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型树脂容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57065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70具有90度以下的锥角,优选的是具有30度以上且小于90度的锥角。
[0105]该锥角的角度更优选在45度以上,进一步优选在60度以上,更进一步优选在65度以上,再进一步优选在81度以上。另外,该锥角的角度更优选在85度以下,进一步优选在80度以下,更进一步优选在75度以下。该锥角优选在70度左右。
[0106]若长高圆筒部70具有这样的锥角,则在使盖主体52向解除外螺纹32与内螺纹58之间的螺纹结合的方向旋转而使桥56断裂并使盖环54自盖主体52分离时,盖环54因自重而顺畅地向凸缘部36之上移动以使得盖环54的下表面与凸缘部36相接触,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判断是否已开封,此外,由于在分类时更容易使用钳子等工具切断盖环54,因而优选。
[0107]使用图5说明长高圆筒部70的锥角。
[0108]如上所述,图5是仅提取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瓶型树脂容器的颈圈部34、长高圆筒部70以及凸缘部36进行表示的概略图。
[0109]长高圆筒部70的锥角是指图5中由Θ所示的角度。S卩,长高圆筒部70的锥角是指将本发明的瓶型树脂容器以其轴心成为铅垂方向的方式配置、且从正面观察时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和凸缘部36的上表面37所成的角度。
[0110]另外,在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存在多个的情况、或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为曲面的情况下等无法唯一地确定锥角的情况下,锥角是指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与凸缘部36的上表面37所成的角度中的最大值。
[0111]使用图6?图11说明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的形状。图6?图11是将盖环54、止挡部60、颈圈部34、长高圆筒部70以及凸缘部36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概略图(剖视图)。盖环54通常在其上部具有毛刺76。
[0112]在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图6所示的方案和图1、图5所示的方案在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为直线这方面共通,但锥角(即,侧面和凸缘部36的上表面37所成的角度(Θ))不同。具体而言,在图1、图5所示的方案中锥角小于90度,但在图6所示的方案中锥角为90度。
[0113]若本发明的瓶型树脂容器的长高圆筒部为图6所示的方案,则由于形状简单,因此容易制造,因而优选。另外,若止挡部60位于难以与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相接触的位置,则盖环54容易因自重而落下,因而优选。
[0114]在图7和图8所示的方案中,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为在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由多条直线(图7所示的方案由两条直线形成,图8所示的方案为三条直线)形成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内侧凹陷的方案。
[0115]若本发明的瓶型树脂容器的长高圆筒部为图7或图8所示的方案,则长高圆筒部的强度升高,因而优选。
[0116]另外,该情况下,锥角是指在图7和图8中由Θ所示的角度。
[0117]图9所示的方案为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在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由曲线形成的方案。
[0118]若本发明的瓶型树脂容器的长高圆筒部为图9所示的方案,则长高圆筒部的强度升高,因而优选。
[0119]另外,该情况下,锥角是指在图9中由Θ所示的角度。
[0120]图10所示的方案为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在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为由两部分的组合形成的方案,两部分分别为由曲线形成的部分和由直线形成的部分。
[0121]若本发明的瓶型树脂容器中的长高圆筒部为图10所示的方案,则长高圆筒部的强度升高,因而优选。
[0122]另外,该情况下,锥角是指在图10中由Θ所示的角度。
[0123]图11所示的方案为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在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由多条(图11中为两条)曲线形成、且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内侧凹陷的方案。
[0124]在本发明的瓶型树脂容器的长高圆筒部为图11所示的方案的情况下,若止挡部60位于难以与长高圆筒部70的侧面72相接触的位置,则盖环54容易因自重而落下,因而优选。
[0125]另外,该情况下,锥角是指在图11中由Θ所表示的角度。
[0126]盖环54中的止挡部60所构成的内径(r)与长高圆筒部70的外径(R)的最大值(R_)之间的关系优选满足0.8Xr ^ Rniax,进一步优选满足0.9Xr ^ Rniax,更优选满足0.95Xr ^ Rniax,更进一步优选满足0.98Xr ^ R_。另外,优选满足0.995Xr ^ Rniax,更优选满足0.99Xr兰Rniax。
[0127]另外,盖环54中的止挡部60所构成的内径(r)和长高圆筒部70的外径(R)的最大值(R_)之间的关系优选满足0.8Xr ^ Rniax,进一步优选满足0.9Xr ^ Rniax,更优选满足0.95Xr ^ Rniax,更进一步优选满足0.98Xr ^ R_。另外,优选满足0.995Xr ^ Rniax,更优选满足0.99Xr兰Rniax。
[0128]若盖环54中的止挡部60所构成的内径(r)和长高圆筒部70的外径(R)的最大值(R_)满足这样的关系,则在使盖主体52向解除外螺纹32与内螺纹58之间的螺纹结合的方向旋转而使桥56断裂从而使盖环54自盖主体52分离时,由于盖环54因自重而顺畅地向凸缘部36之上移动以使得盖环54的下表面与凸缘部36相接触,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判断是否已开封,此外,在分类时更容易使用钳子等的工具切断盖环54,因而优选。
[0129]使用图5说明长高圆筒部70的外径(R)的最大值(Rniax)。
[0130]如图5所示,在将本发明的瓶型树脂容器以其轴心成为铅垂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从正面观察时、长高圆筒部70的外径(R)为长高圆筒部70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其最大值是指 Rmax。
[0131]使用图12?图15说明盖环54中的止挡部60所构成的内径(r)。图12?图15是表示代表性的形状的盖环的上表面和截面的概略图。另外,在图12?图15的每一幅附图中,(a)是俯视图,(b)是(a)中的A-A线剖视图。
[0132]图12是在环状的盖环54的内侧沿着盖环54的内周形成有一个能够自下方朝向颈圈部34的下端卡合的止挡部60的方案。止挡部60形成为向轴心方向突出。
[0133]在这样的方案的情况下,盖环54中的止挡部60所构成的内径(r)是指图12的(a)中所示的长度。
[0134]图13是在环状的盖环54的内侧以向轴心方向突出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能够自下方朝向颈圈部34的下端卡合的止挡部60的方案。
[0135]在这样的方案的情况下,盖环54中的止挡部60所构成的内径(r)是指以与图13的(a)中所有的止挡部60相切的方式描绘的内切圆74(图13的(a)中由虚线所示的圆)
的直径。
[0136]图14和图15所示的方案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方案不同,但与图13所示的方案的情况相同的是,盖环54中的止挡部60所构成的内径(r)是指以分别与图14的(a)和图15的(a)中所有的止挡部60相切的方式描绘的内切圆74的直径。
[0137]接着,使用图16?图19说明盖环54与颈圈部34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止挡部60与长高圆筒部70之间的位置关系。
[0138]图16是将表示图1中盖环54和止挡部60的附近放大后的概略图(剖视图)。
[0139]如上所述,盖环54的内径形成为略大于颈圈部34的外径,且盖环54以与颈圈部34的外侧具有微小的间隙的状态外套在颈圈部34的外侧。
[0140]具体而言,图16所示的这样的、盖环54的靠内侧的顶端(距轴心最近的一端)与颈圈部34的靠外侧的顶端(距轴心最远的一端)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X)优选在0.2mm以上,更优选在0.25mm以上。另外,该距离(X)优选在3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Imm以下,更优选在0.5mm以下。
[0141]在为了将饮用水等内容物62从瓶主体3中排出而将盖主体52向解除外螺纹32与内螺纹58之间的螺纹结合的方向旋转从而使桥56断裂时,通常,如图16所示,在盖环54的上端部残留毛刺76。若距离(X)在上述的范围内,则在自盖主体52分离了的盖环54因自重而向凸缘部36之上移动时,毛刺76难以勾住颈圈部34,因此,盖环54顺畅地进行移动,因而优选。
[0142]另外,图16所示的、止挡部60的靠内侧的顶端(距轴心最近的一端)与长高圆筒部70的靠外侧的顶端(距轴心最远的一端)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