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锁芯及电子锁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75886阅读:来源:国知局
簧36 —端通过拉簧固定销368固定在前锁芯20的内腔,其另一端连接拨杆34的中部,拉簧36的回复力牵动拨杆34以旋动基点作逆时针转动。
[0037]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芯无需通电,锁芯在常态下处于锁止状态,此时由于活塞35受拉簧36牵制,活塞35的锤头封闭阶梯通孔的出口,将球头锁杆33限制在阶梯通孔里,且其球头卡在柜锁体10的卡槽12处,使得锁芯无法旋动,进而保持在锁止位置。
[0038]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1的电子锁芯相配合的电子钥匙90,包括钥匙主体和设置于钥匙主体内的电源及第二微处理单元,所述钥匙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极触头21配合对接的识别头93,与第二微处理单元连接,还设置有存储模块和用于与电子锁头交换数据的第二数据交互模块,所述识别头93的端面与电子锁头的端面均呈平板状,且,该识别头93的侧面设有一凸起,其与该前锁芯20的凹点29匹配衔接。
[0039]如图13所示,基于上述结构和设置,实施例1的电子锁芯开启过程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0040]一、匹配电子密码,将电子钥匙90与前锁芯20对接,使电子钥匙90的识别头93与电子锁头的锁头端面相互抵接,电子钥匙90的电源开启,则第二微处理单元通过第二输出模块向前锁芯20的第一输入模块输送预置于存储器的编码信息,前锁芯20的第一微处理单元接收到上述编码信息后将进行判断,并经由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入模块将反馈信息发送至第二微处理单元。在上述过程中,如果电子钥匙90的发送的编码信息与预置的前锁芯20内的编码信息不匹配,则电子钥匙90的电源不能连通镍钛合金丝37,电子锁芯保持锁止状态;如果电子钥匙90的发送的编码信息与预置的前锁芯20内的编码信息相匹配,则第一微处理器指令使电子钥匙90的电流流经PCB块25并接通镍钛合金丝37。
[0041]二、机械开锁,在上一步骤中,一旦镍钛合金丝37被接通,其通电后发热导致自身温度升高并收缩,该收缩动作牵动拨杆34,拨杆34顺时针转动,拨杆34推动活塞35更深入盲孔中,使得活塞35的锤头移离延体31的阶梯通孔的出口,露出空间。此时,转动电子钥匙90带动前锁芯20转动,前锁芯20带动与其卡接的后锁芯30转动,后锁芯30相对于柜锁体10旋动,通过球头锁杆33的杆体伸向盲孔,球头锁杆33滑动离开柜锁体10的卡槽12,从而升上活塞35的露出空间,解锁。
[0042]当要将电子锁芯重新上锁时,将电子钥匙90转动复位,球头锁杆33复位至柜锁体10的卡槽12上方,通过锁杆弹簧333的弹力,球头锁杆33的球头被压回卡槽12处。此时电子钥匙90抽离电子锁芯,电子锁芯失去电能,无法维持镍钛合金丝37的收缩,镍钛合金丝37恢复原长度,拉簧36将活塞35拉离盲孔,活塞35的锤头重新封闭阶梯通孔的出口,电子锁芯恢复锁止状态。
[0043]实施例2
[0044]如图4-8所示,实施例2的电子锁芯,包括一套箱式的挂锁体110、与其连接的锁环70,及置于挂锁体110内腔的外锁芯50、前锁芯20、后锁芯30与两颗钢珠60。前锁芯20与后锁芯30相互卡接,并塞设于外锁芯50的内腔,该前锁芯20与后锁芯30均可相对于外锁芯50旋转。
[0045]具体地,该外锁芯50通过固定销固定在挂锁体110的内腔中,且外锁芯50的内壁设有一卡槽12。
[0046]该前锁芯20为一腔体,其内设有电极触头21、电极卡环23、PCB块25及PCB座27。电极触头21嵌接于前锁芯20的前端,共同形成电子锁芯的锁头端面,锁头端面外侧的前锁芯20的内侧壁上设有一限位凹点29,用于与电子钥匙90的识别头93匹配连接,并带动前锁芯20旋转。且电极触头21与前锁芯20之间设绝缘体,具体地,该绝缘体为套设在电极触头21上的电极绝缘套212。电极卡环23套接该电极触头21,以固定住电极触头21。且,电极卡环23与前锁芯20之间夹设绝缘垫圈234。电极绝缘套212与绝缘垫圈234的共同作用,确保流经电极触头21的电流不接通挂锁体110。该电极触头21连接PCB块25。PCB座27设于前锁芯20的内腔,并固定住PCB块25。该PCB块25内设第一微处理器,该第一微处理器包括存储模块。
[0047]该后锁芯30为一腔体,其一端与前锁芯20卡接,其另一端设有延体31,延体31的连接端设有一阶梯通孔,阶梯通孔的大孔径端与挂锁体110的卡槽12相互垂直连通,其小孔径端垂直连通后锁芯30内壁与延体31外壁共同形成的盲孔。延体31的另一端为联动座38,联动座上设有凸轮。后锁芯30内设有球头锁杆33、拨杆34、活塞35、拉簧36及镍钛合金丝37。球头锁杆33套上锁杆弹簧333后,塞设于延体31的阶梯通孔中,且球头锁杆33的球头抵住挂锁体110的卡槽12,锁杆弹簧333抵住球头锁杆的球头与阶梯通孔的台面。活塞35带有锤头的一端置于盲孔中,其另一端通过活塞销357活动连接拨杆34的旋转端,活塞35的锤头在盲孔中作活塞35运动。拨杆34与活塞35连接。拨杆34的旋转端与活塞35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为基点端。该拨杆34的基点端通过拨杆销345与后锁芯30的内腔活动连接,作为该拨杆34的旋动基点。镍钛合金丝37 —端设有铜合金端子372,铜合金端子372通过低熔点焊料275焊接在PCB座27上。镍钛合金丝37的另一端连接旋动基点下方的拨杆34的一端,使镍钛合金丝37的收缩牵动拨杆34以旋动基点顺时针转动。拉簧36的一端通过拉簧固定销368固定在前锁芯20的内腔,其另一端连接拨杆34的中部,拉簧36的回复力牵动拨杆34以旋动基点作逆时针转动。
[0048]锁环70为倒U状,其两端分别设有凹口,锁环70的两端插入挂锁体110中,且锁环70的两端凹口处与联动座38之间分别设置一钢珠60。钢珠60限位锁环70。
[0049]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中图7为电子锁芯的锁止状态,图8为电子锁芯的开锁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芯无需通电,锁芯在常态下处于锁止状态,此时由于活塞35受拉簧36牵制,活塞35的锤头封闭阶梯通孔的出口,将球头锁杆33限制在阶梯通孔里,且其球头卡在挂锁体110的卡槽12处,使得锁芯无法旋动,致使钢珠60限位于锁环70与联动座38的凸轮之间,进而保持在锁止位置。只有当联动座旋转,其凸轮移开不顶抵钢珠60,锁环70才能打开。
[0050]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2的电子锁芯相配合的电子钥匙90,包括钥匙主体和设置于钥匙主体内的电源及第二微处理单元,所述钥匙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极触头21配合对接的识别头93,与第二微处理单元连接,还设置有存储模块和用于与电子锁头交换数据的第二数据交互模块,所述识别头93的端面与电子锁头的端面均呈平板状,且,该识别头93的侧面设有一凸起,其与该前锁芯20的凹点29匹配衔接。
[0051]如图13所示,基于上述结构和设置,实施例1的电子锁芯开启过程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0052]一、匹配电子密码,将电子钥匙90与前锁芯20对接,使电子钥匙90的识别头93与电子锁头的端面相互抵接,电子钥匙90的电源开启,则第二微处理单元通过第二输出模块向前锁芯20的第一输入模块输送预置于存储器的编码信息,前锁芯20的第一微处理单元接收到上述编码信息后将进行判断,并经由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入模块将反馈信息发送至第二微处理单元。在上述过程中,如果电子钥匙90的发送的编码信息与预置的前锁芯20内的编码信息不匹配,则电子钥匙90的电源不能连通镍钛合金丝37,电子锁芯保持锁止状态;如果电子钥匙90的发送的编码信息与预置的前锁芯20内的编码信息相匹配,则第一微处理器指令使电子钥匙90的电流流经PCB块25并接通镍钛合金丝37。
[0053]二、机械开锁,在上一步骤中,一旦镍钛合金丝37被接通,其通电后发热导致自身温度升高并收缩,该收缩动作牵动拨杆34,拨杆34顺时针转动,拨杆34推动活塞35更深入盲孔中,使得活塞35的锤头移离延体31的阶梯通孔的出口。此时,转动电子钥匙90带动前锁芯20转动,前锁芯20带动与其卡接的后锁芯30转动,后锁芯30相对于外锁芯50旋动,通过球头锁杆33的杆体伸向盲孔,球头锁杆33滑动离开挂锁体110的卡槽12,且联动座38随之旋转,联动座38的凸轮移离,此时,凸轮不再顶抵钢珠60,两颗钢珠60客向联动座38靠拢移动,锁环70的锁止端从挂锁体110中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