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开孔剂、网状聚氨酯泡沫体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270314阅读:来源:国知局
爆破处理即可开孔。而且甚至在使 用量低至0.化地p(每一百份多元醇V-3010),采用常规的泡沫体制备配方,不需要任何工 艺的调整,就能大幅度的增大泡孔的尺寸,提供相同的泡沫体发泡高度。
[0065] 实施例4
[0066] 采用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2,选用为添加活性剂开孔剂的配方作为比较实施例 1,实施2制备了的网状聚氨醋软质泡沫体,选用泡沫密度为35kg/m3的配方,结果如下面表 2 ;
[0067] 根据表2配方,称取所需的聚離多元醇V-3010、去离子水、胺催化剂D油co*33LV、 有机娃表面活性剂化-580NA、二氯甲烧。然后将混合料W每分钟1500转的转数揽拌2小 时,再将混合料保存在带有水浴控温的储罐中,缓慢揽拌至聚離组合料温度控制在21度。
[0068] 根据表1配方,在一个容量约为10化的容器中,称取的配方所需的聚離组合料、活 性剂开孔剂、辛酸亚锡,采用高速揽拌器对混合料W每分钟800转的速度揽拌12秒,然后迅 速加入配方所需的TDI80/20,TDI80/20温度也为21度,然后W每分钟1500转的转速揽拌 8秒,然后将混合料迅速倒入一个体积为长*宽*高为2*2*1米的敞口模具中,混合料在3 分钟内完成泡沫体上升并形成网状聚氨醋泡沫体。然后在10分钟后,泡沫体基本熟化完成 成型工艺,采用挤压排气设备对泡沫进行3次挤压排气,即可形成全开孔的网状聚氨醋泡 沫体。
[0069] 次日对泡沫体进行切割,取中屯、位置的泡沫体进行物理性能测试,见表2。
[0070]表2
[0071]
[0072]表2的数据表明,与比较实施例相比(未加入活性开孔剂的配方),本发明的实例 1、实例2在采用相同的密度35kg/m3的常规泡沫体制备配方中,不需要任何工艺的调整,不 仅能提供更高的透气性,还能大幅度的增大泡孔的尺寸,提供相同的泡沫体发泡高度,不需 要对泡沫体的反光膜进行爆破处理,大大的降低了能耗和人工成本,操作简单实用。
【主权项】
1. 一种活性开孔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2个及以上的伯羟基结构的氧化烯醚的二元醇或者多元醇与第一酸酐反应的化合物: 40-60% ; 至少一种胺类化合物: 15-30% ; 至少一种酸或者第二酸酐: 10-20% ; 含有磷的化合物: 8-15% ; 二甲基硅油: 1-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开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氧化烯醚醇的通式 为:R(C3H60)a(C2H40) bH,其中R为起始剂,选自正丁醇、烯丙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 者季戊四醇,聚氧化烯醚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a为数值,代表该聚氧化乙烯醚中 环氧丙烷基团的占该聚氧乙烯醚的重量比,为30-80% ; b为数值,代表该聚氧化乙烯醚中 环氧乙烷基团的占该聚氧乙烯醚的重量比,为20-70%;第一酸酐选自醋酸酐、马来酸酐、或 者苯酐。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开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胺类化合物选自三乙 烯二胺、双(二甲胺基乙基)醚、二甲基乙醇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 三嗪、或者二甲基环己胺。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开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或者第二酸酐选自 醋酸、甲酸、水杨酸、醋酸酐、马来酸酐、或者苯酐。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开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磷的化学物选自 三(二聚丙二醇)亚磷酸酯、三甲基磷酸酯、磷酸三(二甲苯)酯、或者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 酸酯)。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开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甲基硅油选自 300cst,lOOOcst,20000cst 的二甲基硅油。7. -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开孔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先将2个及以上的伯羟基结构的聚氧化烯醚醇和第一酸酐按照比例混合, 真空抽入第一反应釜中,通过氮气置换反应釜内的空气,系统维持在常压,然后加热至 80-180°C,保温5~10小时,降温至30~40°C,即得到2个及以上的伯羟基结构的氧化烯醚的 二元醇或者多元醇与第一酸酐反应的化合物,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化合物和胺类化合物按比例真空抽入第二反应釜中,通过氮 气置换反应釜内的空气,系统维持在常压,60~90 °C下搅拌3-5小时,再在真空下加入酸或 者第二酸酐,通过氮气置换反应釜内的空气,系统维持在常压,40~60°C下搅拌22-30小时,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获得的物料加入到一个第三反应釜中,再将含有磷的化合 物和二甲基硅油按比例先后投入,通过氮气置换反应釜内的空气,系统维持在常压常温下 搅拌1~4小时,即可得到活性开孔剂。8. -种网状聚氨酯泡沫体,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聚醚多元醇 1〇〇 ; 去离子水 2. 0~6. 0; 二氯甲烷 〇~1〇 ; 辛酸亚锡 0. 12~0. 30 ; 胺类催化剂 0. 1~0. 3 ; TDI 80/20 40-60 ;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0. 3~1 ; 活性开孔剂 0. 15~1.0。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网状聚氨酯泡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 官能度为3,羟值为56 mg KOH/g。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网状聚氨酯泡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硅表面活 性剂为聚硅氧烷-聚环氧烷共聚物。11.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状聚氨酯泡沫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聚醚多元醇、去离子水、二氯甲烷、辛酸亚锡、胺类催化剂、有 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开孔剂; 2) 将聚醚多元醇、去离子水、胺类催化剂、开孔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加入到一个容器 中混合,然后将混合料以每分钟1000~2000转的转数搅拌1~3小时,静止1~4小时,再将混 合料保存在带有水浴控温的储罐中,以每分钟1〇〇~300转的速度搅拌直至混合料温度控制 在19-21度,形成聚醚组合料; 3) 在另外一个容器中加入聚醚组合料、二氯甲烷、辛酸亚锡,采用高速搅拌器对混合料 以每分钟300-3000转的速度搅拌10-15秒,加入TDI80/20,以每分钟300-3000转的转速 搅拌3-12秒,然后将混合料倒入一个敞口模具中,在8~20分钟后,泡沫体熟化完成,采用挤 压排气设备对泡沫进行1-3次挤压排气,即可形成全开孔的网状聚氨酯泡沫体,开孔率达 到95%以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开孔剂,由2个及以上的伯羟基结构的氧化烯醚的二元醇或者多元醇与第一酸酐反应的化合物、至少一种胺类化合物、至少一种酸或者第二酸酐、含有磷的化合物和二甲基硅油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一种活性开孔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状聚氨酯泡沫体,由聚醚多元醇、去离子水、二氯甲烷、辛酸亚锡、胺类催化剂、TDI80/20、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开孔剂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网状聚氨酯泡沫体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新型的活性开孔剂用于制备网状聚氨酯软质泡沫体,可改善泡沫体的开孔性,从而提高工艺的操作宽容度,防止泡沫体收缩,安全性高。
【IPC分类】C08J9/00, C08G18/76, C08L75/04, C08G65/336, C08G18/48, C08G65/332, C08G65/333, C08G65/335, C08G101/00, C08J9/14
【公开号】CN104987524
【申请号】CN201510495901
【发明人】张文凯, 龚国安, 谢海波
【申请人】上海麦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