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3992发布日期:2022-08-06 10:2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入户电子防盗锁功能逐步增加成熟并普及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因此对电子防盗锁同时具备防火防盗功能已开始引起锁具行业的重视。但目前电子防盗锁普遍不具有消防疏散救援性能,当防盗锁舌(又名反锁舌)、主锁舌及活动锁舌(又名斜锁舌)在室内锁上,发生火灾后如因人不在家、人在室内昏迷或火灾阻挡不能打开上述锁舌,室外人员不能及时进屋实施救援,导致火灾伤害和损失扩大,造成不可避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解决了在火灾情况下,目前电子防盗锁普遍不具有协助消防疏散救援性能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包括固定在电子防盗锁锁壳内的:把手固定子系统、把手、弹出把手子系统和传动推动子系统;
5.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与把手接触,用于扣住把手;所述弹出把手子系统用于弹出把手;在把手弹出后,把手通过传动推动子系统将插入锁体的连接块转动。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正常情况下,本发明通过把手固定子系统固定住把手,不影响原本电子防盗锁的正常使用;在火灾情况下,把手固定子系统与把手分离,弹出把手子系统将把手弹出,在把手弹出后,人手施加对把手的作用力,带动传动推动子系统运动,带动插入锁体的连接块的转动,使得锁舌缩回锁体内,实现对电子防盗锁的解锁。
7.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螺杆、第一卡位块、第一推块和第一弹簧;
8.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上设有第一推块,在第一螺杆旋转时,第一推块位移带动第一卡位块位移;所述第一弹簧在第一卡位块向第一电机移动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卡位块的一端与第一推块接触,其另一端与把手接触,在第一卡位块向第一电机移动时,第一卡位块与把手分离。
9.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正常情况下,第一卡位块与把手扣住;在火灾情况下,第一电机接收到释放把手的驱动信号,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螺杆转动,带动第一推块向第一电机移动,第一推块推动第一卡位块向第一电机移动,第一卡位块与把手分离,且第一卡位块将第一弹簧压缩,在第一电机接收到扣住把手的驱动信号,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带动第一推块向远离第一电机移动,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对第一卡位块施加弹力,推动第一卡位块向远离第一电机移动,便于卡住把手。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位块与把手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滑动斜面。
11.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人推动把手靠近把手固定子系统时,把手可在第一把手滑动斜面上滑动,且由于第一卡位块下设置的第一弹簧,且第一卡位块未与第一推块或第一螺杆固定,因此,把手在第一把手滑动斜面上滑动时,第一卡位块会向第一电机略微移动,同时第一弹簧受力压缩,当把手合上过程中,第一扣头滑过第一把手滑动斜面时,第一卡位块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瞬间复位并卡住第一扣头,此时把手被锁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位块包括:第一折叠端、连接板、第二折叠端和第一把手接触端;
13.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折叠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折叠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把手接触端与第二折叠端固定连接,其用于扣住把手;所述第二折叠端为第一弹簧的作用端。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接触端上设有第一把手滑动斜面。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位块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用于限定第一卡位块的运动范围。
16.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定第一螺杆或第一卡位块的运动范围。
17.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折叠端用于与第一推块配合,便于第一推块推动第一卡位块;第二折叠端便于第一弹簧对第一卡位块施加作用力;第一把手接触端用于扣住把手;限位柱可插入第一限位件中,限定第一卡位块的运动范围,同时第一限位件也可用于限制第一螺杆的运动范围。
18.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本体、第一扣头和凸块;
19.所述第一把手本体上分布设置有第一扣头和凸块;所述第一扣头用于与把手固定子系统连接;所述凸块与传动推动子系统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推动子系统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联动板和第一转板;
21.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把手连接,其另一端插入第一联动板中;所述第一联动板与第一转板接触,带动第一转板位移;所述第一转板位移带动连接块转动。
22.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把手弹出锁壳后,人对把手施加作用力,把手带动第一连杆位移,使得第一连杆撬动第一联动板移动,由于第一转板与第一联动板接触,因此,第一联动板带动第一转板转动。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联动板包括:联动板本体和推动块;
24.所述推动块与联动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推动块与第一转板接触,带动第一转板。
25.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推动块与第一转板接触,在第一联动板运动时,使得第一联动板的推动块带动第一转板转动。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联动板上设置有连杆空腔;所述连杆空腔用于插入第一连杆。
27.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空腔内固定设置有抵靠件,所述抵靠件与第一连杆接触。
28.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连杆插入连杆空腔中,与抵靠件接触,在人手用力把手时,第一连杆以抵靠件为抵靠点撬动第一联动板,使得第一联动板位移,带动第一转板转动。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板包括:转板套体和被推动头;所述转板套体与被推动头固定连接,所述转板套体套在连接块上;所述被推动头与第一联动板接触,被第一联动板带动
位移。
30.进一步地,所述弹出把手子系统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用于弹出把手。
31.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正常情况下,把手与把手固定子系统扣住,把手将第二弹簧压缩,在火灾情况下,把手与把手固定子系统分离,第二弹簧对把手施加弹力,使得把手弹出锁壳外。
32.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螺杆、第二卡位块、第二推块和第三弹簧;
33.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上设有第二推块,在第二螺杆旋转时,带动第二推块在向远离第二电机方向移动,第二卡位块与把手分离;所述第三弹簧在第二推块向远离第二电机方向移动时,处于持续被压缩状态;所述第三弹簧与第二卡位块接触。
34.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正常情况下,第二卡位块扣住把手,在火灾情况下,第二电机接收到释放把手的驱动信号,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螺杆转动,使得第二卡位块向远离第二电机方向移动时,推动第二卡位块远离把手,并持续压缩第三弹簧,直到第二卡位块与把手分离后,第二螺杆停止转动。在第二电机接收到扣住把手的驱动信号,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螺杆再次转动,使得第二推块向靠近第二电机方向移动,第三弹簧对第二卡位块施加弹力,使得第二卡位块向能扣住把手的位置移动,直到第二卡位块达到能扣住把手的位置时,第二螺杆停止转动。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位块包括:第二卡位块本体和第二把手接触端;
36.所述第二把手接触端与第二卡位块本体固定连接,其用于扣住把手。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位块本体上设有用于第二推块滑动的推块空间,在第二推块向远离第二电机方向移动时,第二推块在推块空间中滑动,带动第二卡位块本体移动。
38.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二推块与第二卡位块本体配合,用于限制第二卡位块本体的运动范围。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推块和第二卡位块本体的接触面中至少包括一面斜面接触面。
40.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斜面接触面使得第二推块与第二卡位块本体相互抵靠,第二推块在推块空间中滑动的长度,决定第二卡位块本体的位移长度。
4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把手接触端上设有用于把手滑动的第二把手滑动斜面。
42.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人推动把手靠近把手固定子系统时,把手可在第二把手滑动斜面上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把手推动第二卡位块后缩,由于第二推块在推块空间中有一定活动范围,因此,第二推块不会在第二卡位块后缩过程中,对第二卡位块进行阻挡,直到把手与第二卡位块扣住。
43.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固定第二电机或第三弹簧位置,或限定第二卡位块或第二推块的运动范围。
44.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二限位件为第二电机、第二卡位块、第二推块和第三弹簧的底座。
45.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推动子系统包括:连杆装置、第二联动板和第二转板;
46.所述连杆装置的一端与把手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板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板
与第二转板连接;所述连杆装置运动时带动第二联动板运动,第二联动板带动第二转板转动。
47.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把手固定子系统释放把手后,人手用力把手,使得与把手连接连杆装置一起运动,连杆装置又带动第二联动板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板转动,最后达到第二转板转动带动插入锁体的连接块旋转,从而解锁主锁舌、反锁舌和滑动锁舌。
48.进一步地,所述连杆装置与把手连接处设有弹出把手子系统。
49.进一步地,所述弹出把手子系统包括:扭簧。
50.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把手固定子系统释放把手后,扭簧对把手施加弹力,使得把手弹出锁壳外。
51.进一步地,所述连杆装置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
52.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把手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二联动板连接,第三连杆上还设有旋转轴,运动时第三连杆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
5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板上设有转板滑动区,所述第二转板接入转板滑动区。
54.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二联动板通过其上的转板滑动区,可将第二转板限制在一定的位置范围内,在第二联动板运动时,带动与转板滑动区连接的第二转板转动。
5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板包括:转板套体和被推动头;所述转板套体与被推动头固定连接,所述转板套体套在连接块上;所述被推动头与第二联动板接触,被第二联动板带动位移。
56.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包括:第二把手本体和第二扣头;
57.所述第二扣头与第二把手本体固定连接;
58.所述第二扣头与把手固定子系统连接。
5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把手本体上设有导槽;
60.所述导槽用于放置传动推动子系统。
61.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人的作用下,把手缩回锁壳,与把手连接的连杆装置可部分缩回到把手的导槽中。
6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把手本体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第二把手本体与传动推动子系统连接。
63.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扭簧可套在连接件上,便于对把手施加弹力。
附图说明
64.图1为电子防盗锁固定在门上的示意图;
65.图2为电子防盗锁整体的示意图;
66.图3为实施例1的把手缩回锁壳内时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67.图4为实施例1的把手弹出锁壳外时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68.图5为实施例1的把手固定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69.图6为实施例1的第一卡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70.图7为实施例1的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71.图8为实施例1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72.图9为实施例1的传动推动子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73.图10为实施例1的传动推动子系统的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
74.图11为实施例1的传动推动子系统的进一步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
75.图12为实施例1的第一联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76.图13为弹出把手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77.图14为实施例2的把手缩回锁壳内时且带固定框的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78.图15为实施例2的把手缩回锁壳内时不带固定框的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79.图16为实施例2的把手弹出锁壳外时且带固定框的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80.图17为实施例2的把手弹出锁壳外时不带固定框的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81.图18为实施例2的第二卡位块伸出时,第三弹簧拉长时的把手固定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82.图19为实施例2的第二卡位块后缩时,第三弹簧变短时的把手固定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83.图20为实施例2的去掉第二限位件的把手固定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84.图21为实施例2的第二卡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85.图22为实施例2的第二联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86.图23为实施例2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87.图24为实施例2的第三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88.图25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主锁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89.图26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反锁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90.图27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火灾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
91.其中,1、电子防盗锁;2、锁体;3、门;4、主锁舌动力连接块;5、反锁舌动力连接块;6、锁壳;7、把手固定子系统;8、把手;9、弹出把手子系统;10、传动推动子系统;11、固定框;12、固定板;13、转板套体;14、被推动头;701、第一电机;702、第一螺杆;703、第一卡位块;704、第一推块;705、第一弹簧;706、第一限位件;7031、第一折叠端;7032、连接板;7033、第二折叠端;7034、第一把手接触端;7035、限位柱;70341、第一把手滑动斜面;7061、固定板;7062、第一限位板;7063、第二限位板;7064、弹簧固定板;70621、限位区;81、第一把手本体;82、第一扣头;83、凸块;101、第一连杆;102、第一联动板;103、第一转板;1031、第一主锁转板;1032、第二反锁转板;1021、联动板本体;1022、第一推动块;1023、第二推动块;1024、连杆空腔;1025、抵靠件;1026、第一限位块;1027、第二限位块;131、连接块插孔;141、推动杆;91、弹簧柱;92、弹簧座;93、螺帽;707、第二电机;708、第二螺杆;709、第二卡位块;710、第二推块;711、第三弹簧;712、第二限位件;7091、第二卡位块本体;7092、第二把手接触端;7093、推块空间;7094、斜面接触面;7095、第二把手滑动斜面;104、连杆装置;105、第二联动板;106、第二转板;1041、第二连杆;1042、第三连杆;1051、转板滑动区;1052、连杆转动框;1061、第三主锁转板;1062、第四反锁转板;84、第二把手本体、85、第二扣头;86、导槽;87、连
接件;91、扭簧;10421、旋转轴;10422、活动孔;1011、旋转柱;1011、旋转件。
具体实施方式
92.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93.如图1所示,电子防盗锁1安装在门上,电子防盗锁1的锁体2部分嵌入门内。如图2所示,电子防盗锁1进行单独展示,在图2中主锁舌动力连接块4和反锁舌动力连接块5均插入并穿过了锁体2,本发明基于现有电子防盗锁1的基本结构,在电子防盗锁1的基本结构上加装了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
94.实施例1:
95.如图3~4所示,一种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包括固定在电子防盗锁锁壳6内的:把手固定子系统7、把手8、弹出把手子系统9和传动推动子系统10;
96.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7与把手8接触,用于扣住把手8;所述弹出把手子系统9用于弹出把手8;在把手8弹出后,把手8通过传动推动子系统10将插入锁体2的连接块转动。
97.在正常情况下,本发明通过把手固定子系统7固定住把手8,不影响原本电子防盗锁的正常使用;在火灾情况下,把手固定子系统7与把手8分离,弹出把手子系统9将把手8弹出,在把手8弹出后,人手对把手8施加作用力,带动传动推动子系统10运动,带动插入锁体2的连接块的转动,使得主锁舌、反锁舌及活动锁舌缩回锁体2内,如果在把手8没有收回锁壳6前,主锁舌、反锁舌及活动锁舌再次伸出锁上后,把手8仍可将主锁舌、反锁舌及活动锁舌缩回锁体2内,实现解锁,并可多次循环,实现对电子防盗锁1的解锁。
98.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包括:主锁舌动力连接块4和反锁舌动力连接块5。
99.如图5所示,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7包括:第一电机701、第一螺杆702、第一卡位块703、第一推块704和第一弹簧705;
100.所述第一电机701与第一螺杆7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702上设有第一推块704,在第一螺杆702旋转时,第一推块704位移带动第一卡位块703位移;所述第一弹簧705在第一卡位块703向第一电机701移动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卡位块703的一端与第一推块704接触,其另一端与把手8接触,在第一卡位块703向第一电机701移动时,第一卡位块703与把手8分离。
101.在正常情况下,第一卡位块703与把手8扣住;在火灾情况下,第一电机701接收到释放把手8的驱动信号,第一电机701驱动第一螺杆702转动,带动第一推块704向第一电机701移动,第一推块704推动第一卡位块703向第一电机701移动,第一卡位块703与把手8分离,且第一卡位块703将第一弹簧705压缩,在第一电机701接收到扣住把手8的驱动信号,第一电机701驱动第一螺杆702转动,第一螺杆702带动第一推块704向远离第一电机701移动,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705对第一卡位块703施加弹力,推动第一卡位块703向远离第一电机701移动,便于卡住把手8。
102.所述第一卡位块703与把手8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滑动斜面70341。
103.在人推动把手8靠近把手固定子系统7时,把手8可在第一把手滑动斜面70341上滑
动,且由于第一卡位块703下设置的第一弹簧705,且第一卡位块703未与第一推块704或第一螺杆702固定,因此,把手8在第一把手滑动斜面70341上滑动时,第一卡位块703会向第一电机701略微移动,便于人的使用。
104.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卡位块703包括:第一折叠端、连接板、第二折叠端7033和第一把手接触端7034;
105.所述连接板7032的一端与第一折叠端703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折叠端70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把手接触端7034与第二折叠端7033固定连接,其用于扣住把手8;所述第二折叠端7033为第一弹簧705的作用端。所述第一把手接触端7034上设有第一把手滑动斜面70341。
106.所述第一卡位块703还包括限位柱7035,所述限位柱7035用于限定第一卡位块703的运动范围。
107.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7还包括:第一限位件706,所述第一限位件706用于限定第一螺杆702或第一卡位块703的运动范围。
108.第一折叠端7031用于与第一推块704接触,便于第一推块704推动第一卡位块703;第二折叠端7033便于第一弹簧705对第一卡位块703施加作用力;第一把手接触端7034用于扣住把手8;限位柱7035可插入第一限位件706中,限定第一卡位块703的运动范围,同时第一限位件706也可用于限制第一螺杆702的运动范围,如图5所示,第一螺杆702的一端插入弹簧固定板7064中,用于限定第一螺杆702的运动范围。
109.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限位件706包括:固定板7061、第一限位板7062和第二限位板7063;
110.所述固定板7061与第一电机701外壳固定,第一螺杆702伸入固定板7061中;所述第一限位板7062的一端与固定板706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板7063固定连接,与第二限位板7063形成l型板面;所述第二限位板7063用于限制第一卡位块703的运动范围。
111.所述第一限位板7062上设有限位区70621,限位柱7035插入限位区70621中,用于限制第一卡位块703的运动范围。
11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7063和限位柱7035均用于限定第一卡位块703的运动范围,使用其中一种进行限位也能达到相同效果。
113.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固定板7064与第一限位件706为一体,但弹簧固定板7064也可单独设置,不局限本实施例所展示的固定方式。
114.如图8所示,所述把手8包括:第一把手本体81、第一扣头82和凸块83;
115.所述第一把手本体81上分布设置有第一扣头82和凸块83;所述第一扣头82用于与把手固定子系统7连接;所述凸块83与传动推动子系统10连接。
116.如图9~11所示,所述传动推动子系统10包括:第一连杆101、第一联动板102和第一转板103;
117.所述第一连杆101的一端与把手8连接,其另一端插入第一联动板102中;所述第一联动板102与第一转板103接触,带动第一转板103;所述第一转板103带动连接块转动。
11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板103的类型包括:主锁转板和反锁转板,如图9所示,第一转板103包括:第一主锁转板1031和第二反锁转板1032。
119.在把手8弹出锁壳6后,人对把手8施加作用力,下压把手8,使得第一连杆101撬动
第一联动板102移动,由于第一转板103与第一联动板102接触,因此,第一联动板102带动第一转板103转动。
120.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联动板102包括:联动板本体1021和推动块;
121.所述推动块与联动板本体1021固定连接;所述推动块与第一转板103接触,带动第一转板103。通过推动块与第一转板103接触,在第一联动板102运动时,使得第一联动板102的推动块带动第一转板103转动。
122.所述第一联动板102上设置有连杆空腔1024;所述连杆空腔1024用于插入第一连杆101。所述连杆空腔1024内固定设置有抵靠件1025,所述抵靠件1025与第一连杆101接触。
123.第一连杆101插入连杆空腔1024中,与抵靠件1025接触,在人下压把手8时,第一连杆101以抵靠件1025为抵靠点,撬动第一联动板102,使得第一联动板102上移或下移,带动第一转板103转动;所述带动第一转板103包括两种实现方式:可通过推动的方式,去推动第一转板103转动,可通过拉动的方式,去拉动第一转板103转动。
124.由于采用第一连杆101直接撬动第一联动板102,需较大作用力,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一连杆101的结构上设置了旋转件1011,如图11所示,以旋转件1011为旋转中心进行转转,旋转件1011是固定的,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件1011是固定在固定板12上的,也可采用其他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125.如图12所示,推动块包括:第一推动块1022和第二推动块1023,第一推动块1022和第二推动块1023各用于带动(推动或拉动)第一主锁转板1031或第二反锁转板1032。
126.第一联动板102还包括第一限位块1026和第二限位块1027;第一限位块1026和第二限位块1027用于限制第一主锁转板1031或第二反锁转板1032的运动范围。
127.在本实施例中,抵靠件1025的形状为圆柱体,其使得第一连杆101在连杆空腔1024中有一定的旋转空间。
128.如图25和26所示,所述第一转板103包括:转板套体13和被推动头14;所述转板套体13与被推动头14固定连接,所述转板套体13套在连接块上;所述被推动头14与第一联动板102接触,被第一联动板102带动(推动或拉动)位移。
129.转板套体13上设有连接块插孔131,被推动头14设置有推动杆141,便于第一联动板102更好地对第一转板103施加作用力。
130.如图13所示,所述弹出把手子系统9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用于弹出把手8。
131.在正常情况下,把手8与把手固定子系统7扣住,把手8将第二弹簧压缩,在火灾情况下,把手8与把手固定子系统7分离,第二弹簧对把手8施加弹力,使得把手8弹出锁壳6外。
132.如图13所示,所述弹出把手子系统(9)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用于弹出把手(8)。
133.在图13中,弹出把手子系统(9)还包括:弹簧柱(91)、弹簧座(92)和螺帽(93);
134.弹簧座92包括:固定面和折叠面,固定面用于固定在固定板12上,也可采用其他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将第二弹簧套在弹簧柱91上,按图示将弹簧柱91穿过折叠面,并将螺帽93固定在弹簧柱91的小端上;当把手固定子系统7扣住把手8时,把手8顶住弹簧柱91,第二弹簧被压缩在弹簧座92和弹簧柱91之间或被压缩在螺帽93和固定面之间;当把手固定子系统7脱开把手8后,把手8呈自由状态,被压缩的第二弹簧自动复位,在复位弹开的过程中,弹簧
座92固定不动,与第二弹簧活动连接的弹簧柱91一起弹出,从而弹出与弹簧柱91接触的把手8。同时,弹簧柱91小端安装有螺帽93,当弹簧柱91弹出时,螺帽93自动顶制弹簧座92,限位弹簧柱91不会掉出弹簧座92。
135.在本实施例中,还可采用直接将第二弹簧固定在弹簧座92上的方式或将第二弹簧固定在把手8上,通过第二弹簧直接将把手8推出锁壳6外。
136.实施例2:
137.如图14、15、16和17所示,一种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包括固定在电子防盗锁锁壳6内的:把手固定子系统7、把手8、弹出把手子系统9和传动推动子系统10;
138.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7与把手8接触,用于扣住把手8;所述弹出把手子系统9用于弹出把手8;在把手8弹出后,把手8通过传动推动子系统10将插入锁体2的连接块转动。
139.在正常情况下,本发明通过把手固定子系统7固定住把手8,不影响原本电子防盗锁的正常使用;在火灾情况下,把手固定子系统7与把手8分离,弹出把手子系统9将把手8弹出,在把手8弹出后,人手用力把手8,带动传动推动子系统10运动,带动插入锁体2的连接块的转动,使得主锁舌、反锁舌和活动锁舌缩回锁体2内,实现对电子防盗锁的解锁。在把手8没有合上被把手8固定子系统7扣手前,主锁舌、反锁舌和活动锁舌再次被锁上,把手8通过传动推动子系统10可多次将主锁舌、反锁舌和活动锁舌缩回锁体2内,实现对电子防盗锁的解锁。
14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包括:主锁舌动力连接块4和反锁舌动力连接块5。
141.如图18、19和20所示,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7包括:第二电机707、第二螺杆708、第二卡位块709、第二推块710和第三弹簧711;
142.所述第二螺杆708的一端与第二电机70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708上设有第二推块710,在第二螺杆708旋转时,带动第二推块710在向远离第二电机707方向移动,第二卡位块709与把手8分离;所述第三弹簧711在第二推块710向远离第二电机707方向移动时,处于持续被压缩状态;所述第三弹簧711与第二卡位块709接触。
143.在正常情况下,第二卡位块709扣住把手8,在火灾情况下,第二电机707接收到释放把手8的驱动信号,第二电机707驱动第二螺杆708转动,使得第二卡位块709向远离第二电机707方向移动时,推动第二卡位块709远离把手8,并持续压缩第三弹簧711,直到第二卡位块709与把手8分离后,第二螺杆708停止转动。在第二电机707接收到扣住把手8的驱动信号,第二电机707驱动第二螺杆708再次转动,使得第二推块710向靠近第二电机707方向移动,第三弹簧711对第二卡位块709施加弹力,使得第二卡位块709向能扣住把手8的位置移动,直到第二卡位块709达到能扣住把手8的位置时,第二螺杆708停止转动。
144.在图18中,第二推块710位于第二卡位块709和第二电机707之间的位置,第三弹簧711较长,在图19中,第二推块710移动到第二卡位块709下,使得第二卡位块709回缩,将第三弹簧711压缩到较短。
145.如图21所示,所述第二卡位块709包括:第二卡位块本体7091和第二把手接触端7092;所述第二把手接触端7092与第二卡位块本体7091固定连接,其用于扣住把手8。所述第二卡位块本体7091上设有用于第二推块710滑动的推块空间7093,在第二推块710向远离第二电机707方向移动时,第二推块710在推块空间7093中滑动,带动第二卡位块本体7091移动。第二推块710与第二卡位块本体7091配合,用于限制第二卡位块本体7091的运动范
围。
146.所述第二推块710和第二卡位块本体7091的接触面中至少包括一面斜面接触面7094。斜面接触面7094使得第二推块710与第二卡位块本体7091相互抵靠,第二推块710在推块空间7093中滑动的长度,决定第二卡位块本体7091的位移长度。
147.所述第二把手接触端7092上设有用于把手8滑动的第二把手滑动斜面7095。
148.在人推动把手8靠近把手固定子系统7时,把手8的第二扣头85可在第二把手滑动斜面7095上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把手8推动第二卡位块709后缩,由于第二推块710在推块空间7093中有一定活动范围,因此,第二推块710不会在第二卡位块709后缩过程中,对第二卡位块709进行阻挡,直到把手8与第二卡位块709扣住。
149.当第二卡位块709被第二推块710带动后移与第二扣头85脱开,当第二卡位块709被第二推块710带动前进到设定位置后,把手8合上过程中,其中的第二扣头85会先压住第二把手滑动斜面7095,当第二扣头85滑过第二把手滑动斜面7095后,第二卡位块709或第二卡位块709中的第二把手滑动斜面7095会在第三弹簧711作用下瞬间复位,从而卡住第二扣头85。
150.所述把手固定子系统7还包括第二限位件712,所述第二限位件712用于固定第二电机707或第三弹簧711位置,或限定第二卡位块709或第二推块710的运动范围。第二限位件712为第二电机707、第二卡位块709、第二推块710和第三弹簧711的底座。
151.如图17所示,所述传动推动子系统10包括:连杆装置104、第二联动板105和第二转板106;
152.所述连杆装置104的一端与把手8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板105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板105与第二转板106连接;所述连杆装置104运动时带动第二联动板105运动,第二联动板105带动第二转板106转动。
153.所述带动第二转板106转动包括两种实现方式:可通过推动的方式,去推动第二转板106转动,可通过拉动的方式,去拉动第二转板106转动。
154.把手固定子系统7释放把手8后,人手用力把手8,使得与把手8连接连杆装置104一起运动,连杆装置104又带动第二联动板105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板106转动。
155.所述连杆装置104与把手8连接处设有弹出把手子系统9。所述弹出把手子系统9包括:扭簧91。把手固定子系统7释放把手8后,扭簧91对把手8施加弹力,使得把手8弹出锁壳6外。
156.所述连杆装置104包括:第二连杆1041和第三连杆1042;
157.所述第二连杆1041的一端与把手8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连杆104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042与第二联动板105连接,第三连杆1042上还设有旋转轴10421,运动时第三连杆1042以旋转轴10421为旋转中心。
158.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轴10421是插入固定板12,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展示的实现方式,旋转轴10421插入其他固定装置中,也可实现本发明。
159.如图22所示,所述第二联动板105上设有转板滑动区1051,所述第二转板106接入转板滑动区1051。
160.第二联动板105通过其上的转板滑动区1051,可将第二转板106限制在一定的位置范围内,在第二联动板105运动时,推动与转板滑动区1051连接的第二转板106转动。
161.如图22所示,第二联动板105还设有连杆转动框1052,第二连杆1041伸入连杆转动框1052中,并与第二联动板105活动连接,使得第二连杆1041可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或转动,以及滑动和转动。
162.如图24和25所示,所述第二转板106包括:转板套体13和被推动头14;所述转板套体13与被推动头14固定连接,所述转板套体13套在连接块上;所述被推动头14与第二联动板105接触,被第二联动板105带动或推动位移。
16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板106的类型包括:主锁转板和反锁转板,如图17所示,第二转板106包括:第三主锁转板1061和第四反锁转板1062。
164.如图23所示,所述把手8包括:第二把手本体84和第二扣头85;
165.所述第二扣头85与第二把手本体8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扣头85与把手固定子系统7连接。所述第二把手本体84上设有导槽86;所述导槽86用于放置传动推动子系统10。
166.在人的作用下,把手8缩回锁壳6,与把手8连接的连杆装置104可部分缩回到把手8的导槽86中。
167.所述第二把手本体84上设有连接件87;所述连接件87用于将第二把手本体84与传动推动子系统10连接。扭簧91可套在连接件87上,便于对把手8施加弹力。
168.如图24所示,第二连杆1041上设有活动孔10421和旋转轴10422;通过销钉等连接件将第二联动板105通过活动孔10422与第二连杆1041活动连接,旋转轴10421插入固定板12,与固定板12活动连接。
169.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具有固定板12和固定框8,固定板12可设置两块,具体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用于设置在现有电子防盗锁锁壳锁体2上,用于固定本发明设计的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内的各部件,第二固定板用于协助第一固定板去固定本发明设计的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内的各部件,还用于协同第一固定板构建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各部件的放置空间。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根据工程需要进行适应性设置即可。
170.本发明中固定框8一方面与把手8配合,在把手缩回锁壳6后,与固定框8配合,使得把手8所在的壳体外观平整优美,另一方面与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配合,构成较封闭的容纳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中各部件的空间。
171.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一种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还包括:火灾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
172.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电子防盗锁1端,火灾监测系统固定设置在建筑墙体上;所述火灾监测系统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第一电机701或第二电机707连接。
173.如图27所示,火灾监测系统包括:火灾传感器、第一主控模块、第一报警模块、第一通信模块、监测端电源模块和监测端电源;
174.所述监测端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监测端电源电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主控模块、第一报警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火灾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分别与火灾传感器、第一报警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175.控制系统包括:第二通信模块、第二报警模块、第二主控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端电源模块和控制端电源;
176.所述控制端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端电源电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报警模
块、第二通信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其输出端还与第一电机701或第二电机707电连接;所述第二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二报警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一电机701或第二电机707进行工作。
177.火灾传感器包括:火焰探测器、气体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
178.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可以设置按键,在火灾消灭时,或者误报警的情况下,可通过复位按键关闭报警模块的报警,以及控制第一电机701或第二电机707复位。
179.在本实施例中,火灾监测系统可设置多个,分布于室内或者墙体内,避免外部人员对其进行破坏。
18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报警模块和第二报警模块可采用蜂鸣器进行报警,也可以采用其他响铃,或者灯光,不同的情况报警强度不同。
18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可采用zig-bee、蓝牙(bluetooth)、无线宽带(wi-fi)、超宽带(uwb)和近场通信(nfc)等,不做具体限定。
182.火灾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中的异常传感数据,并发送至第一主控模块,经过第一主控模块处理后,若异常,则可通过第一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并将异常数据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发送至第二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异常数据后,通过第二主控模块处理异常数据,通过第二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处理,并通过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第一电机701或第二电机707进行解锁。在接收到复位键的复位信号后,第二主控模块控制第一电机701或第二电机707进行复位。
183.当无火灾发生情况下,电子防盗锁主锁舌及活动锁由现有的功能控制,如室内锁把手和人脸、密码、指纹等电子方式控制上锁和解锁;防盗锁舌由室内人手旋转防盗锁舌旋钮进行上锁和解锁,此时的室外本发明及本发明内的把手8无任何作用及功能。
184.当火灾发生,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收到异常烟雾或温度信号后,自动弹出室外把手8,人在室外操作把手8即可开启解锁防盗锁舌、主锁舌及活动锁舌,打开入户门,直到火灾险情解除后控制系统复位,把手8复位后才能恢复电子防盗锁1的正常功能。
185.在实施例1中,当火灾发生,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收到异常烟雾或温度信号后,自动控制第一电机701旋转带动第一螺杆702旋转,第一螺杆702带动第一推块704位移,第一推块704位移带动第一卡位块703脱开与把手8的接触。把手8在第一弹簧705推动弹簧柱91的作用下,自动弹出。以第一联动板102上的抵靠件1025为旋转中心,第一连杆101的一端的把手8通过手操作下压,第一连杆101另一端部分自动上升推动第一联动板102位移,第一联动板102位移同时带动主锁转板和反锁转板旋转,最后带动主锁舌动力连接块4和反锁舌动力连接块5旋转,达到开启解锁防盗锁舌、主锁舌及活动锁舌的目的。当火灾消防解除后,按下消防复位键,第一电机701自动转动带动第一螺杆702旋转,第一螺杆702带动第一推块704向远离第一电机701移动,第一卡位块703在第一弹簧705的作用下,自动位移复位。把手8在人的作用下,把手8与第一卡位块703配合,卡住把手8不会弹出。
186.在实施例2中,当火灾发生,电子防盗锁锁舌解锁系统收到异常烟雾或温度信号后,自动控制第二电机707旋转带动第二螺杆708旋转,第二螺杆708带动第二推块710向远离第二电机707位移,使得第二卡位块709回缩,第三弹簧711被压缩,把手8与第二卡位块709脱离,在弹出把手子系统9的作用下,把手8自动弹出。人手按压把手8,手动操作的作用力经把手8传导给第二连杆1041,第二连杆1041带动第三连杆1042围绕第三连杆1042的旋
转轴10422旋转,第三连杆1042旋转位移带动第二联动板105位移,第二联动板105位移带动主锁转板和反锁转板旋转,主锁转板和反锁转板旋转带动主锁舌动力连接块4和反锁舌动力连接块5旋转,最后带动主锁舌、反锁舌和活动锁舌后缩,打开锁具,实现解锁。当把手8弹出后,需按下消防复位键,第二电机707带动第二螺杆708旋转,第二螺杆708带动第二推块710向靠近第二电机707方向位移,此时,第二卡位块709在第三弹簧711弹簧力作用下位移到能与把手8接触且卡住的位置,方可锁上把手8。当把手8弹出后,如果不按消防复位键,则把手8不能自动锁上,此时,锁具的其他功能如密码、指纹、卡等均不可使用,保证火灾时消防疏散救援通道畅通,避免误操作再次锁上门,影响逃生救援。当把手8弹出后,密码、指纹、钥匙等均不可使用,但活动锁舌和室内把手均可正常使用,不影响锁具的正常机械开启关闭。
187.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电子防盗锁的防盗锁舌、主锁舌及活动锁舌在火灾发生后人不在家、人员昏迷、火灾阻挡不能开锁等情况下,电子防盗锁接到异常烟雾或温度信号后自动将室外隐藏把手8弹出,人在室外操作把手8即可开启解锁防盗锁舌、主锁舌及活动锁舌。保证火灾情况下室外人员及时打开入户门进屋实施救援,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