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合聚酯膜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277847阅读:来源:国知局
)、聚醋树脂化-8)(实施例 1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
[0483] 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1。与实施例3相比,使用具有不同的双酪 S骨架的聚醋树脂的情况下,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也小,并显示了同等优 异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视认性。
[0484] (实施例 12)
[0485] 将异氯酸醋化合物(C)的固态成分重量比变为表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利用 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1。与实 施例3相比,通过减少异氯酸醋化合物(c)的含量,从而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稍微变大,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稍微降低,但显示 了同等的透明性、视认性。
[0486](实施例13~14)
[0487] 将异氯酸醋化合物(C)的固态成分重量比变为表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利用 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1。与实施 例3相比,通过增加异氯酸醋化合物(C)的含量,从而显示了同等的透明性、优异的初期粘 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视认性。
[04能](实施例15~16)
[0489] 将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的固态成分重量比变为表中记载的数值,除 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 2-1。与实施例3相比,通过减少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的含量,从而煮沸处理 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稍微增加,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稍微降 低,但是为良好,显示了同等的透明性、视认性、耐热水透明性。
[0490](实施例17)
[0491] 将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的固态成分重量比变为表1-1中记载的数 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 于表2-1。与实施例3相比,通过增加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的含量,从而显示 了同等优异的透明性,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视认性、耐热水透明性。 [049引(实施例18~26)
[0493] 作为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使用了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 (d-2)(实施例18)、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3)(实施例19)、二环己基甲烧碳二 亚胺化合物(d-4)(实施例20)、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5)(实施例21)、二环 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6)(实施例22)、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7)(实施 例23)、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8)(实施例24)、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 (d-9)(实施例25)、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10)(实施例26),除此之外,利用与实 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1。与实施例3 相比,即使使用不同末端结构及聚合度的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2~d-10),也 显示了同等优异的透明性、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视认性、耐热水透明 性。
[0494](实施例27~28)
[0495] 将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和聚醋树脂化)的固态成分重量比变为表 1-2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 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实施例3相比,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聚醋树脂 化)=40/60(实施例27)、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聚醋树脂化)=30/70(实施 例28),从而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分散指数稍微变大,反射率稍微减少、 雾度稍微增加,但为良好。另外,耐煮沸粘合性、视认性稍微降低,但是为良好,显示了同等 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
[0496](实施例 29)
[0497]将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和聚醋树脂化)的固态成分重量比变为表 1-2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 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实施例3相比,在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聚醋树 脂化)=20/80的情况下,虽然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稍微增加,但显示了 同等的透明性、同等优异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视认 性。
[049引(实施例30)
[0499] 将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和聚醋树脂化)的固态成分重量比变为表 1-2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 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实施例3相比,通过使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聚 醋树脂化)=5/95,分散指数稍微变小,雾度稍微降低,反射率稍微变大,透明性为良好。另 夕F,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稍微增加,因此,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 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视认性稍微降低,但为良好。
[0500] (实施例 31)
[化01] 将异氯酸醋化合物(C)的固态成分重量比调整为表1-2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 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 实施例3相比,异氯酸醋化合物(C)的含量减少,由此透明性、视认性优异、煮沸处理试验前 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稍微增加,因此,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 透明性稍微降低,但为良好。
[0加引(实施例32)
[0503] 将异氯酸醋化合物(C)的固态成分重量比调整为表1-2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 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 实施例3相比,异氯酸醋化合物(C)的含量增多,由此雾度稍微增加,透明性稍微降低,但为 良好。另外,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为同等程度,因此,显示了同等的初期 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
[0504] (实施例 33)
[0505] 将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的固态成分重量比调整为表1-2中记载的数 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 于表2-2。与实施例3相比,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的含量减少,由此,煮沸处理 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稍微增加,因此,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 耐热水透明性稍微降低,但为良好。
[0506](实施例 34)
[0507] 将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的固态成分重量比调整为表1-2中记载的数 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 于表2-2。与实施例3相比,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d)的含量增多,由此雾度稍微增加,透 明性稍微降低,但为良好。另外,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为同等程度,因此, 显示了同等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
[0加引(实施例城
[0509] 将S聚氯胺化合物(e)的固态成分重量比调整为表1-2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 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 实施例3相比,=聚氯胺化合物(e)的含量减少,由此表现出同等优异的透明性、初期粘合 性、耐湿热粘合性。另外,由于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稍微变大,所W耐煮 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稍微降低,但为良好。
[0510](实施例 36)
[化11] 将S聚氯胺化合物(e)的固态成分重量比调整为表1-2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 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 实施例3相比,=聚氯胺化合物(e)的含量增多,由此分散指数稍微变大,雾度稍微升高,但 为良好。另外,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稍微变大,耐煮沸粘合性稍微降低, 但为良好。
[051引(实施例37)
[051引作为聚醋化合物化),使用聚醋树脂化-9),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 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实施例3相比,通过使用具 有双酪A的骨架的聚醋树脂,初期雾度稍微升高,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 分散指数稍微变大,反射率变小,透明性、视认性、耐煮沸粘合性稍微降低,但表现出同等优 异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
[0514](实施例 38)
[0515] 作为聚醋化合物化),使用聚醋树脂化-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 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实施例3相比,通过使用具 有双酪A的骨架的聚醋树脂,初期雾度稍微升高,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 分散指数稍微变高,反射率变小,透明性、视认性、耐煮沸粘合性稍微降低,但表现出同等优 异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
[0516](实施例39)
[0517] 作为聚醋化合物化),使用聚醋树脂化-2),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 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
[化1引与实施例1相比,通过使用含横酸金属盐基的芳香族二駿酸成分的含量少的聚醋 树脂化-2),从而初期雾度稍微升高,分散指数稍微变大,透明性、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 明性稍微降低,但是为良好,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优异,显示了同等的初 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视认性。
[0519](实施例40~42)
[化20] 作为聚醋化合物化),使用聚醋树脂化-2),将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 和聚醋树脂化)的固态成分重量比变为表1-2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 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实施例3相比,通过 使用含横酸金属盐基的芳香族二駿酸成分的含量少的聚醋树脂化-2),并使丙締酸-氨基 甲酸醋共聚树脂(a)/聚醋树脂化)=40/60(实施例40)、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 (a)/聚醋树脂化)=30/70(实施例41)、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聚醋树脂化) =20/80 (实施例42),分散指数稍微变大,反射率稍微减少,雾度稍微增加,但良好。另外, 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稍微变大,耐煮沸粘合性、视认性稍微降低,但是为 良好,显示了同等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 邮2^ (实施例43)
[052引改变树脂层佩的膜厚,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 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2。与实施例3相比,树脂层狂)的厚度减少,由此反 射率下降,视认性稍微降低,但为良好,显示了同等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 合性、耐热水透明性。 邮2引(比较例1)
[化24] 将(a)~(e)的固态成分重量比调整为表1-3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 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3。比较例1的 层合聚醋膜不含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从而与实施例1相比,虽然显示了同等优异 的透明性,但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 合性、视认性方面的性能差。 邮2引(比较例2~如
[0526] 将(a)~(e)的固态成分重量比调整为表1-3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 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3。比较例2、3 的层合聚醋膜不含具有蒙骨架的聚醋树脂化),从而与实施例3相比,虽然显示了同等优异 的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透明性、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 性,但视认性方面的性能差。
[0527](比较例4~W
[052引将(a)~(e)的固态成分重量比调整为表中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 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3。
[0529]比较例4的层合聚醋膜不含异氯酸醋化合物(C),从而与实施例3相比,虽然显示 了同等优异的透明性、良好的视认性,但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耐湿热粘 合性、耐煮沸粘合性方面的性能差。
[化30] 另外,比较例5的层合聚醋膜不含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从而与实施 例3相比,虽然显示了同等优异的透明性、良好的视认性,但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 化量AR、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方面的性能差。
[053U (比较例6~9)
[0532] 将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和聚醋树脂化)的固态成分重量比变为表中 记载的数值,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 特性等示于表2-3。
[化33] 对于比较例6的层合聚醋膜而言,与实施例3相比,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 (a) /聚醋树脂化)=50/50,从而分散指数变大为7,雾度稍微增加,反射率变小。另外,虽然 显示了同等优异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但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 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视认性差。
[化34] 对于比较例7的层合聚醋膜而言,与实施例3相比,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 (a)/聚醋树脂化)= 60/40,从而分散指数变大为10,反射率降低,雾度增加,透明性变差。 另外,虽然显示了同等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但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 AR、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视认性差。
[化巧]对于比较例8的层合聚醋膜而言,与实施例3相比,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 (a)/聚醋树脂化)= 80/20,从而分散指数变大为15,反射率降低,雾度增加,透明性变差。 另外,虽然显示了同等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但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 AR、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视认性差。
[0536] 对于比较例9的层合聚醋膜而言,丙締酸-氨基甲酸醋共聚树脂(a) /聚醋树脂 化)=90/10,从而分散指数变大为20,反射率降低,雾度增加,透明性变差。另外,虽然显示 了同等的初期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但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耐煮沸粘 合性、耐热水透明性、视认性差。
[0537](比较例10~12)
[053引作为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d),使用碳二亚胺化合物(d-11)(比较例 10)、碳二亚胺化合物(d-12)(比较例11)、碳二亚胺化合物(d-13)(比较例12),除此之外, 利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得到层合聚醋膜。得到的层合聚醋膜的特性等示于表2-3。 比较例10~12的层合聚醋膜使用二环己基甲烧碳二亚胺化合物W外的碳二亚胺化合物 (d-11~d-13),从而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膜雾度变化量A化为6. 3% (比较例10)、6. 4% (比较例11、12),耐热水透明性差。另外,与实施例3相比,虽然显示了同等的透明性、初期 粘合性、耐湿热粘合性、视认性,但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反射率变化量AR、耐煮沸粘合性方 面的性能差。
[化39]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540] 本发明设及具有树脂层的层合聚醋膜,所述层合聚醋膜不仅初期的粘合性优异, 而且特别是耐湿热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耐热水透明性也优异,并且层合了硬涂层时的干 设条纹的抑制性优异,可用于各种显示器用途的光学用易粘合膜;汽车、建筑物的窗玻璃等 工业用、建材用等中使用的硬涂膜用易粘合膜;W及与油墨等各种层合物的粘合性优异的 易粘合膜。
[0541][表1-]_]
[0542]【表1-1】
[化43]

[化 46]
[化 47]
[化 48]
[0549] 附图标记说明
[0550] 1树脂层佩 邮川 2聚醋膜
[0552] 3 X方向
[0553] 4 Y方向
[0554] 5 Z方向
【主权项】
1. 一种层合聚酯膜,是在聚酯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X)的层合聚酯膜,其特征在 于, 所述树脂层(X)是使用涂料组合物形成的层,所述涂料组合物含有: 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共聚树脂(a)、 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b)、 异氰酸酯化合物(c)和 二环己基甲烷碳二亚胺化合物(d), 所述树脂层(X)侧的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光谱反射率的变化量AR为0%以上、2%以 下。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⑴的含有丙烯酸-氨基 甲酸酯共聚树脂(a)的凝集体的分散指数为5以下,且所述涂料组合物中的丙烯酸-氨基 甲酸酯共聚树脂(a)的比率为3重量%以上。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合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⑴侧的波长450nm 以上65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率的最小值为4. 5 %以上6. 0 %以下。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合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环己基甲烷碳二 亚胺化合物(d)为下述式(1)表示的二环己基甲烷碳二亚胺化合物,式中,n表示1以上10以下的整数, R1、!?2分别表不下述式⑵~⑷中的任一项, R1、!?2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式中,P表示4以上30以下的整数,R3表示碳原子数为1以上5以下的烷基,式中,q表示1以上3以下的整数,R4表示碳原子数为1以上5以下的烷基或苯基,R5 表示碳原子数为1以上5以下的烷基, 式(4) R1,R2= (R6)2-N-CH2-CHR7-〇- 式中,R6表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R7表示氢或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合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树脂(b)是相 对于聚酯的全部二羧酸成分含有1~30摩尔%含磺酸金属盐基的芳香族二羧酸成分的共 聚聚醋树脂。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合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树脂(b)含有 下述式(5)表示的二元醇成分,式中,X\X2表示-(C^O^-H,其中,1 = 2以上4以下的整数,m= 1以上15以下的整 数。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合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组合物中的丙 烯酸-氨基甲酸酯共聚树脂(a)与聚酯树脂(b)的固态成分重量比为40/60~5/95。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合聚酯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涂料组合物中,以丙烯酸-氨 基甲酸酯共聚树脂(a)和聚酯树脂(b)的固态成分重量总计作为100重量份时,含有以固 态成分重量计为3~20重量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c)、以固态成分重量计为10~40重量 份的二环己基甲烷碳二亚胺化合物(d)。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合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组合物进一步含有5~30 重量份的三聚氰胺化合物(e)。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性优异、层合了硬涂层时的虹彩状图案(干涉条纹)的抑制(视认性)优异,并且,与硬涂层的初期粘合性、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耐湿热粘合性)、浸渍到沸水中时的粘合性(耐煮沸粘合性)优异,进而浸渍到热水中时的耐热水透明性优异的层合聚酯膜。一种层合聚酯膜,是在聚酯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X)的层合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X)是使用涂料组合物形成的层,所述涂料组合物含有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共聚树脂(a)、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b)、异氰酸酯化合物(c)和二环己基甲烷碳二亚胺化合物(d),上述树脂层(X)侧的煮沸处理试验前后的光谱反射率的变化量ΔR为0%以上2%以下。
【IPC分类】B32B27/36, C08J7/04, C09D175/04, C09D167/00, C09D133/00
【公开号】CN104995240
【申请号】CN201480008294
【发明人】泽本惠子, 高田育, 阿部悠, 太田一善
【申请人】东丽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4年2月24日
【公告号】WO2014156411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