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极单元的电极锅炉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009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极向上布置在壳体内部。
[0052]图14表示了多个电极的侧视图,且电极平行地布置在基部上。
[0053]图15表示了多个电极的侧视图,且电极平行、不规则和不对称地布置在基部上;固定绝缘垫圈在自由电极端部处压入。
[0054]图16给出了多个电极的侧视图,且电极平行、不规则和不对称地布置在基部上;电介质衬套在电极附接于基部上的位置处装配在电极上,且固定绝缘垫圈通过螺纹连接而与自由电极端部连接。
[0055]图17-18表示了与固定绝缘垫圈螺纹连接的电极的子实施例,该垫圈形成有平齐的凹穴。
[0056]图19给出了具有在电极上的不同高度的电介质衬套的多个电极以及电极通过螺母与固定垫圈螺纹连接的子实施例的侧视图,该螺母在固定垫圈内平齐,图20表示了所述连接的视图。
[0057]图21-23表示了不同形状的固定垫圈在平面中的俯视图。
[0058]图24-25给出具有在第一子实施例中在电极上的等高度电介质衬套的以及具有在第二子实施例中减小高度的电介质衬套的多个电极的侧视图;自由电极端部压入在固定垫圈中形成的凹穴内。
[0059]图26-27给出了多个电极的侧视图,具有在电极上的、不同高度的电介质衬套,沉入环绕电极的槽内。
[0060]图28表示了与基部连接的电极电介质衬套的视图;接头进行密封。
[0061]图29表示了根据实施例3的壳体部件从外侧在电极端子侧的视图。
[0062]图30-36表示了没有基部(直接在壳体内部)的电极布置的、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的视图;电极以多种方式布置和定向在壳体内。
【具体实施方式】
[0063]实施例1
[0064]图1-7、14-28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具有多个电极的电极锅炉结构的视图。
[0065]对于第一实施例(装置的电极1),至少一个或多个电极在壳体2内部朝向下。在图1中,电极1直的朝向下,全部电极1的纵向轴线都稍微偏离壳体2的纵向对称轴线。当使用多个电极1时,电极可以以相互不等的距离来安装(图1)。部分或全部电极1的纵向轴线也可以相互形成非零角度,如图2中所示,同时在电极1之间有不相等的距离。电极1布置在基部3处,该基部3可以安装在壳体2内部(如图1_2、5_6中所不)和外部(图3-4)。各电极1具有穿过基部3和壳体2延伸的端子4,以便与电源连接。基部3可以由电绝缘耐热材料或者金属来实施。在后一种情况下,电极1应当通过电绝缘插入件5而安装在基部上,如图7中所示。电极1的向下方向使得能够完全防止游渣在电极1之间沉积在基部3上或壳体2的部分上。这能够大大降低在电极1之间沿基部3的表面或沿壳体2的这些部分击穿的可能性。根据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壳体2可以实施为完全封闭/具有开口盖以及具有排出管或流动的。
[0066]图3-4表示了偏离纵向对称轴线较大角度的电极布置,即电极I在锅炉壳体2侧部向下进入,这也伴随着电极相互不规则地不对称布置,即在它们进入壳体2的位置之间的不同距离和在电极3的纵向轴线之间的不同角度,图4。
[0067]图5-6表示了在壳体2的侧面上的电极I布置,它们的纵向轴线偏离壳体的对称轴线和相互偏离(图6),且电极端部的方向进入壳体2的下部。在这种情况下以及在其它子实施例中,基部3可以固定在壳体2内部和壳体2外部。
[0068]图14表示了多个电极I,这些电极I通过压入电绝缘基部3内而固定,且电极I的开放自由端部要安装在壳体2内部或从外部安装至壳体内,根据图1-13。基部3有孔6,以便使基部附接在壳体2上。多个电极可以有固定垫圈7 (图15),该固定垫圈7布置在电极I的端部处,以便锁定它们的初始位置,防止在加热/冷却的动态条件下的位移和变形。这里,电极I压入固定垫圈7内,该固定垫圈7由电绝缘耐热材料来实施,该电绝缘耐热材料的膨胀系数等于或接近基部3的膨胀系数。电极I压入垫圈7的孔8内它的整个厚度(图15)或它的局部厚度(图16-17,19-20)(具有形成的凹穴)。电极I在基部3上(因此在垫圈上)的位置不对称(图15-16,19-20,22)。因此,固定垫圈7这样紧固能够在装置的任意操作模式中保持根据图1-12的电极I的位置,从而防止电流传播通路的任何变化、在电极之间的短路可能性以及电极之间短路,从而提高装置操作的效率和稳定性。
[0069]图16-18表示了电极I通过螺纹9而紧固在固定垫圈7中的子实施例,该螺纹9切入圆形截面的、电极I端部的倒角10的外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电极I通过它们的端部而螺纹连接至垫圈7内该垫圈7的局部厚度(形成有凹穴)(图17)或者该垫圈7的整个厚度(图18)。假设垫圈7有孔8,该孔8提供有螺纹,该螺纹对应于电极I的倒角10上的螺纹9。这允许装置的类型扩展,并增加了实际制造方法的适应性。另外,在某些情况下,这能够有利于装置的装配,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当电极螺纹连接固定垫圈的全部厚度并不重要时。
[0070]图19-23表示了垫圈7通过螺母11来紧固在电极端部处的子实施例,螺母11要安装在垫圈7的凹穴12中。在这种情况下,电极I的自由端的倒角10实施为圆形截面,且倒角的直径允许电极很容易地进入垫圈孔8中,该垫圈孔8实施为无螺纹。在垫圈7安装在电极I的端部处之后,拧上螺母11,直到拧紧至垫圈7的凹穴底部,这导致螺母11并不从垫圈7的表面凸出。在平面图中,垫圈7具有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星形等形状(图21-23)。
[0071]图24-28表示了装置的子实施例,该装置包括与电极布置有关的全部上述特性和如上述实施例的各种组合来实施,且另外包括衬套13,该衬套13由电绝缘耐热材料来实施。衬套13制造为柱形段,该衬套13的内部截面形状近似或精确地复制电极I的截面。衬套13叠置在电极I上,因此各衬套13的一个抵靠面抵靠基部3(图19、24、25)。
[0072]在实施例1的子实施例中,衬套13的高度可以对于全部电极I都相等(图24、25)或不同(图19、26)。锅炉能力能够通过同时增加或减小衬套13的高度而在较宽范围内进行控制,而并不对电极的设计、数目和布置进行任何变化。通过单独和独立地改变各电极I处衬套13的高度,如图19、27中所示,人们不仅能够控制总能力,而且能够在多相(三相)情况下控制各相的负载。
[0073]在实施例1中的装置的子实施例(图19、26_28)中,衬套13可以直接安装在基部3上,并例如通过密封剂14来固定。它们也可以安装在基部3上的、环绕电极I的圆形槽15中,该圆形槽15实施为衬套13的截面形状,并也通过密封剂14来固定,图28。另外,衬套13 (特别是当通过密封剂14来固定时)能够减少或者甚至防止在电极I之间沿基部3表面断路的可能性,包括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在外来颗粒、游渣逐渐沉积在其上的情况下。
[0074]实施例2
[0075]图8-28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具有多电极布置的电极锅炉的视图。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具有以下特殊方面。
[0076]对于实施例2 (装置的电极I),至少一个或多个电极(例如对于三相电源两个或三个电极,或者对于三相电源3的倍数个电极)向上引入壳体2内。在图8中,电极I竖直朝向上,且全部电极I的纵向轴线稍微偏离壳体2的纵向对称轴线。电极I (当使用的数目超过I个时)可以安装成彼此不等距离(图8)。对于全部电极2或它们的一部分,电极的纵向轴线也可以相互形成非零角度,如图9中所示;同时在电极I之间有不相等的距离。电极I布置在基部3上,该基部3与实施例1类似,可以安装在壳体2内部(图10-11)或外部(图 8-9、12-13)。
[0077]图10-11表示了与纵向对称轴线偏离较大角度的电极布置,特别是电极I在锅炉壳体2侧部向上进入,同时电极彼此相对不规则、不对称地布置,即具有在它们进入壳体2的位置之间的不同距离以及在电极3的纵向轴线之间的不同角度,图11。
[0078]图12-13表示了在壳体2的侧表面上的电极I布置,它们的纵向轴线偏离壳体对称轴线并相互偏离(图13),电极端部朝向壳体2的上部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以及在其它子实施例中,基部3可以固定在壳体2内或壳体2外。
[0079]电极布置的这种实施方式能够考虑一些锅炉类型的特殊设计特征,简化它们的制造处理、日常维护和修理。另外,这提供了增强锅炉对流和提高它在静态操作条件下的效率的机会。
[0080]电极I或包括多个电极I的多个电极的具体实施例的特殊方面与如图14-28中所示的实施例1 一致。
[0081]实施例3
[0082]图29-36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具有多个电极的电极锅炉的结构的视图。与实施例1和2相比,实施例3具有以下特殊方面。
[0083]对于实施例3 (装置的电极I),至少一个电极或多个电极(例如对于三相电源两个或三个,或者对于三相电源3的倍数,或者任意所需数目,大致都用于装置的具体试样)直接紧固在壳体2中,而没有任何基部。装置的这种实施方式使得通过直接压入壳体2的壁或壳体2的盖中的电介质绝缘耐热插入件5而紧固电极I。这里,电极I的用于连接电源的端子4被引至装置壳体2的外部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