从患者的脉波信号中抽取患者的脉象特征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脉波信号由多个单一脉波所组成,每一个单一脉波信号至少包括脉搏的起搏点、主波峰、重搏波谷、重搏波峰等特征参数。脉象侦测模块102患者的脉波信号中抽取患者的一组脉象特征参数的步骤包括:将脉波信号中的每一波谷或每一波峰作为切割点将每一个脉波信号切割出多个单一脉波信号,而每一个单一脉波代表心脏每一次心跳律动所产生的脉波;利用多高斯混合模型将至少一个单一脉波进行数据处理找出单一脉波的主波峰及重搏波峰的两个特征点位置作为脉象特征参数。本实施例通过多高斯混合模型处理脉波信号能够有效的撷取出脉波的特征点位置,进而能得到患者的脉象特征参数,以供医生为患者进行中医治未病分析,如评估心血管健康状态等等。

步骤s34,中医问诊模块104将中医四诊仪2与医生终端3之间建立视频通信连接以供医生与患者视频通话,并从医生终端3收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问诊信息。当信息采集模块101从身份证读卡器21获取到慢病患者的身份信息时,中医问诊模块104发送控制指令开启中医四诊仪2与医生终端3的视频输入输出设备,并将中医四诊仪2的视频输入输出设备与医生终端3的视频输入输出设备建立视频通信连接,此时,医生可以通过语音视频与患者沟通实现问诊,医生可以通过医生终端3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问诊信息录入到医生终端3中,此时中医问诊模块104可以通过云平台服务器1从医生终端3收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问诊信息。

步骤s35,体质辨识模块105将患者的身份信息、眼底照片及脉象特征参数发送至医生终端3供医生结合问诊信息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得到中医体质报告。具体地,医生根据患者的眼底照片、脉象特征参数及问诊信息,并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同时生成每个患者对应的中医体质报告并通过医生终端3将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上传至云平台服务器1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其包括多种体质类型信息,例如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等9种人群体质类型以及由上述9种体质衍生的体检质类型如气阴两虚等36种的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医生根据患者的眼底照片及脉象特征参数并结合问诊信息按照上述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医生根据患者的眼底照片及脉象特征参数并结合问诊信息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生成每个患者对应的中医体质报告,该中医体质报告包括患者的中医体质情况、心理特征、病理病症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是否有发病倾向等信息。

步骤s36,治未病调养模块106从医生终端3获取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并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从中医知识库52中匹配中医治未病服务模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医治未病服务模板是指根据医院本身的业务特色为患者制定的治未病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而设置的不限数量的服务模板。

步骤s37,治未病调养模块106将中医治未病服务模板发送至医生终端3供医生为患者制定中医治未病调养方案。具体地,医生通过治未病调养模块104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直接从中医知识库52中匹配中医治未病服务模板来供医生制定患者的治未病调养方案,或为患者自由配置个性化的治未病调养方案。所述治未病调养方案包括医生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报告对患者给出的治未病建议,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经络保健、穴位按摩、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的中医调理建议。例如,中医知识库52存储的每一条中医养生知识均详细标识有适合哪种体质、适合哪些健康危险因素、同时也注明不适合哪种体质的情况。

步骤s38,治未病跟踪模块107定期从健康档案库52中获取患者的健康信息并发送给医生终端3以供医生对中医治未病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将中医治未病的改善效果发送至中患者终端4以通知患者。具体地,本发明所述健康数据库5可通过与外部的医疗管理系统(例如his等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对接,因此能够与外部医疗管理系统记录的患者的健康信息保持同步,从而能够每个预定时间周期(例如每月1次)定期从健康档案库52中获取患者的最新健康信息,方便医生对调养方案的执行进行监管以及对调养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按照患者的指定号码将患者的治未病改善情况发送至患者终端4以通知患者,增强患者对中医治未病效果的信心,同时提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同感。

在本实施例中,充分考虑到中医治未病的特点,需要患者持续执行治未病调养方案直到病根的解除,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可能对长期执行调养方案的意愿不强或者忘记执行调养方案。因此,治未病跟踪模块107提供了提醒患者按时执行治未病调养方案的功能,即治未病跟踪模块107可以按照中医治未病调养方案规定的时间发送提醒信息至患者终端4以提醒患者按时执行中医治未病调养方案,例如提醒患者“按时运动或者注意饮食习惯等,”以提升中医治未病的效果。

步骤s39,健康教育模块108发送中医治未病知识至患者终端4,接收来自患者终端4的中医治未病反馈信息,并保存已发送和接收的信息记录,以供患者和医生后续查询。具体地,健康教育模块108可以根据预先登记的患者的指定号码主动向对应的患者发送健康提醒信息,即对于有共性的多个患者,可以进行对该多个患者的指定号码进行短信的批量发送;针对个别患者存在的健康危险状况,可以自定义该患者的有效的健康改善建议,提醒该患者养成科学的、健康的生活习惯等信息进行发送。

本实施例公开的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及方法,根据患者的眼底照片、脉象特征并结合患者医生之间的问诊信息辨识出患者的体质情况,为中医治未病提供依据,并针对每个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健康提醒,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未病调养方案,可为患者提供效果显著的健康干预方式,从体质上着手预防疾病以维护患者健康,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种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相关程序指令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