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济型含Al不锈钢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7791发布日期:2018-09-15 01:3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合金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co节mo经济型含al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低成本等优异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al和w等低廉的金属元素进行多种强化,降低战略金属co和mo的含量,具有更高强度,抗拉强度达到2000mpa、屈服强度达到1650mpa,良好的经济性等优异性能,具有明显优势。

技术背景

一直以来合金结构钢都是制造业的主力,在机械、汽车、铁路甚至航空航天都广泛应用,著名的有4130、d6ac、4340、4330v等,虽然合金结构钢具有强度高、塑韧性好、价格经济等诸多优势,但由于合金结构钢耐蚀性较差,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生锈蚀,甚至汗滴也能够出现点状腐蚀,因此合金结构钢在加工和应用过程中需要整体涂油防护,增加了工艺难度,严重影响了材料使用的便利性。针对这一问题,工业界一直在寻找能够更加便捷使用的工艺友好型的材料。

近年来来国际上发展了几种合金钢,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抗拉强度在1600mpa以上,同时钢中含有超过12%的cr,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在应用和加工过程避免了重复涂油的繁琐劳作。包括美国、日本、中国等均公开了相关专利。

美国在1995年公开了一种高强韧性钢专利,专利号us5424028,其中mo含量达到4.75%,cr含量达到14%,co含量达到12.5%,该钢经过真空冶炼和锻造成型后,经过1050℃固溶、-73深冷和496℃时效后,可以获得rm≥1800mpa、a≥16%、断裂韧性达到120mpam1/2的良好的强韧性;

日本1994年公开了一种高强韧性不锈钢,专利号为jp06264189,其ni含量较低,该钢经过真空冶炼和锻造后,经经过1050固溶、-73深冷和475时效后,可以获得rm≥1700mpa、a≥16%、kic≥110mpam1/2的良好的强韧性。

中国在2008年公开了一种强韧性高强度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cn101205595a,采用w、mo强化,co和cr的含量分别大于12%,其c含量、ni含量较低,可以获得rm≥1800mpa、rp0.2≥1400mpa,kic≥110mpam1/2的良好的强韧性。

表1和表2列出了相关专利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对比,可以看出,为保证耐蚀性要求,上述专利基本采用了12-14%高cr的合金设计,为保证强度,上述专利含有较高的co和mo(或mo+w),较低的ni含量(集中在2-5%之间),均采用了淬火+中温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在回火马氏体基体上通过析出相强化以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

表1化学成分对比(wt%)

表2力学性能对比

虽然上述专利的强韧性较好并且具有相应的耐蚀能力,但由于普遍采用了高合金的设计体系,特别是含有大量的战略金属co和mo使得材料的成本大幅上升,同时其强度特别是屈服强度尚无法完全替代主流的合金结构钢如4340等。因此上述专利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鉴于此,希望能够开发一种力学性能和耐蚀性不差于上述专利的合金,但需要较大幅度降低贵重金属co和mo的使用,同时强度可以替代4340钢的设计,满足工业上推广使用的要求。

开发的合金希望具有更高强度,抗拉强度达到2000mpa、屈服强度达到1650mpa,较低的战略金属co和mo的含量和良好的经济性,高塑韧性等优异性能具有明显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高强度、较少战略金属co和mo含量、具有良好耐蚀性的合金,具有经济性,易于推广应用。

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高合金含有大量的战略金属co和mo的设计,本申请引入多种强化复合使用的强化方法,依靠廉价金属al和w的强化作用,通过精确的成分和组织配合,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更高的强度,降低战略金属co和mo的使用,同时较高的cr含量保证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整体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采用多种强化金属元素复合添加的方法,在中低碳马氏体基体上,利用al和mo、w、v等的复合析出提高钢的强度,基体较高的ni含量(≥5%)确保良好的韧性,而12%cr含量保证了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加入v和nb形成碳化物产生弥散强化,并细化晶粒,以提高二次硬化超高强度不锈钢的强度和韧性。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拉强度达到2000mpa、屈服强度达到1650mpa,较低的战略金属co(≤10%)和mo含量和良好的经济性。

根据上述目的和整体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钢的具体化学组成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5-0.15%,cr10.0-13.0%,ni6.0-8.0,mo2.5-4.5%,w0-1.5%,al0.7-1.3%,co7-10%,v0-0.3%,nb0-0.2%,其余为fe及其他杂质元素。

获得上述目标性能的合金的热处理制度如下:

固溶处理:加热到1050-1100℃,热透后保温1.0-2.0小时,油淬;

深冷处理:-120℃≤保温≤-73℃,1小时≤时间≤10小时,然后在空气中升到室温;

时效处理:加热到530~560℃,热透后保温3-8小时,空冷;

上述化学成分的设计依据如下:

碳是主要的强化元素,碳与mo、w形成m2c(mo2c、w2c)型碳化物,与v、nb形成mc型合金碳化物,随c含量增加,碳化物数量增加,增加二次硬化析出效果,获得高强度,c含量小于0.05%时会使强度不足。随着c含量的增加,钢的抗拉强度提高,但冲击韧性降低。过高的c含量降低ms点,降低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同时过高的c含量易于与cr形成一系列复杂的碳化物,使其组织不易控制,显著提高固溶温度,从而导致钢的性能不稳定。同时由于c是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并且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ni元素的30倍),过高的c含量增加了获得马氏体的难度,而且会导致钢中固溶的cr含量降低,从而降低钢的耐蚀性;本发明根据[ni]、[cr]的当量并综合考虑强度、韧性和耐蚀性确定c含量控制在0.05-0.15%之间。

钼是本发明钢中主要的强化元素,mo与c可以形成mo2c碳化物,从而产生强烈的二次硬化反应,同时mo与fe等形成laves相是形成二次硬化强化的主要原因。随着mo含量的增加,二次硬化峰值硬度提高,屈服强度提高。mo还有增加淬透性,产生固溶强化,提高钢的回火抗力以及抑制回火脆性的作用,获得良好二次硬化效果的mo的含量不少于2%。此外,mo还具有稳定钝态表面膜的效果,从而提高了钢的耐点蚀性,但过高的mo含量会增加热处理难度,显著提高全溶温度,降低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同时大大延迟二次硬化峰值温度。从强韧性配比和耐蚀性考虑,mo控制在2.5-4.5%。

铬是本发明钢中重要的合金元素,cr引起钢的耐蚀性突变的cr含量约为12%,小于10%则降低钢的耐蚀性。目前cr是使钢钝化并具有良好耐蚀性的元素。cr还可以提高合金的淬透性,产生固溶强化;还可以取代mo2c中的部分mo元素形成(mo、cr)2c型合金碳化物,促进二次硬化反应,形成细小弥散沉淀。发明钢中cr含量高于13%时会严重降低钢的强度并增加奥氏体和铁素体存在的可能,但仍必须含有足够数量的cr以提高耐蚀性,因此控制其含量在10-13%。

镍是本发明中主要的强化和韧化元素,ni与al形成nial相具有强烈的强化作用,是本合金获得高强度的主要手段,在多种强化方式中起主要作用。同时ni是奥氏体稳定化元素可提高钢的韧性,同时ni提高钢的淬透性,产生固溶强化,保持高位错板条马氏体,提高马氏体基体的抗解理断裂能力,降低塑-脆性转变温度,保证钢具有足够的韧性。ni促进fe3c回溶,从而为m2c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碳含量。但ni的加入要注意[ni]当量与[cr]当量的配合,否则会由于奥氏体含量的过多损害强度,在本发明中2al%+3≤ni%≤2al%+6,并且超过8.0%将得不到完全马氏体组织,但小于5%会严重损害韧性,因此控制其含量在6.0-8.0%。

铝是本发明的主要强化元素,对提高强度特别是屈服强度至关重要。al依靠在时效时出现的nial相产生强烈的时效强化,同时由于nial相具有较高的抗熟化和过时效能力,在中温具有较高的保持强度的能力,通常钢中al含量达到0.5%以上就具有强化效果。较高的al由于溶解度的问题会恶化钢的性能。依据本发明钢的ni含量并满足2al%+3≤ni%≤2al%+6,钢中al含量控制在0.7-1.3%。

钴是奥氏体稳定化元素,即提高韧性又促进二次硬化反应,由于添加co可以抑制延缓马氏体位错亚结构回复,保持马氏体板条的高位错密度,为随后的析出相的析出提供更多的形核位置。同时co提高c原子在铁素体中的激活能,降低c原子在铁素体中的扩散系数,增加析出相的形核率,因而,可以促进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析出相,并且减少析出相粒子间距;co能降低mo在马氏体中的固溶度和cr在m3c渗碳体中的固溶度,促进奥氏体完全转变为马氏体,提高ms点。通常二次硬化钢中co的含量在5%以上,但由于co的加入相当于增加了[ni当量],需要控制22≤cr+ni+co≤32才能够保证获得全马氏体组织,因此co的含量不超过14%。本发明专利控制在7-10%。

钨是重要的强化元素之一,w2c碳化物的主要形成元素,强烈的产生二次硬化反应,是形成二次硬化峰的原因。随着w含量的增加,二次硬化峰值硬度提高,屈服强度提高,同mo相比w可以显著降低合金碳化物的过时效敏感性,提高合金回火稳定性。为获得足够的二次硬化效果,但不应过高的w含量使固溶温度过高造成组织粗大,本发明钢中的w含量不应高于2.0%。根据强度特别是韧性的需要,本发明钢中w含量控制在0-1.5%。

钒、铌可以固溶于钢中,造成晶格的点阵畸变,从而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元素的加入量较少,因而钢性能的提高主要不是依靠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作用,而主要是由于v、nb可以和c、n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从而引起晶粒细化和析出沉淀强化,同时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其中v的强化作用最大,在一般的热锻温度下,v的碳化物或氮化物充分溶于奥氏体中,随着后续冷却弥散析出,产生沉淀强化和晶粒细化作用。本发明中v、nb分别加入0-0.3%和0-0.2%。

合金中其他元素:

可以包括不损害性能的附加元素。例如,mn、si可达到0.2%,而ti、al可达到0.02%,这些附加元素可用于合金的脱氧剂;另外另外稀土金属ce和la从痕迹量到0.008%,用于控制硫化物和氧化物的形态。

本发明超高强度钢中其余元素基本为铁,合金中的杂质元素必须控制,例如s、p限制不超过0.01%;对有害元素,如铅、锡、砷和锑最大限制在0.003%,最好限制在0.002%;氧限制不超过30ppm,氮不超过30ppm。

本发明宜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或电渣重熔冶炼工艺冶炼,合金锭经高温均质化处理后锻造成材。

其具体工艺参数如下:

钢锭加热温度:1200-1230℃,1170℃≤开锻温度≤1190℃,800℃≤终锻温度≤1000℃;

成品预备热处理制度:正火:1050~1100℃,1小时≤保温≤3小时,空冷;高温回火:640~680℃,10小时≤保温≤30小时。

最终热处理:

固溶处理:加热到1050-1100℃,热透后保温1.0-2.0小时,油淬;

深冷处理:-120℃≤保温≤-73℃,1小时≤时间≤10小时,然后在空气中升到室温;

时效处理:加热到530~560℃,热透后保温3-8小时,空冷;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大于2000mpa、屈服强度达到1650mpa,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耐腐蚀性。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钢的化学成分范围,采用50公斤真空感应炉制备合金锭,其具体化学成分见表3,试验批号标注为为1#~8#。

锻造加热温度为1200℃,锻造温度为1170℃。锻造成规格尺寸用于试验的棒材。

锻后试棒首先进行正火、退火热处理:正火处理1100℃×1h,空冷、退火处理680℃×10h,空冷。

最后进行固溶、深冷和时效热处理:固溶处理1080℃×1h,油淬、随后-100℃冷处理5h,空气中升到室温。时效处理540℃×5h空冷。试样测得力学性能见表4。

表3和表4加入了对比例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表3显示,与对比例钢相比,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特点是通过引入al等廉价金属元素开展多元素多种强化方式的复合运用,大幅度降低了战略资源co和mo的用量,多种复合强化方法替代了单一的m2c相强化方式,提高了经济性,同时较高的cr含量使合金具有相应的耐腐蚀性能。

表4显示,与对比例钢等相比,本发明具有更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室温强度达到2000mpa、屈服强度达到1650mpa,显著提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超过了替代4340钢所需要的性能要求。

表3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化学成分对比表(wt%)

表4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钢力学性能对比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