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厂房排水给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0632发布日期:2018-11-20 22:47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厂房排水给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厂房地面养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厂房排水给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厂房是用于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场所,部分厂房由于工作需要而未设置隔墙。在厂房地面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养护。在特定的季节比如高温的夏季,或者在地面灰尘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对地面进行喷水对地面进行降温同时达到去除粉尘的效果。

现有的洒水通常由洒水车进行作业,在洒水车行驶的过程中往地面上喷水,以达到清洁地面并降温的目的。

但是洒水车的作业的过程必须通过行驶在地面上来完成,且洒水车往往体形较大,而厂房的地面上的摆设有许多设备,洒水车在行驶时极其不方便,甚至会碰撞到设备导致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厂房排水给水循环系统,通过在地面上设置固定的给水排水系统,达到了方便洒水清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厂房排水给水循环系统,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多个贯通设置的通水口;所述排水槽上连通有收集池,所述收集池上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连接有用于将收集池内的水输送到输送管内的水泵;所述输送管上远离所述收集池的一端设有喷洒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通过盖板的通水口进入到排水槽内,通过过滤掉体积相对较大的脏物,然后雨水被收集于收集池内。当需要对地面进行喷洒除尘和降温时,启动水泵,将收集池内的水泵送到喷洒装置中并对地面进行喷水。通过利用雨水资源并在固定位置设置喷洒装置,避免了洒水车上路进行喷洒的情况,在实现清洁地面的同时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喷洒装置对地面喷洒的水再清洗完地面后再流动到排水槽内,进行二次利用,实现给水和排水的循环,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使用时,也可以将喷洒装置安装在厂房两旁的牛腿或者结构柱上,减少喷洒装置所占的空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喷洒装置固定于一竖直设置的连接柱上;所述喷洒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柱上的喷管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喷管上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远离所述喷管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输送管包括用于提供喷管转动空间的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连接于所述喷管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可以是工厂地面两旁的牛腿,也可以是独立设置的柱子。使用时,启动水泵的同时开启液压缸,驱动喷管在连接柱上转动以扩大喷洒面积。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槽与所述集水池之间通过引流管连接,所述排水槽内对应引流管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排水槽内的第一过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槽内的雨水通过引流管进入到收集池时先经过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再进入到收集池内,降低了收集池内水中含有脏物的概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过滤网呈一侧开口的箱型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网上开口的一侧朝向引流管设置;所述排水槽内壁上固定有滑轨,所述第一过滤网上固定有与滑轨配合滑动的滑片;所述滑轨的一端开口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第一过滤网设置成箱型能够加大水与第一过滤网的接触面积,增大同一时间内进入到引流管的水量的同时减少区域性第一过滤网的堵塞对整体引流效果的影响。其次将第一过滤网设置成可拆卸式的,方便对第一过滤网的清理和更换。当需要跟换第一过滤网时,移动第一过滤网使滑片沿着滑轨移动并从滑轨上开口的一端离开滑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收集池和所述输送管之间增设有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内设有活性炭净化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具有极强的吸附功能,能够将水中的颗粒物以及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增加水的纯净度,减少输送管堵塞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收集池和净化池通过传递管连通设置,所述传递管连接于所述净化池上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活性炭净化层自下而上设置有多层,所述输送管位于所述净化池的顶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收集池通过传递管流动到净化池的底部后,依次经过每一层活性炭净化层的过滤吸附再从设于净化池顶部的输送管输送到喷管中进行喷洒,提高对水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喷管上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自连接柱上向远离所述连接柱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头能够将喷管中喷洒出来的水形成更加细小的颗粒,减少大量水集中喷出的情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将喷淋头倾斜向下设置其一能够使得喷洒而出的水朝向地面,减少喷洒到设备的情况;其二能够对靠近地面边缘的位置进行喷洒,扩大喷洒面积。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引流管设于所述排水槽上靠近底部的位置,且所述引流管自排水槽向收集池倾斜向下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管倾斜向下设置使得排水槽中的水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流到收集池内,充分利用水自身的势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收集池内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凹凸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滤网能够进一步对收集池内的水进行过滤,同时将第二过滤网设置成凹凸的形状能够扩大收集池的水与第二过滤网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过滤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收集雨水并喷洒到地面上,然后将喷洒到地面上的水再进行排水、给水的循环,达到了合理利用资源的效果;

2、通过在地面上定点设置喷洒装置,实现定点喷洒清洁,减少洒水车上路造成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过滤组件的水平剖面图。

图中,1、地面;2、排水槽;21、盖板;211、通水口;22、引流管;3、第一过滤组件;31、滑轨;32、第一过滤网;321、滑片;4、收集池;41、第二过滤网;42、传递管;5、净化池;51、活性炭净化层;6、输送管;61、连接管;62、连接软管;63、水泵;7、连接柱;8、喷洒装置;81、喷管;82、液压缸;83、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厂房排水给水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排水槽2、收集池4和净化池5,净化池5上连接有喷洒装置8。其中,排水槽2位于地面1中部,喷洒装置8位于厂房地面1边缘,且地面1自边缘向中部倾斜向下设置,使得下雨时从厂房两侧的雨水汇集到排水槽上。

雨水先进入到排水槽2内并收集于收集池4内,然后通过净化池5的净化被输送到喷洒装置8中,并对地面1表面进行喷洒;喷洒到地面1表面的水沿着地面1的倾斜方向流回到排水槽2内并进行循环利用。

如图1所示,其中排水槽2位于地面1的地面以下,且排水槽2的顶部覆盖有盖板21,盖板21上表面与地面齐平。盖板21上开设有多个均布的通水口211,水从通水口211进入到排水槽2内。

结合图1和图2,排水槽2和收集池4之间通过引流管22连通设置,排水槽2与引流管22的连接处位于排水槽2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且排水槽2内对应引流管22的位置设有第一过滤组件3。第一过滤组件3包括两根滑轨31和第一过滤网32。两根滑轨31竖直设置,且滑轨31的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第一过滤网32呈一侧开口的箱型设置,且第一过滤网32上开口的一侧朝向引流管22设置。第一过滤网32上开口一侧的位置设有两个与滑轨31插接的滑片321。安装时,将两个滑片321对应滑轨31上开口的一端插入滑轨31内,并向下滑动第一过滤网32直至滑片321的底部支承于滑轨31上封闭一端的顶部。

参照图1,收集池4与引流管22的连接处位于收集池4侧壁上靠近顶部的位置,且自排水槽2上向收集池4上倾斜向下设置,使得水在自重作用下从排水槽2流动到收集池4内。收集池4内部设有一张竖直设置的第二过滤网41。为了增大第二过滤网41与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过滤效率,第二过滤网41呈凹凸设置。

参照图1,当水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组件3和第二过滤网41的过滤后,通过用于连通收集池4和净化池5的传递管42进入到净化池5内。传递管42的两端分别位于收集池4和净化池5靠近底部的位置。其中,净化池5内部水平设有多层均匀布置的活性炭净化层51,且净化池5的顶部连通有输送管6,进入到净化池5内部的水依次经过每一层活性炭净化层51的净化作用,再从输送管6输出。输送管6伸入到净化池5的内部且靠近顶层的活性炭净化层51,使得输送管6与净化池5内的水更加靠近,方便将净化池5内经过净化的水输送出去。

如图1所示,输送管6上远离净化池5的一端伸入设于地面1边缘的连接柱7的内部,且输送管6上靠近净化池5的位置连接有用于将净化池5内的水输送到输送管6内的水泵63。输送管6包括连接于净化池5上的连接管61和位于连接管61顶部的连接软管62。连接软管62穿过连接柱7的外壁并连接于喷洒装置8上。

如图1所示,喷洒装置8包括转动连接于连接柱7上的喷管81和设于喷管81上的喷淋头83,喷管8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液压缸82,液压缸82位于喷管81的正上方。液压缸82上远离喷管8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柱7上,当液压缸82的活塞杆伸长或者缩短时,喷管81向下或者向上转动,从而改变喷淋头83的喷洒范围。喷淋头83自喷管81上向远离喷管81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使得喷淋头83喷洒的水朝向地面。

使用时,可以利用厂房的地面1边缘的牛腿或者结构柱代替连接柱7,将喷洒装置8直接安装在牛腿或者结构柱上,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也可将排水槽2与市政管网连通,方便将多余的雨水等排出,减少地面积水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