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装置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12931发布日期:2018-07-10 23:55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网络信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当医师在碰到疑难病例或者重大手术重大临床问题时,会邀请医院内或者院外专科专业的专家,教授,同行业领军人物一起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商讨,方案调整,目的是让患者的病情更快明晰,更能规避病情的风险,治疗更恰当有效。最终患者依据会诊结果进行医治并顺利康复出院,这样的邀请称之为专家会诊。

目前,不论是医院科室间、科室内部还是医院间的医学会诊处理方式是医务工作者必须要在同一个具体医院某会诊室开会,如有某医生或某几个医生不能及时到会诊地址参加会诊,则需要进行电话沟通,并将病历资料整理成PPT、WORD文档或直接将病历资料拍照发给未到场的医生查阅,这样的操作满足了一定需求,但影像图片无法通过文档良好的传达,拍照也会降低影像质量,因此其缺点是通过文档或图片进行查阅病历资料的方式会让在外的会诊医生无法很好的及时掌握患者精准全的病历资料,导致会诊效率低。

总之,目前现有的专家协作会诊方式,只能在会议室中进行当面沟通,未出席专家则无法获得更详细的患者病情及与会人员的意见,无法清晰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用药情况,需要单独抽出大量时间重新翻阅会议资料,会诊效率低,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患者病情的进一步确诊。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装置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包括:

服务端接收会诊发起方发出的会诊请求;其中,所述会诊请求包括学科领域、患者病历数据和会诊人数;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建立与所述会诊人数对应的虚拟会诊室;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的所述学科领域,向与所述学科领域对应的学科医生端发送邀请信息,以便于所述学科医生端根据所述邀请信息进入所述虚拟会诊室进行会诊。

优选地,

所述患者病例数据包括患者概览信息和患者完整病例数据;

所述“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的所述学科领域,向与所述学科领域对应的学科医生端发送邀请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服务端接收所述学科医生端根据所述邀请信息返回的确认信息;

基于所述确认信息,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学科医生端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结果;

若所述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验证结果生成与所述学科医生端对应的二维码并发送至所述学科医生端;其中,

所述学科医生端获取到所述二维码后,根据所述二维码获取所述患者概览信息,并向所述服务端返回已读回执;

所述服务端接收所述已读回执,建立与所述学科医生端的连接。

优选地,

所述“基于所述确认信息,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学科医生端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结果”包括:

所述服务端通过所述学科医生端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

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面部图像转化为HSV颜色空间,并截取得到目标特征点图像;

对所述目标特征点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得到与所述目标特征点图像对应的特征阈值范围;

对所述面部图像的每个像素点进行阈值分割,并根据所述特征阈值范围获得分割后特征二值图像;

对所述分割后特征二值图像与预设专家特征数据库中的特征图像进行比对验证,生成验证结果。

优选地,

所述“基于所述确认信息,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学科医生端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结果”包括:

所述服务端通过所述学科医生端接收用户的触摸信号;

根据所述触摸信号,在指纹采集范围对所述触摸信号对应的用户指纹进行采集;

提取所述用户指纹中的指纹特征数据;

对所述分割指纹特征数据与预设专家特征数据库中的特征图像进行比对验证,生成验证结果。

优选地,

所述“所述服务端接收所述已读回执,建立与所述学科医生端的连接”之后,还包括:

通过视频/音频服务器,建立基于所述虚拟会诊室的多用户交互通道,以便于所述服务端与学科医生端进行基于所述交互通道的数据交互。

优选地,

所述远程协作会诊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端接收与所述会诊请求对应的目标患者端的连接申请;

根据所述连接申请验证所述目标患者端的用户身份;

若验证通过,则将所述目标患者端移入所述虚拟会诊室,并通过所述多用户交互通道实时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端的声音、视频图像的实时数据;并且,

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端对应的医学影像数据和理化指标检验数据;以及,目标患者端对应的手术处置视频数据以便于所述学科医生端根据所述目标患者端的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所述理化指标检验数据和所述手术处置视频数据料对所述目标患者端的患者进行诊断。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建立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服务端接收会诊发起方发出的会诊请求;其中,所述会诊请求包括学科领域、患者病历数据和会诊人数;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建立与所述会诊人数对应的虚拟会诊室;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的所述学科领域,向与所述学科领域对应的学科医生端发送邀请信息,以便于所述学科医生端根据所述邀请信息进入所述虚拟会诊室进行会诊。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系统,包括服务端、学科医生端和目标患者端;

所述服务端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学科医生端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目标患者端包括第三存储器和第三处理器;所述第一存储器、第二存储器和第三存储器均用于存储远程协作会诊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和第三处理器均运行所述远程协作会诊程序以执行如上述所述远程协作会诊方法。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远程协作会诊程序,所述远程协作会诊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远程协作会诊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包括:服务端接收会诊发起方发出的会诊请求;其中,所述会诊请求包括学科领域、患者病历数据和会诊人数;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建立与所述会诊人数对应的虚拟会诊室;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的所述学科领域,向与所述学科领域对应的学科医生端发送邀请信息,以便于所述学科医生端根据所述邀请信息进入所述虚拟会诊室进行会诊。通过服务端根据会诊发起方的会诊请求,建立相应的虚拟会诊室,并邀请与患者的学科领域和其病例相对应的专家所在的学科医生端进入虚拟会诊室,从而进一步的进行学科医生端之间的对于患者病例数据及病情的诊断,实现了专家对于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用药情况的在进行会诊时的全方位的清晰的掌握,且实时跟学科内的不同专家进行沟通而不需要本人在现场,大大提高了会诊效率,节省了时间,为患者病情的进一步确诊提供了便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远程协作会诊方法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远程协作会诊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远程协作会诊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远程协作会诊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远程协作会诊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远程协作会诊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远程协作会诊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远程协作会诊方法中的虚拟会诊室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远程协作会诊方法的虚拟会诊室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远程协作会诊方法的虚拟会诊室的功能应用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服务端、学科医生端或目标患者端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服务端、学科医生端或目标患者端均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可移动式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服务端、学科医生端或目标患者端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输入单元比如键盘、遥控器,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服务端、学科医生端或目标患者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此外,移动终端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服务端、学科医生端或目标患者端并不构成对服务端、学科医生端或目标患者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数据接口控制程序、网络连接程序以及远程协作会诊程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实现了专家对于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用药情况的在进行会诊时的全方位的清晰的掌握,且实时跟学科内的不同专家进行沟通而不需要本人在现场,大大提高了会诊效率,节省了时间,为患者病情的进一步确诊提供了便利条件。

实施例1:

参照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包括:

步骤S10,服务端接收会诊发起方发出的会诊请求;其中,所述会诊请求包括学科领域、患者病历数据和会诊人数;

步骤S20,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建立与所述会诊人数对应的虚拟会诊室;

上述,会诊请求中包括会诊发起方预先通过系统进行获取或提交的与患者相关的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学科领域、患者病历、会诊人数,此外,也可以包括患者对应的检测数据、活检情况、医学影像、理化指标等等信息。通过预先将相关资料进行获取或提交至服务端,从而服务端进一步根据上述资料数据生成并发出会诊请求。

上述,会诊发起方可以为一个学科医生端,也可以为用户通过服务端进行操作,该用户即为会诊发起方,此外,也可以为医院其他科室的相关具有权限的工作人员,依据病情的紧急情况从而发起的会诊,此时该相关工作人员即为会诊发起方。

上述,会诊发起方通过服务端的平台上传相关资料,并通过服务端平台发出与相关资料对应的会诊请求。

上述,学科领域、患者病历数据和会诊人数为对应虚拟会诊室的开设条件,例如,会诊人数为与会专家的人数,根据会诊人数建立相应的虚拟会诊室。

步骤S30,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的所述学科领域,向与所述学科领域对应的学科医生端发送邀请信息,以便于所述学科医生端根据所述邀请信息进入所述虚拟会诊室进行会诊。

上述,学科领域为与患者病情相关的医学学科和领域,可通过学科领域想相关领域专家发送会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可以为预设的与相关学科领域建立关系的医生端,例如,可设有对应关系数据库,其中保存有专家与学科领域的对应关系,从而通过学科领域找出对应的医学专家。

例如软组织损伤属于骨科,心脏病属于内科,牙周炎属于口腔科、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等等。

此外,所述会诊请求包括学科领域、患者病历数据和会诊人数;其中患者病例数据属于医患之间进行诊断和医疗用的资料,属于内部资料,尤其是诊断结果和患者病情等相关数据属于患者的个人隐私,所以需要进一步对相关资料在传输中进行加密处理。

例如,可进行对称性加密或非对称性加密手段对数据交互进行加密。

需要说明的是,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钥(privatekey)。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作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机密信息交换的基本过程是:甲方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其中的一把作为公用密钥向其它方公开;得到该公用密钥的乙方使用该密钥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后再发送给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专用密钥对加密后的信息进行解密。

例如,基于RSA非对称性加密技术,服务端根据会诊请求生成公钥和私钥,并通过公钥对邀请信息加密,并将私钥和加密后的邀请信息发送至学科医生端,进而学科医生端再通过私钥对邀请信息解密。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通过服务端根据会诊发起方的会诊请求,建立相应的虚拟会诊室,并邀请与患者的学科领域和其病例相对应的专家所在的学科医生端进入虚拟会诊室,从而进一步的进行学科医生端之间的对于患者病例数据及病情的诊断,实现了专家对于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用药情况的在进行会诊时的全方位的清晰的掌握,且实时跟学科内的不同专家进行沟通而不需要本人在现场,大大提高了会诊效率,节省了时间,为患者病情的进一步确诊提供了便利条件。

实施例2:

参照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

所述患者病例数据包括患者概览信息和患者完整病例数据;

上述,患者概览信息为患者病历情况的基本概览,其中包含的项目为基本情况的简要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性别、血型、家族病史、患者病情概况等等,用于专家对于患者情况的迅速了解和预览。

上述,患者完整病例数据为患者对应的所有的病例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医学影像图片、CT结果、理化指标结果、家族病史情况、B超、X光片、过敏史、用药情况等等相对于患者概览信息更加全面的信息和数据。

所述步骤S30“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的所述学科领域,向与所述学科领域对应的学科医生端发送邀请信息”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所述服务端接收所述学科医生端根据所述邀请信息返回的确认信息;

上述,学科医生端在接收邀请信息后,会返回一个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标识学科医生接收到该邀请,并确认将参与会诊。

步骤S50,基于所述确认信息,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学科医生端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结果;

上述,由于患者病例数据属于医患之间进行诊断和医疗用的资料,属于内部资料,尤其是诊断结果和患者病情等相关数据属于患者的个人隐私,所以需要进一步对学科医生端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从而确定其身份的唯一性,提高会诊过程中数据交互的安全性。

步骤S60,若所述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验证结果生成与所述学科医生端对应的二维码并发送至所述学科医生端;其中,

所述学科医生端获取到所述二维码后,根据所述二维码获取所述患者概览信息,并向所述服务端返回已读回执;

步骤S70,所述服务端接收所述已读回执,建立与所述学科医生端的连接。

上述,在验证通过后,生成一个针对于验证的学科医生端的二维码,进而学科医生端通过该二维码进行扫码后,可获得患者的患者概览信息,使将要进行会诊的专家首先对患者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概括的预览,可帮助学科医生端的专家快速了解情况、快速掌握患者病情等信息。如果专家在阅读该信息后,会返回一个已读回执到服务端,从服务端也可确保每个与会专家都了解基本情况后再进行进一步的会诊,提高会诊的工作效率,节省会诊时间,避免了由于不掌握情况而进入虚拟会诊室后,重新面对该专家进行复述该患者的病情。

实施例3:

参照图4,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基于上述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所述步骤S50“基于所述确认信息,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学科医生端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结果”包括:

步骤S51,所述服务端通过所述学科医生端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

上述,面部图像通过每个学科医生端的图像获取设备进行获取,所述图像获取设备可以为相机、摄像头、手机摄像头等设备。面部图像用于对于学科医生端的用户的进一步身份认证。

步骤S52,所述服务端将所述面部图像转化为HSV颜色空间,并截取得到目标特征点图像;

上述,需要理解的是,HSV(Hue,Saturation,Value)是根据颜色的直观特性由A.R.Smith在1978年创建的一种颜色空间,也称六角锥体模型(Hexcone Model)。这个模型中颜色的参数分别是:色调(H),饱和度(S),明度(V)。

上述,色调H为用角度度量,取值范围为0-360°,从红色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计算,红色为0°,绿色为120°,蓝色为240°。它们的补色是:黄色为60°,青色为180°,品红为300°;饱和度S表示颜色接近光谱色的程度。一种颜色,可以看成是某种光谱色与白色混合的结果。其中光谱色所占的比例愈大,颜色接近光谱色的程度就愈高,颜色的饱和度也就愈高。饱和度高,颜色则深而艳。光谱色的白光成分为0,饱和度达到最高。通常取值范围为0%~100%,值越大,颜色越饱和;明度V,表示颜色明亮的程度,对于光源色,明度值与发光体的光亮度有关;对于物体色,此值和物体的透射比或反射比有关。通常取值范围为0%(黑)到100%(白)。

上述,对面部图像进行处理,转化为HSV颜色空间,并截取得到目标特征点图像;

步骤S53,对所述目标特征点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得到与所述目标特征点图像对应的特征阈值范围;

上述,需要理解的是,直方图(Histogram)又称质量分布图。是一种统计报告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纵向条纹或线段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一般用横轴表示数据类型,纵轴表示分布情况。直方图是数值数据分布的精确图形表示。为了构建直方图,第一步是将值的范围分段,即将整个值的范围分成一系列间隔,然后计算每个间隔中有多少值。这些值通常被指定为连续的,不重叠的变量间隔。间隔必须相邻,并且通常是(但不是必须的)相等的大小。

上述,通过对目标图像所包括的癌细胞截图和淋巴细胞截图进行直方图分析,从而得到每个图像对应的在H、S、V三个不同维度上的上下界的阈值范围。

步骤S54,对所述面部图像的每个像素点进行阈值分割,并根据所述特征阈值范围获得分割后特征二值图像;

上述,需要理解的是,阈值分割法是一种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技术,原理是把图像象素点分为若干类。图像阈值化分割是一种传统的最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因其实现简单、计算量小、性能较稳定而成为图像分割中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分割技术。它特别适用于目标和背景占据不同灰度级范围的图像。它不仅可以极大的压缩数据量,而且也大大简化了分析和处理步骤,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图像分析、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之前的必要的图像预处理过程。图像阈值化的目的是要按照灰度级,对像素集合进行一个划分,得到的每个子集形成一个与现实景物相对应的区域,各个区域内部具有一致的属性,而相邻区域不具有这种一致属性。这样的划分可以通过从灰度级出发选取一个或多个阈值来实现。

上述,将在H、S、V三个维度的像素值都在所述阈值范围内的像素点设置为1,将在H、S、V三个维度的像素值不都在所述阈值范围内的像素点设置为0,得到所述分割后二值图像。

步骤S55,对所述分割后特征二值图像与预设专家特征数据库中的特征图像进行比对验证,生成验证结果。

上述,在预设专家特征数据为包含有专家特征信息的数据库,例如,每个专家的面部特征信息,虹膜信息,颧骨高低的信息,肤色信息等等信息,通过比对,从而确定与会专家的身份。

上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学科医生端的用户的身份验证,从而提高进一步数据交互的安全性。其中,对面部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提高了面部识别的速率和准确度,在可识别的基础上降低数据处理量,提高处理效率。此外,面部数据的交互、验证,可进一步转换为二进制格式的数据,进而再进行数据交互,从而一方面提高了数据交互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及语言本身为二进制格式,将数据在传输前转换为二进制格式,从而使接收方更快速的直接读取数据并分析数据。

实施例4:

参照图5,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基于上述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所述步骤S50“基于所述确认信息,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学科医生端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结果”包括:

步骤S56,所述服务端通过所述学科医生端接收用户的触摸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采用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的指纹采集设备中,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或与外设考勤机、闸门认证装置等连接的终端的交互界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适用于带有触屏的采用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中。此外,也可为通过不同的终端外接可实现光学指纹采集功能的外设。

上述,在指纹采集区域,用户通过手指触摸采集区域,当触摸该区域时,即触发屏幕,并产生触摸信号。例如,在进行认证时,需要采集用户的指纹,用户将手指触摸到屏幕的下半部,则产生触摸信号。

步骤S57,根据所述触摸信号,在指纹采集范围对所述触摸信号对应的用户指纹进行采集;

上述,指纹采集范围是包含用户的手指指纹特征的最小范围。可以为包含单一手指的指纹特征的范围,也可以为包含多个手指的指纹特征的范围。

步骤S58,提取所述用户指纹中的指纹特征数据;

步骤S59,对所述分割指纹特征数据与预设专家特征数据库中的特征图像进行比对验证,生成验证结果。

上述,通过对学科医生端所在用户的指纹数据进行认证,从而确定用户的唯一身份,提高安全性。

实施例5:

参照图6,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30“所述服务端接收所述已读回执,建立与所述学科医生端的连接”之后,还包括:

步骤S80,通过视频/音频服务器,建立基于所述虚拟会诊室的多用户交互通道,以便于所述服务端与学科医生端进行基于所述交互通道的数据交互。

上述,视频服务器和音频服务器为与服务端相连接的服务器,用于假设基于服务器的虚拟会诊室时的语音信息和视频信息的数据交互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视频服务器和音频服务器,从而建立了多用户的交互通道,从而实现基于该虚拟会诊室的多用户之间的语音沟通和视频直播。

所述远程协作会诊方法还包括:

步骤S90,所述服务端接收与所述会诊请求对应的目标患者端的连接申请;

上述,目标患者为与会诊请求对应的目标患者,即为会诊对象。

上述,目标患者端可通过终端申请进入虚拟会诊室,从而进一步对病情有所了解,或有益于医生专家对于患者的情况进一步的了解。此外,虚拟会诊室有开启和关闭用户声音、图像的功能,可在保证诊断情况、保证患者知情权的前提下,对患者实施开启和关闭相关的信号交互。

步骤S100,根据所述连接申请验证所述目标患者端的用户身份;

上述,为保证患者的身份的正确性,需对目标患者的用户身份进行确认。身份验证的方法可以为面部识别、指纹识别、二维码扫码、虹膜识别、病例编码扫码等方式。

步骤S110,若验证通过,则将所述目标患者端移入所述虚拟会诊室,并通过所述多用户交互通道实时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端的声音、视频图像的实时数据;并且,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端对应的医学影像数据和理化指标检验数据;以及,目标患者端对应的手术处置视频数据以便于所述学科医生端根据所述目标患者端的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所述理化指标检验数据和所述手术处置视频数据料对所述目标患者端的患者进行诊断。

上述,在验证通过后,目标患者端进入虚拟会诊室进行参与会诊,可通过多用户交互通道进行实时传输声音、视频、图像的实时数据,对自身情况进行描述。并且,服务端可实时获取目标患者端的医学影像数据和理化指标检验数据,进而可对目标患者端的手术处置视频数据,以便于所述学科医生端根据所述目标患者端的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所述理化指标检验数据和所述当手术处置视频数据对所述目标患者端的患者进行诊断。

上述,手术处置视频数据为患者在进行手术时的录像的视频数据,用以会诊专家对手术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此外,参考图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建立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服务端接收会诊发起方发出的会诊请求;其中,所述会诊请求包括学科领域、患者病历数据和会诊人数;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建立与所述会诊人数对应的虚拟会诊室;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会诊请求的所述学科领域,向与所述学科领域对应的学科医生端发送邀请信息,以便于所述学科医生端根据所述邀请信息进入所述虚拟会诊室进行会诊。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远程协作会诊系统,包括服务端、学科医生端和目标患者端;

所述服务端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学科医生端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目标患者端包括第三存储器和第三处理器;所述第一存储器、第二存储器和第三存储器均用于存储远程协作会诊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和第三处理器均运行所述远程协作会诊程序以执行如上述所述远程协作会诊方法。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远程协作会诊程序,所述远程协作会诊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远程协作会诊方法。

此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对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的流程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会诊体系、教学体系、病历讨论等场景描述虚拟会诊室使用流程。

步骤1、受邀方需要会诊的专家和医生可从会诊列表中选择某一会诊后系统发起进入虚拟会诊室的申请。

步骤2、进入虚拟会诊室的申请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中心进行验证,服务中心验证通过后正式进入到虚拟会诊室界面。

步骤3、进入虚拟会诊室后,可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查阅患者病历资料,音视频通话交流,发送文字语音图片等信息等操作。

步骤4、申请方需要会诊的医生从会诊列表中选择某一会诊后经过步骤2、步骤3参与会诊,患者可根据实际需求可通过步骤2、步骤3参与会诊过程。

步骤5、开教学演讲的专家从教室列表选择某一线上教室后系统发起进入虚拟会诊室的申请,并经过步骤2、步骤3进入虚拟会诊室开始远程教学。

步骤6、听课学习的医生从教室列表选择某一线上教室后系统发起进入虚拟会诊室的申请,并经过步骤2、步骤3进入虚拟会诊室开始观看教学内容和发信息交流讨论。

步骤7、发起医生选择需要讨论的病历(可选多份)和期望参与讨论的医生(可选多人)后,点击发起病历讨论申请,并经过步骤2、步骤3进入虚拟会诊室开始讨论交流。

步骤8、受邀医生接收到病历讨论邀请后,点击进入虚拟会诊室,并经过步骤2、步骤3进入虚拟会诊室开始讨论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为本发明虚拟会诊室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主要包括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区域影像中心1、音视频服务中心+业务服务中心2、虚拟会诊室3、客户端4。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区域影像中心1,聚合区域内各医院患者诊疗数据和影像数据,可用于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数据全貌,对于服务器数据库中指定的敏感数据,如身份证号、手机号、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存储。音视频服务中心+业务服务中心2,提供视音频交互服务,双方的语音和视频设备通过视音频交互服务建立互通通道,实现双屏的音视频实时交流,音视频交互服务同时支持多组会诊请求,按组分别建立音频、视频视交互通道,互不干扰,保证会诊室的视频质量。虚拟会诊室3,在会诊、教学或讨论时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全貌病历信息,双方应用终端可操作远程同屏、交互操作及视音频交流等功能。客户端4,医务工作者可通过多终端随时随地按需选择进入对应虚拟会诊室3参与会诊、或教学交流学习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为本发明虚拟会诊室功能说明图,主要基于图2进一步详细说明虚拟会诊室,虚拟会诊室功能模块5。虚拟会诊室功能模块5,包含多患者病历资料模块,进入虚拟会诊室的医务工作者可直接查看患者详细病历资料,及时了解会诊或教学基础内容;会诊申请单模块,医务工作者在虚拟会诊室可直接查看会诊申请信息,了解会诊患者个数,参会专家医生人员名单等;电子白板模块,医务工作者在虚拟会诊室可直接使用画笔在病历信息中进行重点标记,并可以擦除笔迹;视音频模块,通过服务端音频服务,实时建立会诊双方稳定的全双工音频通道,通过声音处理技术实现会诊双方或多方的语音通讯。支持实现集中、分路的静音、闭音控制,支持多路混音服务,方便在会诊中进行多方讨论,通过服务端视频服务,实时建立会诊双方稳定的高清、标清视频通道,通过视频压缩传输处理技术实现会诊双方或多方的视频通讯,医务工作者在虚拟会诊室可直接开启音视频服务,也可按需关闭视频,只保留音频;医生签名管理模块,为管理员/助理等角色提供查看参会专家、医生报告确认签字情况,发送确认签字请求,查看会议签到情况等功能;报告管理模块,为管理员/助理等角色提供查看、编辑报告内容,发送报告等功能;同屏功能模块,为会诊或会议双方提供应用同屏技术,双方可同步操控,构建即时同屏互动会诊/会议服务;聊天室(语音、文字交流)模块,支持收发文字、语音留言、图片传输、病历分享等即时消息通讯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虚拟会诊室提供患者全貌诊疗数据,实时同屏交互操作及视音频交流等功能,助力于医务工作者实现病历讨论、会诊等日常医疗活动和学术交流全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