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整车结构布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2934阅读:1728来源:国知局
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整车结构布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电动车整车布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整车结构布置。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电动车属于第3代环保汽车,由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它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通过电能驱动电机使车辆运行。

燃料电池电动车克服了由锂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缺陷。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燃料电池不通过热机过程,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环境友好等内燃机汽车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仍然可以保持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加速性能、高速度、长距离行驶和安全、舒适等性能,被认为是未来首选的洁净、高效运输工具。

目前在微型(满载2.5t以内)物流车上装载燃料电池作为主能源的技术处于空白;对比现有车型为燃油微型物流车、纯电动微型物流车;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具体如下优势。

传统燃油微型物流车缺点:排放高,噪音大。

纯电动微型物流车缺点:锂电池重量大,为保证载货量微型物流车上锂电安装有限,导致续航里程不够。纯电动微卡,锂电池即使用直流快充也需要30分钟以上,如果使用交流充电时间会达道数小时以上,充电时间过长。

相对于传统燃油微型物流车,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可以做到无污染排放,唯一的排放物是水;相对于传统燃油微型物流车,燃油发动机噪音大,燃料电池堆和电机的工作噪音明显小很多。

相对于纯电动微型物流车,燃料电池物流车只要安装足够容积的储气罐,就能达到需要的续航里程,增加同样的续航里程时,需要增加的储气罐重量远远低于需要增加的锂电重量。

纯电动物流车因充电时间过长,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就要考虑,两次充电之间的最大续航里程不能少于该车的日行驶里程。纯电动微型物流车为保证载货质量,整车整备质量有严格的限制,这就导致了该车装载电池总重量上限非常严格。锂电池的装配量受到限制,导致纯电动微型物流车的最大续航里程不够。燃料电池物流车在能源耗尽时,只需要加注氢气即可,通常一台燃料电池微型物流车加注氢气的时间为3至5分钟,大大的减少了不可运行时间。只需要合理的布置加氢站,就能使燃料电池物流车达到24小时不间断连续运行,避免了纯电动物流车最大的短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整车结构布置。

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整车结构布置,利用2.5t燃油版微卡进行二次开发,在车架上装载10kw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控制器、供氢系统、加氢系统、储氢罐、氢气泄露报警系统、燃料电池车专用仪表,中央冷却系统、锂电池,配合燃料电池的锂电池管理系统、电驱动桥系统、配合燃料电池的电机控制器,配合燃料电池的整车控制器;

所述10kw燃料电池堆,设置在货箱的下部,驾驶室的后部;

所述燃料电池控制器集成在燃料电池系统内部;

所述供氢系统及泄露报警系统、加氢系统设置在10kw燃料电池堆的下方;

所述中央冷却系统设置在车架的前端;

所述储氢罐设置在驾驶室换挡手柄正下方;

所述真空助力泵设置在驾驶室座椅的下方,储氢罐左侧;

所述dc/dc设置在驾驶室座椅的下方,储氢罐左侧;

所述整车控制器设置在副驾驶的下方,储氢罐右侧;

所述锂电池及锂电池管理系统设置在高压箱内部;

所述高压配电盒设置在锂电池后方,后桥上方,靠近车辆的左侧;

所述电机控制器设置在锂电池后方,后桥上方,靠近车辆的右侧;

所述电驱动桥系统为后置后驱动电驱动桥,电机直接通过变速箱固定在后桥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锂电池布置在前后桥中间,大梁内侧,悬挂在大梁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中央冷却系统由整车冷却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水箱布置在大梁前端,两套冷却管路分别连接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和整车冷却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总质量2.2t的微型物流车,能达到600kg的载货量;噪音低,可实现无污染排放,本发明物流车两次加注之间的续航里程大于250km,加注燃料时间为3-5分钟;等同于传统燃油车加一次油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整车结构布置正视图。

图2是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整车结构布置俯视图。

图中:1-中央冷却系统;2-车架;3-燃料电池堆;4-供氢系统及泄露报警系统;5-加氢系统;6-真空助力泵;7-dc/dc;8-储氢罐;9-整车控制器;10-锂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11-高压配电盒;12-电机控制器;13-电驱动桥系统;14-充电机;15-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整车结构布置设计思路如下。

(1)微型物流车整车平均功率为8kw至10kw,配备10kw燃料电池堆,满足整车运行需求。

(2)配备10kw燃料电池堆工作所需求的:fcu(燃料电池控制器),供氢系统,加氢系统5,储氢罐8,燃料电池车专用仪表,燃料电池车中央冷却系统1。

(3)因氢气为易爆气体,配备氢气泄露报警系统。

(4)因燃料电池堆功率爬升慢,上限为10kw,为满足燃料电池堆的高效运行及整车运行的短时间峰值功率需求,整车配少量锂电池及配套的锂电池管理系统。在燃料电池堆功率输出不够时,锂电池进行辅助输出,在燃料电池输出富余时,锂电池进行储电。

(5)燃料电池物流车属于电电混合动力车,配备专用的整车控制器9及整车控制逻辑。

(6)由于增加了多个系统,导致整车底盘布置空间紧张,选用电驱动桥系统13,该车桥为后置后驱动电驱动桥,电机直接通过变速箱固定在后桥上,去掉了传动轴,大大节约了整车底盘布置空间。

(7)为满足燃料电池车整车布置,选用特制的锂电外形及电池悬挂形式。

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整车结构布置,利用2.5t燃油版微卡进行二次开发,在车架2上装载10kw燃料电池堆3、燃料电池控制器、供氢系统、加氢系统5、储氢罐、氢气泄露报警系统、燃料电池车专用仪表,中央冷却系统、锂电池,配合燃料电池的锂电池管理系统10、电驱动桥系统、配合燃料电池的电机控制器,配合燃料电池的整车控制器;

所述10kw燃料电池堆3,设置在货箱15的下部,驾驶室的后部;

所述燃料电池控制器集成在燃料电池系统内部;

所述供氢系统及泄露报警系统4、加氢系统5设置在10kw燃料电池堆3的下方;

所述中央冷却系统1设置在车架2的前端;

所述储氢罐8设置在驾驶室换挡手柄正下方;

所述真空助力泵6设置在驾驶室座椅的下方,储氢罐8左侧;

所述dc/dc7设置在驾驶室座椅的下方,储氢罐8左侧;

所述整车控制器9设置在副驾驶的下方,储氢罐8右侧;

所述锂电池及锂电池管理系统10设置在高压箱内部;

所述高压配电盒11设置在锂电池后方,后桥上方,靠近车辆的左侧;

所述电机控制器12设置在锂电池后方,后桥上方,靠近车辆的右侧;

所述电驱动桥系统13为后置后驱动电驱动桥,电机直接通过变速箱固定在后桥上。

所述锂电池布置在前后桥中间,大梁内侧,悬挂在大梁上。

所述中央冷却系统1由整车冷却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水箱布置在大梁前端,两套冷却管路分别连接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和整车冷却系统。

所述充电机14设置在变速箱的上面。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