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1391阅读:1222来源:国知局
取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灾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取水装置可应用于并非限于例举的如下场合:其一,配套于作为消防车辆的水带车,此类水带车如CN202802600U(水带铺设消防车)、CN202967760U(一种大口径非金属输送水带自动铺设卷收装置)、CN101607118B(安装有消防水带铺设与拾取装置的消防装备)、CN103785125B(水带收取与铺设消防车)、CN103785126B(具有自动收放带功能的消防车)和CN103751931B(消防水带自动铺设消防车),等等,配套取水装置后能使水带车具有取水功能,在消防部门接获“火警”时只需出动水带车,从而可省去供水车,也就是说将供水消防车如泵浦车的功能在水带车上体现,既可节省资源,又能降低消防部门的日常管护工作量以及管护使用成本;其二,在遭遇极端天气如强降水导致城乡某区域内涝时,能担当应急排涝之责;其三,当特定水域如城乡居民日常用水水域遭特发性事件如危化品泄漏影响时,能为城乡居民临时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其四,当遇到极旱气候致使城乡居民日常饮用水困难时,可解决燃眉之急,并且还可用于抗旱供水

若要满足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诸情形下的使用要求,那么取水装置需具备良好的机动性例如方便移动与搭载、功能的完善性如自身需要配备取水泵和动力机构等等、整体结构的紧凑与简练性、操作的便利性,等等。然而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良好的移动性以及能方便地搭载于消防车辆或类似的车辆上、有利于实现自主取水或排水、有益于满足结构紧凑与合理要求以及有便于操作的取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取水装置,包括一取水模块,该取水模块包括取水箱、油管盘驱动机构、油管盘、油管盘油管、取水泵、取水泵吊装机构、取水泵驱动机构、消防水带连接管和分配阀,在取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取水箱行走轮,在取水箱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上部设置有一取水箱正箱门,而在取水箱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取水泵的位置设置有一取水泵蔽护门,油管盘驱动机构在对应于取水箱正箱门的位置设置在取水箱内并且与取水泵驱动机构液压油路连接,油管盘与油管盘驱动机构连接,油管盘油管盘绕在油管盘上并且与取水泵以及取水泵驱动机构油路连接,取水泵在对应于所述取水泵蔽护门的位置设置在取水箱内,取水泵吊装机构设置在取水箱的顶部,该取水泵吊装机构与取水泵吊挂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的分配阀油路连接,取水泵驱动机构设置在取水箱内,消防水带连接管的一端通过取水带与取水泵的取水泵出水口连接,另一端在使用状态下供消防水带连接,分配阀设置在取水箱内并且与取水泵驱动机构油路连接,其中,在所述取水箱的顶部并且在对应所述取水泵吊装机构的上方的位置铰设有一用于对取水泵吊装机构蔽护的吊臂蔽护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油管盘驱动机构包括油管盘驱动电机、油管盘驱动减速箱、油管盘驱动减速箱固定座、进油腔进油连接管、回油腔回油连接管、回油腔回油旋转接头和回油旋转接头油管,油管盘驱动电机与油管盘驱动减速箱彼此配合并且由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连同油管盘驱动电机固定在油管盘驱动减速箱座上,该油管盘驱动减速箱的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减速箱轴进油腔和一减速箱轴回油腔,在减速箱轴进、回油腔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将减速箱轴进油腔与减速箱轴回油腔彼此隔离的进回油腔隔离板,在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朝向所述油管盘的一端构成有一减速箱轴法兰盘,油管盘驱动减速箱座在对应于所述取水箱正箱门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取水箱内并且位于取水箱内的上部,进油腔进油连接管在对应于减速箱轴进油腔的位置与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固定并且与减速箱轴进油腔相通,回油腔回油连接管在对应于减速箱轴回油腔的位置与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固定并且与减速箱轴回油腔相通,回油腔回油旋转接头与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背离所述油管盘的一端连接并且与减速箱轴回油腔相通,回油旋转接头油管的一端与回油腔回油旋转接头连接,而回油旋转接头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取水泵驱动机构油路连接,所述的取水泵由取水泵油马达驱动,该取水泵油马达具有一取水泵油马达进油口和一取水泵油马达回油口,所述的油管盘油管与取水泵油马达进油口以及取水泵油马达回油口油路连接,所述水泵驱动机构与所述减速箱轴进油腔油路连接,所述的油管盘驱动电机与所述取水泵驱动机构电气连接;在所述消防水带连接管上设置有一与消防水带连接管的消防水带连接管腔相通的板式冷却器引水管,该板式冷却器引水管与所述的取水泵驱动机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油管盘的中心位置具有一油管盘盘毂,该油管盘盘毂由以辐射状分布的油管盘辐条支持,油管盘盘毂与所述减速箱轴法兰盘固定,所述的油管盘油管由油管盘油管进油管和油管盘油管回油管组成,油管盘油管进油管的一端与油管盘油管进油接头连接,该油管盘油管进油接头由进油接头连接管与所述的进油腔进油连接管连接,油管盘油管进油管的中部盘绕在油管盘上,而油管盘油管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取水泵的取水泵油马达的取水泵油马达进油口连接,油管盘油管回油管的一端与油管盘油管回油接头连接,该油管盘油管回油接头由回油接头连接管与所述回油腔回油连接管连接,油管盘油管回油管的中部盘绕在油管盘上,而油管盘油管回油管的另一端与取水泵的取水泵油马达的取水泵油马达回油口连接,所述的油管盘油管进油接头以及油管盘油管回油接头固定在油管盘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取水泵吊装机构包括基部吊臂、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基部吊臂升降油缸、取水泵牵引绳盘驱动电机、取水泵牵引绳盘支承座、取水泵牵引绳盘和取水泵牵引绳,基部吊臂对应于所述取水箱的顶部,并且在非启用状态下由所述的吊臂蔽护罩蔽护,该基部吊臂的一端与取水箱铰接,而基部吊臂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下部固定有一吊臂升降油缸柱连接座,在该吊臂升降油缸柱连接座上转动地设置有一牵引绳过渡导滑轮,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彼此形成伸缩式叠套关系并且与基部吊臂相配合,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的数量与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相等,该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以卧置状态设置在基部吊臂上并且该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柱与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连接,基部吊臂升降油缸铰接在所述的取水箱内,该基部吊臂升降油缸的基部吊臂升降油缸柱朝向上并且与所述的吊臂升降油缸柱连接座连接,取水泵牵引绳盘支承座与基部吊臂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取水泵牵引绳盘驱动电机与取水泵牵引绳盘支承座固定并且与所述的取水泵驱动机构电气连接,取水泵牵引绳盘转动地支承在取水泵牵引绳盘支承座上并且与取水泵牵引绳盘驱动电机传动配合,取水泵牵引绳的一端与取水泵牵引绳盘固定,中部绕复在取水泵牵引绳盘上,而取水泵牵引绳的另一端在途经所述牵引绳过渡导滑轮后与所述的取水泵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各通过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油管与所述的分配阀液压油路连接,所述的基部吊臂升降油缸通过基部吊臂升降油缸油管与分配阀液压油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取水泵驱动机构包括柴油箱、柴油发动机、高压油泵、电池箱、液压油箱和板式冷却器,柴油箱以及柴油发动机设置在所述取水箱内并且位于取水箱的下部,柴油发动机由柴油供给管路与柴油箱连接,在柴油发动机朝向高压油泵的一侧固定有一油泵固定盘,高压油泵与油泵固定盘固定并且与柴油发动机传动配合,该高压油泵的高压油泵出油管与四通接头的四通接头第一接口连接,高压油泵的高压油泵进油管与液压油箱连接,并且高压油泵的高压油泵溢流管同样与液压油箱连接,电池箱以及液压油箱设置在取水箱内,该电池箱由水带铺设消防车的发电系统为其充电,在液压油箱内设置有一第一过滤器和一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的第一过滤器接口伸展到液压油箱外,第二过滤器的第二过滤器接口同样伸展到液压油箱外,所述的高压油泵进油管与该第二过滤器接口连接,并且在高压油泵进油管的管路上设置有高压油泵进油控制阀,板式冷却器伴随于液压油箱设置在取水箱内,该板式冷却器具有一板式冷却器冷却水进水口、一板式冷却器出水口、一板式冷却器进油接口和一板式冷却器出油接口,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引水管与板式冷却器冷却水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回油旋转接头油管与板式冷却器进油接口油路连接,在板式冷却器出油接口与所述的第一过滤器接口之间连接有一板式冷却器回油管,其中:所述的板式冷却器冷却水进水口位于板式冷却器的一侧上部,而板式冷却器出水口位于板式冷却器的另一侧的下部并且与板式冷却器冷却水进水口形成对角关系,所述的板式冷却器进油接口位于板式冷却器的一侧下部,而板式冷却器出油接口位于板式冷却器的另一侧的上部并且与板式冷却器进油接口形成对角关系,所述四通接头还具有一四通接头第二、第三接口和一四通接头第四接口,在四通接头第二接口与所述的液压油箱之间连接有一高压油管溢流管,在该高压油管溢流管的管路上配设有高压油管溢流阀,在四通接头第三接口与所述的分配阀之间连接有一分配阀进油管,在四通接头第四接口上连接有一高压油泵高压油输送管的一端,而该高压油泵高压油输送管的另一端与高压油输送管活络接头连接,该高压油输送管活络接头与所述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朝向所述油管盘的一端连接并且与所述的减速箱轴进油腔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取水箱正箱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并且朝向取水箱的方向各设置有一正箱门启闭作用缸,该正箱门启闭作用缸的正箱门启闭作用缸柱与取水箱连接;在取水箱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取水泵蔽护门的两侧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取水泵蔽护门启闭油缸,该取水泵蔽护门启闭油缸与所述的分配阀液压油路连接,并且该取水泵蔽护门启闭油缸的取水泵蔽护门启闭油缸柱与取水泵蔽护门朝向取水箱的一侧连接;在取水箱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吊臂蔽护罩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两侧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吊臂蔽护罩启闭作用缸,该吊臂蔽护罩启闭作用缸的吊臂蔽护罩启闭作用缸柱与吊臂蔽护罩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正箱门启闭作用缸以及吊臂蔽护罩启闭作用缸为气弹簧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取水箱的底部固定有一对取水箱插拔导板,而在取水箱的左右侧各固定有一锁止钩配合卡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取水箱插拔导板的横截面形状呈∧字形或n字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其一,由于在取水模块的结构体系的取水箱的底部设置了取水箱行走轮,因而具有良好的可移动性,又由于在取水箱的底部固定有一对取水箱插拔导板以及在取水箱的左右侧各固定有锁止钩配合卡销,因而能与消防车辆或类似的车辆相配合并得以被锁止;其二,由于由取水泵驱动机构支持取水泵工作,因而无需借助外界动力而得以实现自主取水或排水;由于构成整个取水模块的部件设置合理,因而能满足结构紧凑以及操作便利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油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搭载于水带铺设消防车上应用例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对取水箱插拔导板以及锁止钩配合卡销与增设以于水带铺设消防车上的取水模块装载机构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搭载有本实用新型取水模块的水带铺设消防车取水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取水模块3的结构体系的取水箱31、油管盘驱动机构32、油管盘33、油管盘油管34、取水泵35、取水泵吊装机构36、取水泵驱动机构37、消防水带连接管38和分配阀39,在取水箱31的底部设置有取水箱行走轮317(四个),在取水箱3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上部通过铰链3122设置有一取水箱正箱门312,而在取水箱31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取水泵35的位置通过取水泵蔽护门铰链3131设置有一取水泵蔽护门313,油管盘驱动机构32在对应于取水箱正箱门312的位置设置在取水箱31内并且与取水泵驱动机构37液压油路连接,油管盘33与油管盘驱动机构32连接,油管盘油管34盘绕在油管盘33上并且同时与取水泵35以及取水泵驱动机构37油路连接,取水泵35在对应于前述取水泵蔽护门313的位置设置在取水箱31内,取水泵吊装机构36设置在取水箱31的顶部,该取水泵吊装机构36与取水泵35吊挂连接并且还与前述的分配阀39油路连接,取水泵驱动机构37设置在取水箱31内,消防水带连接管38的一端通过取水带383(图5示)与取水泵35的取水泵出水口连接,另一端在使用状态下供消防水带或类似的管路连接,分配阀39设置在取水箱31内并且与取水泵驱动机构37油路连接。其中,在前述取水箱31的顶部并且在对应前述取水泵吊装机构36的上方的位置铰设有一用于对取水泵吊装机构36蔽护的吊臂蔽护罩314。

继续见图1,前述的油管盘驱动机构32包括油管盘驱动电机321、油管盘驱动减速箱322、油管盘驱动减速箱固定座323、进油腔进油连接管324、回油腔回油连接管325、回油腔回油旋转接头326和回油旋转接头油管327,油管盘驱动电机321与油管盘驱动减速箱322彼此配合并且由油管盘驱动减速箱322连同油管盘驱动电机321固定在油管盘驱动减速箱座323上,该油管盘驱动减速箱322的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3221的轴向中央构成有一减速箱轴进油腔3222和一减速箱轴回油腔3223,在减速箱轴进、回油腔3222、3223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将减速箱轴进油腔3222与减速箱轴回油腔3223彼此隔离的进回油腔隔离板3224,在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3221朝向前述油管盘33的一端构成有一减速箱轴法兰盘3225,油管盘驱动减速箱座323在对应于前述取水箱正箱门312的位置固定在前述取水箱31内并且位于取水箱31内的上部,进油腔进油连接管324在对应于减速箱轴进油腔3222的位置与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3221固定并且与减速箱轴进油腔3222相通,回油腔回油连接管325在对应于减速箱轴回油腔3223的位置与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3221固定并且与减速箱轴回油腔3223相通,回油腔回油旋转接头326与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3221背离前述油管盘33的一端连接并且与减速箱轴回油腔3223相通,回油旋转接头油管327的一端与回油腔回油旋转接头326连接,而回油旋转接头油管327的另一端与前述的取水泵驱动机构37油路连接。

由图1和图2所示并且依据专业常识,前述的取水泵35由取水泵油马达351驱动,该取水泵油马达351具有一取水泵油马达进油口3511和一取水泵油马达回油口3512,前述的油管盘油管34与取水泵油马达进油口3511以及取水泵油马达回油口3512油路连接,前述水泵驱动机构37与前述减速箱轴进油腔3222油路连接,前述的油管盘驱动电机321与前述取水泵驱动机构37电气连,即与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取水泵驱动机构37的结构体系的电池箱374电气连接。在前述消防水带连接管38上设置有一与消防水带连接管38的消防水带连接管腔381相通的板式冷却器引水管382,该板式冷却器引水管382与前述的取水泵驱动机构37连接。

继续见图1,在前述油管盘33的中心位置具有一油管盘盘毂331,该油管盘盘毂331由以辐射状分布的油管盘辐条332支持,油管盘盘毂331通过油管盘盘毂螺钉3311在对应于预设在油管盘盘毂331上的螺钉孔3312的位置与前述减速箱轴法兰盘3225固定,并且由旋配在油管盘盘毂螺钉3311末端的限定螺母33111限定。前述的油管盘油管34由油管盘油管进油管341和油管盘油管回油管342组成,油管盘油管进油管341的一端与油管盘油管进油接头3411连接,该油管盘油管进油接头3411由进油接头连接管34111与前述的进油腔进油连接管324连接,油管盘油管进油管341的中部盘绕在油管盘33上,而油管盘油管进油管341的另一端与前述取水泵35的取水泵油马达351的取水泵油马达进油口3511连接,油管盘油管回油管342的一端与油管盘油管回油接头3421连接,该油管盘油管回油接头3421由回油接头连接管34211与前述回油腔回油连接管325连接,油管盘油管回油管342的中部盘绕在油管盘33上,而油管盘油管回油管342的另一端与取水泵35的取水泵油马达351的取水泵油马达回油口3512连接,前述的油管盘油管进油接头3411以及油管盘油管回油接头3421固定在油管盘33上。

继续见图1,前述的取水泵吊装机构36包括基部吊臂361、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362、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363、基部吊臂升降油缸364、取水泵牵引绳盘驱动电机365、取水泵牵引绳盘支承座366、取水泵牵引绳盘367和取水泵牵引绳368,基部吊臂361对应于前述取水箱31的顶部,并且在非启用状态下由前述的吊臂蔽护罩314蔽护,以图3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基部吊臂361的左端通过基部吊臂轴销3612铰接在一对轴销座36121上,该对轴销座36121固定在取水箱31上,而基部吊臂361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下部固定有一吊臂升降油缸柱连接座3611,在该吊臂升降油缸柱连接座3611上转动地设置有一牵引绳过渡导滑轮36111,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362彼此形成伸缩式叠套关系并且与基部吊臂361相配合,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363的数量与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362相等,该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363以卧置状态设置在基部吊臂361上并且该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363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柱3631与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362连接,基部吊臂升降油缸364铰接在前述的取水箱31内,该基部吊臂升降油缸364的基部吊臂升降油缸柱3641朝向上并且通过油缸柱连接销轴36411与前述的吊臂升降油缸柱连接座3611连接,取水泵牵引绳盘支承座366与基部吊臂361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取水泵牵引绳盘驱动电机365与取水泵牵引绳盘支承座366固定并且与前述的取水泵驱动机构37电气连接,即与下面还要提及的取水泵驱动机构37的结构体系的电池箱374电气连接,取水泵牵引绳盘367通过取水泵牵引绳盘轴转动地支承在取水泵牵引绳盘支承座366上并且与取水泵牵引绳盘驱动电机365传动配合(传动连接),取水泵牵引绳368的一端与取水泵牵引绳盘367固定,中部绕复在取水泵牵引绳盘367上,而取水泵牵引绳368的另一端在途经前述牵引绳过渡导滑轮36111后与前述的取水泵35上的牵引绳固定钩352固定。其中:前述的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363各通过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油管3632与前述的分配阀39液压油路连接,前述的基部吊臂升降油缸364通过基部吊臂升降油缸油管3642与分配阀39液压油路连接。

当取水模块3移离于由图4示意的并且在下面还要详述的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并转移至由图5示意的水源10处时,即进入启用状态时,由消防人员将吊臂蔽护罩314向上掀起即向上翻转,同时在取水泵驱动机构37的工作下由消防人员对分配阀39的操作手柄392进行操作,使取水泵蔽护门313处于开启状态,即呈由目前图3所示的状态。还与此同时,且同样由消防人员按照分配阀39的显示面板393上的指示对相应的操作手柄392操作,基部吊臂升降油缸364工作,基部吊臂升降油缸柱3641向缸体外伸展即向上伸展,推动基部吊臂361的前述自由端向上昂起,同时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363工作,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柱3631向缸体外伸展(即按图3所示位置状态为例向右伸展),使取水泵35移出取水箱31的箱腔,并使取水泵35抵达水源10的水中,取水泵35离开水源岸壁的距离取决于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362的伸展程度,而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362的伸展程度取决于所启用的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363的个数及其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柱3631的伸展程度,伸展程度越大,取水泵牵引绳368放出的量越多,反之同例。在前述过程中,由于油管盘油管34的油管盘油管进油管341以及油管盘油管回油管342是分别与取水泵35的取水泵油马达351的取水泵油马达进油口3511以及取水油马达回油口3512连接的,因而油管盘驱动机构32的结构体系的并且具有正反转功能的油管盘驱动电机321也同时工作,由其带动油管盘驱动减速箱322,由油管盘驱动减速箱322的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3221带动油管盘33,使绕复其上的前述油管盘油管进油管341以及油管盘油管回油管342双双处于从油管盘33上退出的状态,退出程度与取水泵牵引绳368的放绳长度大体上呈亦步亦趋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取水泵35引入水源10之前,需将前述的消防水带连接管38通过取水带383与取水泵38的取水泵出水口连接。由于将取水泵35返回于取水箱31内的动作过程与前述相反,但动作原理相同,因而申请人不再复述。

请参见图1并且结合图2,前述的取水泵驱动机构37包括柴油箱371、柴油发动机372、高压油泵373、电池箱374、液压油箱375和板式冷却器376,柴油箱371以及柴油发动机372设置在前述取水管31内并且位于取水箱31的下部,柴油发动机372由柴油供给管路与柴油箱371连接,在柴油发动机372朝向高压油泵373的一侧固定有一油泵固定盘3721,依据专业常识,柴油发动机372通常配有离合器3722(图3示意),高压油泵373与油泵固定盘3721固定并且与柴油发动机372传动配合,该高压油泵373的高压油泵出油管3731与四通接头3732的四通接头第一接口37321连接,高压油泵373的高压油泵进油管3733与液压油箱375连接,并且高压油泵373的高压油泵溢流管3734同样与液压油箱375连接,电池箱374以及液压油箱375设置在取水箱31内,该电池箱374由水带铺设消防车的车载发电系统为其充电,也可在车辆备用状态下通过外部电源为其充电。在液压油箱375内设置有一第一过滤器3751和一第二过滤器3752,第一过滤器3751的第一过滤器接口37511伸展到液压油箱375外,第二过滤器3752的第二过滤器接口37521同样伸展到液压油箱375外,前述的高压油泵进油管3733与该第二过滤器接口37521连接,并且在高压油泵进油管3733的管路上设置有高压油泵进油控制阀37331,板式冷却器376伴随于液压油箱375设置在取水箱31内,该板式冷却器376具有一板式冷却器冷却水进水口3761、一板式冷却器出水口3762、一板式冷却器进油接口3763和一板式冷却器出油接口3764,前述的板式冷却器引水管382与板式冷却器冷却水进水口3761连接,前述的回油旋转接头油管327与板式冷却器进油接口3763油路连接,在板式冷却器出油接口3764与前述的第一过滤器接口37511之间连接有一板式冷却器回油管3765。

前述的板式冷却器冷却水进水口3761位于板式冷却器376的一侧即图4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上部,而板式冷却器出水口3762位于板式冷却器376的另一侧即图4所示位置状态的右侧的下部并且与板式冷却器冷却水进水口3761形成对角关系,前述的板式冷却器进油接口3763位于板式冷却器376的一侧即图4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的下部,而板式冷却器出油接口3764位于板式冷却器376的另一侧即图示所示位置状态的右侧的上部并且与板式冷却器进油接口3763形成对角关系,前述四通接头3732还具有一四通接头第二、第三接口37322、37323和一四通接头第四接口37324,在四通接头第二接口37322与前述的液压油箱375之间连接有一高压油管溢流管3735,在该高压油管溢流管3735的管路上配设有高压油管溢流阀37351,在四通接头第三接口37323与前述的分配阀39之间连接有一分配阀进油管391,在四通接头第四接口37324上连接有一高压油泵高压油输送管3736的一端,而该高压油泵高压油输送管3736的另一端与高压油输送管活络接头37361连接,该高压油输送管活络接头37361与前述油管盘驱动减速箱轴3221朝向前述油管盘33的一端连接并且与前述的减速箱轴进油腔3222相通。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将前述的电池箱374归入取水泵驱动机构37的结构体系,是因为可通过增设与柴油发机372配接的发电装置如小型发电机为电池箱374内的蓄电池充电。

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取水箱正箱门31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右侧并且朝向取水箱31的方向即朝内的一侧各设置有一正箱门启闭作用缸3121,该正箱门启闭作用缸3121的正箱门启闭作用缸柱31211与取水箱31连接;在取水箱3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取水泵蔽护门313的两侧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取水泵蔽护门启闭油缸315,该取水泵蔽护门启闭油缸315与前述的分配阀39液压油路连接,并且该取水泵蔽护门启闭油缸315的取水泵蔽护门启闭油缸柱3151与取水泵蔽护门313朝向取水箱31的一侧连接;在取水箱31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吊臂蔽护罩314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两侧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吊臂蔽护罩启闭作用缸316,该吊臂蔽护罩启闭作用缸316的吊臂蔽护罩启闭作用缸柱3161与吊臂蔽护罩314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正箱门启闭作用缸3121以及吊臂蔽护罩启闭作用缸316为气弹簧缸。

申请人依据图4简述液压油的走向,在图4中分别用粗实线箭头、细实线箭头以及点划线箭头(也可称虚线箭头)示出了油液的走向,在高压油泵373由柴油发动机372带动下,高压油从高压油泵出油管3731依次经四通接头3732、四通接头第四接口37324、高压油泵高压油输送管3736、高压油输送管活络接头37361、减速箱轴进油腔3222、进油腔进油连接管324、进油接头连接管34111、油管盘油管进油接头3411、油管盘油管34的油管盘油管进油管341、取水泵油马达进油口3511、取水泵油马达回油口3512、油管盘油管回油管342、油管盘油管回油接头3421、回油接头连接管34211、回油腔回油连接管325、减速箱轴回油腔3223、回油腔回油旋转接头326、回油旋转接头油管327、板式冷却器进油接口3763、经板式冷却器376冷却后再依次经板式冷却器出油接口3764、板式冷却器回油管3765、第一过滤器接口37511、第一过滤器3751、液压油箱375、第二过滤器3752、第二过滤器接口37521、高压油泵进油管3733和处于开启状态的高压油泵进油管控制阀37331,进入高压油泵373,如此循环。

高压油泵373还由高压油泵溢流管3734引入液压油箱375。由高压油泵出油管3731引入四通接头3732的另一路液压油依次经四通接头第二接口37322和高压油管溢流管3735进入液压油箱375。进入四通接头3732的还有一路液压油依次经四通接头第三接口37323和分配阀进油管391进入分配阀39,再由分配阀39引入前述的一组伸缩式叠套吊臂驱动油缸363、基部吊臂升降油缸364和取水泵蔽护门启闭油缸315。

由图1所示,在取水箱31的底部以彼此左右并行的状态固定有取水箱插拔导板311a,在本实施例中,该取水箱插拔导板311a的横截面形状呈∧字形,但取水箱插拔导板311a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n字形,在取水箱31的左右侧各固定有一对锁止钩配合卡销311b,

应用例:

请参见图3和4,示出了水带铺设消防车的结构体系的车辆主体1,该车辆主体1包括底盘11、与底盘11连接的车头12和位于车头12的后方(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而言的)并且设置在底盘11上的水带厢13。按照图3所处的位置状态,前述的水带厢13实质上位于车头12的左方。在图3中还示出了设置在水带厢13的上部的一铺带机构14,由于铺带机构14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CN103785125B、CN103785126B和CN103751931B等等,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继续见图3和图4,在前述水带厢13的尾部设置有一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在该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上设置有即装载有一本实用新型的取水模块3,当前述车辆主体1抵达灭火救灾现场时,本实用新型的取水模块3与前述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分离并转移至水源10取水并向处于铺设状态的水带供水,而当车辆主体1处于撤警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的取水模块3返回于前述的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上。

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撤警状态包括并非限于例举的以下情形:一是灭火救灾任务结束;二是消防部门未接获报警,水带铺设消防车处于待机状态;三是水带铺设消防车处于行驶状态。此外上面提及的在水带厢13的尾部设置有一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中的“尾部”一词按图3所示的位置状态实质上是指在水带厢13的左侧设置有一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而之所以称尾部,是因为依据车辆的行进方向定义的(下面还要提及“尾部”同例)。此外,申请人虽然在前面提及了:在水带厢13的尾部设置有一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但是,如果出于规避目的作些形式上的改动而将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挪移至水带厢13的两侧,那么应当视为等同手段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请参见图4并且结合图3,在前述水带厢13的尾部配设有水带厢尾厢门131,在对应于该水带厢尾厢门131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挡护板132,在水带厢13的尾部两侧下方即下部通过焊接方式各固定有一对取水箱锁止钩133,在对应于一对取水箱锁止钩133的下部的位置还各通过导块螺钉1341固定有一取水箱限位导块134,前述的底盘11具有一对大梁111,前述的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与一对大梁111连接并且伸展到挡护板132背对大梁111的一侧即伸展到朝向取水模块3的一侧,取水模块3通过前述的一对取水箱插拔导板311a以插拔方式设置在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上并且与前述的一对取水箱锁止钩133以及取水箱限位导块134相配合,即由一对取水箱锁止钩133挽及并且由取水箱限位导块134限位。具体而言,由一对取水箱锁止钩133钩置于(钩合于)前述的锁止钩配合卡销311b,同时由取水箱限位导块134对取水箱31的两侧限位。

请重点见图4,在前述的后挡板132上以纵向并行状态开设有一对叉脚滑动让位腔1321,前述的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包括一导轨架21、一对导轨22、一对导轨滑块23、一升降横梁24、一对取水箱叉脚25和一升降横梁驱动作用缸26,导轨架21与前述的一对大梁111朝向前述后挡板132的一端端部固定,一对导轨22以彼此纵向并行状态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叉脚滑动让位腔1321的位置与导轨架21焊接固定或者用紧固件固定,一对导轨滑块23与一对导轨22朝向后挡板132的一侧滑动配合,升降横梁24固定在一对导轨滑块23之间,具体而言,与一对导轨滑块23的上部固定,一对取水箱叉脚25的上端容纳于一对叉脚滑动让位腔1321内并且通过螺钉与前述的一对导轨滑块23固定,在该对取水箱叉脚25的下部朝着背离前述后挡板132的方向即朝着前述取水模块3的方向以水平状态各折展有一取水箱托臂251,藉由取水箱托臂251的存在,使一对取水箱托脚25的整体形状呈L字形,升降横梁驱动作用缸26在对应于一对导轨滑块23之间的位置固定在导轨架21上,该升降横梁驱动作用缸26的升降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61朝向上并且与前述升降横梁24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连接,前述的取水模块3的取水箱31的底部的一对取水箱插拔导板311a与前述的取水箱托臂251插拔配合,即整个取水模块3由一对取水箱托臂251托持。

在本应用例中,前述的升降模梁驱动作用缸26择用油缸,并且由液压油管路与水带铺设消防车的车载液压系统连接。当然,如果用气缸代替油缸,那么应当视为等效。

取水例:

请参见图5,并且结合图1至图4,当消防部门接警后,将水带铺设消防车驶抵火灾场所的具有水源10的区域,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由消防人员将取水模块3从取水模块装载机构2上取下。具体是:由司机在驾驶室内的操作使升降横梁驱动作用缸26(油缸)工作,升降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61向缸体内即向下位移,带动升降横梁下行,由升降横梁24带动一对导轨滑块23循着一对导轨22向下滑移,由一对导轨滑块23带动一对取水箱叉脚25连同取水模块3下行,直至取水模块3的取水箱31的底部的取水箱行走轮317与地坪接触,此时的取水箱锁止钩133与锁止钩配合卡销311b分离。由消防人员将取水模块3移动到抵近水源10处。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而将取水泵35引入水源10中,与此同时,水带铺设消防车以徐缓行驶状态(约15-20Km/h的速度)对消防水带铺设,并且将铺设后的消防水带与消防水带连接管38的连接管出水口处的快速接口连接,从而由消防人员将由取水模块3提供的水喷射至火源。当然还可以由前述消防水带与增压泵连接,也就是说将铺设后的消防水带连接于增压泵与消防水带连接管38的连接管出水口之间,经增压泵增压后经管路供给水枪或类似的灭火器材。在前述过程中,由消防水带连接管38的板式冷却器引水管382经板式冷却器冷却水进水口3761向板式冷却器376提供冷却用水,进入板式冷却器376内的冷却水由板式冷却器出水接口3762引出。

由于利用本实用新型取水装置对排涝以及应急供水的使用方式与前述实施例及取水例雷同,因而申请人不再一一复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