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光学系统及投影仪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62593阅读:来源:国知局
整部下表面均为抛光面;3个所述第三定位件分别位于所述基础框架四角上的其中三角;
[0038]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倾斜面背面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倾斜面由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并向内侧弯折形成有挡块;所述反射镜通过所述挡块固定在所述倾斜面的正面;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与所述倾斜面背面可拆卸连接的支座和设置在支座上的弹片;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片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弹片穿过所述通孔抵接在所述反射镜上;
[0039]进一步地,在所述基础框架上,距各第三定位件预设距离范围内均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二调整部上具有3个分别与各导向柱相对设置的第三导向孔;在安装所述第二紧固件之前,先将基础框架上的导向柱与所述第二调整部上的第三导向孔相连接;各第三导向孔的一端设置有盛胶结构;
[0040]进一步地,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紧固件,进而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调整弹簧的压缩量;通过改变不同第二调整弹簧的压缩量,能够改变所述反射镜的倾斜角度。
[0041 ] 一种投影仪,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投影光学系统。
[004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投影光学系统及投影仪,所述投影光学系统通过配置透镜调整结构,可以对相应的透镜位置进行调整,纠正光路计算、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等方面所带来的误差,对光学系统性能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部件少、调整结构在光学系统的光路之外,能够防止在调整过程中光线对操作人员产生伤害,通过透镜调整结构的调整,使得第二汇聚光学系统汇聚过来的蓝色激光能够刚好汇聚到荧光色轮的荧光粉涂层上,保证了荧光粉的激光效率,避免了现有光学系统由于激光会聚焦点相对荧光色轮的荧光粉涂层的位置存在偏差,所导致的能量损失和整个投影光学系统的亮度性能下降的问题;所述投影光学系统通过配置反射镜调整结构,实现了反射镜的线性调整,解决了由于机械加工精度和组装误差造成的光轴偏移的问题,能够改善光路输出效果,保持光学系统较好的光轴一致性;本发明的投影光学系统在能够获得较佳光轴一致性的基础上,使得投影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光轴不一致而导致的光能损失和投影图像缺失的问题;整个反射镜的调整过程可视化;调整端与光路端分隔在两边,防止在调整过程中,光线对操作人员产生伤害。
【附图说明】
[004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投影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透镜调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基板的结构不意图;
[0046]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透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8、图9、图1O是本发明所述反射镜调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11和图12是本发明所述反射镜基座的结构不意图;
[0049]图13是本发明所述反射镜调整结构的主视图;
[0050 ]图14是图13沿A-A向的剖视示意图;
[0051 ]图15是图13沿B-B向的剖视示意图;
[0052]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汇聚光学系统所包括的透镜与荧光色轮之间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53]图17是理论状态下由透镜汇聚过来的激光与荧光色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54]图18和图19是实际应用情况下由透镜汇聚过来的激光与荧光色轮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意图;
[0055]图20是本发明所述荧光色轮的结构示意图。
[0056]图中:1、激光光源,2、第一汇聚光学系统,3、第一反射透射光学系统,4、第二汇聚光学系统,5、荧光色轮,6、第一中继光学系统,7、第一全反射镜,8、第二中继光学系统,9、第二全反射镜,10、第三中继光学系统,11、第二反射透射光学系统,12、第三汇聚光学系统,13、匀光棒,14、第四中继光学系统,15、反射镜,16、第五中继光学系统,17、TIR棱镜,18、数字微镜器件,19、投影镜头,20、中空部,21、基础框架,22、第三定位件,23、第二调整部,25、调整孔,26、第二调整弹簧,27、第二紧固件,28、导向柱,29、第三导向孔,30、盛胶结构,58、红色荧光粉区域,59、绿光荧光粉区域,240、倾斜面,241、挡块,242、支座,243、弹片,244、通孔,245、支撑侧板,60、第一调整部,61、支撑部,62、环形压片,63、第一导向孔,64、第二导向孔,65、第一对接件,66、第一定位件,67、第二定位件,68、贯通开口,69、第二对接件,70、第一预紧件,71、第二预紧件,72、第一紧固件,73、位置指示部,74、第一调整弹簧,75、基座,76、透镜,B、蓝色激光,R、红色荧光,G、绿色荧光。
【具体实施方式】
[0057]如图1至图15所示的一种投影光学系统,包括:用于发出蓝色激光的激光光源I;用于将所述激光光源I发出的蓝色激光汇聚至第一反射透射光学系统3的第一汇聚光学系统2;用于将所述第一汇聚光学系统2汇聚过来的蓝色激光透射至第二汇聚光学系统4的第一反射透射光学系统3;第二汇聚光学系统4;由第一反射透射光学系统3透射过来的蓝色激光经过第二汇聚光学系统4汇聚至荧光色轮5;所述第二汇聚光学系统4至少包括I个透镜76;所述透镜76安装在透镜调整结构上;荧光色轮5;由第二汇聚光学系统4汇聚过来的蓝色激光透过所述荧光色轮5,并入射至第一全反射镜7;由第二汇聚光学系统4汇聚过来的蓝色激光作为激发光照射所述荧光色轮5,使得所述荧光色轮5发出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用于将入射的蓝色激光全反射至第二全反射镜9的第一全反射镜7;用于将入射的蓝色激光全反射至第二反射透射光学系统11的第二全反射镜9;第二反射透射光学系统11;所述第二反射透射光学系统11将经由第二全反射镜9全反射过来的蓝色激光反射至第三汇聚光学系统12;用于将所述第二反射透射光学系统11反射过来的蓝色激光汇聚至匀光棒13的第三汇聚光学系统12;匀光棒13;由所述第三汇聚光学系统12汇聚过来的蓝色激光经过匀光棒13均光后入射至反射镜15;反射镜15,该反射镜15安装在反射镜调整结构上;入射至所述反射镜15的均匀的蓝色激光经过反射后进入TIR棱镜17; TIR棱镜17;进入TIR棱镜17的蓝色激光通过TIR棱镜17的折反射后照射到数字微镜器件18;和数字微镜器件18;照射到所述数字微镜器件18上的蓝色激光经过所述数字微镜器件18后再次反射至TIR棱镜17,最后进入投影镜头19;荧光色轮5发出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经过第二汇聚光学系统4后到达第一反射透射光学系统3,然后经所述第一反射透射光学系统3反射至第二反射透射光学系统11;由第一反射透射光学系统3反射过来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通过第二反射透射光学系统11透射至第三汇聚光学系统12,然后经过第三汇聚光学系统12后到达匀光棒13;由所述第三汇聚光学系统12汇聚过来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经过匀光棒13均光后入射至反射镜15;入射至所述反射镜15的均匀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经过反射后进入TIR棱镜17,进入TIR棱镜17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通过TIR棱镜17的折反射后照射到数字微镜器件18;照射到所述数字微镜器件18上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经过所述数字微镜器件18后再次反射至TIR棱镜17,最后进入投影镜头19;所述透镜调整结构包括:透镜支架、基座75、第一预紧件70、第二预紧件71、第一调整弹簧74和第一紧固件72;所述透镜支架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调整部60和竖直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部60上的支撑部61;所述透镜76通过环形压片62与所述支撑部61紧压固定;所述第一调整部60上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61两侧的第一导向孔63和第二导向孔64;在所述第一调整部60的下表面上突出设置有位于第一导向孔63和第二导向孔64之间的第一对接件65;所述第一调整部6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置于所述基座75上;所述基座75上具有第一定位件66和第二定位件67;在所述基座75上开设有位于第一定位件66和第二定位件67之间的贯通开口 68;在所述贯通开口 68中设有位于贯通开口 68—侧的第二对接件69;当所述透镜支架的第一调整部60放置在所述基座75上,所述第一定位件66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孔63中,所述第二定位件67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孔64中,所述第一对接件65穿过所述贯通开口 68并与所述第二对接件69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调整弹簧74置于所述第一对接件65和所述第二对接件69之间;通过第一预紧件70和第二预紧件71分别与置于第一导向孔63中的第一定位件66、置于第二导向孔64中的第二定位件67相连接,然后通过第一紧固件72穿过第一对接件65和第一调整弹簧74后与第二对接件69相连接;所述反射镜调整结构包括:具有中空部20的基础框架21;所述基础框架21上设置有3个第三定位件22;反射镜基座75;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