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62416阅读:来源:国知局
者也可W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W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 "右"W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42]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光学成像系统,其包括微光学成像薄膜和控制装置。 所述微光学成像薄膜包括透明间隔单元(即透明间隔层)、微透射聚焦单元阵列层和图文可 变层。所述透明间隔单元具有第一表面W及相背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 阵列层设置于所述透明间隔单元的第一表面,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阵列层包括至少两个呈 不对称排布的微透射聚焦单元;所述图文可变层设置于所述透明间隔单元的第二表面,所 述图文可变层包括至少两个微图文单元,所述微图文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处于接通或断开状 态的点阵;所述微图文单元的位置坐标能由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的位置坐标经过预设变换 来获得,所述预设变换为有且只有一个不动点的变换函数,W使所有处于接通状态的点阵 通过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形成有且仅有一个悬浮影像;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点阵的 接通、断开和/或显示亮度。
[0044]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透明间隔单元也可W称为透明间隔层。本文中的"有且仅 有一个"悬浮影像并不是传统所说的一个图标或者图文,例如多通道图案。所述影像一定是 有原像单元,可W理解是原像单元经过光学器件作用形成影像。运里的原像单元是一个完 整的图文或者说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图文,例如一个英文字母或多个英文字母构成的公 司Logo,所W运里的"有且仅有一个"是根据原像单元来定义,所成的影像只为一个原像单 元,即运里的"有且仅有一个"不能根据连通域来判断影像的个数。此外,所述"有且仅有一 个"悬浮影像并不是指所述微光学成像薄膜只能形成唯一的一个悬浮影像,而是指对于同 一种微图文单元(一种微图文单元是指一个或多个相同的微图文单元),所有微图文单元中 处于接通状态的点阵通过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可W形成与该种微图文单元对应的唯一的 一个悬浮影像。而对于不同种微图文单元(不同种微图文单元可W是指每种微图文单元中 处于接通状态的点阵所形成的图文不同),每种微图文单元所形成的唯一的一个悬浮影像 是不同的。
[004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微光学成像薄膜进行详细说明。
[0046] 请参阅图Ia所示的一种微光学成像薄膜,其包括:透明间隔单元10、微透射聚焦单 元阵列层11W及图文可变层12。透明间隔单元10具有第一表面(为图Ia中透明间隔单元10 的上表面)W及相背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为图Ia中透明间隔单元10的下表面)。微透射聚焦 单元阵列层11位于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表面,图文可变层12位于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二 表面。
[0047] 所述透明间隔单元10可W用于调节微透射聚焦单元阵列层11和图文可变层12之 间的距离,即可W用于调节微透射聚焦单元阵列层11的焦距。透明间隔单元10可W为一基 底,所述基底可^为?61'(口〇1761:11716]16 16'6口111:11日1日1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口¥0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締)或者PMMA(PoI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締酸甲 醋)等树脂材料。需要说明的是,"透明间隔单元"中的"透明"可W是指透明间隔单元为透明 材质,也可W是指透明间隔单元在视觉上透明显示,即其透光率可W在70% W上。
[0048] 微透射聚焦单元阵列层11用于对图文可变层12进行成像,其可W包括若干(即至 少两个)微透射聚焦单元110。微透射聚焦单元110可W设置于所述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 表面(即微透射聚焦单元阵列层11可W设置于所述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表面)。所述微透 射聚焦单元110可W包括一个或多个微透镜,多个微透镜之间可W有间隙,也可W没有间 隙。
[0049] 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110可W设置于所述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表面可W是指微 透射聚焦单元110可W形成于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表面,运可W理解为微透射聚焦单元 阵列层11中微透射聚焦单元110的底端所在表面与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表面直接相接 触。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110可W设置于所述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表面也可W是指微透 射聚焦单元110可W通过粘合层粘接于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表面,运可W理解为微透射 聚焦单元阵列层11中微透射聚焦单元110底端所在表面与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表面之间 粘合有粘合层。微透射聚焦单元110在透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表面呈无对称轴(即呈不对 称)的排布,形成微透射聚焦单元阵列层11。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中出现的微透射聚 焦单元在透明间隔单元的第一表面呈无对称轴的排布可W是指多个微透射聚焦单元在透 明间隔单元10的第一表面不具有镜像对称轴或中屯、对称轴等,从而使得多个微透射聚焦单 元不呈镜像对称或中屯、对称排布。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在透明间隔单元的第一表面呈无对 称轴的排布也可W包括微透射聚焦单元在透明间隔单元的第一表面成随机或非周期性排 布。
[0050] 微图文可变层12可W用于形成可W变化的图文或微图文(即微米级别的图形和/ 或文字),所述变化可W是指大小变化,也可W是指形状变化。所述图文可变层12可W为含 有像素的显示装置,例如LCM化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液晶显示模块)。所述图文 可变层12可W包括若干(即至少两个)微图文单元,所述微图文单元可W设置于透明间隔单 元10的第二表面,其可W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图文,每个微图文可W由若干处于接通状态的 点阵组合形成;也可W是由处于接通状态并且其显示亮度达到预设亮度的点阵组合形成。 可W通过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来接通或断开不同的点阵W及控制所接通的点阵的显示 亮度,从而可W形成不同(即可W变化)的图文或微图文。不同的(微)图文通过微透射聚焦 单元后可W形成不同的悬浮影像,运可W满足用户对不同应用场景形成不同影像的需求, 从而可W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0051] 所述(微)图文可W是单通道图案或多通道图案。所述点阵可W为像素点,也可W 为单个或多个发光源。其中,像素点可W是从LCM显示屏、0LED(0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是LED (Li曲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中获取 的,也可W是从带有像素的其他显示装置中获取的。所述单个或多个发光源可W为LED。运 里的L抓显示屏为使用L抓的背光光源。L抓可W是单个的二极管,例如一些灯箱显示装置。 所W无论是像素点,或者是单个或多个发光源,它们组成的微图文单元都是由离散点组成 的。不同离散点的组合可W形成不同的图文。多个微图文单元之间可W具有共同的点阵,例 如第一微图文单元包括处于接通状态的第一点阵和处于断开状态的第二点阵,第二微图文 单元包括处于接通状态的第二点阵,则第一微图文单元和第二微图文单元具有共同的第二 点阵。
[0052] 所述微图文单元与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相关联,W使所有处于接通状态的点阵通 过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形成有且仅有一个悬浮影像,也可W W使所有处于接通状态并达到 预设亮度的点阵通过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形成有且仅有一个悬浮影像,即W使所述微图文 单元通过所述微透射聚焦单元形成唯一的一个悬浮影像。所述相关联可W是指微图文单元 的位置坐标与微透射聚焦单元的位置坐标呈对应关系,即微图文单元的位置坐标可W由位 于透明间隔单元第一表面的微透射聚焦单元的位置坐标经过预设变换获得,所述预设变换 可W包括坐标缩放变换或坐标旋转变换,或者它们的组合,但并不限于上述变换。
[0053] 例如,可W参阅图2aW及图化。图2a为微透射聚焦单元呈随机排布的情况,图化为 正方形点阵依照下述预设函数进行变换:
[0054]
[0055]
[0056] 然后,W点阵坐标作为微透射聚焦单元的中屯、,得到微透射聚焦单元非周期排列 的情况。其中点和化为微透射聚焦单元变换后的位置坐标;Xoi和y。功微透射聚焦单元变换 前的位置坐标。微透射聚焦单元阵列层在透明间隔单元的第一表面上所在区域面积与透明 间隔单元第一表面的总面积之比称为占空比。占空比越高,则得到的放大图形的对比度越 高。优选的,微透射聚焦单元阵列层中所有微透射聚焦单元所占的总面积为其所在透明间 隔单元第一表面的总面积的60% W上。
[0057] 请参阅图3aW及3b。图3a为图2a中随机排布的点阵坐标经过放大变换后所得到的 微图文单元排列。所述放大变换为:
[005引
[0059]
[0060] 其中,Qi和扣为微图文单元变换后的位置坐标;XoiW及y〇i为微透射聚焦单元的位 置坐标,可W视为微图文单元变换前的位置坐标。微图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