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57005阅读:来源:国知局
位置成为与筒体17的轴线01 - 01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SP,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和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配置成在俯视时(从上面观察时)其一部重叠。
[0058]筒体22的成为上游侧的前侧部位相比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成为上游侧的前侧,朝向前方稍微突出,筒体22的成为下游侧的后侧部位相比筒体17的成为下游侧的后侧,朝向后方稍微突出。在筒体22的前侧部位,向发动机8侧突出地设有供气口22A。在该供气口 22A连接连接管19的出口侧。另外,在筒体22的成为下游侧的后侧部位,连接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尾管25。
[0059]选择性还原催化剂23例如由陶瓷制的隔室状筒体构成,在其轴向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在内表面涂覆有贵金属。该选择性还原催化剂23通常利用从尿素水溶液生成的氨来使从发动机8排出的废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NOx)选择性地进行还原反应,分解成氮和水。
[0060]另一方面,氧化催化剂24与上述的氧化催化剂18大致相同,由陶瓷制的隔室状筒体构成,在其轴向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在内表面涂覆有贵金属。由此,氧化催化剂24利用选择性还原催化剂23使氮氧化物还原后剩余的残留氨氧化,分离成氮和水。
[0061]并且,尾管25位于筒体22的成为下游侧(氧化催化剂24的下游侧)的后侧部位,长度方向的一端插入到筒体22内,另一端向径向的上方突出。在进入到筒体22内的尾管25的下侧部分,设有多个贯通孔25A。这些各贯通孔25A降低排气音(消音)。另一方面,从筒体22突出的尾管25的上侧部分插通于发动机罩部14D的开口,上端向后侧屈曲而成为废气的出口。
[0062]接着,对将发动机8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之间进行连接的排气管26进行说明。
[0063]排气管26与构成发动机8的增压器9的排气口 9A连接。该排气管26形成为金属制的管路,将从发动机8排出的高温的废气导向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排气管26沿发动机8在上部回转体3的左、右方向上延伸,而且朝向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流入口 17A水平或者倾斜地设置。在此,排气管26由后述的横向管路27和屈曲管路29构成。
[0064]横向管路27在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前侧且在上部回转体3的左、右方向上延伸。该横向管路27包括:从发动机8的增压器9的排气口 9A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管路部27A ;以及从该水平管路部27A的前端侧朝向后述的屈曲管路29向上倾斜的倾斜管路部 27B。
[0065]如图5所示,水平管路部27A的基端侧(上游侧)与发动机8的增压器9的排气口 9A连接且朝向后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倾斜管路部27B从水平管路部27A的前端侧相对于水平管路部27A以角度α向上倾斜,在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前侧而且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的供气口 22A的下侧朝向右面罩部14B侧延伸。倾斜管路部27B的前端侧位于与设置在筒体17的流入口 17A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其而与后述的屈曲管路29连接。
[0066]这样,倾斜管路部27B利用形成于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的供气口 22A的下侧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前侧之间的空间配置于此,由此加长排气管26的长度尺寸。由此,排气管26、第一、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16、21紧凑地配设在发动机8的周围的狭窄的空间。
[0067]波纹管28设置在排气管26的中途,用于吸收发动机8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相对的位移。波纹管28在构成排气管26的横向管路27的倾斜管路部27B的中途部位配置在两处。各波纹管28形成为折皱形状的金属筒体,各波纹管28的两端使用焊接机构一体地固定于倾斜管路部27B。
[0068]该情况下,波纹管28设于横向管路27的倾斜管路部27B的中途。因此,作用于发动机8的排气口 9A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流入口 17A的前、后、上、下、左、右方向的相对的位移能够容易地作用于波纹管28的弯曲方向上。其结果,能够利用波纹管28的弯曲变形有效地吸收发动机8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相对的位移。
[0069]屈曲管路29与构成横向管路27的倾斜管路部27B的前端侧(下游侧)连接。该屈曲管路29从倾斜管路部27B的前端侧朝向后方屈曲成U字状,下游侧通过螺栓等连接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流入口 17A。
[0070]该情况下,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流入口 17A设置在隔着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轴线01 - 01而与发动机8相反的一侧。因此,与将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的流入口设置在发动机8侧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将排气管26的横向管路27的长度尺寸形成为长出相当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外径尺寸。由此,成为如下结构,即能够在横向管路27设置能够稳定地吸收发动机8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相对的位移的长度的波纹管28。
[0071]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I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0072]搭乘于驾驶室6的操作员起动发动机8而驱动液压栗11。由此,来自液压栗11的压力油经由控制阀装置供给至各种驱动器。由此,在操作员操作了行驶用的操作杆(未图示)时,能够使下部行驶体2前进或者后退。另一方面,通过操作员操作作业用的操作杆(未图示),能够使作业装置4动作来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
[0073]在此,在发动机8运转时,从该发动机8排出的废气从发动机8的排气口 9A经由排气管26而被导入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流入口 17A。如图8中的箭头所示,废气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流入口 17A通过连接管19、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向大气中排出。
[0074]该情况下,设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氧化催化剂18对废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等进行氧化并除去。氧化催化剂18根据需要还燃烧并除去PM。另一方面,尿素水朝向连接管19内喷射。由此,利用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内的选择性还原催化剂23将氮氧化物分解为氮和水。并且,氧化催化剂24对残留氨进行氧化,并分离成氮和水,由此向大气中排出净化后的废气。
[0075]并且,在液压挖掘机I行驶时、作业时,经由防振支架SC支撑的发动机8在回转框架5上振动。但是,由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和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经由支撑托架15安装于回转框架5,因此以与发动机8不同的振动系统进行振动。因此,发动机8和第一、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16、21相对的位移。该情况下,发动机8和第一、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16,21的相对的位移通过设置在排气管26的横向管路27的中途的波纹管28弯曲变形而能够吸收。
[0076]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和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以由连接管19连接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在液压栗11的上侧。由此,能够将两个废气后处理装置16、21紧凑地配置在发动机8的周围的狭窄的空间。
[0077]另外,在隔着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轴线01 — 01而与发动机8相反的一侧,设置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流入口 17A。排气管26在发动机8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前侧沿上部回转体3的左、右方向延伸。由此,第一、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16,21即使接近发动机8,也能够加长连接发动机8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之间的排气管26的长度尺寸。其结果,排气管26的波纹管28能够在轴向上较长。因此,发动机8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相对的位移能够由排气管26的波纹管28稳定地吸收。
[0078]另一方面,排气管26以在发动机8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前侧沿上部回转体3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配设。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如上述的现有技术那样,在发动机8的上侧配设排气管,能够减小发动机8的上侧与发动机罩部14D之间的空间。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罩部14D的高度尺寸,因而能够提高操作员的后方的视野性。
[0079]并且,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流入口 17A和发动机8的排气口 9A设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做成将波纹管28设置在排气管26的倾斜管路部27B的结构。由此,发动机8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相对的位移能够容易地作用于波纹管28的弯曲方向上。其结果,发动机8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相对的位移能够通过波纹管28的弯曲变形而被有效地吸收,能够提高液压挖掘机I的稳定性。
[0080]此外,在本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