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5019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基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站,特别涉及一种通信基站,属于基站机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一个基站的选择,需从性能、配套、兼容性及使用要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其中特别注意的是基站设备必须与移动交换中心相兼容或配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通信效果;基站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设备:基站收发台和基站控制器;现有的通信基站占地面积大,发射信号容易在某一方向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通信基站,能够减小占地面积,提高通信塔稳定性,且提高基站信号通信的稳定性。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包括通信塔,还包括安装于通信塔下方的基站;所述通信塔顶部安装有避雷针,所述通信塔顶部外边侧依次排列设置有多个子塔,通过子塔使天线信号能够环形分布,保证通信塔为圆心的周围面积均能得到稳定信号,所述子塔上设置有反射板,保证单向发射,信号强度更好;所述反射板上安装有智能天线模块;智能天线模块利用天线阵的数字波束形成产生多个独立的波束,并自适应地调整波束方向来跟踪每一个用户,达到提高信号干扰噪声比和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其中智能天线模块其工作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天线模块包括安装于反射板前侧的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连接到基站内侧的模数互转模块,及与模数互转模块通信连接的波束网络模块;所述波束网络模块与数字信号处理器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塔与地面相嵌;所述通信塔与地面表面相切处内侧开设有深度不小于100cm,宽度不小于50cm的浇筑槽;所述通信塔与浇筑槽通过钢筋混泥土浇筑为一体;所述通信塔中心线处焊接有辅助支撑柱;所述辅助支撑柱底部与地面相嵌,并由钢筋混泥土浇筑。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包括两外机房和中间机房;所述两外机房沿通信塔内面建造;所述中间机房中心线与辅助支撑柱配合安装;所述中间机房内侧安装有通信设备;所述两外机房内侧安装空调外机和散热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保证通信塔为圆心的周围面积均能得到稳定信号,且信号强度更好;信号能够自适应地调整波束方向来跟踪每一个用户,达到提高信号干扰噪声比和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基站占地面积小,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天线模块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通信基站,包括通信塔1,还包括安装于通信塔下方的基站2;所述通信塔1顶部安装有避雷针9,所述通信塔顶1部外边侧依次排列设置有多个子塔10,通过子塔使天线信号能够环形分布,保证通信塔1为圆心的周围面积均能得到稳定信号,所述子塔10上设置有反射板11,保证单向发射,信号强度更好;所述反射板11上安装有智能天线模块12;智能天线模块12利用天线阵的数字波束形成产生多个独立的波束,并自适应地调整波束方向来跟踪每一个用户,达到提高信号干扰噪声比和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其中智能天线模块其工作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2所示,所述智能天线模块12包括安装于反射板11前侧的天线阵列13;所述天线阵列13连接到基站内侧的模数互转模块14,及与模数互转模块通信连接的波束网络模块15;所述波束网络模块15与数字信号处理器16通信。

所述通信塔1与地面3相嵌;所述通信塔1与地面2表面相切处内侧开设有深度不小于100cm,宽度不小于50cm的浇筑槽4;所述通信塔1与浇筑槽4通过钢筋混泥土5浇筑为一体;所述通信塔1中心线处焊接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底部与地面3相嵌,并由钢筋混泥土5浇筑;所述基站2包括两外机房7和中间机房8;所述两外机房7沿通信塔1内面建造;所述中间机房8中心线与辅助支撑柱6配合安装;所述中间机房8内侧安装有通信设备;所述两外机房7内侧安装空调外机和散热器;通信塔不会给基站很大的压力,通信塔其基本受力点来自地面,其通过钢筋混泥土对通信塔的支撑脚进行保护,同时通过增加中间辅助支撑柱增大其受到风力影响的安全性,基站分为外机房和中间机房,能够对空调外机进行保护,防止偷盗行为。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