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遥控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4488发布日期:2018-07-11 00:20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圈,尤其涉及一种可遥控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作为救生设备的一种,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泡沫塑料或者通过在轻型材料内填充气体来实现在水面上的漂浮效果,当有人需要水上救援的时候,通过救生人员开船行驶至落水人员附近,通过将救生圈抛掷至落水者附近,落水者通过抓取到救生圈后才能接收救援。但对于现场环境不利于救援艇行驶的地方,救援工作就受到了限制。

公开号为CN206125373.U的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可定位的动力救生圈,此救生圈采用GPS定位系统以及救生圈自带动力系统,能根据落水者的位置将救生圈通过遥控自动行驶至落水者附近,但是存在的缺陷是,施救者需要能够清楚的观察到落水者的位置及状况,才能遥控指挥救生圈运动进行施救,然而恶劣的天气及风浪会大大影响施救人员观察水面环境展开施救工作,该技术也不利于落水者抓取救生圈,而且落水者在抓取到救生圈后主要靠手的抓握力来支撑身体,使得落水者体力的快速消耗,容易造成落水者体力不支,从而影响整个救援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遥控救生圈,具有便于救生圈在行驶时的监测控制,特别适用于肉眼不便于观测的环境,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易于抓取,有效支撑身体平衡,加热保温,行驶顺畅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遥控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本体1上设置有动力推进器2,所述救生圈本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动力推进器2电气连接的储能元件、信号接收器14,所述救生圈本体1上还设置有监控摄像头8。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遥控救生圈通过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上的监控摄像头8进行环境监测及反馈,同时通过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上的信号收发装置14来接收遥控信号控制所述动力推进器2,使其驱动救生圈行驶至落水者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方案中,所述动力推进器2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救生圈本体1内,所述动力推进器2是半浸式或全浸式动力推进器。本实用新型的救生圈无论哪一面均可置于水面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方案中,所述动力推进器2对应位置的救生圈本体1外壳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救生圈本体1两侧的尾端均设置有喷水口13。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方案中,救生圈本体1形成的U形槽9内设置有支撑挡布4,以支撑落水者的身体减少体耗,更进一步的,支撑挡布4可加热,有利于保持落水者体温。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方案中,救生圈本体1设置有漂浮球绳10。漂浮球绳10上设置有多个浮球,便于落水者能尽快抓取到救生圈获救,提升救援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方案中,救生圈本体1可设置有采用刚性抓握把手3。本较佳实施例中的刚性抓握把手3更有利于落水者抓握时受力来控制身体的平衡,提升了救生圈的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方案中,救生圈本体1两侧尾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尾鳍5。有利于救生圈在行驶中更好的导向以及更有利于救生圈转弯时的缓冲。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方案中,救生圈本体1为H形设计,更进一步的,救生圈本体1两侧顶部6为子弹头形状。救生圈本体1使用了H形设计,受力均匀的同时便于落水者趴卧,满足人体力学设计提升支撑效果;救生圈本体1两侧的前端6采用子弹头设计减少其在水中行驶的阻力的同时能有效提升救生圈在水中的行驶速度,节省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可遥控救生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救生圈上设置的监控摄像头8,便于操作者观测救生圈周边行驶环境和观察落水者的状况;支撑挡布4可加热,以支撑落水者的身体减少体耗的同时有利于给落水者加热保温;漂浮球绳10,便于落水者能抓取到救生圈;救生圈本体1上设置有刚性抓握把手3,有利于落水者抓握时受力来控制身体的平衡,提升了救生圈的安全可靠性;救生圈本体1上设置有尾鳍5,有利于救生圈行驶顺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遥控救生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遥控救生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遥控救生圈的横向平面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一种可遥控救生圈A-A的侧视图;

图4是图2中一种可遥控救生圈B-B的侧视图;

图5是图2中一可遥控救生圈的前视图;

图6是图2中一种可遥控救生圈的后视图。

其中:1-救生圈本体、2-动力推进器、3-抓握把手、4-支撑挡布、5-尾鳍、6-前端、7-衔接部件、8-监控摄像头、9-U形槽、10-漂浮球绳、11-警示灯、12-动力舱、13-喷水口、14-信号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具体的,如图1~6所示,一种可遥控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1,救生圈本体1可以是但不仅限于为H形,也可以是U形或者A字形,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救生圈本体1为H形,包括横向衔接部件7和横向衔接部件7两侧对称设置的动力舱12;动力舱12内固定设置有动力推进器2;救生圈本体1内还设置有与动力推进器2电气连接的储能元件(未图示)、信号接收器14和监控摄像头8。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动力推进器2是半浸式或全浸式推进器。动力推进器2所对应的救生圈本体1外壳位置的上表面和对应的下表面均设置有镂空形进水口,两侧动力舱12的末端均设置有喷水口13。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救生圈无论哪一面均可置于水面中均可正常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救生圈本体1上还设置有LED信号警示灯11,LED信号警示灯11与储能元件(未图示)、信号接收器14和监控摄像头8电气连接, LED信号警示灯11采用闪烁方式发出警示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救生圈本体1的U形槽9内设置有支撑挡布4,支撑挡布4可以是在具有保温性能的纺布中间设置有碳纤维电加热层制作成。例如,支撑挡布4可以采用橡胶凹凸压纹潜水布料SBR(一种塑化材料,全称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丁苯橡胶, 潜水布料的主要成分)通过与防水海绵贴合T布(美佳布的一种(N美佳、T美佳、Q美佳))复合而成的防震止滑功能性面料,此面料能防水、防震、保温。更重要的是满足有一定弹性贴合人体的同时又不至于太软而影响支撑挡布对人体的支撑效果;支撑挡布4中间层可采用碳纤维材质的垫层,通过储能元件给其供电发热。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救生圈本体1为H形采用流线型设计,流线型设计更有利于降低救生圈的行驶阻力,H形救生圈本体1的两侧动力舱12前端6为子弹头设计,H形救生圈本体1的两侧动力舱12尾端采用圆柱形设计,同时动力舱12的尾端底部均设置有尾鳍5;H形的救生圈本体1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至少1对刚性抓握把手3;

H形的救生圈本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2组漂浮球绳10,漂浮球绳10包含尼龙绳和均匀设置在尼龙绳上的浮球,浮球可以设置成荧光色以增加显著性方便落水者发现;

救生圈本体1的内外部设置的部件均采用对称式分布,使救生圈在水面上达到一个平衡,不至于因位置布置不当造成救生圈在水面上运行不稳定。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可遥控救生圈通过其内部储能元件提供电能,监测摄像头8反馈施救者水域航行环境信息方便施救者遥控操作,信号接收器14接收的施救者指令驱使救生圈推进器2工作,而推进器2的进水口和救生圈本体1上的镂空型进水口对应,通过进水口吸水后从救生圈本体1的喷水口13喷出产生向前的动力驱动救生圈行驶,救生圈本体1的两侧尾端底部设置有尾鳍5可辅助救生圈在水面转弯时缓冲减速,当救生圈行驶至落水者附近位置,落水者通过拉拽到救生圈本体1上设置的漂浮球绳10,将救生圈拉拽至近身处后抓握住救生圈本体1上固定的抓握把手,借助救生圈本体U形槽9内的支撑挡布4趴卧在救生圈上,同时通过支撑挡布4的碳纤维发热垫层通电产生热量给落水者加热保温,等待救援。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