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_3

文档序号:9560457阅读:来源:国知局
酵母可以在本 专利发明的混合发酵培养基中良好生长,互不拮抗。利用混合培养生产三菌发酵产品是可 行且乐观的。
[0063] 实施例5混菌液态发酵和各菌株单独发酵的比较
[0064] 1)分别在PDA、YPD、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活化菌株淡紫拟青霉、东方伊萨酵母、地衣 芽孢杆菌,将活化好的三株菌转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上制备种子液。
[0065] 2)分别在不同的摇瓶中接入东方伊萨酵母、地衣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及在同一 摇瓶中同时接入三株菌的种子液,在28°C,180rpm的摇床中培养。每种菌的种子液接种量 皆为10%,混合发酵摇瓶中根据种子液有效活菌数与〇D6。。值之间的关系,控制地衣芽孢杆 菌比其他两株菌的有效活菌数高一个数量级。培养3d,每隔24h取样检测pH、有效活菌数。 培养基成分为:蔗糖15g/L、大豆粉10g/L、磷酸二氢钾lg/L、氯化钙0. lg/L,起始pH值6. 5。
[0066] 3)其中东方伊萨酵母用YH)培养基平板计数,地衣芽孢杆菌用营养琼脂计数,淡 紫拟青霉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计数。
[0067] 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混合发酵培养与单独发酵相比,地衣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 在72h时增加到52亿/mL,说明三菌的发酵产物对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淡紫 拟青霉的生长呈现递增的趋势,在72h时,有效活菌数已经达到3. 2亿/mL。而发酵液的pH 值变动幅度不大,说明三菌混合发酵比较稳定。
[0068] 表6 土壤有益微生物混菌发酵和单独发酵有效活菌数的比较
[0070] 注:淡紫拟青霉、东方伊萨酵母、地衣芽孢杆菌分别简称为淡紫、地衣、东方。
[0071] 实施例6不同微量元素对混合发酵有效活菌数的影响
[0072] 1)分别在PDA、YPD、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活化菌株淡紫拟青霉、东方伊萨酵母、地衣 芽孢杆菌,将活化好的三株菌转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上制备种子液。
[0073] 2)混合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蔗糖15g/L、大豆粉10g/L、磷酸二氢钾lg/L、微量元 素〇. lg/L,起始pH值6. 5。添加微量元素为氯化钙时为配方1,添加微量元素为硫酸锌时为 配方2,不加微量元素为配方3。在三种培养基配方摇瓶中接入三株菌,每种菌的种子液接 种量皆为10%,未做种子液有效活菌数质控,28°C,180rpm的摇床中培养3d,终点取样检测 pH、有效活菌数。
[0074] 3)其中东方伊萨酵母用YH)培养基平板计数,地衣芽孢杆菌用营养琼脂计数,淡 紫拟青霉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计数。
[0075] 测定结果如表7所示,含有不同微量元素的3种摇瓶中,三株菌均能正常生长,发 酵终点时各有效活菌数多2亿/mL。
[0076] 表7不同微量元素配方中三菌有效活菌数及pH的比较
[0077]
[0078] 注:淡紫拟青霉、东方伊萨酵母、地衣芽孢杆菌分别简称为淡紫、地衣、东方。
[0079] 实施例7 土壤有益微生物发酵产物对油麦菜的促生增产作用
[0080] 1)分别在PDA、YPD、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活化菌株淡紫拟青霉、东方伊萨酵母、地衣 芽孢杆菌,将活化好的三株菌转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上制备种子液。
[0081] 2)淡紫拟青霉、东方伊萨酵母、地衣芽孢杆菌,三株菌的种子液有效活菌数根据有 效活菌数与0D之间的标准曲线,控制在地衣芽孢杆菌比其他两菌株的有效活菌数高一个 数量级,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种至混合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基成分为:鹿糖15g/L、大 粉10g/L、磷酸二氢钾lg/L、氯化钙0. lg/L,起始pH值6. 5。
[0082] 3) 28°C、180rpm混合发酵3d,收集发酵产物。
[0083] 4)供试植物为油麦菜,选择长势一致的幼苗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重复 5次,每盆5~6株,试验处理设计如表8。
[0084] 表8油麦菜盆栽试验处理设计
[0086] 5)各处理置于具有避雨、通风、调温的功能的温室中,统一进行日常喷雾浇水,分 别于10(1、20(1、30(1、40(1后测定株高、根长和鲜量。测定结果分析如表9。施用发酵菌液的处 理1与其他对照处理相比,在各个采样期能够显著提高油麦菜的生物量。而处理2 (常规施 肥+灭活菌液)与处理3 (常规施肥),前30d取样,两处理间鲜重差异不显著,第40d,处理 2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处理3。
[0087] 表9不同处理下油麦菜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
[0088]
【主权项】
1. 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为: 1) 分别活化菌株淡紫拟青霉、东方伊萨酵母、地衣芽孢杆菌,将活化好的三株菌转接到 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上制备种子液; 2) 三株菌分别以5-20%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至混合发酵培养基中,混合发酵培养基 成分包括蔗糖10~20g/L、大豆粉10~20g/L、磷酸二氢钾1~3g/L、微量元素0~0· 5g/ L,起始pH值 6. 2-6.8 ; 3) 混合发酵。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1)中,所述的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为三炬03号菌株,保藏编号为 〇^(^勵:2010165、所述的东方伊萨酵母(188&1:〇116111<1&〇1^61^&1丨8)为三炬-06菌株,保 藏编号为CCTCCN0:2012470,所述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lincheniformis)为三炬-10 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No. 1074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2)中,根据种子液有效活菌数与0D6。。值之间的关系,控制地衣芽孢杆菌比其他两株菌的 有效活菌数高一个数量级。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地衣芽 孢杆菌接种量为0. 1-0. 5亿个/ml,其它两株菌分别为0. 01-0. 05亿个/ml。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2)中,混合发酵培养基成分中的微量元素为氯化钙或硫酸锌或不加。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2)中,混合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蔗糖10~20g/L、大豆粉10~20g/L、磷酸二氢钾1~ 3g/L、微量元素0. 1~0. 5g/L,起始pH值6. 5,所述微量元素为氯化钙。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发 酵培养基为:蔗糖15g/L、大豆粉10g/L、磷酸二氢钾lg/L、氯化钙0.lg/L,起始pH值6. 5。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 3)中,20-30°C、150-250rpm混合发酵 2 ~3d。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在制备生物肥和生物 农药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的方法。方法的步骤为:1)分别在PDA、YPD、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活化菌株淡紫拟青霉、东方伊萨酵母、地衣芽孢杆菌,将活化好的三株菌转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上制备种子液。2)三株菌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种至混合发酵培养基中,根据种子液有效活菌数与OD600值之间的关系,控制地衣芽孢杆菌比其他两株菌的有效活菌数高一个数量级。本发明混合发酵培养基配方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适宜于发酵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发酵产品具有改善土壤菌群平衡,促生增产的作用,同时可以复配有机物料、土壤改良剂等生产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CCTCC NO: M201016520100630
【IPC分类】C12R1/79, C05G3/04, C12R1/10, C12N1/14, C12N1/20, C12R1/645, A01P21/00, A01N63/02, C05F11/08, C12N1/16, A01N63/04
【公开号】CN105316255
【申请号】CN201510390509
【发明人】余劲聪, 林克明
【申请人】福建三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