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式不锈钢全流道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1286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横式不锈钢全流道集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能源稀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各个领域的技术人员陆续地开始将能源应用的重心向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转变。太阳能就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常见的太阳能利用装置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蒸馏器、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装置等。

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普及较为广泛,其中集热器用于收集太阳能。传统的集热器内设置若干导热管路,导热管路中充导热介质进行集热,现有集热器的导热管路都是纵向倾斜设置的,各导热管的两端连通,各导热管设置在同一倾斜面上,这种结构的集热器导热管路实际为一个整体,导热介质流动缓慢,不能实现快速加热、且热水器能达到的最高加热温度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集热器导热介质流动缓慢,不能实现快速加热、且热水器能达到的最高加热温度有限,限制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的问题,研制一种平板太阳能一体机集热器,该集热器提高了导热介质的流动速度,能够实现热水器的快速加热、且热水器能达到更高的加热温度,拓宽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横式不锈钢全流道集热器,包括集热管路、介质入口、介质出口,集热管路设置在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之间,所述集热管路始于集热器底部、并逐渐延伸至集热器顶部。

作为优化,所述介质入口、介质出口都设置在集热器的顶部,介质入口通过跌水管连接集热管路。

作为优化,所述集热管路从集热器底部至集热器顶部延伸过程中,导热介质的流道总截面积逐渐增加。

作为优化,所述集热管路包括多根集热管,集热管横向设置。

作为优化,集热管分为上下两组,同一组集热管中各集热管的两端连通。

作为优化,各个集热管的管径相同,集热管上组与下组的数量之比为1~9。

作为优化,集热管上组的数量多于下组。

作为优化,集热器为两块不锈钢板焊接后集热管经高压充涨而成,两不锈钢板的贴合面形成集热管路、介质入口、介质出口、跌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集热管路始于集热器底部、并逐渐延伸至集热器顶部,导热介质从集热器底部逐渐流动至集热器顶部,由于导热介质受热后密度逐渐降低,由下至上的流动方向,提高了导热介质的流动速度,从而实现热水器的快速加热、且热水器能达到更高的加热温度,拓宽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的范围。

2.通过将介质入口设置在集热器的顶部,并通过跌水管连接介质入口与集热管路,使导热介质流动过程中形成虹吸力,加快了导热介质的流动速度。

3.由于导热介质受热后密度逐渐降低、体积膨胀,通过设置导热介质的流道总截面积逐渐增加,缓解了导热介质体积膨胀对集热器的压力,保障了导热介质的快速流动。

4.通过设置集热器为集热器为两块不锈钢板焊接后集热管经高压充涨而成,使制造模块化,便于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了制造成本,且集热器尺寸稳定、结构稳固、更耐压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横式不锈钢全流道集热器,包括集热管路1、介质入口2、介质出口3,集热管路1设置在介质入口2与介质出口3之间,所述集热管路1始于集热器底部、并逐渐延伸至集热器顶部。通过设置集热管路1始于集热器底部、并逐渐延伸至集热器顶部,导热介质从集热器底部逐渐流动至集热器顶部,由于导热介质受热后密度逐渐降低,由下至上的流动方向,提高了导热介质的流动速度,从而实现热水器的快速加热、且热水器能达到更高的加热温度,拓宽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的范围。

所述介质入口2、介质出口3都设置在集热器的顶部,介质入口2通过跌水管4连接集热管路1。通过将介质入口2设置在集热器的顶部,并通过跌水管4连接介质入口2与集热管路1,使导热介质流动过程中形成虹吸力,加快了导热介质的流动速度。

所述集热管路1从集热器底部至集热器顶部延伸过程中,导热介质的流道总截面积逐渐增加。由于导热介质受热后密度逐渐降低、体积膨胀,通过设置导热介质的流道总截面积逐渐增加,缓解了导热介质体积膨胀对集热器的压力,保障了导热介质的快速流动。

所述集热管路1包括多根集热管101,集热管101横向设置。集热管101分为上下两组,同一组集热管101中各集热管101的两端连通。各个集热管101的管径相同,集热管101上组的数量多于下组。

集热器为两块不锈钢板焊接后集热管经高压充涨而成,两不锈钢板的贴合面形成集热管路1、介质入口2、介质出口3、跌水管4。通过设置集热器为两块不锈钢板焊接后集热管经高压充涨而成,使制造模块化,便于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了制造成本,且集热器尺寸稳定、结构稳固、更耐压耐用。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