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外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1392发布日期:2019-01-08 22:1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外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外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器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城市住宅楼的密集化、建筑形式的多样化,空调外机的安装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一种较为突出的现象是:因空调器外机安装空间几何尺寸位置受限,尤其集中在外机在高度、宽度方面的受限,导致满足用户室内环境制冷制热量的空调器外机无法顺利安装,甚至不能安装,针对此种情况,用户则不得不选择制冷量相对较小的空调器室外机,以牺牲制冷量来换取尺寸相对偏小的外机保证顺利安装,这无疑是对用户选择性的一种限制。

究其原因,空调器外机壳体尺寸是由传统的空调器外机内部空间的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众所周知,空调器外机机壳内会设置风机、空压机、换热器等部件,外机机壳内部有隔离部件比如隔离板100分隔成风机腔200、压缩机腔300,而现有的是空调器外机壳体内风机与换热器安装于风机腔,压缩机单独安装在压缩机腔中,且压缩机腔与风机腔沿外机机壳的长度依次布置(如图1、2所示),这种方式导致机壳的长度(L)尺寸偏大;风机腔中,换热器竖直设置与机壳的进风口一侧,基于换热功能的实现,机壳在高度(H)上需与换热器400的高度一致,这导致机壳在高度尺寸上也偏大,而外机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一侧在安装规程上要求需为畅通,也即建筑物的外机安装空间在外机机壳的厚度(W)方向上具有较大尺寸裕量,这个裕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正是基于此项问题而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外机、空调器,能够充分利用空调器外机安装空间在厚度方向上的裕量,布局结构更加合理紧凑,在同样制冷量的前提下,外机的尺寸更小,安装环境适应性更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外机,包括机壳、换热器,所述机壳上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所述换热器倾斜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处于所述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以使所述机壳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

优选地,所述机壳包括底壁以及具有所述进风口的第一侧壁,所述换热器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底壁形成夹角A,45°≤A<90°。

优选地,A=60°。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与所述进风口贯通。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外机还包括压缩机、风机组件,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中,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中。

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旋转扇片,所述旋转扇片的回转轴线垂直于所述换热器的出风平面。

优选地,所述机壳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机壳还具有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所述顶壁上具有第二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外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外机、空调器,由于所述的换热器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从而在换热器高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所述机壳的高度H有效减小,同时将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第二腔,所述的第一腔或者第二腔中可以择其一分别放置压缩机或者风机组件,如此,将现有技术中水平设置的风机腔与压缩腔中的压缩腔采用第一腔或者第二腔取代,从而能够将所述机壳的长度L减小,不难理解的是,此时的机壳的厚度W将比应用本技术方案之前有所增大,从而是实现在所述机壳的长度L、高度H减少的同时,增大其厚度W,由此可见,采用该技术方案的空调器外机内部空间得到优化,内部布局更加紧凑,机壳的高度H、长度L得到有效减小,这利于充分利用建筑物安装空间在机壳厚度W方向的尺寸裕量,在同样制冷量的前提下,外机的尺寸更小,安装环境适应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外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外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机壳;11、底壁;12、进风口;13、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第一出风口;16、顶壁;17、第二出风口;3、风机组件;31、旋转扇片;32、电机;4、换热器;5、第一腔;6、第二腔;100、隔离板;200、风机腔;300、压缩机腔;40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外机,包括机壳1、换热器4,所述机壳1上具有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5,所述换热器4倾斜设置于所述机壳1内且处于所述进风口12与第一出风口15之间,以使所述机壳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5、第二腔6。作为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优选地,优选地,所述机壳1包括底壁11以及具有所述进风口12的第一侧壁13,所述换热器4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3与所述底壁11之间。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的换热器4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3与所述底壁11之间,从而在换热器4高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所述机壳1的高度H有效减小,同时将所述机壳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5、第二腔6,所述的第一腔5或者第二腔6中可以择其一分别放置压缩机或者风机组件3,如此,将现有技术中水平设置的风机腔与压缩腔中的压缩腔采用第一腔5或者第二腔6取代,从而能够将所述机壳1的长度L减小,不难理解的是,此时的机壳1的厚度W将比应用本技术方案之前有所增大,从而实现在所述机壳1的长度L、高度H减少的同时,增大其厚度W,由此可见,采用该技术方案的空调器外机内部空间得到优化,内部布局更加紧凑,机壳1的高度H、长度L得到有效减小,这利于充分利用建筑物安装空间在机壳1厚度W方向的尺寸裕量,在同样制冷量的前提下,外机的尺寸更小,安装环境适应性更强。

当然,所述换热器4与所述底壁11形成的夹角A应该进行必要的限定,当A=90°时,起不到降低所述机壳1的高度的作用,当A过小的时候,则不利于所述换热器4的换热功能的发挥,因此,经多次试验验证,优选地,45°≤A<90°,为了能够充分保证所述换热器4的迎风出风面积进而保证其换热效率,同时,使所述机壳1在高度上最大限度的减小,优选地,A=60°。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5与所述进风口12贯通,将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5中,将所述风机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腔6中。此时当空调器外机运转时,外部空气将经由所述进风口12首先进入所述第一腔5中,由于所述第一腔5中的气流未经过所述换热器4的热交换,因此温度较低,温度较低的气流将流经设置于第一腔5中的压缩机上,这能够对压缩机进行冷却作用,保证空压机的工作性能。

为了进一步优化所述机壳1的内部空间,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旋转扇片31,所述旋转扇片31的回转轴线垂直于所述换热器4的出风平面,此时,所述风机组件3也可以理解为以一种斜置方式的安装于所述第二腔6中,能够进一步降低所述机壳1的高度H。所述风机组件3还包括驱动所述旋转扇片31旋转的驱动部件,如电机32,所述电机32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扇片31的回转中心连接,所述电机32可以通过支架或者通过其自身的安装部件与所述机壳1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壳1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13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14,所述第二侧壁14上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15位于所述第二侧壁14中部偏上的位置,这有利于保证换热气流的流畅性,可以保证所述换热器4的换热效率,当然,具体的位置设置依据于所述换热器4的倾斜角度A的大小,具体的,当60°≤A≤90°时,所述换热器4的出风散热面较大部分投影在所述第二侧壁14的中部位置,此时,第一出风口15的位置可以接近于所述第二侧壁14的中部位置;当45°≤A<60°时,所述换热器4的出风散热面较大部分投影在所述顶壁16上,此处的顶壁16为机壳1上与所述底壁11相对设置的一侧,此时,在顶壁16上设置第二出风口17,则效果更加,当然,作为一种更佳方案,不管A值为多大,都可以在所述第二侧壁14、顶壁16上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15、第二出风口17。

所述的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5、第二出风口17皆可以设置为格栅结构、防雨檐结构、百叶窗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外机。采用了上述的空调器外机的空调器,能够充分利用建筑物安装空间在机壳1厚度方向的尺寸裕量,在同样制冷量的前提下,外机的尺寸更小,安装环境适应性更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