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1324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车辆越来越多,停车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城市的通病。由于传统车库造价高、占地面积大,近年来我国的大中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械式立体车库,当前常见的立体车库主要有升降横移、巷道堆垛及垂直升降三大类型。

公告号为“CN20259622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巷道堆垛类停车库,该巷道堆垛类停车库存/取车时,车辆和搬运器的升降及沿巷道长度方向的移动均由堆垛机实现,搬运器仅是用于将车辆从堆垛机的升降平台移动至停车层相应的车位/将车辆从停车层相应的车位移动至堆垛机的升降平台上,实际应用时,存车、取车过程的各步骤均需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执行,必须等前一步骤执行完后才可执行后一步骤,存车、取车过程耗时较长。

公开号为“CN10115824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垂直移动类仓储式机械立体停车库,该立体停车库停车库存/取车时,车辆和搬运器的升降由升降机平台实现,车辆和搬运器的横向移动(相当于CN202596222U中沿巷道长度方向的移动)由横移搬运器带动,由于横移搬运器设置在升降机平台上,因而横向移动可以与升降运动同时进行,初看起来如此设计好像有利于提高存、取车速度,但由于横移搬运器设置在升降机平台上,升降机平台的长度需要与整个巷道的长度一致,导致整个升降机构体积庞大,如此庞大的升降平台为保证运行平稳性,其升降速度必然较缓慢,故该立体车库在节省了横向移动时间的同时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升降机平台在竖直方向上的运行速度,延长了升降过程所需时间,故其存、取车速度仍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存、取车速度较快的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包括带有竖直井道和至少一层水平巷道的立体框架,所述竖直井道内设有升降平台,所述水平巷道中设有水平轨道,所述水平轨道上设有水平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轨道的左、右两侧设有支臂运行轨道,所述支臂运行轨道垂直于水平轨道,所述支臂运行轨道上设有多组支臂,所述多组支臂包括多组设于水平轨道上方的上行支臂以及多组设于水平轨道下方的下行支臂,所述上行支臂及下行支臂托住用于承载车辆的车辆支撑板,所述上行支臂可沿支臂运行轨道在水平轨道的上方移动,所述下行支臂可沿支臂运行轨道从水平轨道的下方移动至水平轨道的上方,所述上行支臂和下行支臂可将车辆支撑板放置于水平运输车上也可将其从水平运输车上取下,所述水平运输车可将车辆支撑板放置于升降平台上也可将其从升降平台上取下。

其中,所述水平运输车上至少设有三根可竖直伸缩的用于托起车辆支撑板的液压支撑杆,所述升降平台包括液压缸、设于所述液压缸上方并与其连接的支撑桁架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桁架上的承载平台,所述水平运输车的中部开设有可供液压缸、支撑桁架及承载平台通过的通道孔洞,所述车辆支撑板的尺寸大于通道孔洞的尺寸。

或者,所述水平运输车上至少设有三根可竖直伸缩的用于托起车辆支撑板的液压支撑杆,所述升降平台包括液压缸、设于所述液压缸上方并与其相连接的支撑桁架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桁架上的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上设有用于支撑车辆支撑板的支承条及供水平运输车行走的辅助轨道,所述车辆支撑板放置于支承条上后,所述车辆支撑板与承载平台之间形成可供水平运输车进入的架空层。

优选的,所述立体框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于水平轨道左、右两侧的立柱,所述水平轨道包括两条平行的钢轨,所述支臂运行轨道及钢轨均固定连接在立柱上,所述钢轨上设有供下行支臂通过的缺口。

进一步,所述液压支撑杆托起车辆支撑板后,所述车辆支撑板被架空在水平运输车上方,在车辆支撑板与水平运输车之间形成架空空隙,所述水平运输车载着车辆支撑板在水平轨道上移动时,所述架空空隙可供处于车辆支撑板与水平运输车之间的支臂通过,从而避免支臂与水平运输车及车辆支撑板发生干涉。

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用于将支撑桁架可转动连接于液压缸的回转支承以及用于带动支撑桁架及承载平台旋转的第一电机。

优选的,该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还包括位于水平巷道下方的地面停车层。

优选的,所述水平运输车包括车身、车轮和第二电机,所述车轮包括两个前驱轮、两个后驱轮、两个无动力输出的前支撑轮及两个无动力输出的后支撑轮,所述前驱轮及后驱轮均由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前支撑轮和后支撑轮分别对应设置于前驱轮和后驱轮的前方/后方,所述前支撑轮着地点与前驱轮着地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钢轨上开设的供下行支臂通过的缺口的宽度,所述后支撑轮着地点与后驱轮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也大于钢轨上开设的供下行支臂通过的缺口的宽度。

其中,所述上行支臂及下行支臂均由油缸推动其沿支臂运行轨道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的工作过程为:

存车时,驾驶员将车辆停到升降平台3上的车辆支撑板8后离开,升降平台3上升/下降至水平轨道的同时,水平运输车沿水平轨道移动至与升降平台交接的第一交接位(第一交接位位于水平轨道与竖直井道的相交处),当升降平台到达第一交接位后,水平运输车将车辆支撑板从升降平台上取下,水平运输车载着车辆及车辆支撑板沿水平轨道移动的同时,对应存车位的上行支臂组/下行支臂组往下/上移动至水平轨道上方的第二交接位,水平运输车到达第二交接位后,上行支臂组/下行支臂组将车辆支撑板从水平运输车上取下,交接完成后,水平运输车沿水平轨道移动离开,同时上行支臂组/下行支臂组往下/上移动,将车辆停入停车位中。

取车时,在升降平台上升/下降的过程中,托起待取车辆的上行支臂组/下行支臂组及水平运输车同时往第二交接位移动,当水平运输车到达第二交接位后,上行支臂组/下行支臂组将停放有待取车辆的车辆支撑板放置到水平运输车上,交接完成后,水平运输车载着待取车辆移动至第一交接位并将车辆支撑板放置于升降平台上,交接完成后,水平运输车沿水平轨道移动离开,升降平台将待取车辆运送至取车处,车主驾车驶离升降平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1、支臂的上下运动、升降平台的升降运动与水平运输车的水平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干扰,三个动作可以同时进行,能够大幅缩短存、取车时间(由于三个动作可以同时进行,存取车过程所耗总时间与耗时最长的动作所需时间基本相等)。2、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等待搬运器进入停车位、搬运器载着车辆从停车位退出并将车辆搬运至堆垛机/横移搬运器上的过程(现有技术中,部分立体车库取车时还包括搬运器将车辆搬运至横移搬运器后再从车辆下方退出的步骤),整个交接过程非常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升降平台刚开始带动车辆下降时,实施例1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平运输车与升降平台交接车辆时,实施例1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水平运输车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升降平台开始带动车辆上升时,实施例2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水平运输车与升降平台交接车辆时,实施例2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水平运输车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2中承载平台的侧视图;

图10为水平运输车与下行支臂组交接车辆时,水平运输车与下行支臂之间的侧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水平运输车与下行支臂组交接车辆时,水平运输车与下行支臂之间的正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竖直井道 2——水平巷道 3——升降平台4——水平轨道 5——水平运输车 6——支臂运行轨道 8——车辆支撑板 9——立柱 3a——液压缸 3b——支撑桁架 3c——承载平台 3d——架空层

3e——回转支承 4a——钢轨 5a——液压支撑杆5b——通道孔洞 5c——架空空隙 5d——车身 7a——上行支臂 7b——下行支臂 3c1——支承条

3c2——辅助轨道 4a1——缺口 5e1——前驱轮

5e2——后驱轮 5e3——前支撑轮 5e4——后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 “左”、“右”、 “顶”、“底”、“内”、 “外”、 “高于”、“低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样表述仅是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更简单、方便,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水平导轨的上方设置上行支臂组,在水平导轨的下方设置下行支臂组,上行支臂组和下行支臂组托住车辆支撑板形成位于水平导轨上方的上层停车位以及位于水平导轨下方的下层停车位,通过上行支臂组和下行支臂组在竖直方向的移动实现与水平运输车间的车辆交接(可以看作是车位与水平运输车同时移动来完成车辆交接工作),由于上行支臂组和下行支臂组的上下运动、升降平台的升降运动以及水平运输车的水平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干扰,从而使得三个动作可同时进行,进而达到缩短存、取车时间的目的,以下首先介绍实现上述目的最基本的实施方案。

如图1、2、5、6及10-14所示,一种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包括带有竖直井道1和至少一层水平巷道2的立体框架,竖直井道1内设有升降平台3,水平巷道2中设有水平轨道4,水平轨道4上设有水平运输车5,水平轨道4的左、右两侧设有支臂运行轨道6,支臂运行轨道6垂直于水平轨道4,支臂运行轨道6上设有多组支臂,多组支臂包括多组设于水平轨道4上方的上行支臂7a以及多组设于水平轨道4下方的下行支臂7b,上行支臂7a及下行支臂7b托住用于承载车辆的车辆支撑板8,上行支臂7a可沿支臂运行轨道6在水平轨道4的上方移动,下行支臂7b可沿支臂运行轨道6从水平轨道4的下方移动至水平轨道4的上方,上行支臂7a和下行支臂7b可将车辆支撑板8放置于水平运输车5上也可将其从水平运输车5上取下,水平运输车5可将车辆支撑板8放置于升降平台3上也可将其从升降平台3上取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通过支臂将车辆支撑板8从水平运输车5上取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在车辆支撑板8的两侧壁上开设插孔,在支臂的前端设置插入端头,水平运输车5到达交接位后,插入端头插入插孔中,同时支臂带动车辆支撑板8往上运动,从而将其与水平运输车5分离。除上述方式之外,也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从水平运输车5上取下车辆支撑板8:当水平运输车5到达交接位时,此时支臂正处于车辆支撑板8的下方,支臂往上运动,从而将车辆支撑板8从水平运输车5上托起,车辆支撑板8与水平运输车5分离。通过支臂将车辆支撑板8放置到水平运输车5上的方式与从水平运输车5上取下车辆支撑板8的步骤相反,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现有技术中同样存在多种可实现水平运输车5从升降平台3上取放车辆支撑板8的方式,例如车辆支撑板8可先通过液压顶杆顶起在升降平台3上,水平运输车5上开设避让液压顶杆的长条形缺口,当水平运输车5前移到车辆支撑板8下方后,液压顶杆收缩,车辆支撑板8落到水平运输车5上,水平运输车5后退离开,完成从升降平台3上取下车辆支撑板8的动作。将车辆支撑板8放置到升降平台3上的动作与上述步骤相反,同样不再赘述。为简化表述,上述例子中取放车辆支撑板8所涉及的水平运输车5、支臂及升降平台3的具体结构在附图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本方案涉及的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可以应用在地上和地下两种场合(应用于地下场合的具体实施方式见实施例1,应用于地上场合的具体实施方式见实施例2),其工作过程为:存车时,驾驶员将车辆停到升降平台3上的车辆支撑板8后离开,升降平台3上升/下降至水平轨道4的同时,水平运输车5沿水平轨道4移动至与升降平台3交接的第一交接位(第一交接位位于水平轨道4与竖直井道1的相交处),当升降平台3到达第一交接位后,水平运输车5将车辆支撑板8从升降平台3上取下,水平运输车5载着车辆及车辆支撑板8沿水平轨道4移动的同时,对应存车位的上行支臂组/下行支臂组往下/上移动至水平轨道4上方的第二交接位,水平运输车5到达第二交接位后,上行支臂组/下行支臂组将车辆支撑板8从水平运输车5上取下,交接完成后,水平运输车5沿水平轨道4移动离开,同时上行支臂组/下行支臂组往下/上移动,将车辆停入停车位中。

取车时,在升降平台3上升/下降的过程中,托起待取车辆的上行支臂组/下行支臂组及水平运输车5同时往第二交接位移动,当水平运输车5到达第二交接位后,上行支臂组/下行支臂组将停放有待取车辆的车辆支撑板8放置到水平运输车5上,交接完成后,水平运输车5载着待取车辆移动至第一交接位并将车辆支撑板8放置于升降平台3上,交接完成后,水平运输车5沿水平轨道4移动离开,升降平台3将待取车辆运送至取车处,车主驾车驶离升降平台3。

上述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1、支臂的上下运动、升降平台3的升降运动与水平运输车5的水平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干扰,三个动作可以同时进行,能够大幅缩短存、取车时间(由于三个动作可以同时进行,存取车过程所耗总时间与耗时最长的动作所需时间基本相等)。2、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等待搬运器进入停车位、搬运器载着车辆从停车位退出并将车辆搬运至堆垛机/横移搬运器上的过程(现有技术中,部分立体车库取车时还包括搬运器将车辆搬运至横移搬运器后再从车辆下方退出的步骤),整个交接过程非常迅速。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深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下面结合2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地下立体车库。如图1-4及10-14所示,一种空间节约型机械立体车库,包括带有竖直井道1和至少一层水平巷道2的立体框架,竖直井道1内设有升降平台3,升降平台3包括液压缸3a、设于液压缸3a上方并与其连接的支撑桁架3b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桁架3b上的承载平台3c,水平巷道2中设有水平轨道4,水平轨道4上设有水平运输车5,立体框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于水平轨道4左、右两侧的立柱9,水平轨道4的左、右两侧设有支臂运行轨道6,支臂运行轨道6垂直于水平轨道4,支臂运行轨道6上设有多组支臂,多组支臂包括多组设于水平轨道4上方的上行支臂7a以及多组设于水平轨道4下方的下行支臂7b,每组上行支臂7a及每组下行支臂7b均托住一块用于承载车辆的车辆支撑板8,水平轨道4包括两条平行的钢轨4a,支臂运行轨道6及钢轨4a均固定连接在立柱9上,钢轨4a上设有供下行支臂7b通过的缺口4a1,上行支臂7a可沿支臂运行轨道6在水平轨道4的上方移动,下行支臂7b可沿支臂运行轨道6穿过缺口4a1移动至水平轨道4的上方,水平运输车5的中部开设有可供液压缸3a、支撑桁架3b及承载平台3c通过的通道孔洞5b,在水平运输车5上还至少设有三根可竖直伸缩的用于托起车辆支撑板的液压支撑杆5a,液压支撑杆5a托起车辆支撑板8后,车辆支撑板8被架空在水平运输车5上方,在车辆支撑板8与水平运输车5之间形成架空空隙5c,水平运输车5载着车辆支撑板8在水平轨道4上移动时,架空空隙5c可供处于车辆支撑板8与水平运输车5之间的支臂通过,避免支臂与水平运输车5及车辆支撑板8发生干涉。

当需要通过支臂将车辆支撑板8水平运输车5上取下时,支臂沿支臂运行轨道6移动至第二交接位,同时水平运输车5载着车辆支撑板8也往第二交接位移动,当二者都到达第二交接位时,支臂处于车辆支撑板8下方的架空空隙5c中,支臂往上运动托起车辆支撑板8使其离开水平运输车5(也可以通过液压支撑杆5a收缩将车辆支撑板8放置到支臂上),接着水平运输车5沿水平轨道4离开即完成了支臂取车辆支撑板8的动作。通过支臂将车辆支撑板8放置于水平运输车5上的动作与上述取板动作相反。

当需要通过水平运输车5将车辆支撑板8从升降平台3上取下时,水平运输车5先移动至第一交接位,升降平台3从水平运输车5上方往下运动,液压缸3a、支撑桁架3b及承载平台3c从水平运输车5上的通道孔洞5b中穿过,由于车辆支撑板8的尺寸大于通道孔洞5b的尺寸,车辆支撑板8无法通过通道孔洞5b,从而被液压支撑杆5a顶住,留置于水平运输车5上,水平运输车5载着车辆支撑板8沿水平轨道4离开即完成了水平运输车5从升降平台3取下车辆支撑板8的动作。当需要通过水平运输车5将车辆支撑板8放置于升降平台3上时,水平运输车5载着车辆支撑板8先移动至第一交接位,升降平台3从水平运输车5下方往上运动,液压缸3a、支撑桁架3b及承载平台3c从水平运输车5上的通道孔洞5b中穿过,承载平台3c顶住车辆支撑板8的下表面并将其托起离开水平运输车5,即完成了水平运输车5将车辆支撑板8放置到升降平台3上的动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地上立体车库。见图5-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差别主要在于该立体车库还包括位于水平巷道下方的地面停车层10,升降平台3及水平运输车5的结构与实施例1也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升降平台3及水平运输车5的结构也适用于实施例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水平运输车5上至少设有三根可竖直伸缩的用于托起车辆支撑板的液压支撑杆5a(水平运输车5上无需开通道孔洞5b),升降平台3包括液压缸3a、设于液压缸3a上方并与其连接的支撑桁架3b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桁架3b上的承载平台3c,承载平台3c上设有用于支撑车辆支撑板8的支承条3c1及供水平运输车5行走的辅助轨道3c2,车辆支撑板8放置于支承条3c1上后,车辆支撑板8与承载平台3c之间形成可供水平运输车5进入的架空层3d。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支臂往水平运输车5上取放车辆支撑板8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水平运输车5从升降平台3上取下车辆支撑板8的步骤为:水平运输车5先进入架空层3d,然后液压支撑杆5a上升顶起车辆支撑板8使其与支承条3c1分离,最后水平运输车5载着车辆支撑板8驶出架空层3d,从而完成取下车辆支撑板8的动作。水平运输车5往升降平台3上放置车辆支撑板8的步骤与取板步骤相反,不再赘述。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1和2共同的改进,优选的,升降平台3还包括用于将支撑桁架3b可转动连接于液压缸3a的回转支承3e以及用于带动支撑桁架3b及承载平台3c旋转的第一电机。

进一步,水平运输车5包括车身5d、车轮和第二电机,车轮包括两个前驱轮5e1、两个后驱轮5e2、两个无动力输出的前支撑轮5e3及两个无动力输出的后支撑轮5e4,前驱轮5e1及后驱轮5e2均由第二电机驱动,前支撑轮5e3和后支撑轮5e4分别对应设置于前驱轮5e1和后驱轮5e2的前方/后方,前支撑轮5e3着地点与前驱轮5e1着地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钢轨4a上开设的供下行支臂7b通过的缺口4a1的宽度,后支撑轮5e4着地点与后驱轮5e2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也大于钢轨4a上开设的供下行支臂7b通过的缺口4a1的宽度。设置前支撑轮5e3和后支撑轮5e4后,水平运输车5经过缺口4a1时会更平稳,同时还避免了缺口4a1两侧因受碰撞产生卷边影响支臂通过的问题,水平运输车5可以采用比未设置前支撑轮5e3和后支撑轮5e4时更高的移动速度(对于水平巷道2长度极长的情况,提高水平运输车5移动速度所能节省的时间将是非常可观的)。

最后,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行支臂7a及下行支臂7b均由油缸推动其沿支臂运行轨道6上下移动。油缸输出力大、运行平稳、维护方便,采用油缸驱动有利于保障上行支臂7a及下行支臂7b长时间正常运行。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