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46384阅读:来源:国知局
过主预制构件I,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滞留池池底的爬梯。实际上,滞留池的上端每个地方都可以设置检查井预制构件16。
[0053]本实施例的滞留池可以通过不同预制构件的拼装形成不同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地形地貌进行拼装组合,适合于各种地形狭窄不易施工的地带。
[0054]使用时,当水流流量很小时,水流从出水孔15直接流入到出水管5中排出。当水流流量很大时,雨水在滞留池内蓄积,一部分雨水通过出水孔15进入到出水管5中排出,另一部分慢慢蓄积在溢流堰14和池壁之间的区域内,当超过溢流堰14的溢流高度时,多余的雨水通过出水管5排出。
[0055]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主预制构件1、端墙预制构件2、溢流堰14、出水管5和进水管4等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对滞留池的池底和支撑结构做出了调整。
[0056]如图1O?13所示,本实施例的滞留池池底为依托地形整体浇注而成的混凝土底板18,底板18上端面开设有多条固定槽19,侧墙预制构件3和端墙预制构件2的下端卡合在固定槽19内与底板18固定连接,这样的拼装方式更为简单快捷,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缩短了整个滞留池的修建工期。本实施例的侧墙预制构件3为整块平板结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主预制构件I的顶板13和底板18上。
[0057]本实施例的支撑柱7下端卡合固定在固定槽19内,通过支撑柱7与固定槽19的配合增大了主预制构件I与底板18的横向支撑面积,从而提高了滞留池的抗横向滑移的能力。
[0058]如图12?13所示,本实施例的溢流堰14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8的上端面,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根固定住13的侧壁防水密封连接,溢流堰14的上端与主预制构件I的下端面留有间隙。
[005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滞留池池底上端面的主预制构件(1)、端墙预制构件(2)和侧墙预制构件(3);所述的主预制构件(1)、端墙预制构件(2)和侧墙预制构件(3)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不透水板状结构,主预制构件(I)包括顶板(13)和浇筑在顶板(13)下端面的不少于两条的支撑柱(7),多块顶板(13)相互拼装连接通过支撑柱(7)固定于池底上形成滞留池的池顶,多块端墙预制构件(2)和侧墙预制构件(3)下端固定于滞留池池底的上端面且相互拼装连接形成滞留池的侧壁,端墙预制构件(2)和侧墙预制构件(3)的上端与处于滞留池边缘位置的主预制构件(I)的顶板(13)下端面固定连接形成适合各种地形的滞留池结构;所述的支撑柱(7)下端固定在池底上,相邻支撑柱(7)间隔排布,相邻支撑柱(7)之间的间隙形成过水通道;位于流体流动方向上游处的端墙预制构件(2)或侧墙预制构件(3)的上端处设有进水管(4),位于流体流动方向下游处的端墙预制构件(2)上设有出水管(5);所述的进水管(4)的出水口高度大于出水管(5)的进水口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滞留池池底为多块池底预制构件(6)相互拼装连接形成的板状结构;所述的池底预制构件(6)为通过支撑柱(7)与主预制构件(I)对称布置的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方形预制平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底预制构件(6)的上端浇筑有与支撑柱(7)对应的固定柱(8),支撑柱(7)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柱(8)的上端,顶板(13)通过支撑柱(7)和固定柱(8)的支撑与池底预制构件(6)上下对称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柱(8)的上端面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一凸筋(10),支撑柱(7)的下端面设置有对应第一凸筋(10)的第一凹槽(9);所述的第一凸筋(10)卡合在第一凹槽(9)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墙预制构件(3)包括浇筑在处于滞留池边缘位置的主预制构件(I)的顶板(13)下端面的上侧墙板(3.1)和浇筑在与该顶板(13)对应的池底预制构件(6)上端面的下侧墙板(3.2);所述的上侧墙板(3.1)的下端固定在下侧墙板(3.2)的上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侧墙板(3.2)的上端面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二凸筋(3.4),上侧墙板(3.1)的下端面设置有对应第二凸筋(3.4)的第二凹槽(3.3);所述的第二凸筋(3.4)卡合在第二凹槽(3.3)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滞留池池底为依托地形整体浇注而成的混凝土底板(18);所述的底板(18)上端面开设有多条固定槽(19);所述的支撑柱(7)、侧墙预制构件(3)和端墙预制构件(2)的下端卡合在固定槽(19)内与底板(18)固定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靠近出口管(5)—侧的滞留池池底上端面设置有溢流堰(14);所述的溢流堰(14)的上端溢流高度小于进水管(4)的出水高度大于出水管(5)的进水高度,溢流堰(14)的下端开设有贯通墙体的其孔径小于进水管(4)和出水管(5)管径的出水孔(15)。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5)位于端墙预制构件(2)的下端位置,出水管(5)的进水口高度小于或等于出水孔(15)的出水口高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查井预制构件(16);所述的检查井预制构件(16)为穿设于顶板(13)上的混凝土筒形结构,检查井预制构件(I)的下端穿过顶板(13),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滞留池池底的爬梯(17)。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存储和利用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包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主预制构件、端墙预制构件和侧墙预制构件;端墙预制构件和侧墙预制构件固定在滞留池的池底上端面形成滞留池的池壁;主预制构件包括顶板和浇筑在顶板下端面的不少于两条的支撑柱,多块顶板相互拼装连接通过支撑柱固定于池底上形成滞留池的池顶。本发明的滞留池通过各种模块化的预制构件拼装而成,解决了现有技术整体浇注施工量大,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的滞留池安装方便、快捷,结构稳定,能够应用于各种环境和场合,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IPC分类】E03F5/02, E03F5/10, E03B3/02
【公开号】CN105507413
【申请号】CN201511030516
【发明人】李习洪, 马佳, 姜景升, 刘肯林
【申请人】武汉美华禹水环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