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浮体坐墩自动定位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0219发布日期:2018-06-15 22:1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水上浮体坐墩自动定位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具体涉及船舶配套用的水上浮体坐墩自动定位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上浮体包括船舶、水面舰艇、潜艇及其他浮式装置(以下简称浮体)。

浮体在定期坞修或发生海损事故需要抢修时通常需要回港进坞坐墩修理,坞墩的作用是支撑浮体的重量,并提供足够高的空间,供修理人员在船底进行作业,坞墩的上平面中心线为基线是一条直线,坐墩时用坞壁牵引车引导浮体中心线与坞墩中心线相一致,抽水后坞内水面下降,浮体随之下降,浮体坐在中心龙骨墩(坞墩)上,横向则根据浮体底部的线型,用楔木找正,防止浮体坐墩时横倾翻船,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序,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人劳动强度也很大。

有些特殊船舶或舰艇无法回港坞修,需要在海上抢修,顺应这种需要,国内外都创造了各种半潜式海上抢修船,其工作原理是抢修船航行至待修浮体处下潜至浮体下,使抢修船的抢修甲板上的坞墩潜在浮体下方,抢修船排水上浮,使坞墩托起浮体的底部,最后将浮体托起露出水面,进行修理。

在旱坞内,坞墩在坞底是固定不动的,浮体在坞内水面也无风浪,水面也是平稳的,浮体没有摇摆,坐墩对中找正已是一道复杂工序,而在水面,特别是海面,是不可能没有风浪的,抢修船在摇摆漂移,浮体也在摇摆漂移,这时需要多台缆车互相牵引,多名潜水员在水下引导,坐墩变成特别困难的工序,往往一次不能成功,要坐好多次,而坐墩后如何紧固也是一大问题,特别是像潜艇,艇体为圆筒形,艇底是圆弧不是平面,坐墩后的扶正紧固十分困难,施工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提供一种水上浮体坐墩自动定位紧固装置,实现浮体在坐墩过程中自动找正对中,并在坐墩后实现自动锁紧。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上浮体坐墩自动定位紧固装置,在浮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安装有至少一道托架本体,所述托架本体上开设有传动轴孔,所述传动轴孔上安装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安装在托架基座上,所述托架本体绕固定轴旋转,所述托架本体上还开设有与自动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销孔,所述自动定位销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托架基座、支架均安装在甲板平面上,所述甲板平面与托架本体之间安装支撑器。

所述自动定位销包括滑动轴、导管、螺纹轴、螺母、弹簧,所述导管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导管一端为开放端,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导管的开放端与托架本体相对应,所述螺纹轴从导管的封闭端安插在导管内,所述螺纹轴位于导管内一端安装滑动轴,所述螺纹轴位于导管外一端安装螺母,所述滑动轴与导管封闭端之间安装弹簧。

所述支撑器采用螺旋支撑器,其包括螺旋轴,所述螺旋轴下端安插在下端外套内,螺旋轴上端安装在上端外套内,位于下端外套内的螺旋轴上安装有方螺母,所述方螺母两侧沿下端外套向上延伸方向安装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固定安装在下端外套上,所述导向条下端安装有垫片,所述方螺母位于垫片上部,垫片之间安装有碟形弹簧,所述垫片下端与下端外套底端之间安装有内套,所述上端外套上部安装有上端板眼,上端板眼与托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下端外套下部安装有下端板眼,下端板眼与甲板平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板眼、下端板眼上均安装有销轴。

所述托架本体上还安装至少一个螺杆调节器,所述螺杆调节器包括螺杆、调节螺母、旋转连接头,所述螺杆安插在托架本体上,所述螺杆在托架本体位于浮体侧的一端与旋转连接头活动连接,螺杆在托架本体另一端安装调节螺母。

所述托架本体位于浮体一侧为与浮体相对应的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通过托架本体自动合围浮体,可实现浮体横倾的扶正、以及在坐墩过程中自动找正对中,并在坐墩后实现自动锁紧,工序少,安全性高,减少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托架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4是图2的C-C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托架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A向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定位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支撑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D-D向剖视图。

其中:1、托架本体 11、传动轴孔 12、定位销孔 2、固定轴 3、托架基座 4、自动定位销 41、滑动轴 42、导管 43、螺纹轴 44、螺母 45、弹簧 5、支架 6、螺旋支撑器 61、螺旋轴 62、下端外套 63、上端外套 64、方螺母 65、导向条 66、垫片 67、碟形弹簧 68、内套 69、上端板眼 610、下端板眼 611、销轴 7、螺杆调节器 71、螺杆 72、调节螺母 73、旋转连接头 8、浮体 A、甲板平面 B、坞墩平面 C、水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上浮体坐墩自动定位紧固装置,在浮体9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安装有至少一道托架本体1,优选的两侧的托架本体1均对称设置,所述托架本体1位于浮体8一侧为与浮体8相对应的圆弧面,所述托架本体1上开设有传动轴孔11,所述传动轴孔11上安装固定轴2,所述固定轴2安装在托架基座3上,所述托架本体1绕固定轴2旋转,所述托架本体1上还开设有与自动定位销4相配合的定位销孔12,所述自动定位销4安装在支架5上,所述托架基座3、支架5均安装在甲板平面A上,所述甲板平面A与托架本体1之间安装支撑器。

如图8所示,所述自动定位销4包括滑动轴41、导管42、螺纹轴43、螺母44、弹簧45,所述导管42安装在支架5上,所述导管42一端为开放端,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导管42的开放端与托架本体1相对应,所述螺纹轴43从导管42的封闭端安插在导管42内,所述螺纹轴43位于导管42内一端安装滑动轴41,所述螺纹轴43位于导管42外一端安装螺母44,所述滑动轴41与导管42封闭端之间安装弹簧45。

如图9、10所示,所述支撑器采用螺旋支撑器6,其包括螺旋轴61,所述螺旋轴61下端安插在下端外套62内,螺旋轴上端安装在上端外套63内,位于下端外套62内的螺旋轴61上安装有方螺母64,所述方螺母64两侧沿下端外套62向上延伸方向安装有导向条65,所述导向条65固定安装在下端外套62上,所述导向条65下端安装有垫片66,所述方螺母64位于垫片66上部,垫片66之间安装有碟形弹簧67,所述垫片66下端与下端外套62底端之间安装有内套68,所述上端外套63上部安装有上端板眼69,上端板眼69与托架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下端外套62下部安装有下端板眼610,下端板眼610与甲板平面A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板眼69、下端板眼610上均安装有销轴611。

如图1、2所示,所述托架本体1上还安装至少一个螺杆调节器7,所述螺杆调节器7包括螺杆71、调节螺母72、旋转连接头73,螺杆71安插在托架本体1上,其在托架本体1位于浮体8侧的一端与旋转连接头73活动连接,其在托架本体1另一端安装调节螺母7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自动对中:浮体8漂浮在水平面C(海平面)上,其横断面见图1,托架本体1通过螺旋支撑器6的调节处于开启位置,即图1右半部实线部分,抢修船下潜将托架本体1送入浮体8的下部,抢修船排水上浮,首先是浮体8底部与托架本体下端接触,见图1↓处,然后托架本体1绕固定轴2旋转,逐渐合拢,即图1左半部虚线部分,固定轴2通过托架基座3固定在抢修船的甲板平面A上;由于浮体8的吃水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当抢修船继续排水上浮托架本体1两侧向中间合拢时候,浮体8仍在漂浮状态,两侧的托架本体1对称合拢自然把浮体8推向中心位置,实现了自动对中,最后浮体8中心线、两侧托架本体1的中心线、坞墩的中心线重合。

自动锁紧:对中后,托架本体继续上浮,浮体8底部与坞墩平面B接触,见图3,定位销孔12的中心线与自动定位销的滑动轴41的中心线重合,弹簧45将滑动轴41顶入定位销孔12中,此时托架本体1被锁住不能转动,即浮体8被锁住不能倾倒,实现了自动紧固,而托架本体1上的螺杆调节器7可以实现微调,对不同线型进行调整和自动紧固后再用螺杆71再进一步挤紧,防止松动。

自动解锁:修理工程完毕后,抢修船压载,浮体8渐入水中当达到吃水值时浮体8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浮体8已不会倾倒,用机械力调节螺纹轴43使滑动轴41从定位销孔12中拔出,托架本体不受自动定位销4限制,抢修船继续压载,托架本体1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开启,浮体8脱离托架本体1,实现自动解锁。

其中螺旋支撑器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起到三点作用,其一是根据不同浮体8的线型调整托架本体1的初始位置,使浮体8底部接触能快速合拢;其2是自动紧固后螺旋轴61,调整销轴611的间距对托架本体1起辅助支撑作用;其3是托架本体1自动合拢时螺旋轴61可在下端外套62中滑动,自动解锁时托架本体1自由下落会产生冲击力,螺旋轴61通过方螺母64及垫片66将冲击力传递到件碟形弹簧67上,再通过下端外套62将缓冲力传递到甲板上,减少了冲击力。

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以下六项功能。

1.导引海上漂浮体(船舶或舰艇,以下简称浮体)进入抢修平台(半潜驳或浮船坞,以下简称载体)并可纵向定位。

2.载体排水或浮体压载坐墩过程中,托架本体1自动合围浮体8,如浮体8横倾可以扶正,自动对中(浮体中心线与载体龙骨墩中心线重合)。

3.在浮体8坐墩瞬间,自动定位销4自动插入定位销孔12,形成托架本体1对浮体8的合围与封固,浮体8牢牢坐在载体的龙骨墩上不会倾斜。

4.螺旋支撑器6可对托架本体1再次固定,增加安全性,并用于最后的解锁。

5.螺杆调节器用以调正支撑面对浮体8的正压力大小并自动调整角度,以适应浮体8线型的变化。

6.从浮体8导入至坐墩封固全部自动完成,不需外来人员、动力和机械的介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