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296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包括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已知包括能够在右转弯时向右方倾斜、左转弯时向左方倾斜的车身框架、以及在该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设置的两个前轮的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3和非专利文献1)。
[0003]先行技術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5-313876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申请公开10 2010 052 716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美国外观设计专利D547,242S公报。
[0008]非专利文献
[0009]非专利文献1:Catalogo partidi ricamb1, MP3 300ie LT Mod.ZAPM64102,Piagg1 公司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1]包括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包括连杆机构。专利文献1、2、3和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包括所谓的平行四边形式的连杆机构。
[0012]该连杆机构包括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另外,该连杆机构包括支承支承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的右端部的右侧向部、以及支承支承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的左端部的左侧向部。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的中间部在转向轴的前后被支承支承在车身框架上。
[0013]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中,车身框架的头管以下端位于比上端靠前方的方式倾斜配置。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以能够围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车身框架的头管上。与车身框架的倾斜连动地,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相对于车身框架旋转。一旦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旋转,则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两个前轮的相对位置变化。另外,在车身框架的直立状态下,上横向部和下横向部设置在比两个前轮靠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的上方的位置。
[0014]包括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包括右缓冲装置和左缓冲装置,右缓冲装置以能够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右前轮,左缓冲装置以能够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左前轮。右缓冲装置以能够围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转向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右侧向部。左缓冲装置以能够围绕与右转向轴线平行的左转向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左侧向部。右前轮支承于右缓冲装置的下部。左前轮支承于左缓冲装置的下部。
[0015]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通过在两个前轮的上方配置连杆机构,缩小了两个前轮的间隔。其结果是,车辆的宽度尺寸被紧凑地构成。
[0016]但是,在这样的车辆的宽度尺寸被紧凑构成的、包括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中,通过左右配置一对转向信号指示灯,有可能车辆的宽度尺寸大型化。因此,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车辆将左右一对转向信号指示灯分别设置在左右的前挡泥板上。通过在该部位设置转向信号指示灯,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车辆避免转向信号指示灯那样的右灯具和左灯具与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001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包括能够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所述车辆即使将右灯具和左灯具设置在于以往不同的位置,也能够在避免右灯具和左灯具与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0018]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9](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的一种方式是:
[0020]一种车辆,包括:
[0021]车身框架,在右转弯时所述车身框架能够向所述车辆的右方倾斜,在左转弯时所述车身框架能够向所述车辆的左方倾斜;
[0022]右前轮和左前轮,所述右前轮和所述左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并能够转向;
[0023]右缓冲装置,所述右缓冲装置在下部支承所述右前轮,并缓冲所述右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部的位移;
[0024]左缓冲装置,所述左缓冲装置在下部支承所述左前轮,并缓冲所述左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部的位移;
[0025]连杆机构;
[0026]车身罩,所述车身罩覆盖所述连杆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0027]右灯具和左灯具,所述右灯具和所述左灯具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排列设置,且所述右灯具包含右光源,所述左灯具包含左光源,
[0028]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0029]右侧向部,所述右侧向部支承所述右缓冲装置的上部,以使所述右缓冲装置的上部能够围绕沿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右转向轴线旋转;
[0030]左侧向部,所述左侧向部支承所述左缓冲装置的上部,以使所述左缓冲装置的上部能够围绕与所述右转向轴线平行的左转向轴线旋转;
[0031]上横向部,所述上横向部在右端部支承所述右侧向部的上部,以使所述右侧向部的上部能够围绕沿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右轴线旋转,并在左端部支承所述左侧向部的上部,以使所述左侧向部的上部能够围绕与所述上右轴线平行的上左轴线旋转,中间部被以能够围绕与所述上右轴线和所述上左轴线平行的上中间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框架上;
[0032]下横向部,所述下横向部在右端部支承所述右侧向部的下部,以使所述右侧向部的下部能够围绕与所述上右轴线平行的下右轴线旋转,在左端部支承所述左侧向部的下部,以使所述左侧向部的下部能够围绕与所述上左轴线平行的下左轴线旋转,中间部被以能够与所述上中间轴线平行的下中间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框架上;
[0033]所述右灯具具有右连杆侧方部,
[0034]当从侧方观察直立状态的所述车辆时,所述右连杆侧方部位于比所述连杆机构的前端部靠后方、比所述连杆机构的后端部靠前方,所述连杆机构的前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所述连杆机构的后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
[0035]当从所述上中间轴线的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时,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所述右连杆侧方部位于所述上横向部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旋转时所述连杆机构所通过的轨迹的右方的位置,
[0036]当从所述上中间轴线的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时,所述右连杆侧方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比所述车身罩的右端部靠左方的位置,且位于比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横向部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朝向顺时针方向最大幅度地旋转时的所述连杆机构的上端部靠下方的位置,
[0037]所述左灯具具有左连杆侧方部,
[0038]当从侧方观察直立状态的所述车辆时,在所述上中间轴线方向上,所述左连杆侧方部位于比所述连杆机构的前端部靠后方的位置,且位于比所述连杆机构的后端部靠前方的左连杆侧方部,所述连杆机构的前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所述连杆机构的后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
[0039]当从所述上中间轴线的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时,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所述左连杆侧方部位于所述上横向部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旋转时所述连杆机构所通过的轨迹的左方的位置,
[0040]当从所述上中间轴线的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时,所述左连杆侧方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所述车身罩的左端部靠右方的位置,且位于比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横向部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朝向逆时针方向最大幅度地旋转时的所述连杆机构的上端部靠下方的位置。
[0041]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中,当从上中间轴线的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身框架时,上横向部相对于车身框架旋转时连杆机构所通过的轨迹随着与上中间轴线相比越往上方,其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越小。本发明利用该连杆机构的特性,用以下的方式配置左灯具和右灯具。
[0042]当从上中间轴线方向的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身框架时,右灯具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配置在连杆机构所通过的轨迹的右方。当从上中间轴线的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身框架时,左灯具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配置在连杆机构所通过的轨迹的左方。
[0043]而且,当从上中间轴线的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身框架时,右灯具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车身罩的右端部靠左方、且比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上中间轴线靠上方、且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比上横向部相对于车身框架朝向从前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最大幅度地旋转时的所述连杆机构的上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当从上中间轴线的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身框架时,左灯具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车身罩的左端部靠右方、且比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上中间轴线靠上方、且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比上横向部相对于车身框架朝向从前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最大幅度地旋转时的所述连杆机构的上端部靠下方的位置。
[0044]由此,在避免与连杆机构的干涉,且抑制左灯具和右灯具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即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被配置在超出必要地远离的位置。
[0045]由此,能够避免右灯具和左灯具与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0046]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0047](2)当从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时,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在所述右灯具和所述左灯具之间具有中间灯具,
[0048]所述中间灯具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右灯具和所述左灯具靠下方的位置,在所述上中间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连杆机构靠前方的位置。
[0049]当从前方观察车辆直立状态的车辆时,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右灯具和左灯具分别在配置在连杆机构的轨迹的右方和左方。因此,在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的连杆机构的前方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高。另外,该连杆机构的前方的空间是:即使连杆机构动作,连杆机构的各部件也不通过的区域。即,即使使用该连杆机构的前方的空间配置头灯等中间灯具,也能够避免中间灯具与连杆机构干涉。
[0050]而且,如果将中间灯具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比右灯具和左灯具靠下方的位置,则当从前方观察车辆直立的状态的车辆时,右灯具、中间灯具、左灯具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排列,而是它们形成倒三角形。因此,在配置中间灯具时,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左灯具、右灯具和中间灯具不是排列在相同的位置,因此车宽度方向的大型化受到抑制。因此,能够避免右灯具和左灯具和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另外,能够增大右灯具和中间灯具的间隔、左灯具和中间灯具的间隔。
[0051]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0052](3)所述车身罩具有右开口部和左开口部,
[0053]所述右连杆侧方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车身罩的所述右开口部的内侧,其他部分位于所述车身罩的所述右开口部的外侧,
[0054]所述左连杆侧方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车身罩的所述左开口部的内侧,其他部分位于所述车身罩的所述左开口部的外侧。
[0055]在车身罩的内侧、且在车身罩和连杆机构之间,为了避免它们干涉,设置有空间。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能够不仅利用前述的连杆机构的特性,也利用车身罩的内侧、且车身罩和连杆机构之间的空间配置左灯具和右灯具。因此能够避免右灯具和左灯具和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0056]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0057](4)所述右连杆侧方部包括位于所述车身罩的所述右开口部的外侧、且使所述右光源的光透过的右外罩的至少一部分,
[0058]所述左连杆侧方部包括位于所述车身罩的所述左开口部的外侧、且使所述左光源的光透过的左外罩的至少一部分。
[0059]右连杆侧方部包括成为发光面的右外罩的至少一部分,左连杆侧方部包括成为发光面的左外罩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即使以发光面配置在高的位置的方式构成车辆,也能够避免右灯具以及左灯具和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0060]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0061](5)所述右灯具具有将所述右灯具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固定的右安装部,
[0062]所述右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上中间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靠前方的位置、以及比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后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
[0063]所述左灯具具有将所述左灯具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固定的左安装部,
[0064]所述左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上中间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靠前方的位置、或者位于比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后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
[0065]将灯具支承到车身框架的安装部需要刚性,因此安装部容易变大。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通过利用设计自由度高、且难以与连杆机构干涉的连杆机构的前方或后方的空间的一部分设置左右的安装部,能够在避免与连杆机构的干涉的同时将左灯具和右灯具安装在车辆上。因此,与在左连杆侧方部和右连杆侧方部上分别设置左右的安装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另外,相对于车身框架固定包括直接固定的情况和经由车身罩、支架等间接固定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右灯具和左灯具与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0066]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0067](6)所述车身罩具有右开口部和左开口部,
[0068]所述右连杆侧方部包括容纳所述右光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右壳体,
[0069]所述右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右开口部的外侧,
[0070]所述左连杆侧方部包括容纳所述左光源的至少一部分的左壳体,
[0071 ] 所述左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左开口部的外侧。
[0072]由于右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右开口部的外侧,左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左开口部的外侧,能够紧凑构成车身罩。另外,由于左右的壳体位于车身罩的外侧,因此容易避免位于车身罩的内侧的连杆机构与右灯具和左灯具的干涉。因此,能够避免右灯具和左灯具与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0073]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0074](7)所述右灯具具有将所述右灯具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固定的右安装部,所述右连杆侧方部包括所述右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
[0075]所述左灯具具有将所述左灯具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固定的左安装部,所述左连杆侧方部包括所述左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
[0076]由于将灯具支承到车身框架上的安装部需要刚性,因此安装部容易变大。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通过利用连杆机构的右方和左方的空间,能够避免与连杆机构的干涉并避免车宽度方向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将左灯具和右灯具安装到车辆上。在左连杆侧方部和右连杆侧方部设置左右的安装部,与在不利用连杆机构的右方和左方的空间而是在左连杆侧方部和右连杆侧方部设置左右的安装部的情况相比,也能够抑制车辆在车宽度方向上大型化。因此能够避免右灯具和左灯具与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另外,相对于车身框架固定包括直接固定的情况,也包括经由车身罩、支架等间接固定的情况。
[0077]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0078](8)所述右灯具包括使所述右光源的光透过的右外罩,
[0079]所述右外罩的前端部在所述上中间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靠前方的位置,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
[0080]所述左灯具包括使所述左光源的光透过的左外罩,
[0081]所述左外罩的前端部在所述上中间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靠前方的位置,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
[0082]当从前方观察车辆直立状态的车辆时,右灯具和左灯具分别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配置在连杆机构的轨迹的右方和左方。即,由于避免与连杆机构的干涉的同时,在连杆机构中的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配置左灯具和右灯具,因此,在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连杆机构的前方的空间的设计自由度高。另外,该连杆机构的前方的空间是:即使连杆机构动作,连杆机构的各部件也不通过的空间。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通过利用设计自由度高、不与连杆机构干涉的连杆机构的前方的空间的一部分,能够抑制左连杆侧方部和右连杆侧方部的大小。而且,能够将右灯具和左灯具形成为沿着上中间轴线长的形状。因此,能够避免车右灯具和左灯具与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0083]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0084](9)所述右灯具的所述右连杆侧方部包括右光源部的至少一部分,
[0085]所述左灯具的所述左连杆侧方部包含左光源部的至少一部分。
[0086]能够将发光的左右的光源部配置在高的位置。另外,能够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将右光源部和左光源部配置在彼此远离的位置。因此,即使以在高的位置设置光源部的方式构成车辆,也能够避免右灯具和左灯具与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0087]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0088](10)所述右灯具包括能够反射光的右反射部,
[0089]所述右连杆侧方部包括所述右反射部的至少一部分,
[0090]所述左灯具包括能够反射光的左反射部,
[0091]所述左连杆侧方部包括所述左反射部的至少一部分。
[0092]能够将发光的左右的反射部配置在高的位置。另外,能够在从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将右反射部和左反射部配置在彼此远离的位置。因此即使以在反射部高的位置且远离左右方向的位置配置的方式构成车辆,也能够避免右灯具和左灯具与连杆机构的干涉,并抑制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0093]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0094](11)所述右灯具包括与所述右光源连接的右配线,
[0095]所述右配线在所述上中间轴线方向上、在比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靠前方的位置、或者比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处被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固定,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后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
[0096]所述左灯具包括与所述左光源连接的左配线,
[0097]所述左配线在所述上中间轴线方向上、在比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靠前方的位置、或者比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处被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固定,所述连杆机构的所述前端部在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上中间轴线靠上方的位置,所述连杆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