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具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208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模具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对于模具加工使用的夹紧装置种类繁多,但是大都是操作人员手动夹紧,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较低,尤其对于大批量生产中,劳动强度以及生产效率尤其明显。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机构灵活、工作效率高的夹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新型模具夹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整体结构不够灵活、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专利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新型模具夹紧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左侧固定连接设有伺服电机A,所述伺服电机A通过连接轴A配合设有连杆A,所述连杆A通过转轴A配合设有连杆B;所述固定座右侧固定连接设有伺服电机B,所述伺服电机B通过连接轴B配合设有连杆D,所述连杆D通过转轴D配合设有连杆C;所述连杆B通过转轴B固定连接设有夹紧块,所述连杆C通过转轴C固定连接与所述夹紧块相连;所述转轴A与所述转轴D之间固定连接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转轴A之间固定连接设有弹簧固定块A,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转轴D之间固定连接设有弹簧固定块B;所述固定座上固定连接设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有启动开关按钮、调节旋钮、显示屏;所述伺服电机A、所述伺服电机B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操作面板相连。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块前侧固定连接设有缓冲橡胶块。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A、所述连杆D长度完全相同,所述连杆B、所述连杆C长度完全相同。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上固定连接设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数目为4个。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通过伺服电机A、伺服电机B,可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代替手动操作,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连杆A、连杆B、连杆C、连杆D,并且连杆A、连杆D完全相同,连杆B、连杆C完全相同,通过对称连杆机构保证了夹紧块移动的平稳性,从而实现可靠夹紧,机构设计更加灵活。

3、通过在夹紧块上固定连接设有缓冲橡胶块以及设置弹簧,可实现夹紧中一定程度的有效缓冲,保证了夹紧的灵活性。

4、通过设置操作面板,不仅方便操作人员使用,同时设置调节旋钮可方便对夹紧力进行有效调节,机构设计更加灵活。

5、本发明专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针对性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1-固定座,2-伺服电机A,3-连杆A,4-转轴A,5-连杆B,6-转轴B,7-夹紧块,8-缓冲橡胶块,9-转轴C,10-连杆C,11-弹簧固定块A,12-转轴D,13-弹簧,14-连杆D,15-弹簧固定块B,16-伺服电机B,17-操作面板,18-启动开关按钮,19-调节旋钮,2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上左侧固定连接设有伺服电机A2,伺服电机A2通过连接轴A配合设有连杆A3,连杆A3通过转轴A4配合设有连杆B5;固定座1右侧固定连接设有伺服电机B16,伺服电机B16通过连接轴B配合设有连杆D14,连杆D14通过转轴D12配合设有连杆C10;连杆B5通过转轴B6固定连接设有夹紧块7,连杆C10通过转轴C9固定连接与夹紧块7相连;转轴A4与转轴D12之间固定连接设有弹簧13,弹簧13一端与转轴A4之间固定连接设有弹簧固定块A11,弹簧13另一端与转轴D12之间固定连接设有弹簧固定块B15;固定座1上固定连接设有操作面板17,操作面板17上设有启动开关按钮18、调节旋钮19、显示屏20;伺服电机A2、伺服电机B16分别通过导线与操作面板17相连。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夹紧块7前侧固定连接设有缓冲橡胶块8。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连杆A3、连杆D14长度完全相同,连杆B5、连杆C10长度完全相同。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座1上固定连接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数目为4个。

实际使用中,首先将固定座1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预设位置,然后将伺服电机A2、伺服电机B16分别通过导线与操作面板17相连,并通过操作面板17上的调节旋钮19、显示屏20对夹紧力进行数值调节;当需要夹紧时按下操作面板17上的启动开关按钮18,则系统控制伺服电机A2、伺服电机B16进行运转,从而带动连杆A3、连杆B5、连杆C10、连杆D14运动,从而通过连杆机构带动夹紧块7向前移动,从而实现夹紧;夹紧块7上的缓冲橡胶块8以及弹簧13可实现一定缓冲作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利用操作面板17上的调节旋钮19对夹紧力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可靠夹紧。

利用本发明专利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