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搓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8013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搓丝机。



背景技术:

搓丝机是专业生产螺丝的设备,它具有轻便、灵活、高效等优点,避免了车床、钻床或手动攻丝的局限,适用于所有机械制造行业,现有的搓丝机在开机前必须人工检查两个搓丝板是否平衡,经过试搓,工作正常后才可进行生产,人工检查有一定的误差,且调试不准确,降低加工成品的质量,造成部分毛坯的浪费;搓丝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废屑,废屑积聚不仅使得设备维护较为困难,还会导致生产空间清理较为不便;而且需要当无毛坯供应设备空转会造成生产能源浪费或设备损坏;此外在有毛坯供应而意外断电的情况下,易损坏毛坯造成生产经济损失也易导致设备故障、无法正常工做。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搓丝机,包括电控机座、静搓丝板、滑座、动搓丝板、平行调节装置、连杆、齿轮、推料装置、传动槽、给料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电机、备用电池、报警器、红外线感应器、导向板、集渣盒,所述电控机座的顶部安装有变速电机和备用电池,所述电控机座上安装有报警器、静搓丝板、滑座,所述滑座上安装有动搓丝板,所述动搓丝板上设有调节动搓丝板和静搓丝板间距和平行度的平行调节装置,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滑座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齿轮铰接,所述齿轮与变速电机连接,所述变速电机与备用电池和电控机座连接,所述静搓丝板前侧的部位上设有推料装置,所述推料装置与传动槽连接,所述传动槽的另一端设有给料盒,所述传动槽上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红外线感应器与电控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控底座的另一端与报警器连接,所述静搓丝板的尾端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集渣盒连接。

所述集渣盒为可拆卸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对现有搓丝机进行改进,增设平行调节机构,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加工精度,避免长时间静搓丝板和动搓丝板不平行工作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加工质量低下;设置有导向板,可将加工产生的废屑引导至集渣盒内,方便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理工作,使得设备易于维护;增设红外线探测器,在探测到毛坯在设定时间内停止供应后切断设备电源,避免设备空转浪费企业生产能源或降低设备使用寿命;设置有备用电源,在有毛坯供应而意外断电的情况下为设备正常工作提供电能并启动报警器发出蜂鸣声,降低意外断电而给生产造成的损失,降低设备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电控机座-1、变速电机-2、备用电池-3、报警器-4、静搓丝板-5、滑座-6、动搓丝板-7、平行调节装置-8、连杆-9、齿轮-10、推料装置-11、传动槽-12、给料盒-13、红外线感应器-14、导向板-15、集渣盒-16。

实施例1

本发明包括电控机座1、变速电机2、备用电池3、报警器4、静搓丝板5、滑座6、动搓丝板7、平行调节装置8、连杆9、齿轮-10、推料装置11、传动槽12、给料盒13、红外线感应器14、导向板15、集渣盒16,安装时,首先在电控机座1的顶部安装变速电机2和备用电池3,在电控机座1上安装报警器4、静搓丝板5、滑座6,动搓丝板7安装在滑座6上,动搓丝板7上设调节动搓丝板7和静搓丝板5间距和平行度的平行调节装置8,连杆9的一端与滑座6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齿轮10铰接,齿轮10与变速电机2连接,变速电机2与备用电池3和电控机座1连接,静搓丝板5前侧的部位上设置推料装置11,推料装置11与传动槽12连接,传动槽12的另一端设有给料盒13,传动槽12上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14,红外线感应器14与电控底座1的一端连接,电控底座1的另一端与报警器4连接,静搓丝板5的尾端设置有导向板15,导向板15与集渣盒16连接。

实施例2

使用时,将代加工件放置与给料盒13内,启动设备,工件沿传动槽12传送至待加工区域,推料装置11将待加工工件推送至静搓丝板5与动搓丝板7之间的加工区域中,变速电机2将动力传输给齿轮10,齿轮10通过连杆9带动滑座6运动,滑座6上的动搓丝板7随着滑座6一起运动,平行调节装置8自动调节动搓丝板7和静搓丝板5间距和平行度,在运动过程中完成搓丝加工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屑沿导向板15滑落在集渣盒16内,提高工作环境的整洁度,方便设备维护和工作后工作环境的清洁、降低人工操作强度;在传动槽12上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14,当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感应到有工件传动,视为无毛坯供应,通过电控底座1控制变速电机2停止运行,避免设备空转影响使用寿命、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在有毛坯供应而意外断电的情况下,电控底座1通过汲取备用电池3的电能为设备供电,并启动报警器4发出蜂鸣声提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避免突然断电导致毛坯、设备损坏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