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防褶皱人造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094发布日期:2018-06-12 22:2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分子防褶皱人造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造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分子防褶皱人造革。



背景技术:

由于动物皮革制品具有良好的弹性与耐磨耗性,因此高档沙发、软包等产品多用此类材质制作,天然皮革结实耐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洁,同时,由于动物皮革具有自然的毛孔,透气性和吸潮性好,能及时排出人体因出汗而散发的潮气,并带走多余的热量,因此舒适度高。但是由于各种动物皮革资源紧缺,获取的材料有限,价格较高,无法为普通的消费者所承受。为满足大众的需求,作为替代材料的人造革营运而生。由于人造革成本低廉,美观大方,所以该类产品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传统的人造革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褶皱现象,导致表面粗糙,手感较差,同时传统的人造革在使用过程中不透气,从而影响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分子防褶皱人造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分子防褶皱人造革,包括聚氨酯层、基布层、防水层、防火层、透气层;在所述聚氨酯层的上设置有多根横向弹性直条和多根纵向弹性直条,且横向弹性直条和纵向弹性直条相互交错排列;在所述基布层上设置有多根第一斜向直条和多根第二斜向直条,且所述第一斜向直条和第二斜向直条的方向相反;在所述透气层上加工有多个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层位于所述基布层的上方,所述基布层位于所述防水层的上方,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防火层的上方,所述防火层位于所述透气层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弹性直条与所述聚氨酯层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纵向弹性直条与所述聚氨酯层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向直条与所述所述基布层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斜向直条与所述所述基布层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和防火层的厚度相同,均为0.3-0.5m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在聚氨酯层的上设置有多根横向弹性直条和多根纵向弹性直条,使得横向弹性直条和纵向弹性直条与聚氨酯层连接紧密,当出现使用时褶皱现象,内置的横向弹性直条和纵向弹性直条起到复位效果,通过自身的弹性随着褶皱一起褶皱,然后利用弹性自己复位到原先位置,并且带动着聚氨酯层进行复位,从而起到了良好的防褶皱效果;同理,基布层的抗褶皱也是这样的原理,通过设置有防水层,能够提高其防水效果,通过设置有防火层,能够提高其防火效果,通过设置有透气层,能够提高其透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聚氨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所述的一种高分子防褶皱人造革,包括聚氨酯层1、基布层2、防水层3、防火层4、透气层5;在所述聚氨酯层1的上设置有多根横向弹性直条11和多根纵向弹性直条12,且横向弹性直条11和纵向弹性直条12相互交错排列;在所述基布层2上设置有多根第一斜向直条21和多根第二斜向直条22,且所述第一斜向直条21和第二斜向直条22的方向相反;在所述透气层5上加工有多个透气孔51。

所述聚氨酯层1位于所述基布层2的上方,所述基布层2位于所述防水层3的上方,所述防水层3位于所述防火层4的上方,所述防火层4位于所述透气层5的上方;所述横向弹性直条11与所述聚氨酯层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纵向弹性直条12与所述聚氨酯层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斜向直条21与所述所述基布层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斜向直条22与所述所述基布层2一体成型设置。

所述防水层3和防火层4的厚度相同,均为0.3-0.5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在聚氨酯层1的上设置有多根横向弹性直条11和多根纵向弹性直条12,使得横向弹性直条11和纵向弹性直条12与聚氨酯层1连接紧密,当出现使用时褶皱现象,内置的横向弹性直条11和纵向弹性直条12起到复位效果,通过自身的弹性随着褶皱一起褶皱,然后利用弹性自己复位到原先位置,并且带动着聚氨酯层1进行复位,从而起到了良好的防褶皱效果;同理,基布层2的抗褶皱也是这样的原理,通过设置有防水层,能够提高其防水效果,通过设置有防火层,能够提高其防火效果,通过设置有透气层,能够提高其透气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