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贯流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10879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贯流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在的空调室内机产品款式多样,而其中内部结构主要采用单个风道、单个贯流风轮进行送风结构。这种结构因为只有一个风道,并且出风口位于圆筒柜机面板中间部位,这样出风方式风量集中在面板正前方,两侧送风风量小,即使利用导风条也不能有效增加送风角度从而导致送风角度小。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为了实现出风朝向壳体的前侧,一般会在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板以及出风板运动结构部件,则需要确保导风板以及出风板运动结构部件的轻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的成本,由于出风板需要长时间承受出风的风压,长时间使用会影响出风板运动结构部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贯流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处设置弧面导风板,不需要设置出风板运动结构,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贯流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贯流风道,两个所述贯流风道内均设有贯流风机,所述壳体的两侧上均设有与所述贯流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与两个所述贯流风道均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进风格栅,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弧面导风板,所述弧面导风板设在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壳体的前侧的侧边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贯流空调室内机,在壳体的两侧均设置出风口,实现环抱送风,提高了舒适性;在出风口处设置弧面导风板,利用康达效应(康达效应亦称附壁作用或柯恩达效应,是指流体(水流或气流)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也可以说是流体粘性),只要曲率不大,流体会顺着物体表面流动。)实现了定向送风,减少了导风板等运动结构部件的数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弧面导风板沿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二段为圆弧段,所述第二段设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二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三段相切,所述第三段表面抵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靠近所述贯流风机,且与所述贯流风机之间设有间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气流是否会沿着弧面导风板的表面流动受影响于弧面导风板的外表面的曲率,弧面导风板的横截面采用三段式设置,且第一段和第三段采用直线段,第二段采用圆弧段,第二段分别与第一段、第三段相切,第三段表面抵接壳体的内侧壁,从出风口排出的部分风在第一段的导向作用下吹到第二段上,然后在第二段的引流的作用下吹至第三段上,由于第三段表面抵接壳体的内侧壁,风流会沿着壳体的外壁吹至壳体的前侧,实现风流的定向送风。进一步,所述贯流风机的风轮的直径为d,所述第一段的长度为a,所述第三段的长度为c,且0.2≤a/d≤0.4,0.2≤c/d≤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贯流风机的风轮的直径为d,第一段的长度为a,第三段的长度为c,且0.2≤a/d≤0.4,0.2≤c/d≤1,可以避免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长度过长时气流在沿第一段和第三段流动时过多的向周围扩散,确保了定向送风的强度。进一步,所述第二段的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t,且0.4≤R/d≤1,45°≤t≤1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段的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t,且0.4≤R/d≤1,45°≤t≤120°,由于出风口的开口朝向方向与壳体的前侧有一定夹角,第二段的半径过大时,第二段的圆弧需要一定的圆心角才能实现定向送风,这就导致壳体需要较大的尺寸;而当第二段的半径过小时,第二段的圆弧的曲率会过大,定向送风的风量强度不大。进一步,所述贯流风机通过风道盖板和底盘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弧面导风板设在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盖板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风道盖板和底盘之间形成容置贯流风机的贯流风道,方便贯流风机的安装,并且方便了弧面导风板的固定设置。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内设有覆盖整个所述进风口的换热器部件,所述进风格栅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一面与所述换热器部件朝向出风口的一面间隔设置,所述换热器部件呈板状或有管状结构组成的板状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进风口处设置换热器部件,实现对进风温度的调节。进一步,所述出风口为竖直设置的狭长矩形或狭长圆角矩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风口为竖直设置的狭长矩形或狭长圆角矩形,狭长矩形或狭长圆角矩形与贯流风机的长度与位置相对应,能集中出风,保证出风的强度。进一步,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摆叶机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出风口处设置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摆叶机构,能根据需要调节出风的方向。进一步,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风板的设置可以确保在空调室内机关闭时,避免灰尘进入到壳体内。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进风格栅板,所述进风格栅板上设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上形成所述进风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风格栅的设置可以避免较大的杂质进入到壳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A-A面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盖板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B-B面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弧面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a表示第一段的长度,c表示第三段的长度,R表示第二段的半径,t表示第二段的圆弧角。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贯流风道,3、贯流风机,4、出风口,5、进风口,6、弧面导风板,6-1、第一段,6-2、第二段,6-3、第三段,7、风道盖板,8、底盘,9、换热器部件,10、导风摆叶机构,11、出风板,12、进风格栅板,13、进风格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两个贯流风道2,两个所述贯流风道2内均设有贯流风机3,所述壳体1的两侧上均设有与所述贯流风道2连通的出风口4,所述壳体1的前侧设有与两个所述贯流风道2均连通的进风口5,所述进风口5处设有进风格栅13,所述出风口4处设有弧面导风板6,所述弧面导风板6设在所述出风口4靠近所述壳体1的前侧的侧边上。所述弧面导风板6沿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6-1、第二段6-2和第三段6-3,所述第一段6-1和所述第三段6-3为直线段,所述第二段6-2为圆弧段,所述第二段6-2设在所述第一段6-1和所述第三段6-3之间,所述第二段6-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段6-1、所述第三段6-3相切,所述第三段6-3表面抵接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如图7所示,所述贯流风机3的风轮的直径为d,所述第一段6-1的长度为a,所述第三段6-3的长度为c,且0.2≤a/d≤0.4,0.2≤c/d≤1。所述第二段6-2的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t,且0.4≤R/d≤1,45°≤t≤120°。本实用新型的双贯流空调室内机,在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出风口4,实现环抱送风,提高了舒适性;在出风口4处设置弧面导风板6,利用康达效应实现了定向送风,减少了导风板等运动结构部件的数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由于气流是否会沿着弧面导风板6的表面流动受影响于弧面导风板6的外表面的曲率,弧面导风板6的横截面采用三段式设置,且第一段6-1和第三段6-3采用直线段,第二段6-2采用圆弧段,第二段6-2分别与第一段6-1、第三段6-3相切,第三段6-3表面抵接壳体1的内侧壁,从出风口4排出的部分风在第一段6-1的导向作用下吹到第二段6-2上,然后在第二段6-2的引流的作用下吹至第三段6-3上,由于第三段6-3表面抵接壳体1的内侧壁,风流会沿着壳体1的外壁吹至壳体1的前侧,实现风流的定向送风。贯流风机3的风轮的直径为d,第一段6-1的长度为a,第三段6-3的长度为c,且0.2≤a/d≤0.4,0.2≤c/d≤1,可以避免第一段6-1和第三段6-3的长度过长时气流在沿第一段6-1和第三段6-3流动时过多的向周围扩散,确保了定向送风的强度。第二段6-2的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t,且0.4≤R/d≤1,45°≤t≤120°,由于出风口4的开口朝向方向与壳体1的前侧有一定夹角,第二段6-2的半径过大时,第二段6-2的圆弧需要一定的圆心角才能实现定向送风,这就导致壳体1需要较大的尺寸;而当第二段6-2的半径过小时,第二段6-2的圆弧的曲率会过大,定向送风的风量强度不大。优选的,如图2、图4所示,所述贯流风机3通过风道盖板7和底盘8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弧面导风板6设在所述出风口4处的风道盖板7上,所述贯流风机3通过风道盖板7和底盘8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弧面导风板6设在所述出风口4处的风道盖板7上。优选的,如图2、图4所示,所述进风口5内设有覆盖整个所述进风口5的换热器部件9,所述进风格栅13朝向所述壳体1内部的一面与所述换热器部件9朝向出风口4的一面间隔设置,实现对进风温度的调节。优选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出风口4为竖直设置的狭长矩形或狭长圆角矩形,狭长矩形或狭长圆角矩形与贯流风机3的长度与位置相对应,能集中出风,保证出风的强度。优选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出风口4处设有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摆叶机构10,能根据需要调节出风的方向。所述出风口4处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出风口4的出风板11,出风板11的设置可以确保在空调室内机关闭时,避免灰尘进入到壳体1内。优选的,如3所示,所述壳体1的前侧设有进风格栅板12,所述壳体1的前侧设有进风格栅板12,所述进风格栅板12上设有进风格栅13,所述进风格栅13上形成所述进风口5,进风格栅13的设置可以避免较大的杂质进入到壳体1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方面的工作原理是:空调开启后,贯流风机3运转,出风板11打开,室内空气从进风口5进入到壳体1内两个贯流风道2内,在空气通过换热器部件9的过程中,空气被加热或制冷,经过换热器部件9处理的空气在贯流风机3的带动下从壳体1两侧的出风口4排出,在排出的过程中,风流通过弧面导风板6,由于气流是否会沿着弧面导风板6的表面流动受影响于弧面导风板6的外表面的曲率,弧面导风板6的横截面采用三段式设置,且第一段6-1和第三段6-3采用直线段,第二段6-2采用圆弧段,第二段6-2分别与第一段6-1、第三段6-3相切,第三段6-3表面抵接壳体1的内侧壁,从出风口4排出的部分风在第一段6-1的导向作用下吹到第二段6-2上,然后在第二段6-2的引流的作用下吹至第三段6-3上,由于第三段6-3表面抵接壳体1的内侧壁,风流会沿着壳体1的外壁吹至壳体1的前侧,实现风流的定向送风。在风流排出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导风摆叶机构10实现对水平出风方向的调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