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0709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引擎罩抬起装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其一,行人在碰撞保险杠后上躯与引擎罩二次碰撞的时间间隔非常短而且冲击强度大,要求抬升引擎罩的气压弹簧响应非常快,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弹簧刚度,防止压溃收缩过快,而在引擎罩开启时,也是利用气压弹簧顶起引擎罩实现前端开启,此时气压弹簧处在最大伸长状态,若要重新闭合引擎罩,则要克服气压弹簧的弹力才能关闭,这要求气压弹簧的弹簧刚度不能太大,二者明显矛盾,且对气压弹簧要求高,实际应用中存在困难。其二,促动机构采用伺服电机,由于行人与汽车碰撞的时间非常短,要求伺服电机响应快,丝杆螺母旋转顺畅,同时在丝杆螺母机构完成抬升行程后,由于不具备可压缩性,导致行人与引擎罩直接硬性冲击,不能压溃,从而弱化了引擎罩抬起装置的行人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所述引擎罩抬起装置可以更好地实现对行人的保护。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设有上述引擎罩抬起装置的汽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引擎罩的上铰链;下铰链,所述下铰链与所述上铰链铰接;储能器,所述储能器与所述下铰链相连,且所述储能器在将所述下铰链锁紧在第一位置的锁紧状态和释放所述下铰链的释放状态之间可转换;促动器,所述促动器具有促动轴,所述促动轴与所述下铰链铰接,所述促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储能器释放所述下铰链并推动所述下铰链从所述第一位置向上移动至抬起引擎罩的后端的第二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和安装方便,不用影响引擎罩正常使用时的开合,且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促动器抬起引擎罩的后端, 保护行人。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器的第一端与所述下铰链铰接,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储能器向下并沿与所述促动轴倾斜的方向抵压所述下铰链,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储能器向上支撑所述下铰链。

进一步地,所述下铰链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储能器的第一端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槽限制所述输出轴相对所述下铰链的旋转角度。

有利地,所述储能器的第二端连接有支座和单向棘轮组件,所述储能器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单向棘轮组件分别与所述支座和所述储能器相连用于使所述储能器从所述锁紧状态向释放状态旋转的第一方向单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棘轮组件包括: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储能器相连且相对位置固定;止动爪,所述止动爪可摆动地设在所述支座上,且所述止动爪抵住所述棘轮的轮齿以使所述棘轮沿第一方向单向旋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支座和所述止动爪相连用于使所述止动爪常抵住所述棘轮的轮齿。

优选地,所述棘轮的轮齿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倾斜,所述止动爪沿所述棘轮的切线方向抵压所述棘轮的轮齿。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和所述止动爪相连并常驱动所述止动爪绕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器为一个或关于所述促动轴对称布置的多个,所述储能器包括:筒体;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可伸缩地插入到所述筒体内;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设在所述筒体内并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压缩弹簧常推动所述输出轴向外伸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铰链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促动轴的端部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槽限制所述促动轴相对所述下铰链的旋转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促动器设在所述下铰链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铰链上设有与所述下铰链配合以限制所述上铰链旋转角度的限位凸起。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引擎罩;引擎罩抬起装置,所述引擎罩抬起装置为上述所述的引擎罩抬起装置,所述引擎罩抬起装置设在所述引擎罩的内侧,所述上铰链与所述引擎罩的后部相连且相对位置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引擎罩抬起装置的一侧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引擎罩抬起装置的另一侧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圈示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引擎罩抬起装置与引擎罩配合的示意图,其中,引擎罩关闭。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引擎罩抬起装置与引擎罩配合的示意图,其中,引擎罩打开。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引擎罩抬起装置与引擎罩配合的示意图,其中,引擎罩后端抬起。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起装置的储能器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沿B-B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引擎罩抬起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圈示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圈示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引擎罩抬起装置100,上铰链110,限位凸起111,下铰链120,第一限位槽121,第二限位槽122,储能器130,筒体131,输出轴132,支座133,单向棘轮组件134,棘轮135,止动爪136,弹性件137,棘轮的轮齿138,压缩弹簧139,促动器140,促动轴141,套筒142,引擎罩150,第一钩壁101,第二钩壁102,销104,平键槽105,平键106,圆柱销107,铆接销1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100,包括上铰链110、下铰链120、储能器130以及促动器140。

具体而言,上铰链110可以用于连接引擎罩150,下铰链120可以与上铰链110铰接, 储能器130可以与下铰链120相连,且储能器130在将下铰链120锁紧在第一位置的锁紧状态(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和释放下铰链120的释放状态(参照图6)之间可转换。促动器140可以具有促动轴141,促动轴141可以与下铰链120铰接,促动器140可以用于驱动储能器130释放下铰链120并推动下铰链120从第一位置(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向上移动至抬起引擎罩150的后端的第二位置(参照图6)。由此,当出现险情时,促动器140可以驱动储能器130从锁紧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对行人的保护。

例如,上铰链110与引擎罩150可以通过螺栓等进行固接。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下铰链120可以与上铰链110通过铆接销108相连接;储能器130可以具有锁紧状态和释放状态,其中,储能器130位于锁紧状态时将所述下铰链120锁紧在所述第一位置。正常情况下,储能器130常处于锁紧状态,当出现险情时,促动器140可以驱动储能器130从锁紧状态向释放状态转换并且驱动下铰链向上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上铰链也将随下铰链向上移动,从而抬起引擎罩的后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引擎罩抬起装置100,结构简单,使用和安装方便,不用影响引擎罩150正常使用时的开合,且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促动器140抬起引擎罩150的后端,保护行人。

如图1所示,储能器130的第一端(参照图1中储能器130的下端)可以与下铰链120铰接。

在锁紧位置,储能器130向下并沿与促动轴141倾斜的方向抵压下铰链120,在释放位置储能器130可以向上支撑下铰链120。

正常情况下,储能器130向下抵压下铰链120,可以锁紧下铰链120;当出现险情时,促动器140可以驱动下铰链120向上移动,同时储能器130向上翻转,当下铰链120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储能器130将向上支撑下铰链120。

因此,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促动器140不会驱动下铰链120移动,此时下铰链120可以通过储能器130锁紧,引擎罩将相对于下铰链120旋转以打开或关闭;在出现险情时,促动器140驱动下铰链120上移,且同时驱动储能器130向释放位置翻转,从而抬起引擎罩的后端;在人或物体碰导引擎罩时,由于储能器130的支撑作用,可以避免引擎罩的后端立即下移,只有在冲击力达到预定值时才会驱动储能器转换,从而可以吸收撞击的能量,以更好的保护行人以及汽车的安全。

进一步地,参照图1,下铰链120上可以设有第一限位槽121,储能器130的第一端可转动地配合在第一限位槽121内,用于通过第一限位槽121限制输出轴132相对下铰链120的旋转角度。换言之,第一限位槽121可以用于限制输出轴132相对于下铰链120的旋转 角度。由此,可以对输出轴132的活动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从而可以实现对引擎罩150开合度的控制。

例如,参照图1,第一限位槽121可以为“V”形,从而通过V型槽的两个内侧面限制储能器130的旋转角度。

结合图1,储能器13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储能器130为多个时,可以将多个储能器130设置成关于促动轴141对称布置,从而形成稳定的限位结构,以稳定地对下铰链120进行限位。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示出了两个储能器130,两个储能器130关于促动轴141对称布置在促动器140的两侧,由此可以实现力的平衡,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对行人的保护。上述对储能器130个数的描述只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际应用中储能器130的具体个数可以根据需要适应性选择。

参照图3并结合图2,储能器130的第二端连接有支座133和单向棘轮组件134,储能器130可以与支座133铰接,单向棘轮组件134可以分别与支座133和储能器130相连,单向棘轮组件134可以用于使储能器130从锁紧状态向释放状态旋转的第一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M方向)单向转动,换言之,通过单向棘轮组件134限制储能器13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由此,可以使得引擎罩抬起装置100可以更加可靠地工作,另外,在出现异常且引擎罩后端抬起时,可以通过单向棘轮组件134限制引擎罩立即复位,以吸收对引擎罩撞击的能量,更好地保护行人和汽车。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单向棘轮组件134可以包括棘轮135、止动爪136以及弹性件137。

具体而言,参照图3并结合图2,棘轮135可以与储能器130相连且相对位置固定;止动爪136可以设在支座133上,止动爪136在支座133上可摆动,且止动爪136可以抵住棘轮135的轮齿138,从而可以使棘轮135沿第一方向单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M方向)旋转;弹性件137可以分别与支座133和止动爪136相连,弹性件137可以用于驱动止动爪136常抵住棘轮135的轮齿。由此,使得引擎罩抬起装置100可以可靠地工作。

具体地,参照图3,支座133上还可以设有第一钩壁101,止动爪136上可以设有第二钩壁102,弹性件137的两端可以分别与支座133的第一钩壁101和止动爪136的第二钩壁102相连,这样可以常驱动止动爪136对棘轮135单向止动,从而可以提高引擎罩抬起装置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棘轮135的轮齿138可以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N方向)倾斜,止动爪136可以沿棘轮135的切线方向抵压棘轮135的轮齿138(参照图3)。由此,可以在正常情况下更好地实现止动爪136对棘轮135的单向 止动。

另外,在出现险情且对后端抬起的引擎罩冲击较大时,可以通过止动爪136压溃棘轮135的轮齿,从而起到更好地缓冲。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对第一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M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N方向)的描述是以储能器130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向为基准的,如果包含多个储能器130,对于不同的储能器130,由于他们在从锁紧位置到释放位置(或者从释放位置到锁紧位置)的转动方向不一定相同,因此,前述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应该与对应的储能器130的转动方向对应,这对于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的。

可选地,参照图3,弹性件137可以为弹簧(不限于此),弹簧的两端可以分别与支座133和止动爪136相连并可以常驱动止动爪136绕第一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M方向)旋转。

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弹性件137例如弹簧的一端可以与支座133的第一钩壁101相连,弹性件137例如弹簧的另一端可以与止动爪136的第二钩壁102相连,弹性件137可以处于拉伸状态,使得止动爪136可以与棘轮135的轮缘保持贴合。

参照图7和图8,储能器130还可以包括筒体131、输出轴132和压缩弹簧139,压缩弹簧139可以设在筒体131内,输出轴132可伸缩地插入到筒体131内,压缩弹簧139与输出轴132相连并可以进行一定的能量存储,另外,压缩弹簧139常推动输出轴139向外伸出。可以通过压缩弹簧139更好地储能,在锁紧位置可以稳定地锁紧下铰链120,在释放位置可以更好地支撑引擎罩后端,从而可以保护行人。

参照图6,促动器140可以包括套筒142,促动轴141可伸缩地插入到套筒142内,正常情况下,促动轴141常处于缩回位置内。当出现险情时,促动轴141可以向外伸出,从而可以驱动储能器130从锁紧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更好地保护行人。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器130不仅仅局限于图8中所示的压缩弹簧139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储能装置例如气压、液压、气压弹簧等,本发明对上述储能器130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应性调整。

如图1所示,下铰链120上可以设有第二限位槽122,促动轴141的端部(例如,图1中促动轴141的上端部)可转动地配合在第二限位槽122内,用于通过第二限位槽122限制促动轴141相对下铰链120的旋转角度。换言之,第二限位槽122可以用于限制促动轴141相对于下铰链120的旋转角度。从而可以限制促动轴141的活动范围,保证引擎罩抬起装置100的工作可靠性。

参照图1,促动器140可以设在下铰链120的下方。由此,当出现意外时,使得促动器 140可以配合储能器130更好地驱动引擎罩150的抬起,加快引擎罩150的响应速度,从而可以实现对行人的保护。

如图4和图5所示,上铰链110上可以设有限位凸起111,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正常打开或关闭过程中),可以通过限位凸起111可以与下铰链120配合限制上铰链110相对与下铰链120的旋转角度。由此,可以控制引擎罩150的行程,实现对引擎罩150范围活动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器130的限位锁止不限于上述单动棘轮组件134,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锁止装置均可作为替代方案。

当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促动器140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满足响应要求的动力系统例如高速电动源、高压液力驱动源、高压气体蓄能装置等。

另外,如果所采用的动力系统具备保压功能,则可以直接利用促动器140的保压功能实现压缩缓冲,由此可以省去本发明中的锁止机构例如单向棘轮组件134。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引擎罩150以及引擎罩抬起装置。其中,引擎罩抬起装置可以为上述的引擎罩抬起装置100,引擎罩抬起装置100可以设在引擎罩150的内侧,上铰链110可以与引擎罩150的后部相连且相对位置固定。

正常情况下,引擎罩抬起装置100可以处于引擎罩150的内侧,由此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引擎罩抬起装置100可以驱动引擎罩150的后部抬起,从而可以实现对行人的保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铰链120的位置是可变化的,下铰链120的具体位置可以由储能器130、促动器140及单动棘轮组件134联合控制。正常使用时,促动器140不触发,促动器140的促动轴141保持在初始位置,储能器130由于单动棘轮组件134的锁止限位而保持静止,使得下铰链120可以处于下位保持固定,引擎罩150与上铰链110可以整体绕铆接销108旋转,从而可以实现引擎罩150开启和闭合。

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促动器140触发,下铰链120受到促动器140促动器140的作用往上抬升,同时带动储能器130整体分别绕销104的轴线转动,直至促动轴141达到最大行程,下铰链120抬至最高位置,实现引擎罩150后端的最终抬升,此时储能器130由于单动棘轮组件134的锁止而不能回转,从而可以保持引擎罩150后端处于抬升状态而不下落。

在行人二次碰撞上躯冲击引擎罩150后端时,储能器130的压缩弹簧139具有可压缩特性,从而可以保证引擎罩150后端适时的压溃和缓冲,避免行人与引擎罩150的硬性冲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起装置100可靠实用,响应速度快,对行人的保护效果佳,同时还可重复利用,维护简单,成本低。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起装置100的工作过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起装置100主要由引擎罩150、上铰链110、下铰链120、支座133、储能器130、促动器140、铆接销108、单动棘轮组件134,平键106,圆柱销107等部件组成。引擎罩150上可以设有圆柱通孔,上铰链110上可以设有圆柱通孔,通过螺栓可以将引擎罩150与上铰链110固接在一起;上铰链110上可以设有与下铰链120上的圆柱通孔对应的圆柱通孔,通过铆接销108可以实现上铰链110与下铰链120的铰接;下铰链120上可以设有分别与储能器130上的圆柱通孔和促动器140上圆柱通孔相对应的圆柱通孔,下铰链120与储能器130以及促动器140可以通过铆接销铰接;储能器130的销104上可以设有平键槽105,支座133上可以设有圆柱通孔,棘轮135可以设有圆柱通孔,棘轮135可以通过平键106分别与穿过圆柱通孔的储能器130的销104实现键连接;止动爪136上可以设有分别与支座133上圆柱通孔对应的圆柱通孔,止动爪136可以通过圆柱销107连接于支座133上;弹性件137的一端可以与支座133的第一钩壁101连接,弹性件137的另一端可以与止动爪136上的第二钩壁102连接,弹性件137可以呈拉伸状态,使止动爪136可以与棘轮135的轮缘保持贴合;支座133上可以设有圆柱通孔,通过螺栓等可以实现支座133与发动机舱车架的固接,促动器140的套筒142上可以设有圆柱通孔,通过销连接可以实现套筒142与车架铰接。

结合图4和图5,正常使用情况下,如闭合引擎罩150,上铰链110与引擎罩150可以通过螺栓等固接,上铰链110可以随引擎罩150一起翻转,此时促动器140不触发,促动器140的促动轴141保持不动,如图4和图5所示,储能器130保持锁止,而储能器130的压缩弹簧139仍呈压缩状态,输出轴132完全伸出,通过输出轴132和促动轴141的作用力可以实现下铰链120的基本限位,同时借助下铰链120上的第一限位槽121边缘与输出轴132抵触,可以避免下铰链120的摆动,保证下铰链120的静止固定,所以引擎罩150与上铰链110可以一起绕铆接销108逆时针(反面顺时针)旋转,实现引擎罩150的正常闭合。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正常使用情况下,开启引擎罩150时,上铰链110与引擎罩150螺栓固接,上铰链110可以随引擎罩150一起翻转,与闭合时下铰链120的状态的论述一致,下铰链120保持静止不动,引擎罩150与上铰链110一起绕铆接销108顺时针(反面逆时针)转动,直至上铰链110的限位凸起111与下铰链120上圆柱通孔附近的侧壁相抵触达到最大开度,实现引擎罩150的正常开启,如图5所示。

在出现行人碰撞险情时,行人保护系统检测、识别到前方行人,结合行驶车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无法避免时,开始启用行人保护程序,先抬升引擎罩150的后端(及后续行人保护气囊释放展开)。首先行人保护系统ECU(即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 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发送点火信号给促动器140,促动器140点火管触发,内部气体发生器释放气体,促动轴141可以沿套筒142的管壁方向快速伸出,与之铰接的下铰链120随之往上抬升,因引擎罩150前端锁钩被发动机舱锁扣锁定,引擎罩150的后端随下铰链120的上升绕锁钩逆时针(反面顺时针)旋转抬升,促动轴141推动下铰链120逐渐克服储能器130的压缩弹簧139的阻力带动输出轴132往上运动,从而带动储能器130绕销104的轴线顺时针(反面逆时针)旋转。

由于棘轮135与销104键连接,一起绕销104的轴线顺时针(反面逆时针)旋转,止动爪136不断被推开和贴合,与此同时另一个储能器130也被带动绕销的轴线逆时针(反面顺时针)旋转,棘轮135由于与销键连接,一起绕销轴线逆时针(反面顺时针)旋转,止动爪136不断被推开和贴合。

促动器140促动轴141在上升到一半行程时,储能器130的压缩弹簧139呈最大压缩状态,来自压缩弹簧139的阻力被完全克服,促动轴141继续上升直至最大行程,与引擎罩150平面呈垂直状态,下铰链120亦抬升至最大行程,从而实现引擎罩150后端的最终抬升,如图1所示,此过程中下铰链120上第二限位槽122的边缘可与促动轴141抵触限制其摆动,储能器130的压缩弹簧139重新伸长,储能器130分别旋转至最大角度,此时止动爪136因弹性件137作用贴合、锁止棘轮135,储能器130被限位不能回转,从而保持引擎罩150后端的抬升行程不下落。

如果后续有行人保护气囊,则行人保护系统ECU给予行人保护气囊信号,使之从引擎罩150的后端顺利伸出展开。在行人与车辆发生一次碰撞后,行人上躯冲击引擎罩150时,引擎罩150的后端和上铰链110受到向下的冲击,由于与储能器130键接的棘轮135被止动爪136锁止,储能器130被限位锁止不能回转,引擎罩150后端和上铰链110通过铆接销108作用于下铰链120,下铰链120通过铆接销作用于储能器130的输出轴132,直接挤压弹压缩弹簧139,进行压溃缓冲,抵抗引擎罩150的快速下沉,从而既实现了引擎罩150的抬升、保持一定高度避免行人上躯与发动机舱内部结构直接冲击,又利用压缩弹簧139的可压缩性可以保证渐进、适时地压溃吸能缓冲行人的冲击强度,从而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行人的保护。至此完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擎罩抬起装置100的工作过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