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机架更换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55051阅读:来源:国知局
,乳制机架以何种方式完全地放置在滑移面5上。在该状态中两个携带元件7与两个带动元件8接触。通过牵拉器件10并因此带动元件8的进一步的转动,左侧的带动元件8脱离与携带元件7的嵌接,其方式是:当轧制机架I通过在图3中所示的右侧的带动元件8被推移直到机架更换车4上时,带动元件8跟随转向轮11而下降。同样当轧制机架I在机架更换车4上放置时,在图3中所示的右侧的带动元件8跟随转向轮11地脱离与携带元件7的嵌接。
[0060]在图4中示出的状态是,带动元件8快要脱离与携带元件7的嵌接以前的状态。
[0061]在图5中示出了图4的细节视图。图5在放大的视图中示出带动元件8和携带元件7。可见的是,在轧制机架I的驱动侧上设置的携带元件7如此地构造,从而用于推出轧制机架I的接触面在外部设置在托架6上的携带元件7上。相应地在装置3上设置具有相应的接触面的相应形状的带动元件8。在图1到5中所示出的实施形式中带动元件8具有基本上U状的凹槽。只要牵拉器件10被设计为链条,则带动元件8取代单个链节或奇数多个链节。
[0062]在图1到4中所示出的、把轧制机架I从轧制机架容纳部2中推出到机架更换车4上的过程也能够用装置3相反地进行。于是装置3用于把轧制机架I从机架更换车4推入轧制机架容纳部2中。
[0063]装置3在机架更换车4和轧制机架容纳部2之间定位。通过牵拉器件10围绕转向轮11的转动,带动元件8以至少一个接触面与携带元件7贴靠或嵌接,并且在带动元件8升高时在通过转向轮11所规定的弯道上。轧制机架I沿着轧制生产线的方向从机架更换车4向下被牵拉到滑移面5上。只要轧制机架I完全地、即以其操控侧的携带元件7放置在滑移面5上,则(也自动地通过弯道,该弯道通过牵拉器件10或者说带动元件8围绕转向轮11的转动实现)使得设置在牵拉器件10上的另一带动元件8与被设置在轧制机架I的操控侧上的携带元件7相接触。现在轧制机架I通过转动的牵拉器件10和被设置在牵拉器件上的带动元件8被沿着乳制机架容纳部2的方向进一步推移。当乳制机架I的在驱动侧的携带元件7离开滑移面5时,则也自动地(通过弯道,其通过围绕转向轮11的带动元件8的转动实现)使得被设置在牵拉器件10上的携带元件7由于带动元件的下降而与带动元件8脱离嵌接。在牵拉器件10进一步转动时轧制机架I仅仅由其它的(左侧的)与操控侧的携带元件7处于接触的带动元件8进一步推移,直到它达到其在轧制机架容纳部2中的位置(见图1)。
[0064]在被示出在图6到8中的实施形式中输送装置9的牵拉器件10在轧制机架I的整个推移区域上延伸。驱动侧的转向轮11还放置在位于轧制位置中的轧制机架I的后边缘之后(见图6)。对在图6到8中示出的实施形式来说轧制机架I只在驱动侧具有用于带动元件8的携带元件7。
[0065]在图6到8中示出的实施形式的在下文具体描述的带动元件8也能够在先前所阐释的在图1到5所示出的实施形式中得到应用。图6到8的带动元件8相对于输送元件10能够至少部分地摆动。对此把根据图6到8所述的带动元件8多部分地构造。带动元件8具有部分13和部分14。带动元件8的部分13用于把轧制机架I从轧制机架容纳部2中推出并且能够以一定的量直线地越过操控侧的转向轮11的中央平面移动。由此托架6能够被尽可能短地保持,在所述托架上设置了携带元件7。为了保证具有轧制机架I的机架更换车4能够横向于轧制生产线驶离,则为了把轧制机架I牵拉到滑移面5上,带动元件8的用于牵拉轧制机架I的部分14在推出时在快要到终止位置之前下降。
[0066]在图7中示出带动元件8的接触面的摆动或者说下降以何种方式实现。第一部分13直接与牵拉器件或者说输送元件10相连接并且额外地线性导引。第二部分14能摆动地安装在销上,该第二部分自身与输送元件10相连接。额外地第二部分14经由球状的接触面支承在第一部分13上。
[0067]在图8中示出轧制机架I以何种方式被置入轧制机架容纳部中。第二部分14的作用面处于与轧制机架I的携带元件7的接触中并且能够在轧制运行期间阻碍轧制机架I从轧制机架容纳部2中驶出。
[0068]图9示出的是,机架更换车能够具有两个横向于其运动方向彼此间隔的带动元件8,所述带动元件均在一个环绕的输送元件10上设置。两个平行设置的输送元件10围绕环绕轮11转动。通过应用所述两个平行环绕的、带有带动元件8的输送元件10可以实现:使得合成的推移力可以在机架更换车的中央平面中起作用并且在机架更换车相对于轧制机架的相应布置时合成的推移力可以在轧制机架中央平面中起作用,而不在中央平面的区域中占用用于输送元件的结构空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把轧制机架(I)移入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容纳部中或从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容纳部(2)中移出的装置(3),该装置包括用于携带轧制机架(I)的携带元件(7)的带动元件(8)并且包括输送元件(10),带动元件(8)利用该输送元件沿着预定的弯道移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弯道位于垂直于轧制生产线的平面中或者位于与轧制生产线平行的平面中或者位于包含轧制生产线的平面中。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存在两个带动元件(8),这两个带动元件横向于其移动方向互相间隔。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存在两个带动元件(8),这两个带动元件沿着同一个弯道移动。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输送元件(10)环绕运行。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平行设置的环绕运行的输送元件(10) ο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输送元件(10)是绳索、链条或皮带。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带动元件(8)是多部分构造的。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带动元件(8)具有基本上U状的凹槽。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带动元件(8)或者说带动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能摆动地与输送元件(10)相连接。11.一种用于把轧制机架(I)移入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容纳部中或从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容纳部(2)中移出的方法,该方法尤其是使用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使带动元件(8)与轧制机架(I)的携带元件(7)接触,并且使带动元件(8)沿着预定的弯道移动。12.一种系统,其包括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并且包括具有携带元件(7)的轧制机架(I),所述携带元件能够被带动元件(8)携带以将轧制机架移入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容纳部中或从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容纳部(2)中移出。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把轧制机架移入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容纳部或从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容纳部移出的装置,具有用于携带轧制机架的携带元件的带动元件和输送元件,利用该输送元件把带动元件沿着预定的弯道移动。
【IPC分类】B21B31/08
【公开号】CN104971944
【申请号】CN201510297311
【发明人】H·波特霍夫
【申请人】科克斯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公告号】DE102014004637A1, US20150290688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