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降噪功能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6160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具有降噪功能的吸尘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的清洁。吸尘器内通常设有风道,其作用在于提高吸尘器的性能,同时降低吸尘器的噪音。例如干湿两用的吸尘器,其在机头组件内设有风道。常见的风道类型有:单风道蜗壳型风道,环形风道,以及变截面的迷宫式风道。

上述风道设计结构使用在吸尘器上,大多不能有效兼顾吸尘器性能和噪音,而且出风风道多为翻转结构,利用其阻性抵消消音原理,或旋转一圈直接出风,降噪措施较单一,消音频率范围不广,整机噪音尚高,耳感不好。

在家用及特殊场所(比如会客厅、办公室场所等)要求吸尘器静音设计,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吸尘器的降噪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吸尘器,在保证吸尘器吸尘性能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噪音,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吸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叶轮、驱动所述叶轮的电机、收容所述电机的电机室,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叶轮旋转产生单向的气流,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其中:所述壳体内部还设有第一消音室、第二消音室、第三消音室和第四消音室,所述进风口、电机室、第一消音室、第二消音室、第三消音室、第四消音室、出风口依次连通,其中,气流从所述第一消音室进入所述第二消音室时发生第一预设角度的翻转,从所述第二消音室进入所述第三消音室时发生第二预设角度的翻转,从所述第三消音室进入所述第四消音室时发生第三预设角度的翻转,从所述第四消音室进入所述出风口时发生第四预设角度的翻转。

优选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第一消音室与所述第二消音室的连通口处设有扰流机构,从所述第一消音室流向所述第二消音室的气流通过所述扰流机构时形成若干股扰流。

进一步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扰流机构包括小孔板壁,所述小孔板壁上设有若干通孔,各个所述通孔的直径和出风方向不同。

优选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第三消音室包括若干风道,从所述第二消音室流向所述第三消音室的气流通过各所述风道时分隔形成若干股气流,并且汇合进入所述第四消音室。

进一步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各所述风道中的气流进入所述第四消音室的方向不同。

进一步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收缩腔、扩张腔和第二收缩腔,所述第一收缩腔与所述第二消音室连通,所述第二收缩腔与所述第四消音室连通。

优选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电机室与所述第一消音室的连通口通过气流的截面积小于从所述电机室流向所述连通口的气流的截面积。

优选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第二消音室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消音室的体积。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提供又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吸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叶轮、驱动所述叶轮的电机、收容所述电机的电机室,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叶轮旋转产生单向的气流,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其中:所述壳体内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消音室、第二消音室、第三消音室和第四消音室,所述第一消音室还与所述吸尘器的电机室连通,所述第四消音室还与所述吸尘器的出风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消音室设置在电机室外侧,所述第二消音室设置在所述第一消音室上侧,所述第三消音室与所述第二消音室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位于所述电机室上方,所述第四消音室位于所述第三消音室和所述吸尘器的出风口下方。

优选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第三消音室包括若干风道,从所述第二消音室流向所述第三消音室的气流通过各所述风道时分隔形成若干股气流,并且汇合进入所述第四消音室。

进一步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风道的进风口的横截面积和所述风道的出风口的横截面积均小于所述风道的中间部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各所述风道的中间部的横截面积不同,和/或各所述风道的内壁形状不同。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风道的内壁成型有若干凸出部和/或凹陷部。

优选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第一消音室与所述电机室的连通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消音室中间部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第一消音室和第二消音室之间通过若干通孔连通。

优选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第一消音室和/或第二消音室和/或第三消音室和/或第四消音室的内壁设置有消音材料。

优选地,上述的吸尘器,其中:所述电机室内设置有电机减震垫,所述电机减震垫位于电机的上方和/或下方。

从以上技术解决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后,其显著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壳体内部设有第一消音室、第二消音室、第三消音室和第四消音室,其中,气流从所述第一消音室进入所述第二消音室时发生第一预设角度的翻转,从所述第二消音室进入所述第三消音室时发生第二预设角度的翻转,从所述第三消音室进入所述第四消音室时发生第三预设角度的翻转,从所述第四消音室进入所述出风口时发生第四预设角度的翻转。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使得气流的行进方向发生多次翻转,能够有效消减声源能量,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壳体内部设有第一消音室、第二消音室、第三消音室和第四消音室,其中,所述第一消音室设置在所述电机室外侧,所述第二消音室设置在所述第一消音室上侧;所述第三消音室与所述第二消音室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位于吸尘器电机室的上方;所述第四消音室位于所述第三消音室下方并且与吸尘器出风口连通;所述第四消音室位于所述第三消音室下方并且与吸尘器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使得气流的行进方向发生多次翻转,能够有效消减声源能量,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盖体与机头组件分离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头组件在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头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头组件去除盖体后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消音室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头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吸尘器。该吸尘器包括机头组件1和收集桶(图中未示出),气流经过收集桶尘气分离之后进入机头组件1。机头组件1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上方的盖体3。所述壳体10内部设有收容电机2的电机室100、与电机室100相连通的第一消音室110、与第一消音室110相连通的第二消音室120、以及与第二消音室120相连通的第三消音室130。所述壳体10内部还设有与第三消音室130相连通且位于第三消音室130下方的第四消音室140,所述第四消音室140还与吸尘器出风口150连通。其中,第四消音室140位于所述出风口150下方,所述出风口150处可设置过滤件,以实现气流的最终过滤。

参见图2中的箭头方向所示,从设置在收集桶上的进风口吸入的气流由电机室120下方进入电机室100内;进入电机室100内的气流再从所述第一消音室110与所述电机室100的连通口1111进入第一消音室110;进入第一消音室110的气流再从所述第一消音室110与所述第二消音室120的连通口1201进入第二消音室120。参见图1所示,进入第二消音室120的气流再从所述第二消音室120与所述第三消音室130的连通口1301进入第三消音室130;进入第三消音室130的气流再从所述第四消音室140与所述第三消音室130的连通口1401进入第四消音室140。参见图2所示,进入第四消音室140的气流再从所述第四消音室140与所述吸尘器出风150的连通口1501进入所述吸尘器出风口150,最后从所述吸尘器出风口150排出。所述吸尘器出风口150的朝向为向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消音室110设置在所述电机室100外侧,所述第二消音室120设置在所述第一消音室110上侧,气流从电机室100进入第一消音室110后,方向发生大致90度翻转后进入第二消音室;所述第三消音室130与所述第二消音室120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位于所述电机室100上方,气流从第一消音室110进入第二消音室120后,方向再次发生大致90度翻转后进入第三消音室130;所述第四消音室140位于所述第三消音室130下方并且与吸尘器出风口连通,进入第三消音室130的气流,方向再次发生大致90度翻转后进入第四消音室140;所述第四消音室140位于所述第三消音室130下方并且与吸尘器出风口150连通,进入第四消音室140的气流,方向再次发生大致90度翻转后进入吸尘器出风

150,进而从吸尘器出风口150排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使得气流的行进方向多次发生翻转,能够有效消减声源能量,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优化地,如图1、3所示,第三消音室130包括两分隔设置的风道,即第一风道132和第二风道134。两所述风道围绕电机2。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即是所述第二消音室120与所述第三消音室130的连通口1301,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即是所述第四消音室140与所述第三消音室130的连通口1401,两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均与所述第二消音室130连通,两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均与所述第四消音室140连通。从第二消音室120进入第三消音室130的气流被两所述风道分隔为两股气流,并且两股气流在进入第四消音室140时再次合为一股,可以避免气流的在风道内产生啸叫,有效消减声源中的噪音。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风道的进风口通过气流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风道的中间部通过气流的横截面积,并且所述风道的出风口通过气流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风道的中间部通过气流的横截面积,由此,来自第二消音室120的气流被分隔为两股气流后,其中一股气流在其中一个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被收缩,进入所述风道后,由于所述风道的中间部横截面积相对较大,气流在所述风道内扩张,最后在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再次被收缩后流向第四消音室140。气流经过上述收缩、扩张、收缩的变化,可以有效消减声源中的低频段噪音。

其中,两所述风道为非对称设置。例如,两所述风道的中间部通过气流的横截面积不同,和/或两所述风道的内壁形状不同。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所述风道的侧壁成型有一个或多个凸部139,可以使得所述风道在沿着气流方向上宽度有变化。所述风道的侧壁还可以成型有一个或多个台阶部138,可以使得所述风道在沿着气流方向上流道高度有变化。第一风道132和/或第二风道134的内壁还可以设置有数量不等或大小不同或形状不同的凹部136。进一步地,第一风道132和第二风道134的形状不同,还可以是:第一风道132为规则形状,而第二风道134为不规则形状。另外,第一风道132和第二风道134的角度可以不同,一风道为朝上设置而另一风道为朝下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风道132、134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进行不对称设置:例如,第一风道132的高度沿气流方向由低变高,而第二风道134的高度沿气流方向由高变低。又如,第一风道132的宽度沿气流方向由窄变宽,而第二风道134的宽度沿气流方向由宽变窄,优选地,由低变高、由高变低、由窄变宽或由宽变窄的变化次数为一次或多次。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消音室130的上述结构,两所述风道在截面积、形状方面变化设置,从而使得扰流发生变化,可以有效消减流体的动压,从而减少气体的在消音室内啸叫,使造成人体不适的高低频的噪音均有被吸收,耳感良好,消除噪音的频率范围广,频谱波形平缓,无较大峰值。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风道使流经的气流由低变高通过,所述第二风道使流经的气流由高变低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使流经的气流由窄变宽通过,所述第二风道使流经的气流由宽变窄通过。

如图2或图3所示,电机室100在进风侧设置有若干个网孔101,其中网孔101与收集桶内腔相连通。各个网孔101的进风面积构成电机进风口102面积。所述第一消音室与所述电机室的连通口1101通过气流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消音室中间部通过气流的横截面积。考虑升频效果及加工性,网孔101直径优选为但不限于Φ2-Φ5mm。

优选地,电机室100通过网孔101与进风过滤系统连接,网孔总面积需要大于电机进风口面积2.5倍以上,以使机器声音提高到一个人耳不可听到的高频范围。

如图4或图5所示,第一消音室110和第二消音室120之间通过多个通孔1030连通。第二消音室120位于第一消音室110的上方,第二消音室120的容积大于第一消音室110的容积,也大于第三消音室130的容积。第二消音室120的上方设置有空气隔腔,空气隔腔使得空气与固体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折射不同,使声波相互抵消,能量衰弱。

优选地,所述第一消音室和/或第二消音室和/或第三消音室和/或第四消音室的内壁设置有软性阻尼消音介质,以消除高频噪音。所述软性阻尼消音介质可以是海绵、羊毛毡、杂质棉等。

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消音室中各个腔室出风的截面大小是电机进风口102面积的1.5倍以上,从而在保证气流流量的同时消减声源能量,达到降噪的目的。

优选地,第一消音室110的截面积大于电机室100的出风口截面积,而第二消音室120的截面积大于第一消音室110的截面积,第三消音室130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消音室120的截面积,其中第一消音室110的截面积大于电机进风口102面积。当然,第一消音室110、第二消音室120还可以设置有让气流进行突变的通道,而突变则通过通道的截面积突然增大或缩小来实现,使气体有收缩、扩张、分流、射流的变化以消减声源中的低频段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消音室110和第二消音室120之间是通过小孔板壁103来实现通道的突变,而且小孔板壁103上有一定数量的径向排布的通孔1030。通孔1030总面积为电机进风口102面积的2.5倍以上,通孔1030中心距与孔径比在1.5以上且小于7,以使机器声音提高到一个人耳不可听到的高频范围。考虑升频效果及加工性,通孔1030直径优选为但不限于Φ2-Φ5mm。

如图5所示,第三消音室130还包括一端与第二消音室120相连通而另一端则与第一、第二风道132、134的进风端相连通的收集腔1300、以及与第一、第二风道132、134的出风端相连的排放腔1302,其中收集腔1300的容积小于排放腔1302的容积,且收集腔1300的截面积大于第一、第二风道132、134的截面积之和,由此通过收集腔1300与第一、第二风道132、134的进风端之间的突变截面,使气体有分流,即两股或两股以上,且第一、第二风道132、134在截面积、和形状不相同,实现扰流变化以消减流体的动压,从而减少气体在风道内啸叫,同理排放腔1302与第一、第二风道132、134的出风端之间也有突变截面。

第四消音室140与排放腔1302相连通,其中排放腔1302的容积小于第四消音室140的容积,且排放腔1302和第四消音室140之间也设置有突变截面,并使有不同扰流的状态下的两股气体合流在一起,以消减声源中的噪音。

如图6所示,所述电机室内设置有第一电机减震垫40和/或第二电机减震垫42,所述第一电机减震垫40位于所述电机2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减震垫42位于所述电机2的上方。电机减震垫的设置,使得电机2与结构件成软性接触,增加缓冲,减少振动传递,进一步降低噪音。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吸尘器,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和出风口150,所述壳体10内部设有叶轮(图中未示出)、驱动所述叶轮的电机2、收容所述电机2的电机室100,所述电机2驱动所述叶轮旋转产生单向的气流,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从所述出风口150排出,其中:所述壳体10内部还设有第一消音室110、第二消音室120、第三消音室130和第四消音室140,所述进风口、电机室100、第一消音室110、第二消音室120、第三消音室130、第四消音室140、出风口150依次连通,其中,气流从所述第一消音室110进入所述第二消音室120时发生第一预设角度的翻转,从所述第二消音室120进入所述第三消音室130时发生第二预设角度的翻转,从所述第三消音室140进入所述第四消音室140时发生第三预设角度的翻转,从所述第四消音室140进入所述出风口时发生第四预设角度的翻转。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一消音室110设置在电机室100外侧,所述第二消音室120设置在所述第一消音室110上侧,所述第三消音室130与所述第二消音室120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位于所述电机室100上方,所述第四消音室140位于所述第三消音室130和所述出风口下方。

优化地,所述电机室100与所述第一消音室110的连通口通过气流的截面积小于从所述电机室100流向所述连通口的气流的截面积。

进一步优化地,二消音室120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消音室110的体积。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消音室110与所述第二消音室120的连通口处设有扰流机构,从所述第一消音室110流向所述第二消音室120的气流通过所述扰流机构时形成若干股扰流。

具体地,所述扰流机构包括小孔板壁103,所述小孔板壁103上设有若干通孔1030,各个所述通孔1030的直径和出风方向不同。

优化地,所述第三消音室130包括若干风道,从所述第二消音室120流向所述第三消音室130的气流通过各所述风道时分隔形成若干股气流,并且汇合进入所述第四消音室140。具体地,如图1、4、5所示,所述风道的数量为2,当然,数量为2只是举例,并非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作进一步优化,各所述风道中的气流进入所述第四消音室140的方向不同。所述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收缩腔、扩张腔和第二收缩腔,所述第一收缩腔与所述第二消音室120连通,所述第二收缩腔与所述第四消音室140连通。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