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783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塑胶齿轮一般采用模具注塑的形式加工成型。如申请公布号CN104339584A,名称为“一种塑胶齿轮模具”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塑胶齿轮模具,其包括面板,面板下端设有上剥料板,上剥料板下端设有下剥料板,下剥料板内设有上流道板,下剥料板下端设有前模板,前模板中部开设有前模腔,前模腔上端设有下流道板,前模板下端配合设有后模板,后模板中部开设有后模腔,前模腔与后模腔内设有齿轮镶件总体,后模板下端设有后模总成,其中上流道板开设有主流道,主流道连通有至少三个分流道,主流道与分流道之间设有使主流道与分流道形成坡度的斜块。所述齿轮镶件总体包括设于后模内的底座和设于前模内的上盘,上盘与底座之间设有镶件环,后模腔上端设有盖板,镶件环与盖板之间以及镶件环与底座之间均设有保护圈,底座内设有推杆,推杆与底座之间设有支撑杆,上盘内设有上镶件,上镶件外包覆有护套,上镶件上端设有穿设于下剥料板内的压块。

目前的塑胶双联齿轮,一般是采用两套模具来注塑,每套模具分别注塑一个齿轮,齿轮注塑好之后再组装在一起,其存在着劳动效率较低和组装精度较低的缺点。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劳动效率、提升齿轮质量的齿轮注塑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齿轮注塑模具,包括底模组件、与底模组件配合的第一上模组件以及与底模组件配合的第二上模组件,第一上模组件与底模组件之间形成用以成型第一齿轮的第一模腔,第二上模组件与底模组件之间形成用以成型第二齿轮的第二模腔,第一上模组件上设有与第一模腔连通的第一注料通道,第二上模组件上设有与第二模腔连通的第二注料通道,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连接成双联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上模组件包括第一上板、第一模腔板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板与第一模腔板之间的第一脱料板,在第一上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和可滑动配设在第一限位槽中的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块通过第一螺钉连接在第一脱料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模腔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槽和可滑动地配设在第二限位槽中的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一螺钉固定连接,第二限位块上设有第二限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上模组件包括第二上板、第二模腔板以及设置在第二上板与第二模腔板之间的第二脱料板,在第二上板上设有第三限位槽和可滑动配设在第三限位槽中的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上形成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块通过第二螺钉连接在第二脱料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模腔板上设有第四限位槽和可滑动地配设在第四限位槽中的第四限位块,第四限位块与所述第二螺钉固定连接,在第四限位块上设有第四限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用以引导所述第一上模组件和所述底模组件开合模的第一导杆,第一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模组件上,还包括用以引导所述第二上模组件和所述底模组件开合模的第二导杆,第二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模组件上,在所述底模组件上开设供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插至的导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通过第一上模组件与底模组件成型出第一齿轮,之后将第一上模组件移走,将第二上模组件与底模组件合模,在第一齿轮上成型出第二齿轮,如此,本实用新型利用模具直接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连接在一起形成双联齿轮,能够提升齿轮的质量,同时第一上模组件和第二上模组件的移动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来实现,从而实现齿轮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6为图3中C-C向剖视图;

图7为图3中D-D向剖视图;

图中:

10-第一上模组件 11-第一上板

12-第一脱料板 13-第一模腔板

14-第一模腔 15-第一导杆

16-第一注料管 17-第一料头

20-第二上模组件 21-第二上板

22-第二脱料板 23-第二模腔板

25-第二导杆 26-第二注料管

27-第二料头 30-底模组件

31-顶料机构 32-导槽

41-第一齿轮 42-第二齿轮

51-第一限位槽 52-第一限位块

53-第一螺钉 54-第二限位块

55-第二限位槽 61-第三限位槽

62-第三限位块 63-第二螺钉

64-第四限位块 65-第四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7,一种齿轮注塑模具,包括底模组件30、与底模组件30配合的第一上模组件10以及与底模组件30配合的第二上模组件,第一上模组件10与底模组件30之间形成用以成型第一齿轮41的第一模腔14,第二上模组件20与底模组件30之间形成用以成型第二齿轮42的第二模腔,第一上模组件10上设有与第一模腔14连通的第一注料通道,第二上模组件20上设有与第二模腔连通的第二注料通道,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2连接成双联齿轮。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上模组件10和第二上模组件20共用一套底模组件30,第一上模组件10和第二上模组件20的移动通过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如将第一上模组件10、第二上模组件20以及底模组件30安装在双色注塑机上,如申请公布号CN 103737785 A,名称为“一种注塑范围大的双色注塑机”即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上模组件10包括第一上板11、第一模腔板13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板11与第一模腔板13之间的第一脱料板12,在第一上板1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51和可滑动配设在第一限位槽51中的第一限位块52,第一限位块52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块51通过第一螺钉53连接在第一脱料板12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模腔板13上设有第二限位槽55和可滑动地配设在第二限位槽55中的第二限位块54,第二限位块54与所述第一螺钉53固定连接,第二限位块54上设有第二限位部。在实施例中,第一注料通道上设有第一注料管16,齿轮成型后,在第一注料通道上形成第一料头17,开模时,第一脱料板12与第一模腔板13分离,使得第一齿轮41与第一料头17分离,之后,第一上板11与第一脱料板12分离,使得第一注料管16与第一料头17分开,最后将第一上模组件10从底模组件30上分离。通过第一限位块52限制第一上板11与第一脱模板12的脱离距离,通过第二限位块限54拉动第一模腔板13实现第一模腔板13与底模组件30的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上模组件20包括第二上板21、第二模腔板23以及设置在第二上板21与第二模腔板23之间的第二脱料板22,在第二上板21上设有第三限位槽61和可滑动配设在第三限位槽61中的第三限位块62,第三限位块52上形成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块通过第二螺钉63连接在第二脱料板22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模腔板23上设有第四限位槽65和可滑动地配设在第四限位槽65中的第四限位块64,第四限位块64与所述第二螺钉63固定连接,在第四限位块64上设有第四限位部。除第二模腔的结构与第一模腔的结构不同外,第二上模组件20的结构与第一上模组件10的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用以引导所述第一上模组件10和所述底模组件30开合模的第一导杆15,第一导杆15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模组件10上,还包括用以引导所述第二上模组件20和所述底模组件30开合模的第二导杆25,第二导杆25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模组件20上,在所述底模组件30上开设供第一导杆15和第二导杆25插至的导槽31。通过设置第一导杆15引导第一上模组件10和所述底模组件30进行准确合模,通过设置第二导杆25引导第二上模组件20与底模组件30准确合模。

需要说明书的是,在图1和图2中,虽然画出了两套底模组件,事实上本实用新型只有一套底模组件30,第一上模组件10和第二上模组件20共用一套底模组件30,通过第一上模组件10和底模组件30成型出第一齿轮41,第一齿轮41不从底模组件30中取出,将第二上模组件20与底模组件30合模,直接在第一齿轮41上成型出第二齿轮42.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