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共鸣箱的侧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0699发布日期:2018-06-12 22:12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乐器共鸣箱的侧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乐器共鸣箱的侧板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举凡各种以共鸣腔发声的乐器,诸如古筝、古琴、吉他等,在共鸣发声的过程中,都会有残响的现象出现,什么是残响呢?残响的定义是,当音源停止发声后,在共鸣腔内仍有逐渐变小的余音,它们会影响声音的传递,我们比喻一个人在屋内听音乐,当声波离开音源,它们向着三维空间传送出去,某些声波直接传至聆听者,我们称之为直接波,其它的声波(占大部份的比例)会弹射到墙壁、地板、天花板及房间的装潢上,然后反射回室内,这些反射波通常又会再弹射到其它表面,并一直重复进行,声波会因为传送的过程而损失能量,弹射至某些表面也会损失能量,重复的反射动作将使它们的音量愈来愈弱,一直到听不到为止,这些反射音是以一种连续不断的形式传到聆听者,它们又很密集,使得人耳无法分辨出各别的声波,反而人耳的感觉是一个逐渐衰弱的房间声音,有时候音源停止发声后,残响还会有数十毫秒钟之久的衰减时间,才真的听不到,将声音衰弱至其原始强度的百万分之一(60dB)所需要的时间,就叫做残响时间,当声音多次反射,就会影响聆听者听觉的感受。

以古筝为例,如图1、图2所示,其声音的传递,是藉由拨动琴弦1,产生振动能量,藉由木制琴面2、琴侧板21、琴底22,再由以上所组成的共鸣腔23发声。而当高低频率不一的声波撞击腔内侧壁后,就会产生反射波,即残响现象出现。当弹奏时,这些反射波就会与音波产生混波干扰的情形,在共振频谱上属于不和谐共振,容易影响和谐音律的表现。所以当高度要求声音的表现时,声源必须透过处理器的处理调整,方能将残响频波消除。

再者,乐器本身在制作上,如对前例中所举古筝而言,其每批生产出的同材质同款式的乐器,在音质表现上有一定的同构性,原因在于同材质同款式,因结构相同故共鸣表现差异性不大,主要是共振能量取决于共振途径及木质的纤维密度等因素,故在相同条件下,同批生产的乐器,其同构性很高,造成辨识度当然就差。以乐器在现代生活存在的价值而言,已经不仅是提供悠扬乐声陶冶生活乐趣而已,更甚而是艺术价值的收藏,故声音的辨识度对乐器而言非常重要。因此如能在同批素材的条件下,却能制作出声音辨识度极高的不同成品,则其声音表现的丰富度将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人,藉由在相关产业多年的实务经验,经不断实验与研究,终于能解决上述缺点,从而产生了实用的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乐器共鸣箱的侧板结构,其呈非直线性的弯曲状,于内、外侧壁上形成凹凸空间,进而使共鸣的音波在进入该内凹空间后,借反射抵销作用而形成消波作用,可有效减低乐器内膛声音的残响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的乐器共鸣箱的侧板结构,其弯曲状结构使整体侧板的板振途径改变而延长,令声音共振能量产生变化,进而使共振声音表现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古筝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传统古筝的音波传导路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示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消波作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响能途径与传统的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乐器共鸣箱的侧板结构,其包含一个琴面30、一个琴侧31及一个琴底32,其主要特征在于,该琴侧31呈非直线性的弯曲状,并于内侧壁之间形成凸缘311及消波空间312,配合请如图4所示,当音波如箭头方向进入该消波空间312内时,因折射关系,产生相互撞击抵消,进而达到吸音、消波之作用,此设计可经由改变该消波空间312开口的角度、及该消波空间312的数目,从而改变该吸音消波的能量大小,而实现管控乐器内膛声音的残响。

再者,如图5所示,附图中的虚线表示传统古筝侧壁能量的传递路线,以及本发明的古筝的弯曲状侧壁的能量传递路线,从图中可明确看出,本发明的古筝侧壁能量的传递路线明显比较传统直线方式更长,该改变将造成木纤维共振的时效增加,页会改变共振响能的表现,在延长了共振时间情形下,且依前述的功效降低残响后,整体声频的表现将与传统截然不同,不仅能改善残响,且每把古筝都能依需求特制出不同音响的状态,其辨识度大大增加,更能丰富听觉条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上,虽属局部的改变,但对乐器发声结构却产生实质上有效的改善,其功能性确实是优秀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琴弦 30 琴面

2 琴面 31 琴侧

21 琴侧板 32 琴底

22 琴底 311 凸缘

23 共鸣腔 312 消波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