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212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流元件8中进行节流降压。
[0048]从节流元件8排出的冷媒排入到室内换热器4中以对室内环境进行制冷,从室内换热器4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三端口 e、第四端口 f和回气口 b排回到压缩机1,完成制冷循环。
[0049]在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时,由于从室外换热器3排出的冷媒的温度略高于环境温度,因此当温度略高于环境温度的冷媒流经散热组件61时,可以对电控元件60进行散热,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冷凝水的产生。
[0050]当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时,换向组件2的第一端口 c和第三端口 e连通且第二端口 d和第四端口 f连通,第二控制阀12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控制阀5处于关闭状态、或者第一控制阀5的开度小使得第二冷媒流路10的流量大于第一冷媒流路9的流量。如图1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从压缩机I的排气口 a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一端口 c和第三端口 e排入到室内换热器4中进行冷凝,从室内换热器4排出的冷媒排入到节流元件8中进行节流降压,从节流元件8排出的冷媒大部分通过第二冷媒流路10和第二阀口 η进入到单向节流阀7中,由于单向节流阀7在从第二阀口 η到第一阀口 m的流通方向上为节流部件,因此冷媒在单向节流阀7中进行节流降压,从单向节流阀7排出的冷媒进入到室外换热器3中进行蒸发,从室外换热器3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二端口 d、第四端口 f和回气口 b排回到压缩机I中,完成制热循环。
[0051]当第一控制阀5关闭时,几乎没有冷媒流入到第一冷媒流路9中,当第一控制阀5的开度较小时,从节流元件8流出的少量冷媒流入到第一冷媒流路9中。
[0052]在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此时制热循环中只有很少冷媒或者是无冷媒经过散热组件61,防止低温冷媒将电控元件60的温度降的过低,可保证空调器100制热运行时电控元件60的可靠性。
[0053]当空调器100制热化霜时,由于化霜的开始阶段从室外换热器3流出的冷媒温度很低,这种情况下冷媒流过散热组件61会对电控元件60产生冷热冲击。因此优选地,在空调器100处于制热除霜模式时,在制热除霜的开始阶段,第一控制阀5处于关闭阶段,从而在化霜的开始阶段,冷媒温度较低时,关闭第一控制阀5使得冷媒不流过第一冷媒流路9,冷媒完全从第二冷媒流路10中流过,也就是说使得冷媒不流经散热组件61,防止冷媒对电控元件60的冷热冲击而影响电控元件60的使用寿命。空调器100处于除霜模式时,换向组件2的第一端口 c与第二端口 d连通且第三端口 e与第四端口 f连通。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化霜阶段,第一控制阀5的关闭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定,这里就不进行限定。
[0054]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100制热除霜时,第二控制阀12应该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005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有单向节流阀7、第一控制阀5、第二控制阀12和散热组件61,在制冷模式时,可以使温度接近或略高于环境温度的冷媒流过散热组件61以便对电控元件60进行散热。由此可以在不降低压缩机I的运转频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对电控元件60进行散热(即便是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从而可以确保空调器100在环境温度较高情况下的制冷效果,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
[0056]而且,由于流入散热组件61的冷媒的温度接近或略高于环境温度,因此可以避免在电控元件60上产生凝露水和将电控元件60的温度降的过低,从而可以提高电控元件6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制热模式时,从节流元件8排出的冷媒大部分通过第二冷媒流路10排入到室外换热器3中,只有一小部分低温冷媒或者无冷媒对电控元件60进行散热,可防止冷凝水产生,保证空调器100制热运行时电控元件60的可靠性。
[0057]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换向组件2为四通阀。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换向组件2的结构不限于此,换向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管道至第四管道,第一管道至第四管道依次首尾相连,第一管道上串联有第一通断阀,第二管道上串联有第二通断阀,第三管道上串联有第三通断阀,第四管道上串联有第四通断阀,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一端口 C,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二端口 d,第四管道和第三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四端口 f,第三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三端口 e,第一通断阀和第三通断阀同时开启或关闭,第二通断阀和第四通断阀同时开启或关闭。
[0058]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散热组件61可以包括:散热管601和散热壳602。优选地,散热管601为铜管。由此,可以提高散热管601的热交换效率。其中,散热管601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9上,冷媒可以在散热管601内流动。散热管601设在散热壳602上,散热壳602与电控元件60接触用于对电控元件60散热。由此,可以提高散热组件61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控元件60的运行稳定性。
[0059]进一步地,散热壳602可以包括:散热基板6020和固定挡板6021。其中,散热基板6020与电控元件60接触,电控元件60的温度可以直接传递至散热基板6020上。固定挡板6021设在散热基板6020上,由此固定挡板6021与散热基板6020可以直接进行热交换。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固定挡板6021与散热基板60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特殊限定,例如,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固定挡板6021贴合在散热基板6020上。进一步地,固定挡板6021上设有固定柱(图未示出),散热基板6020上设有固定孔(图未示出),固定柱与固定孔铆合连接。由此,可以增大固定挡板6021与散热基板60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固定挡板6021与散热基板6020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0060]为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61的散热效率,固定挡板6021和散热基板6020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散热管601的容纳空间。由此,可以增大固定挡板6021与散热管601之间的热交换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61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控元件60的运行稳定性。优选地,容纳空间的形状与散热管601的形状相同。由此,进一步增大了散热管601与固定挡板6021、散热基板6020之间的接触面积,散热管601可以与固定挡板6021、散热基板6020直接进行热交换。
[0061]例如,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散热基板6020的朝向固定挡板6021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固定挡板6021的朝向散热基板6020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配合限定出容纳空间。由此,便于将散热管601安装在散热壳602上,同时也增大了散热管601与散热基板6020、固定挡板6021之间的接触面积。为方便加工,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分别形成为半圆形。
[0062]在如4所示的示例中,为提高散热组件61的散热效率,散热管601的两端分别从散热壳602的相对侧壁伸出以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9上。当然,散热管601的两端的位置并不限于此,为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61的散热效率,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散热管601的两端分别从散热壳602的同一侧伸出以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9上。例如,散热管601可以形成为U形结构,进而延长了散热管601在散热壳602内的长度,从而增大了散热管601与散热基板6020、固定挡板6021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组件61的散热效率。
[006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控元件60温度的温度
...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