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79174阅读:来源:国知局
前侧越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而呈倾斜状延伸的闭合剖面。下边梁3也为同样的结构,在内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剖面。
[0036]下面,对铰链柱10进行说明。
[0037]铰链柱10以其下侧部分相对于前轮9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方式设置。前门经由上下一对门铰链8a、8ab而开闭自如被支撑在铰链柱10上。
[0038]铰链柱10内部形成有与前柱6及下边梁3的各闭合剖面相连续的闭合剖面C。并且,上边梁1、前顶横梁2以及中柱7的各自的内部也形成有与前柱6或下边梁3的闭合剖面相连续的闭合剖面。由此,在前门用开口部4的周围构成环状的闭合剖面结构。
[0039]如图1至图5所示,从前柱6的下端部向大致铅垂下方延伸的铰链柱10包括:夕卜板11 ;与外板11 一起构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闭合剖面C的内板12 ;用于加强铰链柱10的刚性的铰链柱加强件13 ;用于加强上侧门铰链8a的支撑刚性的上侧铰链角撑件14a ;用于加强下侧门铰链8b的支撑刚性的下侧铰链角撑件14b ;用于将下侧门铰链8b安装于铰链柱加强件13的铰链支架15。
[0040]如图2所示,外板11由形成车身外壁的侧围板外件的前侧的一部分构成。该外板11形成为向车宽方向外侧(左侧)突出的剖面大致帽状,在前轮9处于直行状态下,外板1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部位于比前轮9的车宽方向中心更外侧且位于比前轮9的车宽方向外端更内侧。
[0041]如图3所示,外板11在与两门铰链8a、8b分别对应的侧壁部的上部和下部具有前后一对上侧螺栓孔11a和前后一对下侧螺栓孔lib。这些上侧螺栓孔11a和下侧螺栓孔lib形成在主视下同一车宽方向位置上(同一铅垂面上)。
[0042]如图2所示,内板12形成为稍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右侧)突出的剖面大致帽状,在前轮9处于直行状态下,内板1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部位于比前轮9的车宽方向内端更外侧。被形成在内板1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两凸缘部分别接合于被形成在外板1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两凸缘部,从而在内板12与外板11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闭合剖面C。
[0043]铰链柱加强件13形成为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剖面大致帽状,以在闭合剖面C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该铰链柱加强件13通过冲压成型具有指定值以上的拉伸强度的高强度钢而被形成。
[0044]铰链柱加强件13在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具有凸缘部,这些的前后两凸缘部通过焊接而被外板11及内板12的各凸缘部夹持。
[0045]如图6所示,铰链柱加强件13以主视下下半部的宽度尺寸(车宽方向的长度)比上半部的宽度尺寸小若干程度的方式形成。
[0046]铰链柱加强件13的上半部的侧壁部接合于外板11的侧壁部。如图4所示,该上半部的侧壁部上形成有与一对上侧螺栓孔11a对应的前后相邻的一对螺栓孔13a。
[0047]如图2所示,铰链柱加强件13的下半部的侧壁部设置在相对于外板11的侧壁部离开距离的位置,由此,将闭合剖面C划分为车宽方向外侧和内侧。在该下半部的侧壁部上形成有用于将铰链支架15焊接于外板11的侧壁部的里面的前后一对焊接孔(省略图示)。
[0048]如图2及图5所示,上侧铰链角撑件14a及下侧铰链角撑件14b形成为剖面大致“U”状,被设置在铰链柱加强件13与内板12之间。
[0049]这些铰链角撑件14a、14b通过冲压成型高强度钢而被形成,而且在与两门铰链8a,8b分别对应的位置处接合于铰链柱加强件13。此外,铰链角撑件14a、14b也可作为单一零部件来构成。
[0050]如图2及图4所示,铰链支架15设置在铰链柱加强件13的下半部与外板11之间。该铰链支架15由比铰链柱加强件13更低强度的钢板例如低碳钢板构成,通过冲压加工,其被成形为四角锥状。
[0051]如图7 (a至(d)所示,铰链支架15包括铰链安装壁部15a、前后一对竖壁部15b、15c、上下对横壁部15d、15e、前后一对竖凸缘部15f、15g以及上下一对横凸缘部15h、15i。下面,有时会将竖壁部15b称作前侧竖壁部15b,将竖壁部15c称作后侧竖壁部15c,将横壁部15d称作上侧横壁部15d,将横壁部15e称作下侧横壁部15e,将竖凸缘部15f称作前侧竖凸缘部15f,将竖凸缘部15g称作后侧竖凸缘部15g,将横凸缘部15h称作上侧横凸缘部15h,将横凸缘部15i称作下侧横凸缘部15i。前侧竖壁部15b相当于本发明的“前壁部”。上侧横壁部15d与下侧横壁部15e相当于本发明的“上下一对横壁部”。
[0052]铰链安装壁部15a以与外板11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在该铰链安装壁部15a上,以与外板11的下侧螺栓孔lib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前后相邻的一对螺栓孔15s。此外,铰链安装壁部15a在与铰链柱加强件13的一对焊接孔对应的位置具有一对接合部15t,各接合部15t通过焊接而被接合于外板11的侧壁部的里面。通过以前侧的接合部15t位于比前侧的螺栓孔15s更上侧并且后侧的接合部15t位于比后侧的螺栓孔15s更下侧的方式来设置,从而铰链安装壁部15a形成为在侧视下呈大致平行四边形状。由此,能够使铰链安装壁部15a实现最小面积并且能够提高冲压加工性。
[0053]前侧竖壁部15b以与前轮9的上半部在前后方向的后侧相向的方式设置。该前侧竖壁部15b从铰链安装壁部15a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且前方延伸,以侧视下越往下侧越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并且以俯视下越往车宽方向外侧越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
[0054]后侧竖壁部15c从铰链安装壁部15a的后端向车宽方向内侧且后方延伸,以俯视下越往车宽方向外侧越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
[0055]上侧横壁部15d从铰链安装壁部15a的上端向车宽方向内侧且上方延伸,以侧视下越往后侧越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
[0056]下侧横壁部15e从铰链安装壁部15a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内侧且下方延伸,以侧视下越往后侧越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
[0057]前侧竖凸缘部15f从前侧竖壁部15b的车宽方向内端(前端)与铰链柱加强件13的前壁部大致平行地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通过焊接而被接合于铰链柱加强件13的前壁部。
[0058]后侧竖凸缘部15g从后侧竖壁部15c的车宽方向内端(后端)与铰链柱加强件13的后壁部大致平行地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通过焊接而被接合于铰链柱加强件13的后壁部。
[0059]上侧横凸缘部15h从上侧横壁部15d的车宽方向内端(上端)经由上侧级差部15j而向上方延伸,且通过焊接而被接合于铰链柱加强件13的侧壁部。该上侧级差部15j形成为弯曲状,以在车宽方向上能够弹性弯曲变形的方式构成。上侧横凸缘部15h形成为比下侧横凸缘部15i更小的前后长度。由此,来兼顾铰链支架15的轻型化及安装强度。
[0060]下侧横凸缘部15i从下侧横壁部15e的车宽方向内端(下端)经由下侧级差部15k而向下方延伸,且通过焊接而被接合于铰链柱加强件13的侧壁部。该下侧级差部15k形成为弯曲状,以在车宽方向上能够弹性弯曲变形的方式构成。
[0061]此处,铰链柱加强件13的焊接(固定)铰链支架15的部分,更具有而言,是铰链柱加强件13的与铰链支架15重合的高度范围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铰链支架近傍部”。
[0062]下面,对车辆V的碰撞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0063]如图8(a)所示,在发生在车身左侧的小重叠(S0L)碰撞的初期阶段,碰撞负荷作用于前轮9,下臂21向后侧弯曲,因此,前轮9开始后退,从而前轮9与铰链柱10抵接(碰撞)。图8(a)?(c)中,省略了前轮9的轮胎9a而仅图示了车轮%。这是由于在发生前轮9与铰链柱10抵接(碰撞)那样的状况时,轮胎9a会被大幅地压溃或发生破裂等,因而可看成是在铰链支架15与车轮9b之间如同不存在轮胎9a —样。此外,同样地在图8(a)?
(c)中,以省略了外板11的状态图示了铰链柱10。这是由于外板11的壁厚很薄,与铰链支架15或铰链柱加强件13相比,其强度弱,因而对S0L碰撞时的前轮9的举动造成的影响极小。这样,在发生前轮9后退的S0L碰撞时,可以忽略轮胎9a及外板11的存在,因此在下面,将该碰撞作为车轮9b与铰链支架15抵接的碰撞来对待。
[0064]具体而言,在发生S0L碰撞时,车轮9b的轮圈部9b2的上半部后缘与铰链支架15的前侧竖壁部15b抵接。轮圈部9b2中的与前侧竖壁部15b抵接的抵接部,在图8(a)那样的水平方向的剖视下,以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