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板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9774发布日期:2018-07-11 03:0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板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

然而,传统固定管板换热器,仅适用于温差较小的工况,因管程和壳程介质温度不一样,二者的膨胀量不一,又加之二者的材料不同,膨胀系统有差异,导致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分损坏,泄漏严重,不能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板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板换热器,包括:壳筒、管箱、换热管,所述壳筒一端侧壁上部设置有第一液体入口、另一端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一液体出口,所述壳筒两端面依次设置有第一管板、外端板,所述壳筒靠近所述第一液体入口的端面还设置有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与外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均连接所述换热管,靠近所述第一液体入口侧的外端板上设置有第二液体出口,靠近所述第一液体出口侧的外端板上设置有第二液体入口;所述壳筒内还设置有若干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交错并垂直设置与所述壳筒内壁上,其中,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之间形成一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告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壳筒上还设置有排气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之间的距离为2cm-4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均为不锈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通过设置两层管板,使得换热管在进行介质间冷热交换时,降低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处的膨胀效应,减少膨胀量,降低了因为管板与换热管由于材料不同导致膨胀不一致导致的管材损耗导致的介质泄露的发生,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在两层管板之间设置气压传感器和告警器,当检测到两层管板之间气压发生较大变化时,表明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处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泄露,利用告警器进行告警,提醒用户注意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板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板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板换热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板换热器,包括:壳筒1、管箱2、换热管3,所述壳筒1一端侧壁上部设置有第一液体入口4、另一端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一液体出口5,所述壳筒1两端面依次设置有第一管板6、外端板7,所述壳筒1靠近所述第一液体入口4的端面还设置有第二管板8,所述第二管板8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6与外端板7之间,所述第一管板6与所述第二管板8均连接所述换热管3,靠近所述第一液体入口4侧的外端板7上设置有第二液体出口9,靠近所述第一液体出口5侧的外端板7上设置有第二液体入口10;所述壳筒1内还设置有若干折流板11,所述折流板交错并垂直设置与所述壳筒1内壁上,其中,所述第一管板6与所述第二管板8之间形成一腔体12,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13、告警器14。

请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板换热器结构示意图,所述壳筒1上还设置有排气阀15。当换热器内气压较高时,通过排气阀进行排气,降低管热器内气压,确保换热器安全运行。

所述第一管板6与所述第二管板8之间的距离为2cm-4cm。以确保气压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提高检测准确度。

所述第一管板6与所述第二管板8均为不锈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通过设置两层管板,使得换热管在进行介质间冷热交换时,降低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处的膨胀效应,减少膨胀量,降低了因为管板与换热管由于材料不同导致膨胀不一致导致的管材损耗导致的介质泄露的发生,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在两层管板之间设置气压传感器和告警器,当检测到两层管板之间气压发生较大变化时,表明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处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泄露,利用告警器进行告警,提醒用户注意检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